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五
卢国秦越人撰临川晞范子李駉子野句解
三十五难曰:
五藏各有所。
所者,所止之地也。五藏各有其所。
府皆相近。
胃近於脾,胆近於肝,膀胱近於肾。
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
心、肺在鬲上,大肠、小肠在下,皆以远而不相近。
鬲者。何也?
或近或远如何。
经言心荣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
上部法天,天为阳,心肺在鬲上。心主血,血为荣,肺主气,气为卫。阳浮於上,心肺通行阳气,故在上。
大肠、小肠传阴气而下,故居在下。
下部法地,为阴,大肠、小肠皆在鬲下,传导送下阴气,故居於下部。
所以相去而远也。
心、肺以通阳气,大肠、小肠以通阴气,所以相去而远也。
又诸府者,皆阳也,清今之处。
六府皆为阳,阳为气,手足三阳为行气之府,阳最清冷,故言清冷之处。
今大肠、小肠、胃与膀胱,皆受不争,其意何也?
大肠传送水谷之不冷,小肠受盛水谷之不冷,胃容纳水谷之不冷,膀胱贮藏津液之不冷,独胆为清冷,其意如何。
然:诸府者,谓是非也。
谓是非者,言诸府各别有所传,此为是也。小肠为府,此为非也。何为如此,然小肠虽配心为表,其治则别,其气则通,其气虽通,其所主又异,所以虽日心气,而无心别位,故日非也。
经言小肠者,受盛之府也。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复化,传入大肠。
大肠者,传写行道之府也。
大肠能传写不洁之物,以为流行之道路。
胆者,清争之府也。
胆在肝之短叶闲,肝气通於目,目和则知白黑,胆为肝之府,最喜清冷。
胃者,水谷之府也。
胃为仓库之官,又为肺主,水谷皆聚焉。
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津液发泄,汗出胜理,是为津;液之渗於空窍,留而不行,是为液。膀胱,津液居焉。
一府犹无两名,故知非也。
每二#2府止有一名,何有两名,言两名者非。
小肠者,心之府。
小肠乃心藏之府。
大肠者,肺之府。
大肠乃肺藏之府。
胃者,脾之府。
胃乃脾藏之府。
胆者,肝之府。
胆乃肝藏之府。
膀胱者,肾之府。
膀胱乃肾藏之府。
小肠谓赤肠。
心色赤,故小肠为赤肠以象之。
大肠谓白肠。
肺色白,故大肠为白肠。
胆者谓青肠。
肝色青,故脍为青肠。
胃者谓黄肠。
脾色黄,故胃为黄肠。
膀胱者谓黑肠,下焦所治也。
肾色黑,故膀胱为黑肠,居於下焦。
三十六难曰:
藏各有一耳。
肝、脾、肺、心各有一枚。
肾独有两者,何也?
肾有两枚是如何。
然:肾两者,非皆肾也。
肾有两枚,非皆是肾。一枚是肾,一枚命门。
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以男子言之,左是肾,右是命门。
命门者。
为人生命之门,又右尺为相火,行君火之命令。
诸神精之所舍。
命门有穴,在背十四椎节中。又有志室二穴,在十四椎节下,两傍各三寸。有神守於命门,不令邪入志室。舍,宅也,神精居之。
原气之所击也。
原者元也。元气起於子,子者坎之方位,坎者即父母之元气,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今坎之初六、六三,乃坤之初六、六三也。坎之九二,乃乾之九二也。谓乾坤交於六三、九二而成坎卦,所以原气寄系於肾。
故男子以藏精。
五藏六府,精气淫溢而掺灌於肾,肾藏受而藏之,五藏各有精,随用而灌於肾,肾为都会,关司之所,身之精藏焉。
女子以击胞,故知肾有一也。
三十七难曰:
五藏之气,於何发起?
五藏之气起於何处。
通於何许?
又通於何处。
可晓以不?
