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三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一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消渴方#1

消渴第一论 方 灸法

论曰: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寒凝海而酒不冻,明其酒性酷热,物无以加。脯炙盥咸,此味酒客耽嗜,不离其口,三觞之後,制不由己,饮啖无度,咀嚼鮓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乾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廖,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麯。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又曰:消渴之人愈与未愈,常须思虑有大痈,何者?消渴之人,必於大骨节间发痈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痈也,当预备痈药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发於春,经一夏,服栝蒌豉汁得其力,渴渐瘥,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极瘥不减二升也,转久便止,渐食肥腻,日就赢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气,不得多语,心烦热,两脚酸,食乃兼倍於常,故不为气力者,当知此病皆由虚热所致。治法,可长服栝蒌汁以除热,牛乳杏酪善於补,此法最有益。

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方:

麦门冬 茯苓 黄连 石膏 萎蕤各八分 人参 龙胆 黄苓各六分 升麻四分 枳实五分 生姜屑 枸杞子《外台》用地骨皮 栝蒌根各十分

右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粟米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则与此饮至足。大麻亦得。饮方如左:

茆根切,一升 粟米三合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米熟,用下前药。

又方:

栝蒌根 生姜各五两 生麦门冬汁 芦根切,各二升 茆根切,三升

右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神汤,泄热止渴,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方:

茯神二两,《外台》作茯苓 栝蒌根 生麦门冬各五两 萎蕤 知母各四两 生地黄六两 小麦二升 大枣二十枚 淡竹叶切,三升

右九味,□咀,以水三斗,煮小麦、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药,煮取四升,分四服。服食不问早晚,但渴即进,非但止治胃渴,通治渴患热者。

猪肚圆,治消渴方:

猪肚一具,治如食法 黄连 粱米各五两 栝蒌根 茯神各四两 知母三两 麦门冬二两

右七味,为末,内猪肚中缝塞,安甑中极烂蒸,乘热及药木臼中捣可丸,若硬,与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丸,日二,加至五十丸,随渴即服之。

又方:

栝蒌根 麦门冬 铅丹各八分 茯神一作茯苓 甘草各六分

右五味,治下筛。以浆水服方寸匕,日三。《外台》无茯神。

又方:

黄耆 茯神 栝蒌根 甘草 麦门冬各三两 乾地黄五两

右六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进一剂,服十剂佳。

浮萍圆,治消渴方:

乾浮萍,栝蒌根各等分

右二味,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饮服二十丸,日三。三年病者三日愈,治虚热大佳。

治消渴,日饮水一石者方:

铅丹二两 附子一两 葛根 栝蒌根各三两

右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渴则服之。春夏减附子。

黄连圆,治渴方:

黄连一斤 生地黄一斤,张文仲云+斤

右二味,绞地黄取汁,浸黄连,出曝燥,复内汁中,令汁尽乾,捣末,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无拘。亦可为散,以酒服方寸匕。

栝蒌粉,治大渴秘方:

右深掘大栝蒌根,厚削皮至白处止,寸切,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经五日取出,烂捣碎研之,以绢袋滤,如出粉法,乾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瘥止。

又方:

栝蒌粉和鷄子曝乾,更捣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又方:

水和栝蒌散,服方寸匕。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

又方:

取七家井索近桶口结,烧作灰,井花水服之,不过三服必瘥。

又方:

浓煮竹根汁饮之,瘥止。

又方:

渍豉汁,任性多少饮之。

又方:

以青粱米煮取汁饮之,以瘥止。

论曰:夫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致。小便多於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正观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既久,忽房道强盛,经月余渐患渴,经数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来,百方治之,渐以增剧,四体羸惙,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乾而卒。此病虽稀,甚可畏也。利时脉沉细微弱,服枸杞汤即效,但不能长愈。服铅丹散亦即减,其间将服除热宣补丸。

枸杞汤,治渴而利者方:

枸杞枝叶一斤 黄连 栝篓根 甘草 石膏各三两

右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剧者多合,渴即饮之。

铅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数兼消中方:

