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胃脘痛,俗呼心痛。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心相近,故经亦言胃脘当心而痛,若真心痛必死。经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不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其心痛之与包络痛别者,包络之痛,在两乳中间;其与胃脘痛别者,心痛在岐骨陷处,胃脘痛在心之下;其与胸痛别者,胸痛在心之上。横满胸间也。但胸痛宜分属肺属心、属肝,辩之既明,治之自效。而胃痛之因亦异,有因气郁,因血瘀。有因食积,因痰饮,因寒,因火,因虫,因虚之不同。宜分别而治之。包络之痛,皆因思虑伤神,涸血所致,须参胃痛之条分治,但无食耳。按丹溪云:治胃痛宜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用温散温利之剂。若稍久则郁蒸成热,再用温剂,宁不助火添痛乎?故古方多用山栀为君,稍加温热,为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起。腹痛之因,亦同胃痛分治,但有应下一法。又须辩其因食积,因瘀血,因痰饮之异。更有内痈作痛,最宜审慎。如胃脘生痈,亦在中脘,手不可按,或寒热作渴。肠痈则小腹硬痛,频数如淋。丹溪言:内痈症,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郁而成。故初起时,急宜清热解毒,凉血破瘀之剂下之,须参外科诸书治之则善。按景岳云:近治痛,有以诸痛为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随利减者,皆为不易之法。不知形实病实 秘不通者,乃为相宜;若形弱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

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疼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按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者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辩,则虚实自明。仲景云: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而其治病之因,亦难以悉数,临症之际,当潜心会通各门,参究施治,庶不致误。

芍甘汤 胃脘心腹诸痛,主此随症加减。

白芍〔制肝补脾,活血止痛。酒炒。三、四钱。〕木香 豆蔻〔快气,各五、七分。〕香附〔制,各二、三钱。〕甘草〔和中缓痛。炙钱许〕。可加枳壳、橘红、玄胡、郁金〔行瘀各一、二钱。〕苏子〔炒研。〕茯苓〔消痰。〕山楂 麦芽〔化食。各二、三钱。〕如挟热。〔时作时止,得热更甚〕。本方采加芩、连、山栀、川楝〔泻火则痛自止。〕羚羊角〔能疗腹病热满。〕如挟寒〔痛无增减,得热则止。〕本方采加桂、附、干姜、沉香〔温中则痛自停。〕吴茱萸〔能除腹痛冷服。〕挟虚〔重按之则痛缓。〕本方采加参、术、当归。〔气旺脾健血充,虚痛自止。〕此方以芍甘汤为主,乃健脾最胜之剂,能治血虚腹痛。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须此二味。又、凡痛定因气滞,气滞则血为之凝,痰为之结,食亦为不消。以上加入诸药,皆快气行瘀,消食化痰之品,常用颇效,至若挟寒、挟热、挟虚,各随其所宜,加药以治之。

四磨汤 胃脘胸腹因气郁不舒,痞结胀满,攻刺而痛者宜之。

木香 真沉香〔调气开郁。〕枳实 尖槟榔、降气破结〕。加乌药名五磨饮,白汤磨服。

此一派调气降气之剂,气实者宜之。

聚宝丹 凡一切因气滞血凝作痛者,用俱神效。

木香、沉香、砂仁〔各三钱。〕麝香〔快气,八分。〕玄胡、乳香、没药〔各三钱。〕真血竭〔活血,一钱五分。〕〔另研入药。若同药研,即化作尘〕。〔为细末,糯米糊丸如弹子,朱砂为衣,或酒或随症用汤化服〕。

此快气活血之剂,昔人谓其能治胃脘寒痰结阻,致反胃呕吐,饮食不进者,亦甚神验。乃痰随气降之义。

失笑散〔治胃脘胸腹,因瘀血停留,满痛拒按。〕蒲黄〔凉血活血。〕五灵脂〔散血活血。〕何氏加玄胡、山楂、赤芍、没药、姜黄〔行瘀血。〕尖槟榔〔破滞气。〕木通〔通血脉。〕临服入盐卤。〔入血软坚,二、三匙。〕可加犀角〔辛寒破蓄血。〕羚羊角〔咸寒祛恶血。〕如可下者,宜桃仁承气加减下之。

此系何氏秘方,称其能治九种心疼,诸药不应者。盖以痛久气滞血凝,用此得效者,血行则气和而痛止也。

保和丸〔见泄泻。〕治伤食胃脘腹痛,〔如食在上,胸膈饱闷,嗳腐吞酸。如食在中,腹满硬痛拒按。如食在下,绕脐硬病拒按。〕主此加减。〔外用陈糟炒热,加盐、麝香熨之,内已热甚者忌之。〕如可下者,宜承气之属下之。