可晓此理否。
然:五藏者,当上关於九窍#3也。
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为九窍,阳窍七,阴窍二,五藏关焉。
故肺气通於鼻。
鼻者,肺之窍,肺精气通焉。
鼻和则知香臭矣。
五藏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肺和则鼻和,鼻和则知香臭。
肝气通於目。
目者,肝之窍,肝精气通焉。
目和则知白黑矣。
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邺,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则精衰矣。今肝之精气通於目,目和则知白黑。
脾气通於口。
口者,脾之窍,肝#4之精气通焉。
口和则知谷味矣。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脾胃乃水谷之海,脾胃和则口和,则知谷滋味。
心气通於舌。
舌者,心之窍,心精气通焉。
舌和则知五味矣。
辛、甘、酸、苦、咸为五味,心和则舌和,舌和则能知五味。
肾气通於耳。
耳者,肾之窍,肾精气通焉。
耳和则知五音矣。
官、商、角、征、羽为五音,肾和则耳和,耳和则能知五音。
五藏不和,则九窍不通。
五藏不和者,邪气不得外泄,故九窍壅塞不通。
六府不和,则留结为瘫。
六府,阳气也,阳气不得内通,故停留结聚,以为瘫疽。
邪在六府,则阳脉不和。
六府属阳,肌肉上为阳脉,邪气游於六府,则肌肉上之脉不和。
阳脉不和,则气留之。
阳为气,主外,肌肉上脉不和,则邪气停留於皮肤而不散。
气留之,则阳脉盛矣。
邪气停留,则阳脉偏盛。
邪在五藏,则阴脉不和。
五藏属阴,肌肉下为阴脉,邪气在於五藏,则肌肉下脉不和。
阴脉不和,则血留之。
阴为血,主内,肌肉下脉不和,则血邪停留於肉理。
血留之,则阴脉盛矣。
血邪一留,则阴脉偏盛。
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荣也,故日隔#5。
隔,拒也。内格则外脉不得入,所以偏阴独盛,则阳气不得荣,名日隔拒。
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荣也,故曰关。
关,闭也。外关则内脉不得出,所以偏阳独盛,则阴气不得荣也,名日关。
阴阳俱盛,不得相荣也,故日关隔#6。
内外不相济,是为关隔。人之所有者,气血也。气为阳,血为阴,或俱盛,或俱虚,或更盛,或更虚,皆为病也。
经言气独行於五藏,不荣於六府者,何也?
问气独运行於五藏,而不行於六府如何。
然: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
答气之流行,有如水焉,不舍昼夜,曾无止息。
故阴脉荣於五藏。
五藏属阴,故阴豚居於五藏。
阳脉荣於六府。
六府属阳,故阳咏居於六府。
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
气血如环之循还,莫知其纪极。
终而复始。
一日一夜,气血终於肝,明日艮时复始於肺。
其不覆溢。
诸阴不足,阳入乘之,为覆。又入尺为覆。诸阳不足,阴出乘之,为溢。又上鱼为溢。今阴阳各安其常,无覆溢之患。
人气内温於藏府。
阴阳之气既不覆溢,则人之气,内能使藏府温和。
外溢#7於胜理。
胜理者,毛孔及文理也,外能使胜理濡润滑澴。
藏府度数第六十首
三十八难曰:
藏唯有五,府独有六,何也?
一藏配以一府,藏虽有五藏,府却有六府如何。
然:所以府有六者,谓三焦也。
所啄府独有六者,三焦亦是一府。
有原气之别焉。
原气见前篇。三焦合气於肾,肾为元气之正,三焦为元气之别。
主持诸气。
擅中为气海,处上焦。又气海穴在脐下二寸,处下焦。主维持一身之气。
有名而无形。
三焦止是筋膜,寄附於胃上中下口,有三焦之名,无三焦之正形。
其经属手少阳。
其经脉属手少阳经。
此外府也。
三焦无内府,惟有经脉,名手少阳,故云外府也。
故言府有六焉。
惟因三焦亦是一府,所以言有六府。
三十九难日:
经言府有五。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藏有六者,何也?
肝、心、脾、肺、肾、命门如何。
然:六府者,正.有五府也。
添三焦为六府,其实则正五府。
然:五藏亦有六藏者,谓肾有两藏也。
五藏有六藏者,肾藏外有命门,奏成六藏。
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详见於三十六难篇。
其气与肾通。
命门之气,与肾气相通。
故言藏有六也。
外有命门,所以言有六藏也。
府有五者,何也?
