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脉法

一、脉法论

二、四字脉诀

三、二十七种脉象

四、二十七种脉证

五、胃脉论

六、尺脉论

七、论脉阴阳真假

八、论脉虚实

九、胃脉关病吉凶

十、脉须辨真

十一、脉证真假辨

十二、从证从脉辨

十三、脉有所忌

十四、论脉顺逆

十五、论一岁之中脉象不得再见

十六、论脱阴脱阳

十七、脉有相似宜辨

十八、论脉阴阳生死寒热

十九、论气血衰微脉

二十、痈疽脉

二十一、论脉之有神无神

二十二、总论脉证四条

二十三、虚实凭脉辨

二十四、脉宜沉候

二十五、脉以沉取为根

二十六、老少脉异

二十七、胎脉歌括

卷之二 治法精要

一、论人元气宜早培补

二、论事属损伤宜自戒惧

三、虚实真假辨

四、治宜精一

五、补泻有法

六、治法从逆

七、升阳散火滋阴降火辨

八、君火相火论

九、用药之法

十、先天水火论

十一、相火论

十二、标本论

十三、论内伤外感不同

十四、论寒热

十五、论寒热脉证有虚实真假内外之异

卷之三 伤寒(上)

一、伤寒总论

二、伤寒脉论

三、伤寒六经循序传变

四、论治伤寒勿拘古方

五、论证分表里

六、论表里之虚实

七、论汗证

八、论忌汗

九、感冒伤寒新旧发表诸方

十、论吐证

十一、论下证

十二、论证当下

十三、论证忌下

十四、伤寒攻里诸方

十五、论清理

十六、论温

十七、论补

十八、论三阴

十九、论伤寒中寒不同

二十、论传经及合病并病

二十一、论两感

卷之四 伤寒(下)

