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疝字从山,取根深重着之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疝病初起,未有不因寒受湿者。其邪或结少腹,或结阴丸,或结阴丸之上下左右,而筋急绞痛,以寒主收引故也。经言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又肾主阴也,故仲淳以疝病责之肾虚,寒湿之邪乘虚客之所致。又按:经言,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又言足厥阴病,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 疝者,以其顽肿不仁也。疝为前阴少腹之病,男女皆有之。故妇人少腹肿,即疝病也。又言肝所生病为狐疝,以其如狐之出入无常也。又言足厥阴气逆,则睾〔阴丸。〕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故昔人论疝病,所以皆属之肝经。要之,疝病虽经言五脏、膀胱、小肠皆有,然无有不关于肝肾二经。嵇之丹溪,以为疝病皆由肝经有湿热之邪,又得寒气外束,不得疏散,是以痛甚,宜祛逐肝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而以寒因热用之法,立方处治,诚发前人之所未备。景岳谓方书疝病繁多,议论纷纭,难以悉举,余求其要,大抵此症寒则多痛,热则多纵,湿则多肿坠,虚者亦然。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能察其因寒、因热、因湿,又当分三气孰多、孰少,为虚、为实,在气、在血,分别治之,自无不效。又考子和大辟巢氏七疝之谬,亦自立寒、水、筋、血、气、狐、 七疝之名。谓囊冷坚硬,阴jing不举,或连睾丸而痛,曰寒疝。治宜温散,囊肿光亮,阴汗时出,或按少腹作水声,曰水疝。治宜除湿。阴jing肿胀,或溃而为脓,里急筋缩,或茎中作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溺而下,曰筋疝。治宜清火。少腹两旁状如黄瓜,血渗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曰血疝。治宜行血。上连肩,下极囊,或因怒哭则气胀,怒哭罢则气散,曰气疝。治宜开郁快气。卧则入少腹,立则归囊中,出入上下,与狐相似,曰狐疝。宜用疏气之剂,囊大如斗如升,不痛不痒,曰疝。亦宜除湿之剂,后人讥其刺谬,与巢氏无异。然自丹溪以来,皆宗其说,亦未可尽非之,当合参以治可也。

茴香乌药汤〔自制。〕治疝病初感寒邪,或寒湿兼感,未郁为热者,主此加减。

茴香〔炒研,钱许。〕乌药〔二钱。〕吴茱萸〔汤泡,三、五、七分。〕破故纸〔均治寒虚疝气之药。炒研,钱许。〕川萆 〔除下部湿邪。五钱。〕木瓜〔治筋病缓急。二钱。〕木香 砂仁〔止冷气腹痛。各钱许。〕荔枝核〔甘温散滞,善止疝痛。炒研,五钱。〕或加猪胞〔用为引导。炙研,钱许。〕痛引腰脊加牛膝、杜仲,寒甚可加肉桂,〔五分至一钱。〕虚甚可加人参,亦可浸酒服。

此辛温散寒祛温之剂,如郁久成热者,不宜服之。按《金匮》有大乌头煎,治寒疝绕脐绞痛,拘急不得转侧,发则白津出,〔自汗冷涎皆是。〕手足厥冷,使人阴筋缩,其脉沉紧者,用乌头一味,专驱寒邪,加白蜜以润其燥烈之性,功效最捷。如因湿热者,切勿误投。

广笔记方〔重订。〕治疝痛。

七味丸去萸肉,加枸杞〔四两。〕巴戟 牛膝〔各二两。〕茴香 沉香〔各一两。将糯米一升拌药,如常造白酒法,俟浆足,用烧酒五十斤入糟中,封置大缸内,一月开用,空心饥时饮一、二杯神验。〕此方肾虚人感寒湿成疝作痛者宜之。

金铃黄柏散〔自制。〕治诸疝病属湿热者,主此加减。

金铃子〔导小肠膀胱,湿热疝气,要药。去核。〕黄柏〔苦寒除湿热。〕车前 茯苓〔各二钱。〕泽泻〔利水渗湿热。钱许。〕川萆 〔同热药祛寒湿。同凉药祛湿热。五钱。〕玄胡 山楂〔行瘀血,各二钱。〕青皮〔疏滞气,钱许。〕橘核〔苦平下气,最止疝痛。炒研,五钱。〕 如湿热内蕴,寒气外束者,加茴香、吴茱萸。〔以散外寒。钱许。外煎浓紫苏汤,熏洗。〕如坠逆气,槟榔、代储石。散瘀血,蒲黄、五灵脂。清肝火,龙胆、黑山栀。舒筋,羚羊角。燥湿,苍术。随宜采用。

此苦寒清热祛湿之剂,合丹溪治疝法也。

海藏泻肾汤〔见火。〕治疝痛。

原方宜加知母黄柏牛膝车前橘核之属。

此方肾虚人,属湿热疝痛者宜之。

龙胆泻肝汤〔见胁痛。〕治肝经湿热火旺,茎中作痛,里急筋缩,或作痒、或作挺纵不收,白物如精,随溺而下,名曰筋疝,主此加减。

此方但责之肝经湿热之火旺,肾不虚者宜之。

【举例】

一人嗜火酒,能饮五升。五月间,入闽中,溪水骤涨,涉水至七里,觉腹痛之甚。半年后,右丸肿大,渐如斗形。医者皆与肝经之剂,及湿热之品,半载无功。士材曰:嗜火酒则湿热满中,涉大水则湿寒外束,今病在右,正是脾肺之湿,下注睾丸。以胃苓汤加黄柏、栀子、枳壳、茴香。

十剂而略减。即以为丸,服至十八斤而安。不再发矣。

赵氏云:余于舟中,误坐湿布风帆,因感寒湿。忽一日,患阴丸一枚肿痛发热。用泻肾汤,加柴胡、吴茱萸,散肝经之寒湿,独活、桂枝散肾经之寒湿,一服热退,再服肿消,后每治偏坠颇效。

一妇冬月生产,寒入子户,腹下痛不可忍,医作瘀血下之。寇宗 非之曰:此寒疝也。仲景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无不验者。孙思邈言羊肉止虚痛,利产妇。遂以羊肉为君,温补荣卫。臣以生姜宣散寒邪,佐以当归温中活血,二剂,果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