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虚损

(附:脱阳)

经曰:男子尽八八而精绝,女子尽七七而经闭。夫人之阴气,止供三十年运用,难成而易亏,可以纵欲耶?又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又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苦劳,汗出于脾。又曰:久视伤血损心;久卧伤气损肺;久坐伤肉损脾;久立伤骨损肾;久行伤筋损肝。若夫七情五脏之火飞越,男女声色之欲过淫,是虚损之所由也。《难经》曰:感寒则损阳,阳虚则阴盛。凡损自上而下,一损损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心,血脉虚少,不荣脏腑,妇人则月水不通;三损损胃,饮食不为肌肤。治宜以辛甘淡,过于胃则不可治矣。感热则损阴,阴虚则阳盛。故损自下而上,一损损肾,骨痿不能起床;二损损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脾,饮食不能消克。又曰:心肺损而色惫,肾肝损而形痿。又曰: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补其荣血;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盖虚损之证,多由色欲过度,喜怒不节,起居不时,饮食恣意。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而胃气散解,不能滋荣百脉,灌溉脏腑,卫护周身,而病成矣。故百脉烦痛,腰脚酸软,胸满气短,心烦不安,耳鸣目眩,口干盗汗,嗽痰失血,遗精白浊,飧泄肌瘦,食少无味,睡中惊悸,乍寒乍热,倦怠嗜卧,女子经闭,皆虚损之候也。脉洪数火炽,芤涩失血,滑大痰多,浮长嗽甚。最忌寸部细数急涩,而溢出本位者难治。此证宜防微杜渐,若病成,不可全赖药力,极当断房室,绝怒气,薄滋味,戒杀生,清心涤虑,默养可安。忌食鲜猪肉、诸动火发气物。

主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生地 麦冬 白芍(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日晡寒热,骨蒸夜甚加知母、地骨皮;不退加银柴胡、胡黄连、青蒿、鳖甲(醋炙,研细)、人中白、人中黄,随轻重暂用;不退加焦 三分或桃柳脑。汗多加黄 、酸枣仁(炒、研)。嗽加五味、冬花、天冬、百部、百合、紫菀、桑皮、杏仁。痰多,贝母、橘红、天粉、栝蒌。神不安,远志、茯神、柏子仁、朱砂(水飞,调服)。遗精,莲蕊、芡实、龙骨、牡蛎(醋 )。

保和汤 治嗽痰肺痿诸证。

知母 贝母 天冬 麦冬 冬花蕊(各二钱) 天粉 苡仁 五味子 当归 生地 桔梗(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生姜一片,煎。化入阿胶(一钱)、饴糖数匙服。

嗽甚加紫菀、百合。润肺,栝蒌仁、杏仁。火盛,芩、连、薄荷、栀子、竹茹。失血,蒲黄(炒黑)、茜根、藕节、小蓟。喘加真苏子、桑皮、橘红、沉香。

补中益气汤 补气养血,理脾助胃,升阳益阴,扶元固本。

黄 白术(各一钱半) 人参 当归 陈皮(各一钱) 炙草(五分) 柴胡(三分)

升麻(二分)

上加姜一、枣一,水煎,空心服,随证加减。

调中益气汤 理气血两虚,前方减白术、当归。加苍术(五分)、木香(二分)。

人参固本丸 补养心肾,滋填精血圣药,选料诚制。有痰,二地、姜制。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冬(各二两) 人参 五味子(各一两)。

上根据法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下。

六味地黄丸 五脏齐损,六腑致虚,阳盛阴亏,水不制火,煎熬肺金。嗽痰失血,盗汗骨蒸,烦渴形悴,腰膝酸软,遗精便浊等证。

熟地(怀,大,八两) 山茱萸(肉) 山药(怀,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千下,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桂附八味丸 治命门火衰,夜多便溺,阳事痿弱,火不生土等证。前方加附子一个(根据制药法) 肉桂(去皮。一两),丸,服法同。

知柏八味丸 阴虚火动,肾水不足,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溺赤。前方加黄柏(盐水炒褐色,四两) 知母(盐炒,二两),丸,服法同。

加味地黄丸 男、妇阴虚火动,手足心热,口干唇燥,夜卧不安,遗精白浊,咳嗽失血,痰涎壅盛,面黄肌瘦,骨蒸劳热等证。

六味加黄柏(制,四两) 当归 白芍 知母(生) 麦冬(各三两) 五味子(二两,法同)

培元大补丸 虚损劳伤,头运目眩,耳鸣体倦,嗜卧懒言,一切气虚无力证悉治。常服补精驻颜,益肾填髓,强筋骨,养荣卫。

人参 白术 茯神 茯苓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 远志 牛膝 杜仲 苁蓉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当归 山药等分为末,蜜丸桐子大,每百丸酒下。

补阴丸 济阴养血,补肾益精,强腰膝,壮筋骨。

黄柏 知母(俱盐酒炒) 熟地(蒸。各三两) 龟板(酥炙,四两) 白芍 当归 牛膝(各二两) 虎胫骨(制) 锁阳(酒炙) 陈皮(各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好酒或淡盐汤送下。

加味虎潜丸 诸虚不足,腰腿酸疼,行动无力,壮元阳,滋肾水。前方加人参、黄 、杜仲、枸杞、山药、菟丝饼(各两半),故纸(七钱),减陈、芍。

天王补心丸 (古方)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口燥,育养心气。

人参 熟地 天冬 麦冬 茯苓 茯神 石菖蒲 远志 丹参 玄参 酸枣仁 柏子仁 当归五味子 杜仲 百部 桔梗 甘草(等分)

上制成为末,蜜丸龙眼大,每一丸,临睡灯心、黑枣泡汤化下。

仙传斑龙丸 壮精神,除百病,养气血,补虚损奇效。衰弱常服,延年遐寿。昔蜀中道人酣歌酒肆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金丹都慢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血(真人仲源索方传世。)

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饼 柏子仁 熟地(各八两) 白茯苓 破故纸(各四两)

为末,将胶用酒二碗蒸化,添酒糊和丸,桐子大,百丸盐汤下。

斑龙二至丸 前方减菟丝、柏仁、熟地、故纸,加黄柏、知母、首乌、当归、生地。

补天丸 治气血虚败,百髓羸惫,脏腑亏伤,精神疲竭等证。

紫河车(一具,法见前制药法)常服。配十全大补汤药料十数两为末,另将河车煮烂,捣膏和末,焙、磨,干者切。同药研,蜜丸,每三钱酒下。有病者,随证配药。

四君子汤 补元气,益脾胃。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加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 补元健脾,消痰理气。即四君加陈皮、半夏。

八珍汤 补气养血。四君子合四物归、芎、芍、地。

十全大补汤 大补气血,实腠温经。八珍汤加黄 (一钱) 肉桂(五分)

卷之四 虚损

脱阳

此由斫丧过度,肾水亏竭,相火独炽,不能摄精,易于倾泄。或吐泻大病后;或伤寒证新瘥,交接狂纵,忽致脱绝。其证四肢厥冷,小腹急痛,外肾吊缩,短气不续,冷汗神昏。急宜捣姜、葱炒熨脐腹。煎独参汤或五积散,或理中汤(方见中寒)。更以姜汁、好酒热灌,根据中寒门灸法。

卷之四

劳瘵

(附:传尸)

经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 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亢,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五劳者,心劳则悸惕善忘,口舌生疮;肝劳则面黑目昏,精神不守;脾劳则舌本若直,不得咽唾;肺劳则短气面浮,不闻香臭;肾劳则背难俯仰,余沥茎痛,囊湿生疮,小腹满急。七伤者,大饱伤脾,脾伤善噫,倦卧面黄;大怒伤肝,肝伤失血,目暗不明;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脊强痛,厥逆下冷;形寒饮冷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怔忡健忘;风湿寒暑伤形,形伤则发肤枯槁,恐惧不节伤志,志伤则恍惚不乐。六极者,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不欲多言;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落坠;筋极令人数转筋,指爪甲痛,苦倦不能立久;骨极令人瘦削齿痛,手足烦疼,立不欲行;肌极令人羸疲无泽,不生肌肉;精极令人少气,翕翕然内虚。感病之始必因形体虚弱,劳损心神。七情六欲,妄动阳火;房劳斫丧,致耗真阴。或风寒疟痢,咳嗽痰饮,日久变成。渐至朝凉夜热,盗汗遗精,咯吐脓血,烦躁咽干。病机不可胜言,无出阴虚阳盛,火邪燔灼,最宜绝欲藏言,澄心静虑,内观自养,乃得阳伏阴生。若至音哑肉削,女子血枯经闭,卢扁莫疗。凡脉洪大者犹可治,细数急涩者难调,宜滋阴抑阳,壮水制火,养血益气,和胃健脾。药忌寒凉,食戒生冷。

主方 当归 白芍 生地 天冬 麦冬 黄柏(盐炒) 知母(生) 白术 陈皮(等分)

甘草(减半) 加姜、枣煎,入竹沥、童便各半盏,姜汁二匙服。

夜热加骨皮、秦艽;昼热加丹皮;血痰加天冬、紫菀、阿胶;肺火,玄参、片芩、枇杷叶、石膏;肾虚,山萸、枸杞;胸满加枳壳、桔梗;腰痛膝软加牛膝、杜仲、破故纸、石斛、山药;泄泻加莲肉、扁豆、山药、苡仁;小便不利,石莲、车前、滑石;咽痛,甘草、桔梗、山豆根;音不出,诃子(浸软,蜜煮,噙)。加减法与虚损参用。

抑阳丸 虚劳初甚,形肉未脱,最宜退热为急务。虽有泄泻等证,皆由热致,热除泻止。

若病者迁延,药力怠缓,其热昼夜煎熬,故血涸水枯,津液干竭,真阴顿绝,内热愈炽,何异烈焰!肺金受害尤剧,痰涎壅盛,喉音渐哑,肌肉瘦削,必不起矣。热退止服。

人中黄 人中白(研细) 鳖甲(童便或醋炙,研极细)。青蒿(秋冬用子) 当归(各二两) 麦门冬 地骨皮(各两半)

上为末,猪胆十个,取汁和水叠丸绿豆大,每服百丸, 白汤送下,日三服。鳖甲同龟甲煎胶,入猪胆和丸尤妙。

黄 益损汤 男、妇、童男、女诸虚不足,五劳七劳,骨蒸盗汗,咽干痰嗽,咯吐血丝,寒热颊赤,神昏不食。服热药烦躁、冲满;寒药膈塞、腹痛。

黄 人参 石斛 白术 当归 茯苓 川芎 白芍 熟地 山药 丹皮 麦冬(各六分)

木香(另磨) 肉桂 甘草(各二分) 五味子(五粒)

上咀,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七分服。

鳖甲散 虚劳客热,肌肉消瘦,烦热心悸,盗汗食少,多渴嗽血。

鳖甲 黄 青蒿(净叶) 知母 秦艽 紫菀 地骨皮 银柴胡 怀生地 赤芍药 桔梗甘草(等分)

上加枇杷叶(三片,去毛),水煎服。虚加人参、天门冬、五味、茯苓。

太平丸 治阴虚咳嗽,吐呕咯血,骨蒸虚劳诸证(白汤调服亦可)。

天门冬 麦门冬 知母 贝母 冬花 杏仁(各二两)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 黄连 阿胶(各两半) 蒲黄(炒黑) 京墨(火 ) 桔梗 薄荷(各一两) 麝香(不用亦可)

为末,蜜和丸龙眼大,噙化服。

犀角丸 治骨蒸劳热等证效。

犀角屑 鳖甲(打) 枳壳 黄连(各一两) 龙胆草 贝母 升麻(各三钱) 乌梅肉(三两) 秦艽(二两) 软柴胡(一两五钱)

上末,乌梅蒸,捣入猪胆汁(二合),炼蜜和捣,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时米汤下。忌猪肉、苋。

坎离膏 治劳瘵发热,阴虚火动,咳嗽吐衄,咳、咯血,喘急盗汗。

黄柏(炒) 知母(各四两) 生地黄 熟地黄 天冬 麦冬(各二两) 杏仁(净,研,七钱) 胡桃肉(去衣) 蜂蜜(各四两)