二十二、伤寒变证引言

二十三、论伤寒目证

二十四、论伤寒舌证

二十五、论伤寒衄血

二十六、论伤寒发渴

二十七、论伤寒口疮喉肿

二十八、论伤寒咳嗽

二十九、论伤寒呃逆

三十、论伤寒呕吐

三十一、论伤寒发黄

三十二、论伤寒腹痛

三十三、论伤寒蓄血

三十四、论伤寒热入血室

三十五、论伤寒下利

三十六、论伤寒协热下利

三十七、论伤寒二便不通

三十八、论伤寒发狂

三十九、论伤寒发斑发疹

四十、论伤寒阳厥阴厥

四十一、论伤寒囊缩

四十二、论伤寒撮空证

四十三、论伤寒发喘

四十四、论伤寒腹满

四十五、论伤寒变温病暑病

四十六、论伤寒劳复食复

四十七、论伤寒虚证

四十八、伤寒论治摘要

四十九、论伤寒误药伤人

五十、论伤寒用药须得佐使

五十一、论伤寒用药须配合得宜

五十二、论伤寒有宜从证不从脉

五十三、论伤寒有宜从脉不从证

五十四、伤寒脉证凶候

卷之五 瘟疫

一、论瘟疫与伤寒不同治法亦异

二、论瘟疫治法

三、论汗宜缓

四、论下宜急

五、论下法权变

六、论应下诸症

七、论下后脉证变幻

八、论瘟疫痞满

九、论瘟疫呕吐

十、论瘟疫蓄血

十一、论瘟疫发黄

十二、论瘟疫自汗

十三、论瘟疫盗汗

十四、论瘟疫发斑

十五、论瘟疫解后调理

十六、论瘟疫下格上呕

十七、论瘟疫大便泄泻闭结二证

十八、论疫病小便杂症

十九、论瘟疫蛔厥

二十、论瘟疫呃逆

二十一、论瘟疫饮水

二十二、论瘟疫阳证似阴

二十三、论瘟疫投凉药之害

卷之六 杂证

一、论头痛

脉候

二、论面病

三、论眼目

四、论鼻证

五、论耳病

六、论口病

附:论舌病

卷之七 杂证

七、论齿牙

八、论咽喉

九、论声喑

十、论胁痛

十一、论腰痛

脉息

十二、论眩晕

十三、论不寐

十四、论腹痛

腹痛脉理

十五、论霍乱

脉症吉凶

卷之八 杂证

十六、论反胃噎膈

论脉

死症

十七、论痞满

十八、论恶心

十九、论脾胃

二十、论痰饮

脉候

二十一、论积聚

脉候

二十二、论、瘕、、痞、癖等症

卷之九 杂证

二十三、论咳嗽

脉候

二十四、论喘、促、哮三证

脉论

二十五、论肿胀

脉候

死证

二十六、论失血

论脉

卷之十 杂证

二十七、论痢疾

论脉

死证

二十八、论疟疾

脉候

二十九、论真中风似中风

脉候

三十、论怔忡、惊悸、恐惧、健忘

脉侯

三十一、论泄泻

三十二、论呕吐

卷十一 杂证

三十三、论黄胆

三十四、论痹证

三十五、论便血

三十六、论小便不通

附:论小便不禁

三十七、论淋癃

三十八、论阳痿

三十九、论脱肛

四十、论瘰

卷十二 杂证

四十一、论痔漏

四十二、论癫狂

附:论邪祟

四十三、论三消

四十四、论汗证

治汗备要

论汗出凶证

四十五、论痉证

附:劳风风搐各经兼证

四十六、论暑证

四十七、论湿证

四十八、论燥证

四十九、论火证

卷十三 杂证

五十、论疝

脉候

疝方分类

五十一、论遗精

五十二、论痿证

五十三、论诸虫

五十四、诸毒

论蛊毒

五十五、论脚病

脉理

卷十四 妇科(上)

经脉门

一、月经

二、论经先期

三、论经后期

四、论经乱常

五、论经期腹痛

六、论经水多少

七、论血色

八、论经不行

九、论崩

十、论崩血心痛

十一、论漏

十二、论热入血室

十三、论赤带白带白浊白淫

十四、论五色带下

十五、论瘕

嗣育门

十六、子嗣

十七、论男女用药

十八、论药各有所宜

十九、天时地利

二十、饮食

胎孕门

二十一、胎脉

二十二、胎前调养免至堕胎

二十三、女转男胎

二十四、论堕胎

二十五、安胎

二十六、妊娠伤寒

二十七、胎漏

二十八、妊妇中风

二十九、子痫

三十、子烦

三十一、子悬

三十二、子肿

三十三、子气

三十四、子满

三十五、子淋

三十六、孕妇尿闭

三十七、子鸣

三十八、子喑

三十九、尿血

四十、妊妇恶阻

四十一、妊娠腹痛

四十二、妊妇霍乱

四十三、妊妇泄泻

四十四、妊妇痢疾

四十五、妊妇咳嗽

四十六、妊妇疟疾

四十七、妊妇中暑

四十八、妊妇腰痛

四十九、妊妇失血

五十、妊妇气喘

五十一、妊妇悲伤

五十二、鬼胎

五十三、治邪祟法

卷十五 妇科(下)

