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故外感六淫之邪,与脏腑上逆之气,或蔽复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咸能作痛。昔人云:头者身之元首,一有痛楚,无论标本,宜先治焉。但致痛之因不一,宜各推类求之。如因外感六淫之邪而头痛者,当辩明何邪、何经,而从本门以施治;有阴虚头痛者,必挟肾虚内热之症,六味汤加减,有血虚头痛者,痛在日晚,四物汤加减,有气虚头痛者,痛在清晨,补中益气加减;有挟邪热头痛者,宜辛寒解散;有挟痰头痛者,宜豁痰降气;饮食自倍,胃气不行壅逆头痛者,宜消食下气,怒气伤肝,肝气暴逆上冲头痛者,宜平肝降气;眉棱骨痛,多属阴虚血亏,治宜补血益阴,然亦有挟外邪者,亦当审察。须知浅而暴者,但名头痛;深而远者,即为头风,作止不常,愈后复发,昔人分偏左痛者为血虚,偏右痛为气热。仲淳则俱责之血虚肝家有热:以养血清热为主。若治之不急,必致损目。经谓东风生于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窍,肝风动,则邪害空窍矣。察内外之因,分虚实之症,胸中洞然,则手到病除矣。

疏邪利金汤〔见伤寒。〕

羌防香苏散

葛根汤

小柴胡汤

柴胡丹皮汤

柴胡骨皮汤

竹叶石膏汤〔俱见伤寒。〕

羌活胜湿汤

活人败毒散〔俱见湿。〕此九方,外感六淫之邪而头痛者,须审察明系何邪、犯何经,而分别治之。

清上散〔自制。〕治风热、火热头痛,亦治偏头风痛,有实火者。

石膏〔辛能散邪,寒能清热。〕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甘菊〔养血清热。〕忍冬 黑豆〔祛风除热。〕枯黄芩〔酒炒。〕陈松萝〔降火清上。〕可用土茯苓〔祛风、祛浊、厘清。二、三、四两。〕煎汤煎药。热极目昏便燥者,可加大黄。〔酒蒸。〕此散邪清热降火之剂,功胜清宁膏。

二陈汤〔见中风。〕治肥人湿痰满中,气壅逆上,头痛眩晕。

宜加天麻〔痰厥头痛,非半夏不疗;风虚眩晕,非天麻不除。〕枳壳 木香 砂仁〔利气。以气滞则不能运痰。〕黄芩〔泻火。以气积则有余为火。〕此方果系肥人内有湿痰,以致头痛眩晕者,用之自效。若阴虚内热有痰者,此方不可与也。

保和丸〔见泄泻。〕治饮食自倍,胃气不行,壅逆头痛,主此加减。

宜加香附 紫苏 淡豉。〔理气消食,倘兼感风寒,又能散邪。〕因伤酒,加葛根、甘菊、松萝。〔以解酒毒。〕此方总以消食为主,绝不用风药者,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沉香降气散〔见喘。〕治怒气伤肝,肝气暴逆上冲头痛,主此加减。

宜加甘菊 钩藤 羚羊角〔平肝除热。羚角则兼下逆气。〕绿豆〔下气压热。〕松萝〔下气降火。〕此方总以降气为主,盖大怒则气血俱逆,切忌辛散升提之品。

六味地黄汤〔见虚劳。〕治阴虚火逆冲上头痛。〔必有肾虚诸症。〕宜加甘菊 银花 二冬〔补阴益血清热。〕牛膝 枸杞〔补肾益精填髓。〕白芍或五味,或乌梅,〔敛摄虚火下降。〕此方肾水虚衰,火无所制,上炎头痛者,用以壮水滋阴清热,敛摄虚火下降,则痛自止。若用辛散风药,是反耗肾中之水,助炎上之火矣。凡平素阴虚人患此者,当察果无外邪症候,酸收之品,不必致疑。

四物汤 治血虚火炎头痛,〔如便血崩淋,产后多有患此者。〕自眉尖后近发际上攻而痛,痛在日晚。〔血为阴,阴虚故交阴分而痛作,所谓内伤头痛,时作时止者是。〕亦治偏头风痛。