先将柏、知,童便八碗,添侧柏叶(二两) 煎四碗,去渣;次将二冬、地入汁,添水二碗,煎二碗;将众渣捣细,水二碗,煎一碗,共三碗;杏、桃捣如泥,同蜜入汁,慢火熬成膏。瓷器盛贮,坐水内一日出火毒。每服数匙,扁柏汤下。

生津止嗽膏 悉尼汁(十钟) 藕汁 鲜地黄汁 茅根汁(各五钟) 麦门冬汁 萝卜汁(各二钟半) 滤净,入新砂锅煎减半,入白蜜(八两),饴糖(四两),姜汁(少许)。有血加扁柏(入童便捣,)韭汁、茜根汁各半钟熬膏,每半钟温服。

简便方 除骨蒸,祛鬼气。童便五碗,青蒿汁五碗,砂锅煎至三碗,滤净,慢火熬至二碗;入猪胆汁三枚,煎至半碗许,入甘草末,捣千下,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米汤下。

又 童便二钟,无灰酒一钟,新瓷器盛,入猪腰子一对,重汤煮过夜。五更,腰、汁同食,多乃效。煮鸡子亦可。

又 胡黄连末(一钱),蜜汤下。或羚羊角末(一钱),温水下。

又 生地黄汁一斤,蜜四两熬稠,频服。或苦参末(一两),芒硝(三钱),蜜丸汤下。

虚劳不眠,酸枣仁(一两,炒、研),水二盏,绞汁,地黄汁一合,米(二合)煮粥食。

卷之四 劳瘵

传尸

此证父子、兄弟、夫妻,患病传染,相延数世,甚至灭门者,实有劳虫出死入生,群书绘形,逐世变易,计九种,弱人切宜防避。万病解毒玉枢丹(方见蛊毒)治传尸劳,每用一锭,鸡鸣时磨服,俟下恶物,或有形,或如乱发、红丝亦是也。次进饮食。未下,明早再服,下为度。又榧子百枚,空心食,杀虫。

又 尸虫。雄黄(一两,水飞) 松香(一两) 溶化和丸莲子大,平旦吞一丸,七日虫尽出。

苏合香丸 用石榴皮、桃、柳、梅、桑枝、青蒿、鬼臼、赤箭煎汤服。

又 桃仁(百二十粒,泡去皮),捣、为丸,平旦水服完,饮酒至醉;未下再服,忌肉百日。

尸虫、骨蒸:百部(一斤,酒炒),青蒿子(八两)为末,蜜丸。每百丸,早晚米汤下。泻,减服。

卷之四

音声

经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皆肾虚也(俳者废也)。盖心为音声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音声之根。舌乃心之苗,故心绝者,舌不能转而为言也。然而又有暴感风邪咽闭者,有因争兢叫伤者,有因歌唱损气者,风寒暑湿燥火,并可干于音声,皆为易治。惟酒色过度,肾脏亏伤,不能纳气归元,气奔咽嗌,嗽痰喘胀,诸病杂揉,致气乏失音者,俗名哑劳是也,神人莫疗。脉浮紧为风寒,洪大为火,滑为痰,微弱气虚,惟细数、急涩危候。

主方 桔梗 甘草 茯苓 陈皮 石菖蒲 木通 诃子(煨,取皮。各等分)加灯心捻枝,水煎,食后服。

风寒,冬加麻黄、杏仁,少加桂枝;夏,紫苏、葛根、前胡。痰,半夏、竹沥、姜汁少许。

火加芩、连、栀、翘、玄参、薄荷。嗽加金沸草、麦冬、贝母。咽痛,山根、射干、牛蒡。热痰壅盛,音不出,盐汤探吐之。便秘,大柴胡汤。感湿、哑,不换金正气散(并见伤寒)。诸风,哑加防风、羌活、僵蚕。痰多,甘,桔、诃子煎汤,吞滚痰丸(痰门)。

龙脑膏 治讴歌叫伤,及痰火等诸般失音。

薄荷叶(四两) 甘草 桔梗 连翘(各二两半) 百药煎(二两,如无,用五倍子) 川芎(两半) 诃子(皮) 砂仁 大黄(酒蒸热。各一两)

为末,鸡子清和,临睡噙化。

肃音汤 一切痰火,劳瘵失音。

麦门冬(二钱) 桔梗 茯苓(各一钱) 橘红 甘草(各七分) 杏仁(七粒,研)

取金竹刮茹一团,劈取竹衣(一钱) 竹叶(十片)水煎,加竹沥服。

杏仁煎 治咳嗽音不出。

杏仁(泡去皮尖,捣如泥) 蜂蜜 姜汁 砂糖(各一盏) 桑皮(去赤皮,炒) 木通贝母 北五味 紫菀茸(各一两) 石菖蒲 款冬花(各五钱)

上咀,水五碗,煎半,去渣;入杏、姜、糖、蜜,微火煎至二碗,两日夜服。

风寒留滞:桂花二钱,石菖蒲一钱,煎,细细呷。

火盛失音:桔梗(两半) 甘草(二寸半,生、炙各半),诃子(四个取肉),分二服,水煎,入童便服。

缠喉风闭:靛花、薄荷叶等分为末,蜜丸噙化。

简便方 萝卜捣汁,入姜汁少许,慢呷。治痰闭,陈皮五两,水煎顿饮。

又 诃子,水煮软,入蜜煮干,常噙一个,慢咽汁,少时徐嚼咽。

卷之四

虚烦

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大声也)。又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是证多属阴虚,水亏火盛,其烦(心不安也)必躁(身不安也),暑月多有之,吐泻后烦而口渴。伤寒后及妇人产后,烦渴而手足厥冷脉沉者,乃内伤元气,邪伏至阴,从其所化。六脉沉、迟,津涸舌干,宜干姜、附子之剂,复阴回阳。苟荣卫失调,亢烦复起,或证明相似而脉沉数有力,口渴大便秘,属实热,宜承气汤下。有表里实热烦渴,人参白虎汤。有伤寒大渴,点水入口取呕,烦躁欲绝,竹叶石膏汤(并见伤寒)去参,加知母。烦渴,辰砂六一散、灯心汤服;烦热、渴,五苓散(方见便癃);恍惚,妙香散(方见痫证);不寐,清心莲子饮(见淋)。脉大缓吉、急数凶。

主方 麦门冬(三钱) 茯神(二钱半) 枣仁(炒,研,二钱) 当归(钱半) 半夏(制一钱) 炙草(七分) 加姜三、枣一,竹茹一团,小麦(炒,三钱),煎服。

虚加参、 、小草;心虚,人参、远志;有痰,橘红,竹沥;大渴,石膏、知母。

小草汤 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烦躁不安。

小草(远志苗) 黄 当归 酸枣仁(炒,研) 麦冬 石斛(各一两) 人参 炙草(各五钱)

上咀,每四钱,水一盏,姜五片,煎八分服。

酸枣仁汤 霍乱吐泻增剧,虚劳烦扰,气奔不眠。

枣仁(炒,两半) 人参 桂心(各一钱) 知母 茯苓(各三钱) 炙草(二钱) 石膏(,五钱)

上咀,每七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简便方 大病后及诸虚烦。竹茹、麦冬各三钱,水煎服。

又 枣仁(炒,研,三钱),竹叶汤下。

又 苦竹笋煮食(亦治消渴,利水下气,风热脚气)。发汗不得,心烦骨疼呕逆,人参、陈皮(各二钱),竹茹、甘草(各一钱),加姜,枣煎服。

卷之四

惊悸

(附:怔忡)

经曰: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惊也。夫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亏,神气不守,此惊悸之肇端也。惊者,谓实有见闻;悸者,恍如见闻,虚之甚也。血不足则神不守,神不守则惊恐、悸怖、恍惚,众证作焉。肝脉急数,主惊;心脉涩数,虚热。治宜镇心神,安魂魄,清痰制火,养血疏肝。

卷之四 惊悸

怔忡

怔忡之证,无时而作,忽然虚火上浮,烦闷昏眩,心中惕惕动摇,不能主持,少顷复安,治亦大同小异。

主方 当归 人参 黄连 远志 炙草 茯神 石菖蒲(炒。各一钱) 加竹叶、龙眼、灯心煎成,调朱砂(飞一钱,临睡服。)

心虚加柏子仁,麦冬;有汗,黄 、枣仁;痰加半夏、胆星、橘红,痰多,在膈上稀涎散吐之,膈下滚痰丸利之。养血,生血、芍药;宁心,龙齿、金银箔(或金银入药前)造命丹(效,见幼科急惊)。

养心汤 治心虚血少,惊悸不宁。

当归 川芎 茯神 远志(各一钱) 人参 黄 半夏曲(三分) 茯苓 柏子仁 枣仁(各五分) 官桂 甘草(三分) 五味子(九粒)

加莲肉七个,枣一枚,水煎服。

宁志丸 治惊悸,定心神。安神丸宜服(方见不寐)。

人参 茯苓 茯神 柏子仁 枣仁(酒浸,去壳) 远志(肉) 当归 琥珀(另研) 石菖蒲(各五钱) 乳香 朱砂(研。各二钱)

上为细末,入珀、乳、砂,匀,蜜丸绿豆大。每服二钱,临睡枣汤下。

温胆汤 心胆虚祛,怔忡惊悸。

二陈加竹茹、枳实、远志、姜、枣。

简便方 金银煎汤或朱砂水飞服。因惊,九窍出血,水 面止。

卷之四

健忘

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气虚,则荣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夫善忘者,乃忧思过度损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则忘。

然思伤脾,亦能令人健忘。心脉洪大而散主于火,涩为血少。治宜养血安神,宁心醒脾。

主方 人参 石菖蒲 远志肉 茯神 丹参 当归 麦冬 生地(等分) 甘草(减半)

加灯心,龙眼七枚,水煎,临睡服。

中脘有痰,妨于心窍,亦令健忘加橘红、胆星、黄连。

归脾汤 忧思伤脾,心血耗损,健忘惊悸,怔忡恍惚,盗汗烦热,神乱少睡,或嗜卧减食,女人经愆晡热,瘰 流注,不消不敛。

人参 白术 龙眼肉 白茯苓 远志肉 当归 酸枣仁(研,炒) 黄 (各一钱) 木香甘草(炙。各五分)姜三,枣一,水煎服。

二神散 治健忘,十日效,久服日记千言。

茯神 远志 石菖蒲(等分为末)

早晚各四钱,水一钟,煎十沸,连渣服。

简便方 健忘。

吉祥草为末(三钱,酒下);书室栽之,明目强记。

又 莲子(泡,去皮心)研粉,先以粳米二合煮粥,次入粉煮食。

卷之四

恐喜怒

经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恐者,自知如人将捕之状,欲人作伴,夜设灯烛是也。又曰: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怒在阴之阳,阴气闭遏其阳,而阳不得伸,故怒也。又曰:肝木太过,其病怒而勇敢,喜笑不休者。经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又曰:精气并于心则喜笑,皆属心火之甚,犹燔烁之火而鸣笑也。

主方 (治恐) 人参 枳壳 五味子 桂心(各六分) 柏子仁 熟地 茯神(各钱半)

枸杞子 甘菊花 山茱萸(各一钱) 加姜、枣,水煎服。

不能独卧加远志、白术、前胡(各七分)、细辛(三分)。

抑肝散 治怒。甚者,服当归龙荟丸(方见胁痛)。

香附(四两) 柴胡 黄连 青皮(各二两) 甘草(一两)为末,每二钱,白汤下。

黄连解毒汤 治喜(方见火门)。加半夏、竹沥、姜汁。

先以食盐(二两)烧赤,河水二碗,煎三沸,徐啜之;以指探喉中,吐痰为度。

因惊邪、心虚致笑,宜服牛黄造命丹(方见小儿惊门)。

卷之四

自汗

(附:头汗 心汗 汗斑)经曰:汗者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自汗者,无时而 然出,动则更甚,属阳气虚。阳实则无汗。人赖卫气固其表,卫弱则自汗津津时泄,当补阳助卫,腠理可实矣。亦有心火上腾,脾湿不降,犹湿热蒸而为雨,故汗多出,宜清利之。脉微涩而濡,主虚汗。