铅丹 胡粉各二分 甘草 栝蒌根各十分 白石脂《肘後》作贝母 泽泻 石膏 赤石脂各五分

右八味,治下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壮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减之。丸服亦佳,每服十丸。伤多令人腹痛。张文仲云:腹中痛者,宜浆水汁下之。《备急方》 云:不宜酒下#2,用麦汁下之。《古今录验方》云:服此药了,经三两日,宜烂煮羊肝#3肚,空腹服之,或作羹亦得,宜常淡食之,候小便数咸苦#4,即宜服苁蓉丸兼煮散将息。苁蓉丸及煮散方,见《外台》第十一卷中。

茯神圆方:《集验》名宣补丸,治肾消渴,小便数者。

茯神 黄耆 人参 麦门冬 甘草 黄连 知母 栝蒌根各三两 菟丝子三合 苁蓉四两 石膏 乾地黄各六两

右十二味,为末,以牛胆三合,和蜜丸如梧子,以茆根汤服三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五十丸。

酸枣圆,治口乾燥内消方:

酸枣一升五合 酢安石榴子乾,五合 覆盆子 葛根各三两 栝蒌根 茯苓各三两半 麦门冬四两 石蜜四两半 桂心一两六铢 乌梅十枚#5

右十味,为末,蜜丸。口含化,不限昼夜,以口中津液为度,尽复取含,无忌。

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者方:

右用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三#6,渐加至方寸匕。

又方:

葵根如五升盆大两束《外台》云五大斤,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

又方:

沤麻汁服一升佳。

论曰:强中之病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也。消渴之後,即作痈疽,皆由石热。凡如此等,宜服猪肾荠苨汤,制肾中石热也。又宜服白鸭通汤。方见下解石毒篇。

猪肾荠苨汤方:

猪肾一具 大豆一升 荠苨 石膏各三两 人参 茯神一本作茯苓 磁石绵裹 知母 葛根 黄苓 甘草 栝蒌根各二两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渴及#7饮之。下焦热者,夜辄合一剂,病势渐歇即止。

增损肾沥汤,治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

羊肾一具 远志 人参 泽泻 桂心 当归 茯苓 龙骨 乾地黄 黄苓 甘草 芎藭各二两 五味子五合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麦门冬一升

右十六味#8,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羊肾,取一斗二升,次下诸药散,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虚热注脾胃,从脾注肺,好渴利方:

竹叶切,三升 甘草三两 栝蒌根 生姜各五两 麦门冬 茯苓各四两 大枣三+枚 小麦 地骨白皮各一升

右九味,□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麦,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沫,取七升,煮药取三升,分三服。

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消热止渴方:

竹叶切,二升 地骨皮 生地黄切,各一升 栝蒌根 石膏各八两 茯神一作茯苓 萎蕤 知母 生姜各四两 生麦门冬一升半 大枣三十枚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地黄圆,治面黄、手足黄,咽中乾燥,短气,脉如连珠,除热、止渴利、补养方:

生地黄汁 生栝蒌根汁各二升 牛羊脂三升 白蜜四升 黄连一斤,为末

右五味,合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二,加至二十丸。若苦冷而渴,渴瘥即宜别服温药。

治渴,小便数方:

贝母六分,一本作知母 茯苓 栝蒌根各四分 铅丹一分 鸡肶胵中黄皮十四枚

右五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瘥後常服尤佳。长服不绝,则去铅丹,以蜜丸之,用麦饮下。

治渴利方:

右用生栝蒌根三十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尽,以温酒先食服如鷄子大,日三。

治渴,小便利,复非淋者方:

右用榆白皮二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每服三合,日三。

又方:、

小豆蕾一把,捣取汁,顿服三升。

又方:

蔷薇根水煎服之,佳。《肘後》以治睡中遗尿。

又方:

三年重鹊巢烧末,以饮服之。《肘後》以治睡中遗尿。

又方:

桃胶如弹丸大,含之咽津。

又方:

蜡如鷄子大,以酢一升,煮二沸,适寒温顿服之。

论曰: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百病滋生。又年少惧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气既尽,石气孤立,-惟有虚耗,唇口乾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黄,大便乾实;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皆化作小便。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

凡平人夏月喜渴者,由心王也,心王便汗,汗则肾中虚燥,故渴而小便少也。冬月不汗,故小便多而数也。此为平人之证也,名为消渴。但小便利而不饮水者,肾实也。经云肾实则消。消者,不渴而利是也。所以服石之人,甲於小便利者,石性归肾,肾得石则实,实则能消水浆,故利。利多则不得润养五脏,脏衰则生诸病。张仲景云:热结中焦则为坚,热结下焦则为溺血,亦令人淋闭不通,明知不必悉患小便利信矣。内有热者则喜渴,除热则止。渴兼虚者,须除热补虚则瘥矣。

治不渴而小便大利,遂至於死者方:

右用牡蛎五两,以患人尿三升,煎取二升,分再服,神验。

治小便不禁,多,日便一二斗,或如血色方:

麦门冬 乾地黄各八两 乾姜四两 蒺藜子 续断 桂心各二两 甘草一两

右七味,□咀,以水他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付服。《古今录验》:治肾消,脚瘦细,小便数。

九房散,治小便多,或不禁方:

菟丝子 黄连 蒲黄各#9三两 消石一两 肉苁蓉二两

右五味,治下筛,并鷄肶胵中黄皮三两,同为散。一饮服方寸匕,日三,如人行十里久更服。《千金翼》有五味子三两,每服空腹服之。

又方:

鹿茸三寸#10 桂心一尺 附子大者三枚 泽泻三两 踯躅 韭子各一升

右六味,治下筛。以浆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匕。

黄耆汤,治消中,虚劳少气,小便势:

黄耆 芍药 生姜 桂心 当归 甘草各#11二两 大枣三十枚 黄苓 乾地黄 麦门冬各一两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棘刺圆,治男子百病,小便过多,失精方:

棘刺苪 石龙苒 巴戟天各#12二两 厚朴 麦门冬 菟丝子 萆薢《外台》作草鞋 萎蕤 柏子仁 乾地黄 小草 细辛 杜仲牛膝 苁蓉 石斛 桂心 防葵各一两 乌头半两#13

右十九味,为末,蜜和,更捣五六千杵。丸如梧子大,饮下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以知为度。

治尿数而多者方:

右用羊肺一具作羹,内少羊肉和盐豉,如食法#14,任性食,不过三具。

治消渴,阴脉绝,胃反而吐食者方:

茯苓八两 泽泻四两 白术 生姜 桂心各三两 甘草一两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小#15麦三升,取汁三升,去麦下药,煮取二升半,每服八合,日再。

又方:

取屋上瓦三十年者,碎如雀脑三升,东流水二石,煮取二斗,内药如左方:

生白术 乾地黄 生姜各八两 橘皮 人参 甘草 黄耆 远志各三两 桂心 当归 芍药各二两 大枣三+枚

右十二味,□咀,内瓦汁中,煮取三升,分四服。或单饮瓦汁亦佳。

治热病後虚热渴,四肢烦疼方:

葛根一斤 人参 甘草各一两 竹叶一把

右四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即饮之,日三夜二。

骨填煎,治虚劳渴无不效方:

茯苓 菟丝子 当归 山茱萸 牛膝 五味子 附子 巴戟天 石膏 麦门冬各#16三两 石韦 人参 苁蓉《外台》作远志 桂心各四两 大豆卷一升 天门冬五两

右十六味,为末,次取生地黄、栝蒌根各十斤,捣绞取汁,於微火上煎,减半,便作数分,内药,并下白蜜三斤#17、牛髓一斤#18,  微火煎令如糜,食如鸡子黄大,日三。亦可饮服之。

茯神散#19,治虚热,四肢羸乏,渴热不止,消渴,补虚方:

茯神 苁蓉 萎蕤各#20四两 生石斛 黄连各八两 栝蒌根 丹参各五两 甘草 五味子 知母 当归 人参各三两 麦蘖三升,《外台》作小麦

右十三味,治下筛,以绢袋盛三方寸匕,水三升,煮取一升,日二服,一煮为一服。

枸杞汤,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者方:

枸杞根 白皮切,五升 麦门冬三升 小麦二升

右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

巴郡太守奏三黄圆,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

春三月黄苓四两大 黄三两 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苓六两 大黄一两 黄连七两

秋三月黄苓六两 大黄二两 黄连三两

冬三月黄苓三两 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

右三味,随时加减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服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马,常试有验。一本云夏三月不服。

治热渴,头痛壮热,及妇人血气上冲,闷不堪者方:

右用茅根切三升#21,三捣,取汁令尽,渴即饮之。

治岭南山瘴,风热毒气入肾中,变寒热脚弱,虚满而渴方:

黄连不限多少 生栝蒌根汁 生地黄汁 羊乳汁

右四味,以三汁和黄连末为丸,空腹饮服三十丸如梧子大,渐加至四十丸,日三。重病五日瘥,小病三日酸。

无羊乳,牛乳、人乳亦得。若药苦难服,即煮小麦粥饮服之,主虚热。张文仲云黄连丸,一名羊乳丸。

阿胶汤,治虚热,小便利而多,服石散人虚热,当风取冷,患脚气,喜发动,兼消渴肾脉细弱方:

阿胶二挺 麻子一升 附子一枚 乾姜二两 远志四两

右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胶令烊,分三服。说云:小便利多白,日夜数十行至一石,五日频服良。

灸法:

论曰:凡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则於疮上漏脓水不歇,遂致痈疽羸瘦而死。亦忌有所误伤,但作针许大疮,所饮之水,皆於疮中变成脓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

消渴咽喉乾,灸胃管下输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寸灸之。一云灸胸堂五十壮,又灸足太阳五+壮。

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肠输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消渴口乾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灸阳池五十壮。

消渴咳逆,灸手厥阴随年壮。

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趾头,并灸项椎佳。又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又灸背上脾输下四寸,当侠脊梁灸,两处。凡诸灸皆当随年壮。又灸肾输二处,又灸腰目,在肾输下三寸,亦侠脊骨两傍各一寸半,是左右以指按取。关元一处,又两傍各二寸二处。又阴市二处,在膝上当伏兔上行三寸,临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肾系者。《黄帝经》一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最佳,不损阳气,亦云止遗溺也。太谿、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阳、行间、大敦、隐白、涌泉,凡此诸穴,各一百壮。腹背两脚凡四十七处,其肾输、腰目、关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壮,五日一报,各得一百五十壮佳。涌泉、一处,可灸十壮。大敦、隐白、行间,此处可灸三壮。余者悉七壮,皆五日一报,满三灸可止也。若发,灸诸阴不愈,宜灸诸阳。诸阳在脚表,并灸肺输、募,按流注孔穴,壮数如灸阴家法。

小便数而少且难,用力辄失精者,令其人舒两手,合掌,并两大指令齐,急逼之令两爪甲相近,以一炷灸两爪甲本肉际,肉际方後自然有角,令炷当角中小侵入爪上,此两指共用一炷也。亦灸脚大指,与手同法,各三炷而已。

经三日又灸之。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六十三竟

#1消渴方:原缺,据本书文例补。

#2下:原作『不』,据影宋刻本改。

#3肝:原作『用』,据影宋刻本改。

#4数咸苦:影宋刻本作『 得咸』 。

#5十枚:影宋刻本作『五十枚』。

#6日三:影宋刻本作『日二』。

#7及:影宋刻本作『乃』 。

#8右十六味:影宋刻本『味』下有『□咀』二字。

#9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0三寸:影宋刻本作『二寸』。

#11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2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3半两:影宋刻本作『三两』。

#14法: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5小:原作『取』,据影宋刻本改。

#16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7三斤:影宋刻本作『二斤』。

#18一斤:影宋刻本作『半斤』。

#19狭神散:影宋刻本作『茯神煮散』。

#20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下仿此。

#21三升:影宋刻本作『二升』。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