何藏既有六,何绿府有五。
然:五藏各一府。
一藏配以一府,五藏共五府。
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属於五藏。
三焦亦属一府,止配心包络为藏,却不与五藏相关。
故言府有五焉。
惟三焦非正府,所以言有五府。
四十难曰:
经言肝主色。
肝,木也。木之华萼,敷布五色。
心主臭。
心,火也。火之化物,五臭出焉。人五臭,心独主之。
脾主味。
脾主甘,甘受味,故主味。
肺主声。
肺,金也。金方之有声,故五音皆出於肺。
肾主液。
五液皆出於水,肾主水,故主液。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
肺主声,鼻属肺,不能听声音,而反知香臭。
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
肾主液,耳属肾,不为津液,而反能闻声。
其意何也?
鼻耳如何。
然:肺者,西方金也。
肺属西方庚辛金。
金生於巳。
金长生在巳。
巳者,南方火也。
南方巳午未,巳正南方火。
火者心。
南方火在藏为心。
心主臭。
心所主,在五臭。
故令鼻知香臭。
鼻属肺,肺金生於心火之位,故能别心火所主之臭。
肾者,北方水也。
肾属北方壬癸水。
水生於申。
水长生在申。
申者,西方金。
西方申酉戌,申正金临官之地。
金者肺。
西方金,在藏为肺。
肺主声。
肺所主在声。
故令耳闻声。
耳属肾,肾水生於肺金之位,故令耳能闻声。
四十一难曰:
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
肝独有两叶,而所应何在。
然:肝者,束方木也。
肝属束方甲乙木。
木者,春也。
春乃木发生之时。
万物始生,其尚幼小。
根黄牙甲萌动之始,其尚幼小而未入。
意无所亲。
万物初生,挺然独立,无可亲近。
去太阴尚近。
十二经相注,足厥阴远#9复注手太阴,故去太阴尚近。
离太阳不远。
足厥阴少阳木,生手太阳少阴火,故离太阳不远。
犹有两心。
注於太阴,有畏金之心,而生乎太阳,有生火之心。
故有两叶。
因有两心,故有两叶。
亦应木叶也。
肝叶水应木叶。
四十二难曰:
人肠胃长短,受水谷多少,各几何?
人肠胃长短数,受水谷多少数,各许几多。
然:胃大一尺五寸。
胃,围也,围受水谷也。大计一尺五寸。
径五寸。
径计五寸。
长二尺六寸。
长计二尺六寸。
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
一横一屈,受水谷三斗五升。
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其青中常行#10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为传送过小肠。
小肠大二寸半。
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少肠大计二寸半。
径八分分之少半。
径计八分半。
长三丈二尺。
长计三丈二尺。
受谷二斗四升。
受胃中谷计二斗四升。
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
水计六升三合半。
回肠大四寸。
大肠一名回肠,以其回曲,因以名之。大计四寸。
径一寸半。
径计一寸半。
长二丈一尺。
长计二丈一尺。
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水谷自胃三斗五升,传入小肠,则谷剩四斗#11水少八升六合合之少半;又传入大肠,水谷之数比之在胃各喊一斗#12至此则水分入膀胱;谷传入肛门也。
广肠大四#13寸。
广肠者,肢肠也,一名肛门。大计四寸。
径二寸半。
径计二寸半。
长二尺八寸。
长二尺八寸。
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受大肠之谷而传出,计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
总计胃、小肠、大肠、广肠,共计五丈八尺四寸。
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14。
总计肠胃水谷之数。
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
再总言长短水谷数。
肝重四斤四两。
肝,干也。於体状有枝干也,计四斤四两重。
左三叶,右四叶。
左三叶,属甲属阳,右四叶,属乙属阴。
凡七叶。
肝足厥阴,配足少阳,少阳之数剧於七,故有七叶。
主藏魂。
注见三十四难。
心重十二两。
心计十二两重。
中有七孔三毛。
上智人心有七窍,又言九窍三毛;中智人心有五窍二毛;下智人心有三窍一毛;常人心有二窍无毛;愚人心有一窍;大愚人心有一窍甚小;又一生为人痴惑之辈,其人虽有心而无窍,故神出入无门,难成色果。