主方 人参 黄 (蜜炒) 白术 茯苓 当归 黄连 白芍 枣仁(炒,研) 牡蛎(。各一钱) 桂枝(七分) 甘草(炙,五分) 上加浮小麦一撮,乌梅一个,枣二枚,水煎服。

不止加五味子、肉桂、麻黄根,煎成,调龙骨末。虚人加山茱萸、肉苁蓉。湿胜者,泽泻、茯苓、防风、白芷。阳虚加制附子。火盛倍黄连。热极者另煎凉膈散(方见火门)。甚不止,浮小麦半升,煎汁去麦,用汁煎药。兼痰盛气滞等,随证加减。

黄氏建中汤 治虚劳自汗。

黄 (三钱) 芍药(二钱) 桂枝(一钱五分) 甘草加姜三、枣二,水煎服。

黄 汤 喜、怒、惊、恐、房劳致伤,阴阳偏虚,自汗。

黄 (蜜炒) 茯苓 熟地 肉桂 麦冬 麻黄根 龙骨(另研) 当归(各一钱) 防风甘草(炙。各七分) 五味(九粒)

加浮小麦一撮,水煎,食远服。四肢厥冷加熟附子(五分);发热加石斛。

大补敛汗汤 治气虚自汗。

人参 茯苓 熟地 苁蓉 黄 (各一钱) 当归 防风 山茱萸 白术(各八分) 肉桂甘草(炙。各四分)五味(十粒)

上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水煎,食远服。

玉屏风散 治表虚自汗。

白术(二钱) 防风 黄 (各七分)

加姜三,枣一,水煎服。

简便方 自汗。

朱砂(水飞) 白芷末(各二钱) 麦冬 茯神 枣仁,煎汤服。

又 牡蛎(火 ,醋淬) 麻黄根 黄 (各五钱) 分二服,加浮小麦,水煎服。

又 黄 (六钱) 甘草(一钱)水煎服。

又 人参 茯苓 枣仁 为末,每三钱米汤下。

又 麦麸(炒黄) 椒末(等分)为末,每三钱。水煎,露一宿,温服。

又 浮麦、黑豆煎汤作饮。

又 粳米(炒,三合),磨末,龙骨末(三钱),绢袋扑身。

卷之四 自汗

头汗

惟头出。乃阳气上脱,或寒热胁满,心烦而呕,小便涩。

主方 柴胡 桂枝 黄芩 天粉 干姜 牡蛎( ) 甘草(等分) 水煎服。

渴欲水,必发黄,五苓散治之。

卷之四 自汗

心汗

汗为心液,人多有之。忧、怒、惊、恐、劳伤心气,或郁结成。

主方 人参 白术 当归 生地 枣仁 白芍 麦冬 黄连 陈皮(各一钱) 甘草(三分) 加姜,枣二枚,乌梅一个,浮麦一撮,水煎服。

简便方 思虑太过,心汗。

茯神为末,艾汤调下。或败蒲扇烧灰,绵包周身扑。

卷之四 自汗

汗斑

暑汗湿热郁于皮肤,日久不散;或汗衣晒热未燥而穿,湿热蒸侵,发而为斑,黑白相杂。有变癜风者,亦当祛之。

主方 玄参 滑石(各二钱) 防风 荆芥 升麻 甘草(各一钱)水煎服。

外以白附子、硫黄、密陀僧为末,擦之。

敷方 密陀僧一钱 黄丹 硫黄 雄黄(各三分) 信(五厘) 研极细,先以肥皂擦洗斑净。用生姜捣细,稀纱包令汁出,蘸末涂斑(三日后肥皂擦洗,愈。)

卷之四

盗汗

(附:阴汗 脚汗)

是证属阴虚血弱,阳蒸阴分而液出者,为盗汗。然阴虚阳必凑,阳火乘之,故睡中出汗如洗,觉来即收,非若自汗常出也。脉虚细而微濡,宜补阴清火,实腠理,壮肾水。

主方 当归 芍药 生地 熟地 黄 麦冬 枣仁 茯神(等分) 水煎服,加麻黄根亦可。

当归六黄汤 阳乘阴分盗汗,一服安。

黄 (二钱) 当归 黄连 黄柏 黄芩 生地 熟地(各一钱)水煎服。

敛汗益脾汤 治气虚脾弱盗汗。

黄 人参 白术 茯苓 扁豆 山药 陈皮 半夏 葛根 甘草(炙,等分)水煎服。

麦麸散 止盗汗。

麦麸(炒黄) 防风 白术 牡蛎 黄 (各钱半)加枣煎。

简便方 止盗汗。

白术(八两)切块,浮麦一升,水十碗,煮干将术切片为末,每三钱,另取浮麦汤下。或牡蛎( ,研,二钱,) 防风末(一钱),麦汤下。

盗汗不止:椒目、麻黄根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无灰酒下。

盗汗有热:龙胆草、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调下。

脾虚盗汗:白术(三钱) 茯苓(二钱) 加姜、枣,水煎服。

阴虚盗汗:黄柏(炒) 知母(炒。各二钱) 甘草(七分) 水煎服。

睡中出汗:酸枣仁(炒) 人参 茯苓(等分) 水煎服。

卷之四 盗汗

阴汗

下焦湿热不行,以致阴间及囊汗出,宜渗湿,利小便。

主方 滑石(三钱) 龙胆草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各一钱) 桂(三分) 加灯心二十枝,水煎服。

简便方 大蒜煨熟,同淡豆豉捣丸,朱砂为衣,每三十丸,空心灯草汤下。

又 蛤粉、牡蛎俱 ,研极细,绢袋盛扑。

卷之四 盗汗

脚汗

脾经湿热内淫,手足心汗,至冬阳气内伏,则汗愈多。

主方 白术 苍术 茯苓 半夏 黄连 滑石(各一钱) 羌活(七分) 柴胡 升麻甘草(各三分) 灯心煎服。

简便方 白矾、黄 煎汤,频洗。

又 牡蛎、陀僧、枯矾、黄丹,研,掺脚指缝中。

卷之四

痰饮

经曰:诸痉强直、积饮,皆属于湿。稠浊者为痰,属肺火;清稀者为饮,属脾湿。论痰有五,曰:风、湿、食、火、酒是也。夫风痰者,形寒饮冷,外感内郁,清白多涎,或成瘫痪;湿痰者,生冷寒湿,停积不散,倦怠软弱,或面、腹肿;食痰者,膏粱浓味,煎爆辛辣,重 叠褥,多成癖块;火痰者,诸经火炎,煎烁肺金,津液稠粘,有成痈痿;酒痰者,酷饮过纵,不得运导,次日犹呕,伤肺成积。夫人之气血流行无一息间断,才有壅滞,郁而为热,痰遂生焉。亦有因寒者,然而百病生于痰。如中风口噤,言謇流涎,不能行动,二便失常,眩运嘈杂,颠仆丧神等证、以至妇人白带,小儿惊痫,周身诸疾,多因痰成。论饮有四,曰,痰、悬、溢、支是也。

如人素肥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水入四肢,失汗身痛,谓之溢饮;咳逆形肿,短气不卧,谓之支饮。诸饮因于酒后饮冷所致,脉滑大有痰;两关大实,膈上有痰,宜吐。眼胞及眼下黑者亦痰。肝脉濡散,弦而浮滑,饮证。治痰清肺利气,治饮实脾燥湿。

主方 (二陈汤) 陈皮 半夏(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枣一煎。

顺气加枳壳、桔梗。火盛,芩、连、栀子。清肺,桑皮、杏仁。热痰,天粉、青黛、玄明粉。老痰,贝母、海石、栝蒌。虚痰,参、术。痰在胁下,白芥子。痰在四肢经络,竹沥,姜汁(实人,荆沥。) 风痰,天麻、白附、胆星。湿痰,苍、白术。积痰,香附、楂、曲、芽。酒痰,葛根、砂仁、乌梅。结核在咽,海石、芒硝。寒痰,官桂、干姜。湿痰流注肿,壳、苍、羌、防、酒芩、香附、木香、红花、竹、姜。停痰流饮,南星、香附、青皮、木香、苍、蒌实。诸饮,旋花、白术、猪、泽、肉桂。

导痰汤 治痰多气滞。

主方加南星、枳实。

温胆汤 宁神、豁痰、止呕。

主方加竹茹、枳实。

蠲痰疏气汤 一切痰疾及肺气壅塞,日服此汤,夜服滚痰丸。

前胡(素多郁怒,先用柴胡数服) 半夏(各二钱) 人参(虚者用,痰火忌) 枯芩 陈皮南星 枳壳 紫苏 薄荷叶 浓朴 羌活 甘草(各五分)加姜五片,水煎服。中风,加独活。无热去黄芩。

滚痰丸 治痰因火炎,肺金受克,煎熬津液而成,昼夜吐咯不已。一切实热,咳嗽痰多及颠狂、瘫痪、风毒腮颐肿硬,颈项结核,遍身走痛,头疼牙痛,噎气吞酸,胸痞气块,涎饮翻胃,怔忡惊悸,阴阳关格,久痰喘嗽,喉闭赤眼,结核瘰 ,女人经闭,小儿嗽热,痰喘惊痫,功难尽述。中风后言謇肢痿,奇病皆治。泄泻、孕妇勿服。

大黄(锦纹者,切好酒拌,饭上九蒸,晒) 黄芩(枯片者,去腐,竹沥制佳。各八两)。礞石(硝金色,水飞,重研一两) 沉香(紫色,上火成油珠真,五钱)

俱为末,水叠丸如芥子大,每服实人一钱,虚、老五、七分,小儿二分。晚饭后茶汤一口,送过咽喉,即便仰卧,使药攻喉间之痰,从上而下。次早去,多减服。痰不下,加服。素多痰而大便不润者,每晚服三分,永无中风诸患。拌蜜含化尤妙。

三花神 丸 治一切湿热沉积,痰饮气滞,变生诸病。或风热燥郁,肢体麻痹,走注痛肿,风痰喘嗽,气血不通,水鼓、胀满痞塞,大便不利。

黑牵牛(取头末,二两) 大黄(生,研,一两) 芫花(醋拌炒) 大戟(红芽者,取皮另研) 甘遂(研末。各五钱) 轻粉(一钱) 和匀,水法丸芥子大,每服一分,早、午、晚各一服。大便利,日一服。

此攻结破饮瞑眩之药,用合宜必得中病。惟要量虚实,能推陈致新,顺三焦,调五脏神品。婴儿腹胀便闭,每服三厘。

牛黄豁痰丸 治中风颠狂,惊痫僵仆,不省人事。痰涎壅盛,牙关紧急。男妇老幼一切痰盛喘满,危笃者多服。痰下即安,痰不下难治。

胆星 天竺黄 熟大黄 黄芩(枯。各五钱) 贝母 黑丑(头末) 玄明粉 白附子 天麻(各三钱) 雄黄 朱砂 礞石(俱水飞。各钱半) 沉香(真者,一钱) 牛黄(真陕西者,五分) 麝香(三分) 冰片(二分)

各研极细末,称配匀,蜜丸弹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小儿量,用竹沥入姜自然汁一匙调,或金银煎汤,或灯心姜汤化下。

丹溪化痰丸 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胸满气急。

陈皮 半夏 枳实(各六两) 茯苓 黄芩(枯) 黄连 南星(各五两) 栝蒌仁 杏仁天粉 前胡(各四两) 甘草(二两)

上为末,竹沥、姜汁或水叠丸,绿豆大,每二钱,食后白汤送下。

加味润下丸 治湿热痰涎久积。丸服法与化痰丸同。

橘红(八两,食盐五钱,水调拌,过夜晒) 南星(制) 半夏 黄芩(枯) 黄连(各一两)

石膏丸 治久、近痰火,效。

软石膏(一斤,火 红,火HT 入无灰白酒、米泔、水各一碗内,如此三次) 土山药(如手者,湿纸裹,煨熟,晒燥,四两) 蚌壳(火 ,二两)

