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十九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九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食治

序论第一

仲景曰: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慨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

河东卫汛记曰:扁鹊云:人之所依者,形也;乱於和气者,病也;理於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安身之本,必资於食;救疾之速,必凭於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此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若忽而不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後命药。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用乖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高平王熙称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又食啖鲑肴,务令简少,鱼肉果实,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仍为霍乱。又夏至以後,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饼臛、酥油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理极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因春夏取冷大过,饮食不节故也。又鱼绘诸腥冷之物,多损於人,断之益善。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胆干,肌体润泽。卒多食之,亦令胪胀泄利,渐渐自已。

黄帝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酸令人癃,不知何以然?少俞曰:酸入胃也,其气涩以收也。上走两焦,两焦之气涩不能出入,不出即流於胃中,胃中和温,即下注膀胱,膀胱走胞,胞薄以软,得酸则缩卷,约而不通,水道不利,癃也。阴者积一作精筋之所终聚也。酸入胃,走於筋也。

咸走血,多食咸,令人渴,何也?答曰:咸入胃也,其气走中焦,注於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与咸相得,即血凝,凝则胃中汁泣,汁泣则胃中乾渴,《甲乙》云: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渴则咽路焦,焦故舌乾喜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胃,走於血。皇甫士安云:肾合三焦之脉,虽属肝心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血也。

辛走气,多食辛,令人愠心,何也?答曰:辛入胃也,其气走於上焦,上焦者,受使诸气,而荣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至荣卫,荣卫不时受之,却溜於心下,故#1愠。愠,痛也。辛味与气俱行,故辛入胃而走气,与气俱出,故气盛也。

苦走骨,多食苦,令人变呕,何也?答曰:苦入胃也,其气燥而涌泄。五谷之气皆不胜苦,苦入下管,下管者三焦之道,皆闭则不通,不通故气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胃而走,入而复出,齿必黧疏。皇甫士安云:水火相济,故骨气通於心。

甘走肉,多食甘,令人恶心,何也?答曰:甘入胃也,其气弱劣,不能上#2进於上焦,而与谷俱留於胃中。甘入则柔缓,柔缓则蛔动,蛔动则令人恶心。其气外通於肉,故甘走肉,则肉多粟起而胝。皇甫士安云:其气外通於皮;故曰甘入走皮矣。皮者肉之盖。皮虽属肺,与肉连体,故甘润肌肉并於皮也。

黄帝问曰:谷之五味所主,可得闻乎?伯高对曰:夫食风者,则有灵而轻举;食气者,则和静而延寿;食谷者,则有智而劳神;食草者,则愚痴而多力;食肉者,则勇猛而多嗔。是以肝木青色,宜酸;心火赤色,宜苦;脾土黄色,宜甘;肺金白色,宜辛;肾水黑色,宜咸。内为五脏,外主五行,色配五方。

五脏所合法:

肝合筋,其荣爪;心合脉,其荣色;脾合肉,其荣唇;肺合皮,其荣毛;肾合骨,其荣发。

五脏不可食忌法:

多食酸则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肉胝而唇寨;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

五脏所宜食法:

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韭;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薤;脾病宜食脾米、牛肉、枣、葵;肺病宜食黄黍、鹦肉、桃、葱;肾病宜食大豆黄卷、豕肉、栗、藿。《素问》云:肝色青,宜食甘,秔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五味动病法:

酸走筋,筋病勿食酸;苦走骨,骨病勿食苦;甘走肉,肉病勿食甘;辛走气,气病勿食辛;咸走血,血病勿食咸。

五味所配法:

米饭甘《素问》云:秔米甘 麻酸《幸问》云:小豆酸 大豆咸 麦苦 枣甘 李酸 栗咸 杏苦 桃辛 黄黍辛 葵甘 韭酸 藿咸 薤苦 葱辛 牛甘 犬酸 豕咸 羊苦 鸡辛

五脏病五味对治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甘泻之,禁温食厚衣。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无寒饮食寒衣。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润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用咸泻之,无犯焠埃,无热衣温食。是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此之谓也。

神藏有五,五五二十五种;形藏有四方、四时、四季、四肢,共为五九四十五。以此辅神,可长生久视也。精顺五气以为灵也,若食气相恶,则伤精也;形受味以成也,若食味不调,则损形也。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後制药以防命也,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味温补以存形精。