胎产门

五十四、胎产神法

五十五、弄胎试胎

五十六、产听自然

五十七、难产源流

五十八、稳婆

五十九、产候

六十、进饮食戒喧闹

六十一、论生产凶证

六十二、子死腹中

六十三、胞衣不出

六十四、论产门不开不闭子宫不收

产后门

六十五、产后脉论

六十六、论产后调治

六十七、论治产后仍宜因证

六十八、产后当知

六十九、产后忌药

七十、产后血晕

七十一、恶露不绝

七十二、产后头痛

七十三、产后腹痛

七十四、产后胁痛

七十五、产后腰痛

七十六、产后身痛

七十七、产后气喘

七十八、产后咳嗽

七十九、产后心涌

八十、产后发热

八十一、产后发狂

八十二、产后呕逆

八十三、产后寒热往来

八十四、产后疟疾

八十五、产后出汗

八十六、产后中风

八十七、产后伤寒

八十八、产后浮肿

八十九、产后不语

九十、产后泄泻

九十一、产后痢疾

九十二、产后大便闭涩

九十三、产后小便不通或短少

九十四、产后淋证

九十五、产后尿血

九十六、产后遗尿不禁兼损脬漏尿

九十七、产后大便血

九十八、产后二便不通

九十九、产后崩血

一○○、产后霍乱吐泻

一○一、产后积聚瘕块

一○二、产后呃逆

一○三、产后惊悸

一○四、产后口渴

一○五、产后蓐劳

乳病门

一○六、乳少

一○七、乳病

前阴门

一○八、阴挺

一○九、阴肿

一一○、阴疮

一一一、阴痒

一一二、阴冷

一一三、阴吹

一一四、下胎断产

卷十六 本草(上)