俱研极细,水叠丸或末服,早、晚大麦汤下,或蜜和丸噙。

医林蠲痰丸 治风痰、冬月冷痰,安神定志。

半夏(泡七次,六两) 南星(泡,三两) 明矾(另研,两半) 辰砂(五钱为衣) 姜汁糊丸,百丸姜汤下。

五饮丸 治一切停痰留饮,理脾顺气,消食宽胸。

青皮 陈皮 茯苓 枳实 白矾(各一两) 白术 半夏 南星(俱制) 皂荚 生姜(各二两,捣) 香附 苏子 山楂(肉) 神曲(各半两)

上末,竹沥、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临睡白汤下。

稀涎散 痰在膈上,喉如拽锯,中风口噤,乳蛾、喉风,并宜吐愈。

瓜蒂散 甚者用之。女人宜束定两乳(二方并见中风)。

矾蜜汤 白矾(一钱),水一碗,煮十沸,入蜜小半杯,温服。未吐,再饮熟水即吐。

简便方 风痰。

僵蚕七条,洗、炒为末,姜汁一匙,温水调下。

又 蚶壳或蛤蚌壳 ,研细,栝蒌黄熟者,捣饼晒为末,每一钱蜜汤调下。

寒痰恶心:荜茇或胡椒末,每五分姜汤下,吐涎水清痰,赤石脂研服。

痰饮昏眩:吴茱萸(泡) 白茯苓等分为末,蜜丸白汤下。

痰厥气绝:古塔上陈锻石(两许),水煎滚,去水。用清水一碗,煎滚,澄取汁,灌下。

痰盛喘急:好牛黄(一分) 贝母(一钱) 研匀,白汤下。单服贝母亦可。

颈项痰核:五倍子 南星 大黄 朴硝为末,醋,蜜调围,日久者亦消。

卷之四

咳嗽

(附:哮吼)

经曰: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又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咳之久,乃移六腑,故诸咳皆由邪正相搏。盖邪伏则气静,邪动则气奔。气上逆于咽嗌,不得宣通,而为咳嗽,甚至烦闷欲绝,皆邪气使然也。感病之始,必宜散邪为要。如变诸咳,则有十种,曰:风、寒、支、肝、心、脾、肺、肾、胆、厥阴咳是也。又六咳者,风、热、火、燥、寒、湿是也。咳者,无痰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者,无声有痰,脾湿动而所致;咳嗽者,有声有痰,因伤肺而动于湿,因咳而嗽也。又咳有三因之别,如风寒暑湿燥火而致,为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而致,为内因。如咳而寒热,引腰背痛,中满抢心,痛不欲食,乃饥饱伤脾,或劳役伤肝,房帏伤肾,叫呼伤肺之类,属不内外因。又干咳嗽者,嗽多声而无痰,乃阴虚火盛,火郁而成。渐至午后寒热,盗汗血痰,多成弱证。或嗽久津亡,或浊唾涎沫,脓血腥秽,胸中隐痛,而成肺痿、肺痈。如浮风、紧寒、数热、细湿、浮紧虚寒、沉数实热、弦涩不足、洪滑多痰。治法,初感疏散肺经风寒;内有肺火,宜清降之,必兼消痰顺气、止嗽宽中。

主方 前胡 葛根(各钱半) 茯苓 枳壳 桔梗 陈皮 半夏 桑皮 杏仁 紫苏(各一钱) 甘草(五分)上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首贴葱头二个。春是上升之气,加知母、黄芩;夏是火炎于上,加黄芩、石膏、薄荷;秋是湿热伤肺,加防风、栀子、枇杷叶;冬是风寒外束,麻黄(一钱) 桂枝(三分)、金沸草。早晨嗽,黄连、枳壳;午前嗽,知母、石膏;晚嗽加四物、黄柏、知母。黄昏,五味子。

胸满,栝蒌。喘,贝母、萝卜子、苏子。嗽有血,犀角地黄汤、紫菀、阿胶。虚嗽,天、麦冬,知、贝母。风寒哑,细辛(三分),姜、葱。痰多,合痰方。嗽久,人参、五味、冬花、麦冬、阿胶、白芨、百部、百合、知、贝母、乌梅。如诸邪已清,惟是嗽久,肺胀不能止,兜铃、粟壳去穣、五倍之类暂用。(一剂,亦可,初感切忌。)

三拗汤 治风寒冷嗽。遇风冷则嗽喘痰涎,胸满气塞。

麻黄(不去节) 杏仁(连皮研。各二钱) 甘草(生用,一钱) 加荆芥、桔梗名五拗,姜煎。

祛邪止嗽丸 因感风寒雨湿成嗽,患久不已,冬月风冷嗽甚。

紫苏叶 冬花蕊 紫菀茸 杏仁(研,纸压油,另捣如泥) 乌梅肉(洗、 蒸、捣) 粟壳(润去穣。各四两) 麻黄(去根) 陈皮 桑皮(蜜炒) 知母 甘草(各二两) 官桂(一两)

为末,入梅拌,重晒磨,和杏蜜丸龙眼大,每一丸临睡,姜、葱汤化下。

清金利肺汤 诸嗽痰盛,气急胸满。

陈皮 茯苓 贝母 枯芩 天冬 麦冬 桔梗 枳壳 杏仁 桑皮(各一钱) 甘草(三分)

加姜、枣煎。气急加苏子、萝卜子、葶苈、栝蒌、竹沥、枇杷叶。火盛加栀子、黄连。虚嗽,当归、知母。血痰,生地、芍药、阿胶、紫菀。久嗽,五味子、冬花、百部、百合、兜铃。嗽痰加旋复、半夏。

苏子煎 治上气咳嗽。

真苏子(研细) 生姜汁 生地汁 白蜜 杏仁(去皮尖,捣如泥。各八两)

五味搅匀,微火熬成膏,每数匙噙化,或白汤下。

定嗽噙化丸 一切咳嗽气急,有痰咽喉不利,烦渴火盛。

薄荷(净叶,二两) 天冬 麦冬 橘红 枯芩(各一两) 桔梗 甘草 冬花 贝母(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另用软石膏( ) 青黛(真) 栝蒌仁(去油,捣霜)、海石、玄明粉、硼砂(各五钱,俱另研)、柿霜(筛净,一两)、冰片(五分)、乌梅肉(十个,洗,蒸,捣),和匀,蜜和,丸弹大,不拘时噙化。

焚香透膈筒 一切风寒冷嗽,胸膈胀满。

鹅管石(一两) 款冬花(七钱) 艾叶(搓软) 雄黄(各五钱)

各研和匀,纸卷成筒,火点,合漏斗于上口,哈烟一口,淡姜汤咽下,加佛耳草佳。

宁嗽膏 嗽久,诸邪服药已清,惟是嗽不止可服,邪未清切忌。

天冬 麦冬(各一两) 粟壳(去穣取衣) 陈皮(各七钱) 五味子 萝卜子 贝母(各五钱) 冬花 百合 百部 天花粉 枳壳 兜铃 紫菀(各三钱)

加白果三十个(天衣打碎),根据前炼膏法煎成。入饴糖八两,熬稠,倾瓷碗内,坐水中一日,每服半杯(重汤顿温慢哈)。

太平丸 治血痰虚嗽(方见劳瘵)。

简便方 止嗽。

蛤粉(浓大者, ,研细) 青黛(少许) 研匀,每二钱入麻油一点,齑菜汤调下。

又 桑皮(掘鲜者,米泔浸一宿,竹刀刮净,晒,八两,蜜水炒) 糯米(二两,略炒)

共末,每二钱,米汤调下。

久嗽:粟壳(水润去穣) 醋拌,晒,研末,蜜丸噙化。或梨汁略熬,徐咽。

久嗽肺痈:薏苡仁(三两)水一大钟,煎三分,入酒一分,服。

咳嗽血痰:款冬花 五味子 诃子肉(各一钱) 白矾(五分) 共末,鸡子十个取清,蜜(四两,)搅匀,用猪肺一个,倒挂水尽,同装入管内,水五碗煮,大萝卜十个,捣细煮烂,去卜取汁,煮肺熟,空心食。或肺一个,病患每一岁,用杏仁(一个,去皮) 竹签眼入杏,将麻扎煮熟,去杏食肺,效。

又 杏仁(净捣如泥) 牛骨髓 白蜜(各四两) 慢火熬稠,逐匙噙化,或白汤下。

久嗽:杏仁、胡桃仁(等分研细) 蜜丸噙。或杏仁、萝卜子各一两研,粥糊丸吞。

卷之四 咳嗽

哮吼

始因风寒伤肺,变生痰饮,复遇外邪闭塞,滞痰郁气不舒,是证作矣。有因咸酸致伤,实人宜吐痰,忌生冷浓味,药忌寒凉。

主方 麻黄(二钱) 杏仁 石膏( ) 陈皮 半夏 茯苓 桑皮 款花 苏子(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二个,细茶一撮,白果念个(去衣打碎),煎成。磨沉、木香各五分服。

宁肺丸 哮吼喘急,咳嗽痰涎,抬肩撷肚,不能睡卧,风冷尤甚。

南星(圆小粉团者,泡三次,四两) 蛤粉(浓大者 ) 青黛(画家用者) 半夏(泡七次。各一两) 兜铃(去梗) 蜂房(炙。各五钱) 天竺黄 白矾(各三钱,信制法:用明矾,白砒各三钱同研,入小砂罐内,瓦盖铁丝扎,盐泥通身溏好眼,干,炭火 红,待冷开,止存矾钱半许)。

各研细末,称和用薄面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大人三分,小儿分半,临睡萝卜或米汤茶下,忌咸酸生冷。

简便方 萝卜子研末,姜汁调薄糊细丸,每三十丸津咽。

又 鸡子(一个,)略敲浸尿缸,三日煮食。

卷之四

喘证

(附:短气)

经曰:诸病喘满,皆属于热。又曰:淫气喘息,痹聚在肺。夫喘急之候,发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而作哮吼之声。痰壅喉中,声如拽锯,或如水鸡之响,此内外邪干而气实也。有气为火郁,而痰在肺胃之间;有水气乘肺,而肺虚挟寒作喘;有肺虚挟热,火炎而喘;有惊忧气遏,肺胀而喘;有胃络不和而喘;有肾虚不能摄气而喘。然未有不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经曰:热为寒包,则喘者明矣。又喘则必胀,胀则必喘何也?盖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小便出焉。如肺受邪而失降下之令,则小便渐短而发肿,此必先喘后胀属肺病。当清肺降气,分利水道。

夫脾主肌肉,脾土受邪,不能制水,妄渍肌肉而为肿。肺无母气之养,反得泛溢之侵,气不下行而为喘。此必先胀后喘属脾病,当理脾渗湿,顺气定喘,宜分标本先后治之。短气者,似喘而实非喘,因元气虚少,气不接续而然。或有气从脐下起,直冲清道而上,乃正气虚损,切宜认辨(喘急攻邪,短气养正),二证霄壤,误治必危。喘证脉浮滑,手足温者生,沉涩急疾代止,肢冷自汗者死。治喘发时宜散表清里;未发时攻补随宜。

主方 陈皮 半夏 枳壳 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等分) 甘草(减半) 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水煎服。

嗽加桑皮、冬花、紫菀。气壅加栝蒌、卜子、苏子。乍喘乍止,贝母、麦冬。肺火,枯芩、枇杷叶;甚加葶苈子、槟榔。

五虎汤 治风寒喘急,哮吼不卧。

麻黄 杏仁(研) 软石膏( 。各二钱) 甘草(七分) 细茶(钱半) 加桑皮(一钱)

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三个,水煎热服。痰多,合枳桔二陈汤。

千缗汤 治风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一服安。

半夏(四个,泡,切) 南星(二个,泡,切) 甘草(炙,一寸,切) 皂荚(炙,去皮弦,一寸)

姜指大,水煎服。

苏子降气汤 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壅喘嗽。

真苏子(三钱) 陈皮 浓朴 前胡(各二钱) 肉桂 半夏(制) 当归 南星(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加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寒喘去前、半、当、星,加干姜(一钱),加姜煎,调砂仁(一钱);磨沉、木香各三分。

四磨汤 治七情之气郁结而喘。

喘而肿,三花神 丸(方见痰门)。

真沉香 槟榔 枳壳 乌药(各磨,三分) 汤调服。

安气汤 治弱人肾虚,不能纳气,气不归元而喘。

人参(五分) 五味子(九粒) 麦冬 酸枣仁(炒,研) 山药 茯苓 阿胶(各一钱)