地黄〔生者凉血,熟者补血。〕白芍〔敛血凉血。〕当归〔活血和血。〕川芎〔血中气药,辛散上升,故多功于头目,〕加葳蕤〔滋阴益精。〕枸杞〔益肝养荣。〕宜参六味加用诸药。

此补血之剂,果属血虚无外邪者,用之自效。若兼挟外邪者,宜去敛摄之品,加荆、防、天麻之属。

补中益气汤〔见泄泻。〕治气虚头痛,痛在清晨。〔气为阳,阳虚故交阳分而痛作。〕宜加葳蕤〔补中益气。〕甘菊、川芎。

此责脾胃阳虚衰弱,不能上升,故用升清阳,益中气,则痛自止。然世人之患气虚者甚少。必其人面色黄白无神,四肢倦怠,嗜卧食少,体羸溏泄,并无阴虚内热症候者,方为对症。若误施阴虚火炎头痛,为害不浅。此方嘉言论之甚阴,用者审之。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一云火炎水灭,一云真阳败竭,阴邪真中脑海。总之为火为寒,皆主死也。〕

【举例】

一女子头痛作呕,米饮不纳。仲淳云:因于血热、血虚、虚火上炎所致。用白芍〔三钱。〕凉血,敛逆气,甘菊〔二钱。〕益血治头痛,麦冬〔三钱。〕清胃止呕吐,木瓜和胃制肝止呕,苏子、茯苓、橘红、〔各二钱。〕枇杷叶、〔三大片。〕竹沥〔一杯。〕降气消痰止呕,芦根汁〔一杯。〕除热除火止呕,乌梅〔二枚。〕敛摄虚火下降。二剂呕止,头尚痛。加天冬〔二钱。〕头痛少缓,再加土茯苓、黑小豆〔一撮。二两。〕痊愈。

一妇头风痛甚,欲自缢。用金银花〔三钱。〕玄参〔一钱。〕清热,防风、蔓荆、天麻〔各一钱。〕川芎、辛夷〔各五分。〕散风,加灯心〔三十茎。〕松萝〔五钱。〕黑豆〔一撮。〕以土茯苓〔四两。〕煎汤煎药,二剂而痛止,数年不发。

一儒者酒色过度,头脑及两胁作痛。立斋曰:此肾虚而肝病也。用六味丸料,加柴胡、当归而安。

四 一人素阴虚梦遗,患头痛,用风药下效。余用六味加甘菊、钩藤、二冬、白芍、黑豆、松萝,用土茯苓三两煎汤代水,三剂痊愈。

五 一人素患头风,暑月偶感风寒复作,绵帕包裹,始觉稍安。余曰:此症《明医杂着》言属郁热,本热而标寒。因内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寒易入,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辛热之药,虽能开通闭逆,散在标之寒邪,然以热济热,病本益深,恶寒愈甚矣。当凉血清火为主,而佐以辛温散表之剂。用清上散,加防风、川芎等药而愈。

广笔记治脑漏效方 主此加减。

薄荷 牛蒡 桑皮 麦冬〔清肺。〕 柴胡 甘菊花白芍 羚羊角〔清肝胆。〕生地 天冬 玄参〔补养肾水。〕犀角 连翘 朱砂〔镇坠心火。〕脑者诸阳之会,为髓之海,其位高其气清,忽下浊者,其变也。《内经》曰,上焦元气不足,则脑为之不满。又云:胆移热于脑,则为鼻渊。夫髓者,至精之物,为水之属。脑者,至阳之物,清气所居。

今为浊气邪热所干,遂下臭浊上汁,是火能消物,脑有所伤也。治之大法,宜清肺、肝、胆三经之热。以鼻乃肺窍,而为脑气宣通之路,又治乎上焦,而行清肃之令;胆为春升少阳之气,与厥阴为表里,而上属于脑,经为肝热所干故也;又宜兼补养肾水,镇坠心火,使水旺制火,火不上炎灼肺,而金得平木,则此疾庶可得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