盛精汁三合。
贮盛精汁三合。
主藏神。
注见三十四难。
脾重二斤三两。
脾,俾也。在胃之下,俾助胃气,主受#15水谷也,计三斤#16三两重。
扁广三寸。
扁大计三寸。
长五寸。
长计五寸。
有散膏半斤。
有散脂膏计半斤。
主裹血,温五藏。
主包裹血以温五藏。
主藏意。
注见三十四难。
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
肺,勃也。其气勃郁也,计三斤三两重,六大叶二小叶。
凡八叶。
金居於酉,酉是八门,八叶之应,法於此。
主藏魄。
注见三十四难。
肾有两枚。
肾,引也。引水气灌注诸豚也。肾有两枚,在腰对於脐。
重一斤一两。
计一斤一两重。
主藏志。
注见三十四难。
胆在肝之短叶#17问。
胆,敢也,言其有胆气,果敢也。生在肝两小叶问。
重三两三铢。
胆计三两三铢重。
盛精汁三合。
贮盛精汁三合。
胃重二斤一#18两。
胃计二斤一两重。
纡曲屈伸。
纡回屈曲,伸舒於藏。
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注见前段。
小肠重二斤十四两。
小肠计二斤十四两。
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o
注见前段。
左回迭积十六曲。
自左胁边萦回,重迭积累有十六次曲转。
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注见前段。
大肠重二斤十一一两。
大肠计二斤十一一两重。
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
注见前段。
当齐右回十六曲。
当脐右边回转,十六次屈曲。
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注见前段。
膀胱重九两二铢。
膀,横也;胱,广也。体短而横广也。又名胞。胞,靴也。靴,虚空也,以虚承水液焉。其九两二铢重。
纵#19广九寸。
大计九寸。
盛溺九升九合。
贮盛九升九合溺。
口广二寸半。
口大计二寸半。
唇至齿长九分。
口唇至牙齿长九分。
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
会厌为咽喉,水谷下时,厌按呼吸也。口至会厌深计三寸半,大可容五合。
舌重十两#20。
舌,光也,舒涩#21言语也。计十两重。
长七寸。
长计七寸。
广二寸半。
二寸半大。
咽门重十两#22,
咽,咽也,能咽物也。又谓#23之哑,言气之流通既#24要之处也,咽主地气,计十两重。
广二寸半。
二寸半大。
至胃长一尺六寸。
咽门至胃一尺六寸。
喉咙重十二两#25。
喉咙空虚,言其中空虚,可以通气息焉。喉咙,肺之系也,呼吸道路,喉主天气。重十二两。
广二寸。
二寸大。
长一尺二寸,九节。
计长一尺二寸,九节。
肛门重十二两。
肛,釭,言其处似车釭形,故日肛门,即广肠也,又名肢肠。计十二两重。
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注见前段。
四十三难曰:
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何也?
人不饮食,七日外方死如何。
然:胃中常存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人无根株,饮食为命。胃为水谷之海,以所受水谷,常存留三斗五升。
故平人日再至囿。
囿,凤也。平和之人,日再至囿者,两次登厕。
一行二升半。
一次登厕,去水谷二升半。
日中五升。
日中再登厕,又去二升半,共五升。
七日。
七日之内。
五七。
七个五升。
三斗五升,而水谷尽矣。
每足#26登厕去五升,则七日去尽三斗五升水谷矣。
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津液俱尽,即死矣。
平人七日不饮食而死者,皆由於水谷津液皆尽,故死。
四十四难日:
七冲门何在?
冲者,通也,出也,藏府气通出之所也。七冲门户在何去处。
然:唇为飞门。
唇属脾,飞动也。言唇受水谷,转入於内。
齿为户门。
口齿,心气之所出也,在心为志,出口为言,故齿为心之门户。亦取摧伏五谷,传入於内也。
胃为贲门。
贵者,鬲也,胃气之所出也。胃出谷气,胃#27传於肺,肺在鬲上,故为贵门。
会厌为吸门。
会厌为五藏音声之门户。又见四十一难。
大仓下口为幽门。
大仓者,胃也。胃之下口在齐下三寸,既幽隐之处,故为幽门。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
会者,合也。大肠小肠合会之处,分阑水谷精血,各有所归,故日阑门。
下极为魄门。
魄门者,下极肛门也。肺气上通喉咙,下通肛门,是肺气之所出。肺藏魄,故日魄门。
故日七冲门。
所以言七冲门。
四十五难曰:
经言八会者,何也?