凡列

草部

一、人参

二、黄

三、当归

四、甘草

五、白朮

六、苍朮

七、丹参

八、沙参

九、元参

十、苦参

十一、川芎

十二、白芍药

十三、生地黄

十四、熟地黄

十五、五味子

十六、天门冬

十七、麦门冬

十八、款冬花

十九、远志

二十、羌活

二十一、独活

二十二、防风

二十三、细辛

二十四、白芷

二十五、麻黄

二十六、麻黄根

二十七、葛根

二十八、升麻

二十九、柴胡

三十、前胡

三十一、紫苏

三十二、桔梗

三十三、大黄

三十四、黄芩

三十五、黄连

三十六、胡黄连

三十七、龙胆草

三十八、香附

三十九、砂仁

四十、附子

四十一、半夏

四十二、南星

四十三、贝母

四十四、天麻

四十五、香薷

四十六、荆芥

四十七、本

四十八、怀牛膝

四十九、车前子

五十、泽泻

五十一、木通

五十二、石菖蒲

五十三、山药

五十四、延胡索

五十五、白豆蔻

五十六、草豆蔻

五十七、草果

五十八、肉豆蔻

五十九、补骨脂

六十、益智仁

六十一、使君子

六十二、刺蒺藜

六十三、沙苑蒺藜

六十四、肉苁蓉

六十五、锁阳

六十六、巴戟天

六十七、胡芦巴

六十八、菟丝子

六十九、覆盆子

七十、蛇床子

七十一、仙茅

七十二、知母

七十三、紫菀

七十四、葳蕤

七十五、广木香

七十六、藿香

七十七、大茴香

七十八、黄精

七十九、蒲黄

八十、何首乌

八十一、牡丹皮

八十二、艾叶

八十三、红花

八十四、菊花

八十五、萆

八十六、土茯苓

八十七、旱莲草

八十八、秦艽

八十九、青蒿

九十、金银花

九十一、石斛

九十二、薏苡仁

九十三、百合

九十四、天花粉

九十五、栝蒌仁

九十六、续断

九十七、蓄

九十八、灯芯

九十九、白鲜皮

一○○、益母草

一○一、薄荷

一○二、郁金

一○三、姜黄

一○四、三棱

一○五、莪朮

一○六、白茅根

一○七、白前

一○八、白薇

一○九、白芨

一一○、连翘

一一一、夏枯草

一一二、大蓟、小蓟

一一三、旋覆花

一一四、三七

一一五、地榆

一一六、瞿麦

一一七、茵陈

一一八、海金沙

一一九、木贼草

一二○、谷精草

一二一、决明子

一二二、青葙子

一二三、牛蒡子

一二四、葶苈子

一二五、射干

一二六、山豆根

一二七、冬葵子

一二八、贯众

一二九、狗脊

一三○、荜茇

一三一、良姜

一三二、紫草

一三三、防己

一三四、骨碎补

一三五、钩藤

一三六、淫羊藿

一三七、大戟

一三八、甘遂

一三九、商陆

一四○、芫花

一四一、青黛

一四二、王不留行

一四三、蕤草

一四四、苍耳子

一四五、马兜铃

一四六、青木香

一四七、白蔹

一四八、白头翁

一四九、常山

一五○、牵牛子

一五一、威灵仙

一五二、百部

一五三、茜草

一五四、海藻

一五五、海带

一五六、昆布

一五七、蓖麻子

一五八、凤仙花

一五九、白附子

一六○、天名精

一六一、鹤风

一六二、藜芦

一六三、续随子

一六四、泽兰

一六五、蒲公英

一六六、萱草

一六七、山茨菇

一六八、漏芦

一六九、刘寄奴草

一七○、马勃

一七一、蕺

一七二、孩儿茶

一七三、败草

一七四、蚤休

一七五、卫矛

一七六、马鞭草

一七七、水萍

一七八、茵芋

一七九、大青

一八○、黄药根

一八一、荠

一八二、山柰

一八三、紫花地丁

一八四、甘松香

一八五、地肤子

一八六、石韦

一八七、天仙藤

一八八、烟草

一八九、苎麻根

一九○、凌霄花

一九一、景天

一九二、芦荟

一九三、芦茅根

一九四、卷柏

一九五、兰叶

一九六、王瓜

卷十七 本草(中)

