凡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一、四诊为岐黄之首务,而望尤为切紧。后贤集四诊者,皆首列切诊,而殿望闻问于后,简略而不能明辨,使后学视为缓务,置而不讲久矣。今余辑是编,先集经文,继附先哲之神髓,复分部而详之,于望遵《素》《难》之次序,用望为四诊之冠,欲学人,知所重而深求其义,则超上乘而进乎技,又何难哉?

一、望诊在儿科尤为切要。口不能言,古称哑科,以其无从发问,而穷诘病因,惟赖望色察纹以验证,实难事也。临证之际,啼号躁扰,亦难聆音声之清浊长短,以究病情;至于切脉,更为难言。从古相沿,小儿半岁之际,《心鉴》有按眉端之法,兼辨脉纹以断病;三岁以下,始以脉诊焉,然亦不过以一指按高骨,分其三部,定其息数而已,外此无可凭借。至前人有谓小儿肌肤嫩薄,浮络易以呈形,以察虎口三关,为非是。必如其说,使业儿科者,何从下手而活幼乎?钱仲阳曰,小儿若凭寸口之浮沉,必横亡于孩子,盖亦有见。余因搜采小儿望诊而详其说,使来裔有所依倚而为之范,则非蛇足也。

一、听声审音,可察盛衰存亡,并可征中外情志之感。《乐记》云:其声 以杀者,哀心之感;其声 以缓者,乐心之感;其声发以散者,喜心中,而声应于外者,有若桴鼓之捷也。顾声音之道理亦渊深,义复宏邃,讵可不讲之有素乎,见先哲次于望而名之曰圣,洵非虚称,攻是业者,不可视为细务而忽略之,若能深自体察,则心领神会,超凡入圣之基,阶于此矣。( ,音焦。杀,音帅,言音之燥清而低怯。注云: 则竭而无泽,杀则减而不降可见矣。 ,音阐,宽绰之音又纾缓也。)

一、问为审察病机之关键。病家皆讳疾忌医,而不告医者,避嫌耻问而缄默,均失之矣。

苏长公云:吾有病悉以告医者,不以困医为事,旨哉言乎。若不问则无以悉病之因,多问则病者生烦而取厌。即有能问者,而所问皆泛,亦与不问者等耳。近代惟张景岳先生着《十问篇》,详略得中,纲举目张,有体用兼该之妙,可为后学之程序。余喜其切要,故录其全篇。学者果能熟玩而深思,则病之阴阳表里虚实,朗然炳照,已思过半矣。

一、切诊前人往往编成歌,以括其要,无非便初学之诵读,由浅入深也。诸家歌诀,未惬人意,惟李濒湖脉学,包括义理,可称美善,固为诸家之翘楚。余因取以弁之首,重抉往哲之精微,次第递附,前后互印,相得益彰。由是而深造,则何难登轩岐之堂奥,而入四氏之室哉?一、卷中多采取四言诀附入,亦便初学之记诵使然也。

一、管窥附余于后者,以一己之臆见,或理有未当,欲质正于时贤,故不敢混厕先哲之嘉言,恐遗 乱玉之讥,以取戾也。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