煎成,冲化阿胶服。次八味地黄丸减桂,加五味(二两),参(一两),丸服。

简便方 桔梗一两,童便一钟,煎八分,去渣服。

喘甚:葶苈(一钱,隔纸炒,研) 蜜丸,水二钟,枣(十枚),煮一钟,去枣入丸,煮八分服。

又 真沉香末、朱砂(各三分) 汤调服。或川椒子(沉水者,研,一钱,)姜汤下。

又 杏仁(炒,研),和米煮食。

火喘:石膏(二两,研细) 甘草(炙,研,五钱和),每三钱姜蜜汤下。

灸法 膻中(穴在两乳折中) 气海(脐下二寸)

喘证忌苦寒药。

短气方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杏仁 紫苏子 当归 桑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加姜一、枣一,水煎。磨沉、木香各三分,服。

卷之四

肺痿

证属上焦游火蕴热,肺金受其熏蒸,则清纯之气扰乱,生化之令不施,故为咳嗽红痰,往来寒热,自汗,便数,口中浊唾,涎沫多出。寸脉数,而虚者是也。又有因汗多,有因吐甚,或消渴而反通小水,或虚闭而峻利大便,重亡津液,真阴日损,致肺燥而亦成痿矣。如咳嗽恶风、胸胁胀满者,防成此患。

主方 贝母 知母 紫菀 阿胶 黄 茯苓 人参(各一钱) 桔梗 麦冬 冬花 薄荷(各七分) 甘草(五分) 五味(十二粒) 姜一片,水煎,冲胶服。

往来寒热,柴胡、黄芩。痰多加橘红、制半夏。血虚加当归、白芍。咽干而渴,另用生姜(五钱)、人参(二钱)、甘草(三钱)、大枣(三枚),分煎。涎多不渴,用桂枝(五钱)、甘草(二钱)、大枣(六枚)、皂角(二条,炙,去皮弦),分二服,水煎。

保肺饮 肺痿咳嗽,胸中隐痛,辟辟燥咳。

人参 麦冬 薏苡仁 百部 黄 桑皮 五味子 当归 芍药(酒炒) 片黄芩 百合(等分) 加姜煎服。

卷之四

癫狂

经曰: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又曰:阳气太上,甚则狂癫,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癫狂也。又曰:重阴者癫,重阳者狂。又曰:阴阳复争,则欲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又曰:狂病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语言善恶,不避亲疏,神明之乱也。夫感病之由,得于大怒,大恐、大喜,及不得志;或有所失,或得于惊,惊则能动人之神。心为神之舍,神去则舍空,津液流入,则变为痰迷心窍。痰郁成火,火性炎上,故登高硕言。或屈无所伸,怒不能泄,肝木胆火,炎上于心,心火奔腾,神舍失守,久逆而成也。脉实大坚滑者生,弦急而虚者死。治宜降火清痰,镇心安神。

兼服滚痰丸、豁痰丸(并见痰门),造命丹(小儿惊门)。

主方 黄连 黄芩 栀子(炒) 连翘 茯神 远志 枣仁(炒,研) 石菖蒲 当归生地黄 川芎(等分) 甘草(减半) 加灯心、竹叶,水煎,调辰砂服。

虚加人参、白术。实热大便秘,加大黄或防风通圣散(方见风门)。痰多加橘红、南星、半夏、天麻、白附、海石、栝蒌、竹沥,去远志、枣仁、当归、生地。

清心汤 治心受热邪,狂言叫骂,动履失常。

黄连 黄芩 薄荷 连翘 栀子 甘草 大黄 芒硝(各等分)

上水盏半,竹叶十个,煎八分,温服。

抱胆丸 男、妇一切癫狂、风痫,妇人产后惊心,室女经行惊气。

朱砂(二两,飞,研) 乳香(研末) 水银 黑铅(各一两) 先将铅铫内溶化,下水银搅匀,研细,入朱、乳木,用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一钱,井水送下,得睡愈。

牛黄泻心散 治心经邪热,狂言妄语,禁捉不定。

牛黄 冰片(各一钱) 朱砂(水飞,二钱) 大黄(生末,一两) 研匀,每服三钱,姜汤和水调下。

蔚金丸 癫狂多年不愈,痰迷心窍,惊扰忿怒得之。

蔚金(蜀地香者,六两) 明矾(三两)

上为细末,薄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白汤下。

简便方 阳狂火炽作渴,用铅溶化下,水银(等分)搅匀研细,每服三分,水一碗,调匀服。狂甚时,与水饮之可安。

此证,宜察致病之由,当如其愿。有喜甚致狂者,以恐怖抑之。悉尼消痰清火,多食大益。

忌鲜猪、羊肉,浓味、酒、动火发气物。

卷之四

痫证

经曰:神不得守,谓神乱也。按此病皆由惊动其神,使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痰涎壅积,变热生风,癫属于心,痫属五脏。故有五种:马痫,作马嘶鸣,应心;羊痫,作羊咩声,应脾;鸡痫,犹鸡扑翅,应胃;猪痫,若猪叫状,应肾;牛痫,似牛吼喘,应肺。发则昏运倒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视,手足搐搦,腰背强直,随吐涎沫。皆由痰火时潮,平复则苏。虽因痰郁膈间,更属肝经风火。先宜治痰,次疏肝火。脉浮阳痫,沉为阴痫。滑大易治,微细难痊。凡气血虚者,早服补药,晚服诸方。

主方 茯神 南星(制) 橘红 栝蒌 枳实 桔梗 栀子 半夏 黄芩(各一钱) 甘草(三分) 加生姜三片,水煎成。磨入木香(五分)、辰砂(一钱)竹沥半杯,姜汁三匙调服。

清心抑胆汤 平肝解郁,清火化痰,定眩运,养血气。

当归 白芍(酒炒) 白术 茯苓 陈皮 半夏 黄连 石菖蒲 枳实 香附(炒。各一钱)

麦冬 川芎 人参 远志(各七分) 甘草(四分)

加生姜三片,竹茹一团,水煎服。

牛黄安神丸 镇养心神,消痰,清火,养血,五痫宜常服。

当归 人参 茯苓 酸枣仁 生地黄 黄连(酒炒) 橘红 胆南星 牛黄 珍珠 琥珀(各二钱) 朱砂(水飞) 天竺黄(各五钱)

上诸药为末,次以牛、珍、珀、砂、竺各研极细,和匀,蜜丸绿豆大。每服百丸,临睡灯心龙眼汤下。金银煎汤尤妙。

追风祛痰丸 治诸痫,与前安神丸兼服,无不效。

天麻(煨) 白附子(面包煨) 防风 僵蚕(各一两) 全蝎(洗净,微炒) 枯矾 木香(各五钱) 半夏(六两,汤泡七次,为末,一半用皂角捣、浸浆出,和作曲,一半姜汁作曲,预制)

共为末,姜汁打稀糊丸,绿豆大,朱砂衣。每百丸,临睡姜汤下。火加黄连(姜炒,一两),薄荷汤下。胃虚,白术。

简便方 南星(粉团) 九泡、蒸,九晒为末,姜汁糊丸桐子大,麦冬汤下。

又 荆芥穗(研末) 白矾(研。各一两) 糊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一钱,临睡姜汤下。

又 代赭石(一两,火 ,醋淬) 明矾(二两) 各研末匀,糊丸绿豆大,每三十丸,白汤送下。

卷之四

邪祟

经曰:邪气盛则实外邪;精气夺则虚。又曰:人忧愁思虑则伤心。又曰:惊而夺汗出于心。

世俗谓冲斥邪恶为病,有诸奇怪之状及妄闻见,妄言作。诚因其人元气耗损,心血亏伤而致。盖心者,神明之舍。经曰:心藏神,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君失职,则十二官各失其守。故视听言动,皆不得其正矣。又有旷野静僻,山谷幽阴,魑魅魍魉,迷惑乎人。及人家男、妇,似有鬼附者,当知必非精神完固,气血充足之人也。《脉经》以乍疏乍数,乍大乍小,邪祟之脉。治宜驱邪辟恶,安神镇心。

主方 菖蒲(一寸九节) 鬼箭 桃奴(腊月树上干小桃) 当归 川芎 人参 茯神麦冬 远志 苍术(各一钱) 甘草(三分)上加生姜七片,金银同煎,调辰砂、雄黄(各一钱),磨木香(五分),调服。

苏合香丸宜服(方见中寒)。玉枢丹宜服,可烧(方见蛊毒)。烧檀速诸香(苍术、白芷)。

秦承祖灸鬼法 一切惊狂谵妄,冲斥邪祟。以患人捉定,先缚两臂,次细绳并缚两大指,用大艾炷置于中两指甲及两指角肉,四处着火,灸七壮。一处不着火不效,及灸人中、脐中百壮。

简便方 五尸邪恶卒中。掐人中,提顶发。半夏、皂角末,搐鼻取嚏。或灶心土为末,吹入鼻。或灶突煤,姜汁酒调灌。烧诸香,多人围绕,苏醒方可移动。以鸡蛋一枚,取白与吞,摇,顿令下。

又 桃奴(小干桃)、桃蠹为末,酒下。或捣菖蒲汁灌;或多取桃仁、桃枝煎汁灌。

女子邪交:雄黄(一两,研细) 松香(二两)溶化,桃枝搅匀,丸如弹大,焚嗅,令女坐焙笼中,被围,留头面身,下烧丸熏之,邪断。

卷之四

梦遗

(精滑)

经曰:精者身之本,生气之源,髓之化也。又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竭。盖精之藏摄在肾,精之主宰在心。心为君火,肾为相火。相奉君命,故病在肾而责在心。心藏神,神动精泄。病机有五:曰梦交,火炽神虚,宜养心药敛。曰滑脱,肾虚不摄,宜滋补肾气。曰满溢,少壮鳏旷,宜静默精化(精能化气)。曰情想,妄言视听,宜摄意降心。曰湿热,伤热流通,宜渗湿清火。大都制相火,壮肾水,宁心神,固精髓,不易法也。尺脉洪数,失精便浊;心脉短小,主梦遗。

主方 黄连 生地 远志 茯神 枣仁 芡实 柏子仁 石莲肉 黄柏(盐炒) 麦门冬莲蕊(各一钱) 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成,调朱砂(飞)、龙骨(研。各一钱),服。

王荆公妙香散 安神定心,固精。

茯苓 茯神(各二两) 远志 益智仁 龙骨(研。各一两) 甘草 朱砂(飞。各五钱)

上为末,入龙、朱研匀,每服二钱,临睡温酒调下。

金锁丹 肾虚精滑,心神不安。

黄柏(盐水炒) 知母(炒。各一两) 牡蛎(火 ,醋淬) 赤石脂 龙骨(三味另研)

莲蕊 芡实 茯苓 远志 山萸肉(各三钱) 朱砂(二钱)

上为末,山药末调糊,丸桐子大,朱衣。每服六十丸,空心酒下。

固精丸 扶元益肾秘精。

人参 白术 茯苓 熟地 山药 锁阳 牡蛎( ) 蛤粉(煨) 黄柏 知母(俱酒炒)

杜仲 金樱子 椿根皮(臭)破故纸(酒炒。各一两)

上末,蜜丸桐子大,朱衣。每五十丸,空心酒下。

十全大补汤或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加山萸、五味、山药之类,治气血虚、遗精。

简便方 泄精。

莲子心为末一钱,入朱砂二分,空心白汤下。

又 嫩乌药、益智仁、朱砂(各一两,留半为衣)。山药糊丸桐子大,每百丸,早盐汤下。

又 韭子(炒,研末),酒糊丸,每二钱盐汤下。或旱莲草焙,研末,米汤下。

遗精盗汗:卧床中,侧身缩脚,唾调五倍子末,填脐内,帛束,一手扎阴囊。

卷之四

便浊

(附:交肠)