岐伯云: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於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气薄者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流;气薄则发泄,厚则闭塞。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调和,则平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果实第二二+九条

槟榔:味辛,温,濇,无毒。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

豆蔻:味辛,温,濇,无毒。温中,主心腹痛;止吐呕;去口气臭。

蒲萄:味甘、辛,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治肠间水,调中。可作酒,常饮益人。逐水,利小便。

覆盆子:味甘、辛,平,无毒。益气轻身,令发不白。

大枣:味甘、辛,热,滑,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可和百药,补中益气,强志;除烦闷,心下悬;治肠澼;久服轻身,长年不饥,神仙。

生枣:味甘、辛。多食令人热渴气胀,若寒热赢瘦者,弥不可食,伤人。

藕实:味苦、甘,寒,无毒。食之令人心欢。止渴去热,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一名水芝。生根寒,止热渴,破留血。

鸡头实:味甘,平,无毒。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意,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芰实:味甘、辛,平,无毒。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一名菱。黄帝云:七月勿食生菱芰,作烧虫。

栗子:味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

樱桃:味甘,平,濇。调中益气,可多食,令人好颜色,美志性。

橘柚:味辛,温,无毒。主胸中瘕热#3逆气,利水谷,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破五淋,利小便,治脾不能消谷,却胸中吐逆霍乱,止泻利,去寸白,久服去口臭,下气通神,轻身长年。一名橘皮,陈久者良。

津符子:味苦,平,滑。多食令人口爽,不知五味。

梅实:珠酸,平,濇,无毒。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痣;止下利、好唾口乾;利筋脉。多食坏人齿。

柿:味甘,寒,濇,无毒。通和五气#4,主肠澼不足及火疮,金疮;止痛。

木瓜实:味酸,咸,温,濇,无毒。主湿痹气,霍乱大吐下後脚转筋不止。其生树皮无毒,亦可煮用。

极实:味甘,平,濇,无毒。主五痔,去三虫,杀蛊毒、鬼疰、恶毒。

甘蔗:味甘,平,濇,无毒。下气和中,补脾气,利大肠,止渴去烦,解酒毒。

软枣:味苦,冷,濇,无毒。多食动宿病,益冷气,发咳嗽。

芋:味辛,平,滑,有毒。宽肠胃,充肌肤,滑中。一名土芝,不可多食,动宿冷。又乌芋:味苦、甘,微寒,滑,无毒。主消渴瘅热;益气。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三月采。

杏核仁:味甘、苦,温,冷而利,有毒。主咳逆上气,肠中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五月采之。其一核两仁者害人,宜去之。杏实尚生,味极酸,其中核犹未硬者,采之曝乾以食,甚止渴,去冷热毒。扁鹊云:杏仁不可久服,令人目盲#5,眉发落,动一切宿病。

桃核仁:味苦、甘、辛,平,无毒。破瘀血,血闭痕,邪气,杀小虫,治咳逆上气,消心下硬,除卒暴击血,破症瘕,通月水,止心痛。七月采。凡一切果#6核中有两仁者并害人,不在用。其实味酸,无毒,多食令人有热。黄帝云:饱食桃入水浴,成淋病。

李核仁:味苦,平,无毒。主僵仆跻,瘀血骨痛。实:味苦、酸,微温,涩,无毒。除固热,调中,宜心,不可多食,令人虚。黄帝云:李子不可和白蜜食,蚀人五内。

梨:味甘、微酸,寒,濇,有毒。除客热气,止心烦。不可多食,令人寒中。金疮、产妇勿食,令人萎困、寒中。

林擒:味酸、苦,平,濇,无毒。渴、好唾。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奈子:味酸、苦,寒,濇,无毒。饥,益心气。不可多食,令人胪胀。久病人食之,其病尤甚。

安石榴:味甘、酸,濇,无毒。止咽燥渴。不可多食,损人肺。

枇杷叶:味苦,平,无毒。主啘不止,下气。正尔削取生树皮嚼之,少少咽汁,亦可煮汁冷服,大佳。

胡桃:味甘,冷,滑,无。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

菜蔬第三五十八条

枸杞叶:味苦,平,濇,无毒。补虚赢,益精髓。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藦、枸杞。此则言强阳道、资阴气速疾也。