二陈汤〔见中风。〕治胃脘胸腹因停痰留饮作痛,或吐清涎,或发眩晕,主此加减。如可下者,礞石丸微利之。

黄芩汤 竹叶石膏汤〔俱见伤寒。〕治胃脘胸腹,因火热痛甚者,选而用之。

香苏散〔见伤寒。〕治外感寒,内食冷,胃脘心腹作痛。

宜加草豆蔻 生姜〔寒散温中。〕香砂〔利气止痛。〕甚者加桂心、吴茱萸等。〔治心腹冷痛。〕

盏落汤〔言盏落痛即止。〕治胃脘心腹,因虚寒痛者。

胡桃肉〔益命门火,则寒可除;利三焦气,则痛自止。三枚。〕大枣〔同胡桃肉,补脾胃而兼温,同生姜,调荣卫而兼散。三枚,去核,夹桃肉,纸裹煨熟。〕生姜〔三片。煎汤,细嚼送下,永不再发。〕可加沉砂。如果虚寒甚者,可选用理中汤、参附汤之属。

槟黄丸 胃脘心腹因虫作痛,痛有休止,面生白斑,或吐清水,淡食而饥则痛,浓味而饱则安,宜于上半月服之。〔虫头向上故也。下半月则虫头向下,先食鸡肉汁,或蜜或糖,引之向上,随后服药。〕鸡心槟榔、雄黄、制绿矾〔皆主杀虫。等分为末,饭丸米大,空心每服一钱至三钱,量人虚实用之。〕

万应丸 下虫积如神。

雷丸〔醋煮。〕槟榔〔杀虫。〕黑丑〔下虫积之迅药。〕大黄〔攻积滞之要品。各六两。〕木香〔一两。〕沉香〔气芳引虫食,气利使积行。五钱。〕〔共为末,用皂荚、苦楝根各四两,煎汤泛为丸,绿豆大,外用二香末为衣。每服一钱至三钱,五更时砂糖汤下。〕

异功散〔见中风。〕

归脾汤〔见虚劳。〕胃脘心腹因虚而痛者,宜主此加减治之。

此数方或因食、因痰、因热、因寒、因虫、因虚,宜各审明而采用之。

《金匮》大黄丹皮汤 治肠痈小腹坚肿如掌而热,〔痈势已成。〕疼痛拒按,肉色如故。〔痈不在躯壳也。〕或 赤微肿,小便频,〔火逼下行之故。〕汗出憎寒,〔因卫气为热毒壅遏,不行于表,表失其固护也。〕或发热,〔经言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或肌肤甲错如鳞,〔血瘀成痈,不充肌肤之故。〕脉数者,宜此方急下之。

大黄 芒硝〔均能荡热,散结,逐血。各钱许,量加。〕丹皮〔凉血,二钱。〕桃仁〔破瘀。〕栝蒌仁〔利肠胃,消痈肿,各二钱。〕冬瓜仁〔散瘀毒,治肠痈。五钱。〕加宜犀角〔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五钱。〕猪悬蹄甲〔祛腹中伏热,能治肠痈。酒炙研末三钱。〕苡仁〔利肠胃,消毒肿。〕鲜金银藤〔数两。〕煎汤煎药。〔再加紫花地丁一、二两同煎更佳。〕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故稍有脓则从下去,未成脓,即下出瘀热毒血而肿消矣。按立斋云:如脉洪数,以手掩肿上热极者,血已成脓,下恐伤肠胃之气,宜苡仁汤排之,即本方去硝、黄加苡仁。

会脓汤 治腹中肿毒。

大黄〔泻血分之热极。二两。〕乳香 没药〔通血气之壅滞。〕五灵脂〔散血化瘀。〕穿山甲〔破血逐瘀。〕僵蚕〔化痰散结。〕白芷〔散肿排脓。各五钱。〕〔为末,每服五钱,酒下。脓从大便出,幼者服三钱。〕

《金匮》排脓散 诸疮痈毒皆可宗用。

生鸡子〔解热毒。〕枳壳〔破结气为君。〕赤芍〔行瘀血为臣。〕桔梗〔开提肺气,〕宜加桑皮。〔清利肺气。盖肺主周身之气,气利血行,则脓成毒化。〕立斋云:余治胃脘痈,每用前方加清胃药亦效。若吐脓血,饮食少思,则壮胃气为主,而佐以前药,不可专治其痈。又言肠痈不可惊之,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务宜徐缓,时少饮薄粥,及服固元气药,静养调理,庶可得生。

痛甚者脉多伏,伏脉有因火者,有因气郁、血瘀、食滞、痰滞,亦有因寒者。〔阴气盛,阳气衰故也。〕促脉因火亢,亦有因气血食痰停滞,阻其营运之机,皆致歇止。如止数渐稀,则为病瘥;止数渐增,则为病剧。代脉痛家不忌。滑伯仁曰:无病而瘦羸脉代者危候也。暴病而气血乍损,只为病脉。