经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又曰:脾胃湿热下流,渗入膀胱,故便溲白或赤而混浊。盖缘思虑过节,房欲无度,致心肾气虚,君相不能管摄,阴阳不能降升,上下乖睽,清浊混淆,伤气分者白,伤血分者赤。又有肥人因湿痰流注,稠粘如糊,宜燥脾土。弱人因伤精漩白,光彩如膏,宜益下元。少年患者,溺时痛似刀割,管口精浊干凝,多缘欲事中阻,淫火不泄。治宜分利清火为主,赤兼清心调气,白兼补肾培元。两尺脉洪数,便浊。

主方 (便浊,大痛) 赤茯苓 泽泻 猪苓 木通 黄柏(盐炒) 瞿麦 车前子 淡竹叶 蓄(各八分) 滑石(研细,钱半) 甘草(三分) 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火盛加栀子、条黄芩、车前草(捣绞汁。)

厘清饮 治赤、白浊。

益智 川萆 (赤者) 石菖蒲 车前子 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枳壳 陈皮(各八分) 升麻 甘草梢(各三分)

上加灯心、水酒各半,煎,空心服。首帖加麻黄(八分),减升麻。如热甚作痛加炒黄柏(二钱),煎成,调青黛(七分)、滑石末(二钱),去枳、陈、智。不通加木通、淡竹叶、 蓄、石苇等。变虚寒加炮姜、肉桂(三分)。

日久服凉药过多,真元耗损,肾虚有寒,频数无度,光彩如膏。益智、萆 、菖蒲、乌药、茯苓等分,水煎,入盐一分,空心服。

珍珠粉丸 治白浊遗精。

黄柏(盐炒为末) 蛤粉( ,另研。各四两) 珍珠(五钱,水飞,如无,用真青黛)。

水丸,桐子大,每二钱灯心汤下。

水陆二仙丹 治赤、白浊及遗精。

芡实肉(研末) 金樱子(刮刺去子)

捣绞汁,熬膏,和芡丸,每服二钱,空心白汤下。

白龙丸 治白浊滑精。

龙骨 牡蛎( 。各一两) 鹿角霜(二两)

为末,山药末调糊丸,桐子大。五十丸,空心酒下。

妙灵丸 治赤、白浊,遗精。

白茯苓 菟丝子(煮饼) 龙骨( 。各五钱) 益智仁 石莲肉 桑螵蛸(各三钱半)

上末,山药末调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人参枣仁汤下,白汤亦可。

清心莲子饮 赤浊淋沥、涩痛,遗精、口苦咽干渴,妇人带下(方见淋门)。

二陈汤 (方见痰门)

肥人湿痰下流加白术一钱、升麻、柴胡各五分。湿痰兼气血虚加苍、白术、参、归、地黄、栀、柏、牛膝。

六味地黄丸 (方见虚损)

瘦人虚热便浊加芍、知、麦、柏、参、术、草、膝、 蓄。

六一散 (方见暑门) 浊痛。

每三钱,车前草捣汁,调匀,灯心汤送下。

简便方 白浊遗精。

白盐入瓷罐,盖, 通红,地上放冷,每两入茯苓、山药末(各一两)。

枣肉和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又 茯苓(二两) 猪苓(一两) 水一碗,煮干去猪,用茯苓为末,腊丸弹大,每丸嚼细,灯心枣汤下。或韭子研末酒下;或陈皮、冬瓜仁研末,米汤下。

卷之四 便浊

交肠

乃大便出尿,小便出粪。凡人小肠下口名阑门(七飞门之一)。由此分别清浊,气不循故道,则失其守也。

主方 泽泻 猪苓 白术 黄连 阿胶 滑石(各一钱) 官桂 木香(磨。各五分)。

加灯心,水煎,化胶服。

简便方 破 头或漆帽烧灰,米汤下。

卷之四

便癃

(附:大小便闭)

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不利为癃。又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脉,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盖肾主水,膀胱储之,阴阳升降,荣卫流行,则水窦开合有常。若二经气虚,水不制火,或客热乘之,致君、相不摄,阴阳不调,热闭下焦,故水道涩。察热微甚,用药寒凉,当寒因热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始则大同,终多小异。虚而热乘,壮水制火,气虚补气,血虚补血。兼湿痰,则渗湿清痰;缘气结,则导气升结。数证先宜吐法,大吐升提其气,则水自降。

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矣。又有郁怒日久,木克脾虚,土不制水,渍入肌肤,肿胀急痛,水道绝矣。渐见毛孔水出者不治。妇人多患,须初觉时,猛宜健脾疏肝。脉多涩数,左尺脉实,清热调气。

主方 (热结) 黄柏 牛膝 滑石(研) 木通 猪苓 泽泻 麦门冬 车前子 瞿麦蓄(各八分) 甘草梢(三分) 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未通加地肤子、萆 、石莲子、秋葵子、海金砂、枳壳。老人气血虚、不通加四物汤、黄芩,减利水药。

清肺饮 肺乏生化之源,口渴便闭,热在气分。

猪苓 通草(各二钱) 赤茯苓(钱半) 泽泻(一钱) 灯心(五分) 木通 蓄 瞿麦(各七分)

水煎成,调入真琥珀末(五分),车前末(一钱),服。

坎离丸 不渴而小便闭,热在血分。

黄柏 知母(俱盐炒。各二两) 肉桂(二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淡盐汤下。顿足药行,小便利,茎中痛,以六一散、灯心汤服,有恶物下。

助元汤 便闭,因气血两虚。

人参 当归 生地 赤苓 猪苓 泽泻 黄柏(盐炒) 知母 牛膝 栀子 枳壳(各八分)

升麻(二分) 甘草(三分)

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益阳汤 便闭无热,证属虚寒,甚因凉药过多,加附子。

肉桂 当归 赤苓 白术 枳壳 牛膝 石莲子 泽泻(各八分) 甘草梢(三分)

加姜一片,灯心二十枝,水煎。

五苓散 分理阴阳,清利水道,通小便,止泄泻。

泽泻(二两半) 茯苓 白术 猪苓(各两半) 肉桂(六钱,热甚减去,名四苓散)。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白汤调下,煎服亦可。

八正散 实热便癃,或大小便闭(方见淋门)。

六味地黄丸 通治前证。虚而热乘,频数遗溺加黄柏、知母盐炒。老人元虚,转胞胀痛,数日困笃欲绝,倍泽泻煎服,效(方见虚损)。

十全大补汤加黄柏、知母,扶虚(气虚,参、 ;血虚,芎、归,)药中兼探吐。

简便方 便闭。

甘遂末,水调填脐内,用甘草节煎汁饮。

又 秋葵子(研) 赤茯苓(各二钱) 水煎。或牛膝水煎,入麝少许服。

又 陈皮(两半) 秋葵子(五钱) 分三服,葱白三茎,水煎。或年久笔头烧灰,水服。

又 车前草捣汁(一杯),入蜜(一杯),服。或秦艽(一两)煎服。或吞鸡卵黄三个。或乌臼皮煎服。或雄黄末蜜和,捻条纳溺孔。或杏仁二七,研服。

又 便闭转胞。

无烟梁上挂尘一撮,水调服。

法用猪尿脬底开小孔,将鹅毛管道扎紧,口用小竹筒扎紧,吹满气,将鹅毛管凑入小便之口,将气挤入,小便即出。或葱(三斤,炒),铺脐腹熨。或炒盐熨。或盐填脐中,艾灸即通。或莴苣菜捣,贴脐。或蚯蚓泥水调,填脐。

妊妇胞胎压便闭,或因肠曲,服补中益气汤,倍升、柴(方见虚损)。患人仰卧,下体抬高频摆动,更托胎舒肠,小便自出。

卷之四 便癃

大小便闭

乃大小肠、膀胱三经之实热也。多由暴感惊忧,忿怒郁遏之气,无可伸发,触动心肺之火,传于三经。卒然气乘,致大小便闭,迫小腹急胀,逆上冲心,甚则闷绝欲死,脉多沉数。

主方 大黄 滑石(研) 皂角(各三钱)上为末,煮酒,调作四服。

大便不通加大黄(三钱),小便不通加滑石(三钱)。

丁香散 脏腑实热,大小便不通,兼服八正散(方见淋门)。

苦丁香(五分) 川乌(炮) 草乌(炮) 白芷 皂荚(炮) 细辛(各三钱) 胡椒(一分) 麝香(少许)

上为末,用竹管吹入肛门即通。

简便方 皂荚炙去皮子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酒下。

又 木通为末,酒下。掩脐法(见秘结),更以朴硝同蜜汤调下。

卷之四

遗溺

(附:不禁)

经曰:膀胱不约为遗溺。又曰:督脉主病为遗溺。夫人之游溺,藉心肾二经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衰,阳道不固,传送失度,必成遗溺不禁之愆。亦有因三焦气虚而作者;肺从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上连肺,母子相关,肾与膀胱亏损则子能令母虚。肺金水源渗流,膀胱无能藏摄,尤致斯患。或热病时过用寒凉药,或立夏前多服白虎汤,并宜温药升阳。然二证大同小异,遗溺较甚。遗溺者,睡中遗出而不自知;不禁者,时常欲溺而不能制。左尺微涩,皆宜补肾滋阴,调荣益卫,少佐升提。

主方 人参 黄 当归 白术 熟地黄 石斛 益智(研。各一钱) 陈皮(七分)

肉桂(五分) 升麻末(效,倍加) 柴胡(各三分)

虚、老加附子(制)。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体虚加山药、山萸、枣仁、五味;或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煎服(方见虚损)。

家韭丸 治少、长遗尿不禁,白浊,梦遗,精滑,补元进食。

鹿茸(一对,制) 韭子(炒) 肉苁蓉 菟丝子(煮饼) 熟地黄 当归 牛膝(各二两)

杜仲(姜炒断丝) 巴戟天(去骨) 石斛 肉桂 干姜(各一两)

上各根据法制度,除鹿、地外,共为细末,制鹿、地(法见前)。入好酒,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

秘元丹 治小便不禁、自汗。

龙骨(另研,三两) 灵砂(水飞,二两) 诃子肉 砂仁(各一两)

上为细末,煮糯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缩泉丸 治频数不禁。

益智仁 乌药(天台者) 等分为末,山药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盐汤送下。

益血固元汤 治阴虚血少,火盛不禁。

黄柏 知母(俱盐水炒) 当归 白芍 生地 熟地 天门冬 麦门冬 白术 栀子(炒)

益智(各一钱) 姜、枣煎。

六味地黄丸 久患不愈,去泽泻,加益智,多合久服,见效。

简便方 遗溺不禁。

鸡肫内黄皮(火炙为末,男用雌,女用雄),空心酒下。

又 牡蛎(入小砂罐,上下安盐,瓦盖外盐泥溏,炭火 红取用) 赤石脂(研细,拌醋,铁铫内慢火炒干)

上各研极细末,等分,酒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又 茯苓为末,同面 饼,空心米汤下(忌茶)。或猪脬烧研,酒下。

又 小茴香(一钱),川椒(七粒),盐(一撮),炒研,晚间糯食蘸吃,温酒送下。

又 猪脬(糯米泔洗),入椒盐煮,蘸茴香食,酒下。或羊脬盛水,两头扎紧,煮食。

又 鹿肉霜为末,酒糊丸,酒下。或益智(两半),酒煎。或乌药为末,酒下。

老人夜溺多:白芷(一两) 糯米(五钱) 炒黑为末,糯糊丸,木馒头或根煎汤下。

小儿遗尿:肉桂为末,雄鸡肝捣丸,每寸丸,酒下。或燕去后窝内草,烧研末,水调下。

卷之四

淋证

经曰:血泄淋闭,皆属于热。盖诸淋始作,当以同类析之。小便浊,痛不甚。白曰白浊,赤曰赤浊。不痛自出,或胀痒者为滑精。不痛下血为溺血,不痛胀涩为癃闭。惟小腹胀急,痛引脐下,小便频少,解时滴沥涩痛,叫喊难忍为淋。有五证:血、石、膏、劳、肉是也。血淋火动则发,所下皆血;石淋如小砂石,涩痛难出;膏淋邪热煎稠,状如脂膏;劳淋作劳则甚,痛引气冲;肉淋成条窒塞,甚至人呼多方得出,随腹大痛,死证不治。又气淋者,小便涩数,常有余沥。