萝藦:味甘,平,无毒。一名苦丸。其叶厚大,作藤,生摘之,有白汁出。人家所种,亦可生啖,亦可蒸煮食之。补益与枸杞叶同。

瓜子:味甘,平、寒,无毒。令人光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又除胸满心不乐;久食寒中。可作面脂。一名水芝,一名白瓜子,即冬瓜仁也。八月采。白冬瓜:味甘,微,无毒。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消渴。

凡瓜:味甘,寒,滑,无毒。去渴,多食令阴下痒湿生疮,发黄疸。黄帝云:九月勿食被霜瓜,向冬发寒热及温病。初食时即令人欲吐也,食竟,心内作停水,不能自消,或为反胃。凡瓜入水沉者,食之得玲病,终身不瘥。

越瓜:味甘,平,无毒。不可久食。益肠胃。

胡瓜: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动寒热,多疟病,积瘀血热。

早青瓜:味甘,寒,无毒。食之去热烦。不可久食,令人多忘。

冬葵子:味甘,寒,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赢瘦,破五淋,利小便;妇人乳难,血闭。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十二月采。叶:甘,寒,滑,无毒。宜脾,久食利胃气;其心伤人,百药忌食心,心有毒。黄帝云:霜葵陈者生食之,动五种流饮,饮盛则吐水。凡葵菜和鲤鱼鲜食之害人。四季之月土王时,勿食生葵菜,令人饮食不化,发宿病。

苋菜实:味甘,寒,濇,无毒。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气,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蛔虫。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一名马苋,一名莫实,即马齿苋菜也。治反花疮。

小苋菜:味甘,大寒,滑,无毒。可久食,益气力,除热。不可共鳖肉食,成鳖瘕;蕨菜亦成鳖瘕。

邪蒿:味辛,温,濇,无毒。主胸膈中臭恶气,利肠胃。

苦菜:味苦,大寒,滑,无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肠澼,大渴热中,暴疾,恶疮。久食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耐饥寒。一名茶#7草,一名选,一名游冬。冬不死。四月上每采。

荠菜:味甘,温,濇,无毒。利肝气,和中,杀诸毒。其子主明目、目痛、泪出;其根主目濇痛。

芜菁及芦菔菜:味苦,冷,濇,无毒。利五脏,轻身益气,宜久食。芜菁子:朋目,九蒸曝,疗黄疸,利小便,久服神仙。根:主#8消风热毒肿。不可多食,令人气胀。

崧菜:味甘,温,濇,无毒。久食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消渴。本是蔓菁也,种之江南即化为崧,亦如枳橘,所生土地随变。

芥菜:味辛,温,无毒。归鼻,除肾邪,大破咳逆#9,下气,利九窍,明目聪耳,安中,久食温中,又云寒中。其子:味辛,辛亦归鼻,有毒。主喉痹,去一切风毒肿。黄帝云:芥菜不可共兔肉食,成恶邪病。

苜蓿:味苦,平,濇,无毒。安中,利人四体,可久食。

荏子: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下气,温中,补髓。其叶:主调中,去嗅气。九月采,阴乾用之。油亦可作油衣。

梦实:味辛,温,无毒。明目,温中,解肌,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却痈疽。其叶:辛,归舌。治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黄帝云: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阴核疼痛求死。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琳、带下。二月勿食蓼,伤人肾。扁鹊云:蓼,久食令人寒热,损骨髓,杀丈夫阴气,少精。

葱实:味辛,温,无毒。宜肺。辛归头,明目,补中不足。其茎白:平,滑,可作汤。主伤寒寒热,骨肉碎痛,能出汗;治中风,面目浮肿,喉痹不通。安胎。杀桂。其青叶:温,辛,归目。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发黄疸,杀百药毒。其根须:平。主伤寒头痛。葱中涕及生葱汁:平,滑。止尿血,解藜芦及桂毒。黄帝云:食生葱即啖蜜,变作下利;食烧葱并啖蜜,拥气而死。正月不得食生葱,令人面上起游风。

格葱:味辛,微温,无毒。除瘴气恶毒。久食益胆气,强志。其子:主泄精。

薤:味苦、辛,温,滑,无毒。宜心,辛归骨。主金疮疮败,能生肌肉。轻身不饥,耐老。菜芝也。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气;利产妇病人。诸疮中风寒水肿,生捣傅之。鲠骨在咽不下者,食之则去。黄帝云:薤不可共牛肉作羹食之,成瘕疾。韭亦然。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