竹木部

一九七、淡竹叶

一九八、竹茹

一九九、竹沥

二○○、天竹黄

二○一、雷丸

二○二、荆苈

二○三、肉桂

二○四、桂心

二○五、桂枝

二○六、茯苓

二○七、茯神

二○八、琥珀

二○九、松节

二一○、柏子仁

二一一、侧柏叶

二一二、枸杞子

二一三、地骨皮

二一四、山栀子

二一五、黄柏

二一六、山茱萸

二一七、杜仲

二一八、女贞实

二一九、桑白皮

二二○、酸枣仁

二二一、猪苓

二二二、浓朴

二二三、槟榔

二二四、川椒

二二五、椒目

二二六、胡椒

二二七、吴茱萸

二二八、皂角

二二九、肥皂

二三○、棕榈

二三一、枳实

二三二、枳壳

二三三、槐角

二三四、苦楝子

二三五、蔓荆子

二三六、五加皮

二三七、干漆

二三八、蜜蒙花

二三九、丁香

二四○、诃子

二四一、乌药

二四二、乳香

二四三、没药

二四四、枫脂香

二四五、大枫子

二四六、没石子

二四七、芜荑

二四八、木鳖子

二四九、巴豆

二五○、五倍子

二五一、百药煎

二五二、沉香

二五三、檀香

二五四、降真香

二五五、冰片

二五六、樟脑

二五七、苏合香油

二五八、大腹皮

二五九、楮实

二六○、茶茗

二六一、血竭

二六二、金樱子

二六三、郁李仁

二六四、苏木

二六五、辛夷

二六六、蕤仁

二六七、桑寄生

二六八、杉木

二六九、芙蓉花

二七○、海桐皮

二七一、樗根白皮

二七二、榆白皮

二七三、秦皮

二七四、阿魏

二七五、山茶花

二七六、木槿

二七七、水杨柳

二七八、柞木枝

二七九、石南叶

二八○、紫荆木皮

谷部

二八一、粳米

二八二、糯米

二八三、麦芽

二八四、神曲

二八五、红曲

二八六、酒

二八七、醋

二八八、小麦

二八九、荞麦

二九○、粟

二九一、罂粟壳

二九二、黑豆

二九三、赤小豆

二九四、绿豆

二九五、白扁豆

二九六、淡豆豉

二九七、刀豆

二九八、芝麻

二九九、火麻仁

果部

三○○、陈皮

三○一、青皮

三○二、桃仁

三○三、杏仁

三○四、木瓜

三○五、山楂

三○六、乌梅

三○七、芡实

三○八、大枣

三○九、莲子

三一○、石莲子

三一一、莲花须

三一二、藕

三一三、荷叶

三一四、龙眼

三一五、荔枝

三一六、胡桃

三一七、榧子

三一八、石榴皮

三一九、柿

三二○、枇杷叶

三二一、橄榄

三二二、梨

三二三、甘蔗

三二四、白砂糖

三二五、白果

三二六、荸荠

三二七、海松子

菜部

三二八、生姜

三二九、干姜

三三○、黑干姜

三三一、葱

三三二、大蒜

三三三、韭菜

三三四、韭子

三三五、薤

三三六、莱菔

三三七、莱菔子

三三八、白芥子

三三九、甜瓜蒂

三四○、芸苔

三四一、马齿苋

三四二、冬瓜

三四三、西瓜

三四四、丝瓜

三四五、茄根

三四六、胡荽

三四七、苦菜

卷十八 本草(下)

金石水土部

三四八、金箔

三四九、铜绿

三五○、自然铜

三五一、铅

三五二、黄丹

三五三、铅粉

三五四、雄黄

三五五、朱砂

三五六、水银

三五七、轻粉

三五八、银朱

三五九、铁

三六○、古钱

三六一、生赤铜

三六二、蜜陀僧

三六三、硫黄

三六四、白矾

三六五、朴硝

三六六、元明粉

三六七、石膏

三六八、滑石

三六九、赤石脂

三七○、紫石英

三七一、炉甘石

三七二、浮石

三七三、硼砂

三七四、砂

三七五、瓷石

三七六、青礞石

三七七、花蕊石

三七八、代赭石

三七九、阳起石

三八○、禹余粮

三八一、皂矾

三八二、胆矾

三八三、砒霜

三八四、锻石

三八五、食盐

三八六、青盐

三八七、石蟹

三八八、矾石

三八九、诸水

三九○、诸土

三九一、伏龙肝

三九二、百草霜

三九三、墨

禽兽部

三九四、鸡

三九五、鸭

三九六、雁肪

三九七、鸽

三九八、燕尿

三九九、雀卵

四○○、苍鹅

四○一、雉

四○二、猪

四○三、犬肉

四○四、羊肉

四○五、羊角

四○六、牛肉

四○七、黄明胶

四○八、牛黄

四○九、阿胶

四一○、虎胫骨

四一一、犀角

四一二、羚羊角

四一三、熊胆

四一四、望月砂

四一五、鹿茸

四一六、鹿角胶

四一七、麝香

四一八、獭肝

四一九、象皮

四二○、白马溺

四二一、驴溺

四二二、鼠矢

四二三、夜明砂

鳞介鱼虫部

四二四、龙骨

四二五、龙齿

四二六、龟版

四二七、鳖甲

四二八、穿山甲

四二九、牡蛎

四三○、石决明

四三一、蛤粉

四三二、田螺

四三三、真珠

四三四、海螵蛸

四三五、蜂蜜

四三六、露蜂房

四三七、蝉蜕

四三八、僵蚕

四三九、晚蚕砂

四四○、玳瑁

四四一、斑蝥

四四二、蝎

四四三、蜈蚣

四四四、白颈蚯蚓

四四五、五谷虫

四四六、白蜡

四四七、五灵脂

四四八、白花蛇

四四九、蚺蛇胆

四五○、蛇蜕

四五一、螃蟹

四五二、虾

四五三、蜗牛

四五四、水蛭

四五五、虻虫

四五六、蟾蜍

四五七、蜣螂

四五八、桑螵蛸

四五九、蜘蛛

四六○、虫

四六一、蝼蛄

四六二、瓦楞子

四六三、鲤鱼

四六四、鲫鱼

四六五、鳗鲡

四六六、鳝鱼

四六七、蠡鱼

四六八、青鱼胆

四六九、石首鱼

人部

四七○、发灰

四七一、人牙

四七二、人乳

四七三、紫河车

四七四、脐带

四七五、童便

四七六、秋石

四七七、人中白

四七八、人中黄

四七九、裤裆灰

卷十九 儿科、疮科

儿科

疮科

卷二十 痘科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