藏、府、筋、骨、髓、血、脉、气会合如何。
然:府会大仓。
足场明胃豚、手太阳小肠豚、手少阳·三焦豚、任豚之会,本名中院,大仓,冑之募也。胃化气,养六府,故日会。
藏会季胁。
季胁,软肋之名,其端有穴,是脾之募。足厥阴、少阴所会,故日藏会季胁。
筋会阳陵泉。
阳陵泉穴,在膝上一寸外康也,足少阳胆豚气所发也。
髓会绝骨。
绝骨乃骨名也。其穴在外踝上#28四、寸,阳绽#29穴也。亦足少阳之豚气所发也。
血会隔俞。
隔俞二穴,在背第七椎骨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膀胱豚气所发也。
骨会大杼。
大杼穴,在项后第一椎两傍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豚气所发也。
脉会太渊。
太渊穴,在右手寸内鱼际,手太阴肺豚气所发也。
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
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其抬在胪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关陷者是也。外一筋直两乳问者,膻中穴也。言气自擅中布气,与肺下灌诸藏。擅中为臣使之官,气海出焉。
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若热病在於内,则於外取其所会之穴,以云其疾也。
四十六难曰:
老人卧而不寐。
老人眠外,清醒而不安稳得寐。
少壮寐而不寤者。
少壮人眠外常得寐,而不寤醒。
何也?
老少相反如何。
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
少壮人血气流行常盛旺。
肌肉滑。
肌肤肉理滑润。
气道通。
血气道路疏通。
荣卫之行不失於常。
天地交泰,日月晓昏,冬乃四时之.夜,夜乃一日之冬,人之寤寐皆相合也。一少壮未损其於#30卫,故寤寐与天地阴阳同度。
故昼日精,夜不寤。
昼日精强,夜得其寐。
老人血气衰。
老人血气衰弱。
肌肉不滑。
肌肤肉理不滑泽。
荣卫之道涩。
血气出入道路涩,涩不得应时。
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寐也。
昼日不得安静,夜不得眠。
故知老人不得寐也。
卫气出则寤,入则寐,老人气衰,故夜不寐。
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五竟
#1鬲者:《本义》无此二字。
#2二:疑为『一』之误。
#3当上关於九窍:《灵枢·脉度》作『常内阅於上七窍』。
#4肝:疑当作『脾』。
#5隔:《集注》作『格』。
#6关隔:此下《本义》有『关隔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十一字。《集注》同,唯『隔』作『格』。
#7缢:《本义》、《集注》作『濡』。
#8正:《本义》作『止』。
#9远:据文义似当作『还』。
#10行:据文义疑当作『存』。
#11四斗:疑误。
#12斗:《集注》四十二难虞注作『半』。
#13四:《集注》作『八』。
#14之:此下《本义》、《集注》有『一』字。
#15受:《集注》四十二难杨注作『化』。
#16三斤:与正文不符,疑当作『二斤』。
#17在肝之短叶:原作一左肝之短萃』,据《本义》、《集注》改。
#18一:《本义》、《集注》作『二』。
#19纵:原作『从』,据《本义》、《集注》改。
#20十两:《本义》作『十二两』。
#21涩:《集注》四十三难杨注作『泄』。
#22十两:《本义》、《集注》作『十二两』。
#23谓:原作『胃』,据《集注》四十二难杨注改。
#24既:《集注》四十二难杨注作『阪』。
#25十二两:《本义》作『十两』。
#26足:据文义似当作『日』。
#27胃:《集注》四十四难杨注作『以』。
#28上:原作『土』,据《文义》改。
#29阳千:《集注》四十五难丁注、虞注均作『阳辅』。
#30於:据文义疑当作『荣』。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