韭:味辛、酸,温,濇,无毒。辛归心,宜肝。可久食,安五脏,除胃中热。不利病人,其心腹有痼冷者,食之必加剧。其子:主梦泄精,尿色白。根:煮汁以养发。黄帝云:霜韭冻不可生食,动宿饮,饮盛.必吐水。五月勿食韭,损人滋味,令人乏气力。二月、三月宜食韭,大益人心。

白奠荷:味辛,微温,濇,无毒。主中蛊及疟病。捣汁服三合#10,日二。生根:主诸疮。

慕菜:味甘、苦,大寒,无毒。主时行壮热,解风热恶毒。

紫苏:味辛,微温,无毒。下气,除寒中,其子尤善。

鷄苏:味辛,微温,濇,无毒。主吐血,下气。一名水苏也。

罗勒:味苦、辛,温、平,濇,无毒。消停水,散毒气。不可久食,濇荣卫诸气。

芜荑:味辛,平,热,滑,无毒。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能化宿食不消,逐寸白,散腹中温温喘息。一名无姑,一名□□。盛器物中甚辟水蛭,其气甚臭,此即山榆子作之。凡榆叶:味甘,平,滑,无毒。主小儿痫,小便不利,伤暑热困闷,煮汁冷服。生榆白皮:味甘,冷,无毒。利小便,破石淋。花:主小儿头疮。

葫荽子:味酸,平,无毒。消谷,能复食味。叶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佗云:葫荽菜,患胡臭人,患口气臭;□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海藻:咸,寒,滑,无毒。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者,肠内上下雷呜,下十二水肿,利小便,起男子阴气。

昆布:味咸,寒,滑,无毒。下十二水肿,瘿瘤结气,瘻疮,破积聚。

茼蒿:味辛,平,无毒。安心气,养#11脾胃,消痰饮。

白蒿:味苦、辛,平,无毒。养五脏,补中益气,长毛发。久食不死,白兔食之仙。

吴葵:一名蜀葵。味甘,微寒,滑,无毒。花:定心气。叶:除客热,利肠胃。不可久食,钝人志性。若食之,被狗啮者,疮永不瘥。

藿:味咸,寒,濇,无毒。宜肾,主大小便数,去烦热。

香菜#12: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烦心,去热。

甜瓠:味甘,平,滑,无毒。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其叶:味甘,平,主耐饥。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患永不除。

蓴:味甘,寒,滑,无毒。主消渴热痹。多食动痔病。

落葵:味酸,寒,无毒。滑中,散热实,悦泽人面。一名天葵,一名系露。

系篓:味酸,平,无毒。主积年恶疮、痔不愈者。五月五日日中采之,即名滋草,一名鷄肠草,乾之烧作焦灰用。扁鹊云:丈夫患恶疮,阴头及茎作疮脓烂,疼痛不可堪忍,久不瘥者,以灰一分,蚯蚓新出屎泥二分,以少水和研,缓如煎饼面,以泥疮上,乾则易之。禁酒、面、五辛并热食等。黄帝云:蘩蒌合组鲜食之,发消渴病,令人多忘。别有一种,近水渠中温湿处冬生,其状类葫荽,亦名鷄肠菜,可以疗痔病,一名天葫荽。

蕺:味辛,微温,有小毒。主蠼螋尿疮。多食令人气喘,不利人脚,多食脚痛。

葫:味辛,温,有毒。辛归五脏,散痈疽,治鲜疮,除风邪,杀蛊毒气,独子者最良。黄帝云:生葫合青鱼鮓食之,令人腹内生疮,肠中肿,又成疝瘕。多食生葫行房,伤肝气,令人面无色。四月八月勿食葫,伤人神,损胆气,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口味多爽。

小蒜:味辛,温,无毒。辛归脾、肾。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气,温中,除邪痹毒气,五月五日采,曝乾。叶:主心烦痛,解诸毒,小儿丹?,不可久食,损人心力。黄帝云:食小蒜啖生鱼,令人夺气,阴核疼求死。三月勿食小蒜,伤人志性。

茗叶:味苦、咸、酸,冷,无毒。可久食,令人有力,悦志,微动气。黄帝云:不可共韭食,令人身重。

蕃荷菜:味苦、辛,温、无毒。可久食,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形瘦疲倦者不可久食,动消渴病。