大痛而喘,人中黑者死。真心痛手足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举例】

一童子出痘,未大成浆。其壳甚薄,两月后尚有着肉不脱者。一夕腹痛,大叫而绝。嘉言取梨汁入温汤灌之,少苏,顷复痛绝,灌之又苏。遂以黄芩二两煎汤,和梨汁与服,痛止。令制膏子药频服,不听。其后忽脉大无伦,一夕痛叫,小肠突出脐外五寸,交纽各二寸半,如竹节壶顶状,茎物绞折长八、九寸,明亮如灯龙。嘉言云:肺主皮毛,痘不成浆,肺热而津不行也。胸中甲错,则生肺痈,痈者壅也,今壳着于肉,全是甲错,岂非肺气壅而然欤?腹中痛绝者,壅之甚也。壅甚则并水道亦闭,是以其气横行,肠为之突出,茎为之弛长,当以黄芩清肺之热,阿胶〔或生鸡子。〕润肺之燥。因病势甚,只宜单用多用,可以下行速效。令日进十余剂,三日后始得小水,五日后水道清利,脐收肿缩而愈。〔观此当悟肺气不能下行,而脐腹攻痛,小便不利者之治法也。〕一男患腹痛,彻夜叫号不绝,小水全无。嘉言以茱连汤加玄胡索投之始安。又因伤食复反,病至二十余日,肌肉瘦削,眼胞下陷。才得略宁,适遭家难,症变壮热,目红腮肿,全似外感有余之症。知其为激动真火上焚,令服六味地黄加知柏三十余剂,其火始退。退后遍身疮痍黄肿,腹中急欲得食,不能少耐片刻,整日哭烦。谓曰:旬日后,腹少充,气稍固,即不哭烦,服二冬膏而痊愈。

一女不时发胃脘痛,已十年矣。仲淳诊之,知为火症,用黑山栀、淡豆豉、橘红〔各三钱。〕枳壳、〔三钱。〕生姜〔三片。〕一剂良已。

四 一妇忽心痛连下腹,如有物上下攻撞,痛不可忍,急以手按之,痛稍定,按之少松,即叫号。仲淳云:此血虚也。用白芍〔五钱。〕甘草〔七分。〕橘砂〔各三钱。〕炒盐〔五分。〕二剂稍止。又用牛黄苏合丸疏其气,果得嗳气数次,而痛徐解。

五 一男子患腹痛,按之则痛缓。仲淳云:此血虚也。用参〔三钱。〕归〔二钱。〕补气血,芍〔三钱。〕甘〔一钱〕和脾胃,麦冬〔三钱。〕益胃养阴,木瓜〔一钱。〕和胃制肝,橘红〔半钱。〕理气调中,数剂不愈。但药入口则痛上,超时复发,服二煎又止。如是者月余,疑不对症,更他医药,入口痛不止矣。因信服之,用前方加减。因时恶心,去当归,一年后渐安。服之六百剂,始痊愈。两年腹痛愈后,又时患手指及臂肿痛,不能屈伸,三、四日方愈。仲淳曰:此即前病之余,虚火移走为害也。用八仙长寿丸,加天冬、黄柏、甘菊、砂仁、虎前胫骨之属而愈。

六 王宇泰夫人,病心口痛甚,日夜不眠,手扪之如火,下陈皮及凉药,少顷,即胀闷欲死,以大剂参、归补之,稍定。

七 一妇怀抱郁结,不时心腹作痛,年余不愈,诸药不应。立斋用归脾汤加山栀而痊愈。

八 宋徽宗常食冰,因致腹痛,国医进药俱不效。杨吉老诊之,用理中汤。上曰:服之屡矣。吉老曰:所进汤使不同,陛下之疾,得之食冰,今臣以冰煎药,此已其受病之原也。果一剂而愈。

九 一妇因郁怒患腹痛,连小腹、上支心,昼夜无间,两寸关俱伏,独两尺实大,按之愈甚。此肝木郁于上中之故。与柴胡疏肝散,〔柴、芎、香附、枳、橘、芍、草。〕即嗳气数声而痛止。

十 一妇食荞麦面,着怒,遂病胃脘当心痛不可忍。用吐、下、行气、化滞诸药,皆入口即吐,不能奏功,大便三日不通。时珍云:心痛欲死,速觅玄胡。遂用玄胡末三钱,温酒调下,食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

十一 一妇因经水多,服涩药止之,致腹作痛。立斋用失笑散二剂而愈。

十二 一妇小腹肿痛而有块,立斋曰:此瘀血为患也。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玄胡、牛膝、木香,二剂血下而痊。

十三 一产妇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立斋以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下瘀血升许而愈。凡瘀血停滞,宜急治之、缓则腐化为脓,最难疗治,若流注骨节间,则患骨疽矣,失治多成败症。

十四 一妇小腹疼痛,大便秘涩,腹胀转侧作水声,立斋曰:脉洪而数,脓当内溃,急进大黄丹皮汤,加犀角末,一剂下瘀血,诸症退,更用苡仁汤四剂而愈。

十五 一人患肠痈,伛偻不能伸屈。有道人教以饮黄犬血二碗,和白酒服。其人竟饮四碗,次日下脓血甚多,遂愈。盖痈由血壅,取以血入血,而温散之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