膀胱经客热,皆由斫丧致伤肾水。七情饮食,助其火邪,水道不下输,而施其清化之令也。脉盛实大生,虚细涩死。戒发汗。

主方 (诸淋) 黄柏 (酒炒) 知母(酒炒) 滑石(水飞,调服) 木通 栀子蓄 生地黄 当归 赤茯苓 枳壳 麦门冬 牛膝(各一钱) 甘草(五分) 加灯心煎。

血淋加炒蒲黄、茅根汁。石淋,石苇。膏淋加川萆 、石莲子。劳淋加人参。肉淋,连翘、秋葵子。气淋加青皮。热淋,黄连、酒煮大黄。尿淋,车前草捣绞汁。死血淋,桃仁、牡丹皮、玄胡索、琥珀(另研,调服)。老人虚淋加人参、黄 、升麻(少许),去知、柏、 、滑。久虚,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

五淋散 诸淋初感皆效,日久宜滋阴补肾。忌泻肾与膀胱药。

赤茯苓 赤芍药 栀子(各一钱) 木通 泽泻 生地 车前子 黄芩(条) 当归(各八分) 滑石(水飞。减半) 甘草梢(五分) 水煎成调滑石服。

八正散 治心经蕴热,脏腑秘结,小便赤涩,淋沥不通。

大黄 瞿麦 木通 滑石 蓄 栀子(炒) 车前子 甘草梢(各等分)

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海金砂散 五淋,一服效。

当归(酒洗) 大黄(酒浸) 川牛膝(酒洗) 木香(另研) 海金砂(研) 雄黄(等分)

上为末,入香、沙、雄,每服钱半,临睡好酒调下。

清心莲子饮 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渴,小便浊或淋。

石莲子 人参 黄 麦冬 赤苓(各一钱) 车前子 黄芩 地骨皮 甘草(各五分)

水煎,空心服。

二陈汤加香附、木通。探吐,痰出上窍通,下窍利;初疏通,久升提。

简便方 血淋,车前草捣汁饮。石淋,用汁调软石膏( 、研,一钱)服。

石淋:土牛膝煎服,入乳香、麝香(各少许)妙。秋葵子研末,米汤下。

又 黑豆百粒,甘草二寸,水煎,调滑石末,服。或黄鱼脑骨( ,研)汤下。

血淋:竹茹五钱,水煎服。或苦杖根,研服。尿血,升麻煎服。

诸淋:三叶酸浆草捣绞汁,荡热,空心服,加蜜少许。便闭加砂糖少许,妙。

诸淋痛:六一散(暑门)、海金砂(研) 各二钱,灯心、木通、麦冬。煎汤,入蜜少许,调服。

又 大萝卜切一指浓五片,蜜二两,浸拌铁铲上,慢火炙蜜尽,细嚼,盐汤下。

痛甚,牛膝煎浓汁饮(酒煎亦可)。或萱草根捣汁服;或茅根煎服。

又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枚,面包,煨)为末,水调空心服。或船底青苔一团,煎服。

卷之四

不寐

经曰:卫气者昼行于阳,夜行于阴。行于阳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盖阳主动辟也,阴主静 也。故行于阳则动而醒,行于阴则静而卧。阳光亢上,则气有余。又曰: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气行于阳而阴不足,则阳愈狂而阴乃格。静反为动, 反为辟。神气散而不守,故不得瞑也。然而又有思虑过极,心阳独亢者;有心气耗伤,血不育养者;有神明失养,真阴不升者;有肺受火炎,膈上痰壅者。寸脉浮滑痰火,洪大阴虚阳盛,涩为血亏。治当养阴抑阳,清痰降火,安神宁心。

主方 当归身 生地黄 黄连 橘红 半夏(制) 茯神 人参 麦门冬 酸枣仁 柏子仁炙草(各一钱)

上加龙眼肉、竹茹、生姜、灯心,水煎成,调辰砂,临睡服。

朱砂安神丸 治心虚有热,夜卧不安,神气不宁。

黄连(二两) 甘草(炙,两半) 生地 当归身(各八钱) 朱砂(水飞,一两,一半为衣)

上为细末,入朱砂,蒸饼糊和丸粟米大,朱衣。每服一钱,临睡灯心汤下。

温胆汤 宁神豁痰(二陈汤加竹茹、枳实)。

竹叶石膏汤 伤寒天王补心丸 虚损

卷之四

三消

经曰:二阳结谓之消。又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也。夫三消者,上焦受病,多饮而少食,小便多利而不禁,甚至舌干白苔或裂,属肺,名消渴,亦名膈消。中焦受病,渴而多食,食已即饥,属胃,名消中。下焦受病,小便淋浊如膏糊,甚至面色黧黑,形瘦耳焦,属肾,名肾消。

多因脾不输精于肺,肺乏生化之源。经曰:多食肥,令人内热,恣食肥甘炙爆咸物,及醉饱入房,斫丧伤肾。或大病阴虚,或过劳血耗,所因多种,燥热则一。宜清心绝欲,戒浓味,断思虑,静养生阴。不则肾水不升,心火不降,复变痈毒、鼓胀等证者多矣。脉实疾可治,弦小难痊。洪数阳盛,濡散血虚。宜养肺降火,生血滋阴,补益肾水。

主方 当归 生地(各三钱) 白芍药(二钱)

上消加人参、麦冬、五味、天粉水煎,入生藕、鲜地黄汁、人乳服。中消加石膏、知母、甘草、滑石、寒水石。下消加黄柏、知母、熟地、五味之类。

加味白虎汤 治上焦消渴热甚。

石膏(三钱) 知母(钱半)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 杏仁 栀子(各一钱)

麦冬(二钱) 五味(十五粒,打)加粳米一撮,水煎服。

生津甘露饮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石膏(二钱) 黄柏 龙胆草 黄芩(各一钱) 黄 知母 生地(各八分) 葛根 栀子当归 甘草(半炙) 天粉(各六分) 升麻(四分) 桃、杏仁(各十粒,去皮尖,研)

水煎,温服。

加味地黄丸 治肾消,小便淋浊等证(方见虚损)。

简便方 消渴。白芍药、甘草(等分),水煎服。或乌梅(一斤,打碎),水四腕,煎一碗,入蜜(一斤)、砂仁(末,五钱),砂锅慢火熬膏。冷,入檀香末三钱,麝二分,汤服。

又 大豆(五升),大黄(两半)、甘草(四两,碎),水一桶,煮至豆熟,饮汁食豆。

又 缫丝汤,随意饮,大效。坛贮埋久愈佳。如无,丝棉煎汤亦可。

又 桑椹汁,牛乳 萝卜汁、栝蒌根汁、淘糯米泔水、黄连煎汁、蔗汁、梨汁、麻子煮汁、陈粟米粥,随取饮。

又 栝蒌、葛根,捣焙研末。雄牛穿鼻横木烧灰,晚蚕沙末,随取服。

卷之四

皮肤

(附:瘙痒)

经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百病之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 于肠胃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又曰:肺主皮毛,在脏为肺,在体为皮。故气不荣,则皮毛焦;津液去,则爪枯毛折而毙。

皮肤索泽,即所谓皮肤甲错,皮滞而不清泽也,皮肤枯燥或痛。治宜生血滋荣而润燥。脉右寸浮涩。

主方 黄连 黄芩 当归 生地 麦冬(各钱半) 玄参 柴胡 秦艽 干葛(各一钱)

白芷(六分) 升麻 甘草(各四分) 上加生姜三片,葱头一寸,水煎热服,取微汗。

卷之四 皮肤

搔痒

经曰:诸痒为虚。盖肺主气,司皮毛,肺气不通,闭固郁热生风。宜清热疏风,凉血散郁,服防风通圣散。盖出微汗;无汗,姜、葱、紫苏汤助。虚人中气不足,卫虚作痒,补中益气汤加防、芎、芷。

主方 玄参 升麻 白芷(各一钱) 蝉蜕 防风 黄 川芎(各七分) 甘草(四分) 上加葱白一寸,水煎服。

胡麻散 治风邪挟热,瘙痒及瘾疹等证。

草胡麻(二两) 苦参 荆芥 何首乌 威灵仙 防风 石菖蒲 牛蒡子 白蒺藜 蔓荆子菊花(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薄荷汤或菜汤调下,水丸服亦可。

简便方 薄荷叶 蝉蜕(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浴方 干荷叶、 本、甘松、白芷、灵仙、苍耳草、金银花藤煎汤,入煨盐一撮。

卷之四

瘾疹

(附:斑、丹)

经曰:风痹瘾疹,乃风气挟热,郁于腠理,无从发散。起于皮肤,不红不肿,惟有颗粒高起而作痒者,风痹也;略有形迹见于皮肤者,瘾疹也。皆风热所成。或因新浴凑风及汗出脱解而得;或挟暑湿,久而不退,亦变疮疡。如风热甚者,防风通圣散。脉多浮数。

主方 羌活 前胡(各一钱) 防风 天麻 蝉蜕 薄荷 川芎(各七分) 荆芥 连翘栀子(各六分) 水煎服。

消风散 治诸风瘾疹(方见伤风)。未效,于风、火二门采方治之。

卷之四 瘾疹

斑、丹

斑、丹火毒,皆热邪积久,郁于皮肤,轻为细斑,重为丹毒。如锦纹赤色,便秘心烦,风热搏于荣血而成。自内出游四肢易治,四肢走入心腹难治。甚者排针刺出恶血,否则肌肉糜烂。

主方 防风 玄参 黄芩 栀子 生地黄 芍药 牛蒡子 连翘(各一钱) 枳壳 荆芥(各七分),上水煎服。

防风通圣散 治丹毒(方见中风)。

白虎汤 丹毒渴甚(方见伤寒)。

简便方 寒水石 滑石 黄柏(等分) 青黛(减半) 芭蕉或冬青叶汁调敷。

又 大黄末、朴硝同研,水调敷。

又 赤小豆为末,鸡子清调。

又 慎火草(俗名火丹草)捣敷。

又 灶心土(一钱),淡豆豉末(五分),麻油调。

又 木鳖子煎油敷,最效(方见幼科火灼疮)。与外科丹毒参看。

卷之四

伤损

(附:金疮 杖疮 竹木刺 汤火)

经曰: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导之。如落马跌磕,从高坠堕,打扑伤损,内肭挫折,杖疮肿 大痛,不破损出血,先宜主方行去瘀血。若金刃伤,皮破血出过多,但宜活血和血止痛,次兼调气养血,补益胃气,切忌大行血之药。跌扑损伤,骨折出臼,急用白矾冲汤,布蘸熨伤处痛止。实时整理稍迟,则肉肿血凝痛甚矣。切须仔细辨认曲直,或宜轻手揣摸揉捺。更要相度左右骨,宜正宜斜,交接平正,看骨缝情势捺归臼。或宜数人重手拔捺、端正,当近本骨平复,用苎绳扎;或杉木板片绑,三五日淋洗换药。切勿见风,不救。如手臂骨出,向左右拔,向右左拔。如脑骨碎,剪去发,轻手搓揉平正。不破,用乌龙散敷围;破者,风流散填涂,外用油纸或绵纸包。凡入骨后,用乌龙散围肿处,留破处,用风流散填。凡无药处,但挑开口,解小便入,咽之即生。

主方 大黄 枳壳(各二钱) 当归尾 浓朴 陈皮 甘草梢 红花 苏木 木通(各一钱) 水钟半,煎数沸,滤服。

不通加芒硝(一钱);已通去大黄。瘀血不下加桃仁、肉桂、黑丑、刘寄奴、土牛膝之类。

轻者无瘀血、及去血多,或老、幼,减黄、壳、苏、硝等,加玄胡索、赤芍、丹皮、泽兰、骨碎补之类。定痛,以真乳香、没药研细,调入药服;次兼归、芎、白芷、木香之类。弱人加参、。切忌生冷草药。饮酒无灰者,食牛肉痛甚。

乌龙散 跌扑骨碎出臼,先煎葱汤洗。整骨端正,用软绢或皮纸摊贴,外木片缚。虫兽伤亦贴。留破口以风流散涂。

穿山甲(炒黄) 丁皮(无真者,用丁香。各六两) 土当归(即土独活,二两) 百草霜(另研) 枇杷叶(去毛。各五钱)

