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
浊症,有便浊、精浊之不同。便浊是便溺混浊而不痛。赤者,湿热在血分;白者在气分。经所谓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者是也。譬之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澄清。又如清水煎汤,则自然白浊耳。吴氏云:便浊乃胃中湿热渗入膀胱所致。治宜理脾胃,清湿热,兼补肾水。亦有因色欲伤肾,思虑伤心,劳役伤脾所致者。精浊则牵丝粘腻,虽不便溺,亦时有之。此是肾水不足,淫火易动,精离其位,故渐渍而出。若多出不禁者,乃因房劳过度,关窍失合,不戒色欲,必死。总宜壮水滋阴为主,佐以酸收固涩之剂。其因思虑伤心者,天王补心、归脾之属,因劳倦伤脾者,补中益气之类,可加敛涩之品以治之,仍宜兼补其肾,此治浊之大略也。
便浊效方〔自制。〕治赤白浊。
川石斛〔清胃中湿热。〕茯苓〔祛膀胱湿热。〕米仁〔除湿健脾益胃。〕川萆 〔除湿、祛浊厘清。〕生地〔肾为胃关,水脏得职,湿热自去,赤者多用。〕天冬〔金为水源,肺气清肃,小便自清。〕知母、黄柏〔泻阴火,除湿热。〕便浊不禁加莲须、莲肉,赤者再加白芍,可加水陆二仙膏。〔艾实生于水,金樱子生于陆也。〕此理脾胃,清湿热兼补肾水之剂。浊症主此加减治之。
六味丸 左归丸饮〔俱见虚劳。〕本方〔宜去渗泄助火诸品。〕加莲须、莲肉之属。〔清心则淫火不动,固肾则精气无遗。〕精流不禁,加五味〔酸以收敛。〕鳔胶〔粘以止滑。〕龙骨、牡蛎〔涩以固脱。〕此二方皆壮水滋阴,加清心安神,佐以敛涩之剂。精浊者,随宜加减采用。
天王补心丹 归脾汤〔俱见虚劳。〕此因思虑伤心而致便浊精浊者,随宜加减采用。
补中益气汤〔见泄泻。〕此因劳倦伤脾而致便浊精浊,随宜加减用之。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