苍耳子:味苦、甘,温。叶:味苦、辛,微寒,濇,有小毒。主风头寒痛风湿痹,四肢拘急挛痛;去恶肉死肌、膝痛、溪毒。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葈,一名地葵,一名施,一名常思。蜀人名羊负来,秦名苍耳,魏人名只刺。黄帝云:戴甲苍耳,不可共猪肉食,害人。食甜粥,复以苍耳甲下之,成走注,又患两胁。立秋後忌食之。

食茱萸:味辛、苦,大温,无毒。九月采,停陈久者良。其子闭口者有毒,不任用。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其生白皮:主中恶、腹痛,止齿疼。其根细者:去三虫,寸白。黄帝云:六月、七月勿食茱萸,伤神气,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彻,贼风中人,口僻不能语者,取茱萸一升,去黑子及合口者,好豉三升,二物以清酒和煮四五沸,取汁玲,服半升,日三,得小汗瘥。虿螫人,嚼茱萸封上止。

蜀椒:味辛,大热,有毒。主邪气,温中下气,留饮宿食,能使痛者痒,痒者痛。久食令人乏气,失明。主咳逆,逐皮肤中寒冷,去死肌、湿痹痛、心下冷气,除五脏六腑寒,百骨节中积冷,温疟,大风汗自出者,止下利,散风邪。合口者害人,其中黑子有小毒,下水。仲景云:熬用之。黄帝云:十月勿食椒,损人心,伤血脉。

乾姜:味辛,热,无毒。主胸中满,咳逆上气,温中,止漏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

生姜:味辛,微温,无毒。辛归五脏,主伤寒头痛,去痰下气,通汗,除鼻中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胸膈上臭气,通神明。黄帝云:八月、九月勿食姜,伤人神,损寿。胡居士云:姜杀腹中长虫,久服令人少志、少智,伤心性。

堇葵:味苦,平,无毒。久服除人心烦急,动痰冷,身重,多懈惰。

芸薹:味辛,寒,无毒。主腰脚痹。若旧患腰脚痛者,不可食,必加剧。又治油肿丹毒。益胡臭解禁咒之辈。出《五明经》。其子主梦中泄精,与鬼交者。胡居士云:世人呼为寒菜,甚辣。胡臭人食之,病加剧。陇西氏羌中多种食之。

竹笋:味甘,微寒,无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可久食,患冷人食之心痛。

野苣:味苦,平,无毒。久服轻身少睡。,黄帝云:不可共蜜食之,作痔。又白苣:味苦,平,无毒。益筋力。黄帝云:不可共酪食,必作虫。

茴香菜:味苦、辛,微寒,瀒,无毒。主霍乱,辟热除口气臭。肉和水煮,下少许,即无臭气。故日茴香。酱臭末中亦香。其子:主蛇咬疮久不瘥者,捣傅之。又治九种瘻。

蕈菜:味苦,寒,无毒。主小儿火丹诸毒肿,去暴热。

蓝菜:味甘,平,无毒。久食大益肾,填髓脑,利五脏,调六腑。胡居士云:河东陇西羌胡多种食之,汉地鲜有。其叶长大厚,煮食甘美。经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黄,生角结子。子:甚治人多睡。

萹竹叶:味苦,平,濇,无毒。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女人阴蚀。扁鹊云:煮汁与小儿冷服,治蛔虫。

斯菜:味苦、酸,冷,濇,无毒。益筋力,去伏热。治五种黄病。生捣绞汁冷服一升,日二。黄帝云:五月五日勿食一切菜,发百病。凡一切菜,熟煮热食。时病瘥後,食一切肉并蒜,食竟行房,病发必死;时病瘥後未健,食生青菜者,手足必青肿;时病瘥未健,食青菜竟行房,病更发必死。十月勿食被霜菜,令人面上无光泽,目濇痛,又疟发心痛,腰疼,或致心疟,发时手足十指爪皆青,困痿。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九竟

#1故:原作『枚』,据影宋刻本改。

#2上:原作『止』,据影宋刻本改。

#3热:影宋刻本作『满』。

#4通和五气:影宋刻本作『通鼻耳气』。

#5盲:原作『面』,据影宋刻本改。

#6果:原作『栗』,据影宋刻本改。

#7茶:影宋刻本作『 荼』。

#8主:原作『上』,据影宋刻本改。

#9逆:原作『道』,据影宋刻本改。

#10三合:影宋刻本作『二合』。

#11气养:此二字原倒,据影宋刻本乙正。

#12菜:影宋刻本作『葇』。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