上为细末,姜汁水或生地黄汁,同姜汁调贴。

风流散 治损伤皮肉,血出不止,及破脑伤风,用药填敷。

血竭(二钱半) 乳香(同灯心研) 没药(各五钱) 降香节(四钱) 归尾(三钱)

龙骨(五花者) 红花(各二钱) 苏木(一钱) 灯心(一把)

上各为细末和匀,每用少许,干掺伤处,血不止多掺。血药干结,外用清油调涂。

淋洗方 伤重用此煎洗,然后上药。

荆芥穗 土当归(各三钱) 大葱数株同生姜捣烂,煎汤热洗患处。

小红丸 皮破骨出筋断,损后伤肢节挛缩,多服养筋骨气血。

骨碎补(姜制) 土当归 川乌(炮) 杨白皮 芍药(各六钱) 川芎 蓬术(煨。各三钱)肉桂 细辛(各四钱) 干姜(炮) 丁香(各二钱) 续断(一钱) 附子(三钱,半制)

乳香(另研) 没药(研。各五分。)

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朱砂衣,三十丸酒下。

简便方 坠打痛肿。归尾、大黄(等分)为末,每三钱酒下。

又 大黄 杏仁 当归 赤芍 川芎酒煎服。以绿豆粉炒,酒、醋调敷。

又 立止痛无痕,砂糖、葱白捣敷,板缚;或半夏末水调敷。

又 白蒺藜或益母草,或没药,为末酒下。瘀血,老茄种为末,酒下。

恶血攻心:干荷叶烧灰三钱,酒下,日三服。无药只饮酒,瘀血亦下;外葱捣、炒、敷,熨斗熨;或小粉炒黑,葱汁、醋调敷;或葱蜜捣敷。

骨断:白芨末(三钱)酒下即续;外用骨碎补为末,黄米粥调敷。

跌打伤:没药(研末,三钱)酒下;或胡桃肉酒下。外麦麸、热酒、醋和敷。

又 姜汁四两,香油四两,顺搅匀,以无灰酒热调下,饮至醉。

卷之四 伤损

金疮

一切刀斧所伤也。

主方 (作膏) 黄柏 黄芩 当归 赤芍药 黄连 黄 牡丹皮 地骨皮 生地黄桑皮(各钱半) 甘草 白芷 马藜梢(用叶,烧过。各一钱) 木鳖子(三个,去壳) 筋断加杜仲、续断各二钱。

上用桐油二两,煎药焦,滤去渣,油仍入锅烧热,下白嫩松香(一两),黄蜡(一两),慢火煎,频用柳条搅匀,倾水内扯白。另研乳香、没药末、黄丹(真者,泡,飞,研。各七钱。)手揉和膏,纳入钵,水养盖好,七日换水。凡刀斧伤量大小,取膏填伤孔中,白纸护之疼止,一日一换。五日生肌收口,加龙骨末五分入膏。损伤只用油纸摊贴。

止血散 刀斧伤出血不止。或加锻石(风化)、淀粉(各一两),去无名、倍子。

龙骨(三钱) 无名异(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二钱) 五倍子(二两,半生半炒) 白矾(一两,半生半枯)

各研细和匀,掺伤处,不作脓,不怕风,定痛生肌。

长肌散 治金疮止血定痛,生肉收口。内以本妇衣带二寸烧灰,酒服。

乳香 没药 三七 象皮 龙骨 飞丹 儿茶 软石膏( ,飞,) 各研极细,等分和匀,掺。

简便方 出箭头。花蕊石( 七次),研细,撒伤处,四周箭头自出。

一捻金 金樱叶 嫩苎头(各二两) 桑叶(一两) 捣敷。或端午闭日研末备用。

刀斧伤:降真香 五倍子 铜末 等分研匀敷。

又 桑叶炕干为末,更捣汁调敷。桑汁调锻石亦可。

又 锻石入腊月牛胆,阴干研敷。头碎亦效,或锻石、飞面敷。

又 夏枯草嚼烂敷。或白芨末,或鸡肫内黄皮,焙,研敷。

血不止:三七嚼,花蕊石研,五倍子研,野苎叶捣,随用。

伤未透膜:乳香、没药(各一钱),研细。以小便,热酒(各半盏)调服(外用敷药。)

伤重气存:葱白捣,炒热,遍敷伤处,冷则再换,痛止。

止痛:刘寄奴为末,糯米汤调敷。

凡伤处,急用炒盐掺,不烂。

卷之四 伤损

杖疮

饮童便或众人尿,则血不攻心。切忌房室,犯之难敛。

主方 归尾 赤芍 生地 白芷 防风 荆芥 羌活 连翘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枳壳 车前子 甘草(等分)水煎服。

润肌汤 治杖疮日久不敛。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熟地 香附 陈皮 贝母 白芷(各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寒热加柴胡、骨皮。口干,麦冬、五味子。脓清,黄 ;脓多,川芎。敛迟,肉桂。

消肿宁痛膏 滤净猪油(二两) 下锅烧热,熬化黄蜡(一两),搅入后药。

乳香 没药 儿茶 雄黄(各三钱) 轻粉(一钱) 官粉(一两)

各研细,和入油,匀收钵内,用油纸摊贴,去腐,抽脓、定痛,长肉。

洗方 防风 荆芥 苦参 当归 煎汤洗。

简便方 杖不破者,瓷锋出血,用豆腐切片铺伤处,散血定痛。

卷之四 伤损

竹木刺

治竹木针入肉,用生姜、橘皮、盐(等分)研如膏涂,自出。

桂腊丸 肉桂为末,以黄蜡溶化,和桂末作丸,豆大一丸,置刺处。湿纸浓盖,火炙蜡化,去纸,蜡连刺出。或松香,如上法敷。

又 土牛膝。捣涂。或羊粪,水调涂。或象牙末,津调涂。或萆麻子研烂,绢衬伤处敷。

或白梅涂,看刺头出,指甲拔。

卷之四 伤损

汤火

烧泡者,切戒冷水,火毒入内难救;宜盐、盐卤敷涂安。

主方 生地 当归 芍药 刘寄奴 黄连 黄柏 黄芩 木通 栀子 赤茯苓 甘草(等分) 上加灯心,水煎服。二便清利为愈。次宜四物加白芷等服。

凝露散 治汤泡、火烧,香油调 鹅毛频搽,水出干掺结靥愈。

白芨(一两)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各二两),共为末。

简便方 软石膏( ) 赤石脂(研细),大黄末(等分),香油调搽,湿干掺。

又 黄柏末,猪胆汁调搽。或枯白螺蛳壳火 ,研香油搽。

又 火丹草捣敷。或扁柏末,鸡子调。或秋葵花捣,浸油敷。

又 桐油(二分),水(一分)、搅匀涂。或苦杖根为末,油调。或槐子,或皮炒、研,香油调敷。

烟熏垂死:白萝卜捣汁,灌之苏。

卷之四

骨物鲠

盖骨物鲠刺不下,若复从上出则为顺。治法之妙,莫甚于涌吐或指绞,或鹅毛蘸桐油,或灯油搅令吐,哽物随出。宜急为之,迟则喉肿食消,不能吐矣。有因循累日不食,至不救者。如鸬、豺、獭治鱼骨鲠;梳灰治发鲠;磁石下铁;狸、虎、狗涎化诸骨(理宜类推。)

图 将小盏盛满水或汤,以左手大、食、小三指竖起,屈中、名二指,驾水在上,向东横左足,竖右足作丁字。右手竖食指,屈余四指,空书上九字于水面,又二篆书盖面,向东吸气一口,吹入水中,令患人口饮水即化。如幼儿不能饮水,食白饴糖粘骨即下,或吐。

鱼骨:韭白嚼令软,用细线系,口中吞至鲠处,引之骨出。

又 水一盏,默以左眼睛于水中书龙字,服不过两盏,小儿书与饮。

又 砂仁、甘草为末,棉裹含,徐咽津,久随痰出。或萱草根捣汁,吞下。

又 獭爪爬喉下。或獭骨含口中自下。或金凤花子、或根捣绞汁,服。

又 皂荚末,吹鼻得嚏哽出。或口念鸬 七遍,水咽下。

又 本鱼骨顶头上,咳声出,或左右手,反复掷骨背后,立出。

又 鱼骨肚肉刺痛,煎吴茱萸汤饮。或饮好米醋半杯。

诸骨哽:威灵仙煎汁,入砂糖服。或野苎根捣丸。鸡骨,鸡汤下;鱼骨,鱼汤下。

又 将狗后脚提起,涎出,饮少许。或胡荽略擂拌醋,连渣咽。

又 霜梅肉捣,指大绵裹,冷茶下,扯住线头呕出。

麦芒梗:鹅倒提口涎饮消。

篾刺:烂竹篱棍,急流水煎饮。

钱梗:生茨菰捣汁饮。或荸荠汁,或艾汁,或百部四两煎,酒饮效。

钱、金银物:胡粉(一两),捣硝石少许,作二服。在腹中,服此亦消。

又 取薤黄晒,令萎黄,煮熟勿切,食一大束即下。

又 误吞针。瓷器一块。呵之即出。

又 多食猪、羊肥肉汁,自泻出。

一儿误吞钓钩,刺喉,得钩线在外。用数珠子穿在线,逐个送入喉中,以珠抵钓,顶脱其尖,一掣而钩上出,巧法也。

一吞钱哽喉,以白纸卷实如箸,以刀横乱割其端作 状,别取一箸,缚针钩于端,令不可脱。先下咽轻提轻抑,觉钩入钱眼,次以纸卷纳入咽中,与钩尖相抵,一掣而出。

卷之四

五绝

自缢、溺水,压坠、鬼魇、产死,气已绝皆可救苏,及诸暴绝。并以半夏末或皂荚末,捻入鼻取嚏。或葱韭白心,刺入鼻数寸,掐人中,提顶发;及大指甲下离一韭叶许,各灸数壮,更灸脐下。

自缢:急抱起,缓解下,切勿割断绳,用手裹衣抵住粪门,妇人并塞阴hu,气泄不救。放下安卧,一人以脚踏两肩,手紧挽其发勿纵。一人搓正颈喉,摩动胸腹;一人将臂腿徐屈伸之;四人各执芦管吹耳鼻,更掩其口,待眼开气舒,即以姜汤、粥饮灌之。诸绝,心下温者,可生。

溺水:捞救得合复安大凳上,垂其头,腹下仰卧活人。或复牛背上,刀斡开口,横放箸一只,令水出;脚高起数寸,用皂荚末绵裹塞粪门内,以盐擦脐中;水出尽,取燥壁土杵细铺地上,溺人仰卧,埋其身,以艾灸脐中。冬月急换暖衣,用灶内无火热灰埋盖其身,四人吹耳鼻,姜汁灌。

坠压:砖木石压,从高坠下。气绝者,斡开口,令人撒尿口内,得咽即生。取淡豆豉数两,水酒煎服。血攻心,干荷叶烧灰,童便调下三钱,日三服。或热好酒灌。将连根韭捣、炒,缚伤处。熨斗火熨。

魇寐 不宜上前叫唤,但痛咬脚跟、足拇指,多唾其面。有灯则存,无灯勿点。半夏、皂荚末吹鼻;取向东桃、柳枝煎汤灌;或灶心土(研)二钱,井水下,次用芦管吹耳鼻。

鬼击、客忤等一切卒死,用菖蒲根或韭(冬用根)捣汁灌口、鼻中。或干菖蒲研末吹鼻,水调下,更取井底泥涂身目,令人垂头井中唤姓名。或腹痛如刀刺,艾煮汁灌。吐虫物,灸足大指甲后,十四壮。

冻死:急换活人暖衣,用大米或灶灰炒热囊熨心上,冷再换。热酒、姜汤、粥汤频灌。以毡单或草荐裹紧,二人轻手滚捍,肢温即活,切勿见火。苏合香丸,姜汤、酒调灌,妙。

中热:移阴处,热土堆脐。众人尿、热土同大蒜研,水灌(详见暑门)。

胎产、血运救疗,极宜肃静,喧叫则死(详见产后)。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