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伤风一症,须审时令,更分轻重。若在冬令严寒,感之而重者,即为风伤卫传经之伤风,在三时则为感冒风邪轻症。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风必肺先受邪,又曰内症。经曰: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盖肺虚则玄府不闭,脾虚则肌肉不充,风邪乘虚,乃客于经。若腠理闭而卫气固,风邪何自而入哉。士材谓风之伤人,必从俞入,俞皆在背,故背常固密,风弗能干。已受风邪者,宜曝其背,使之透热,则潜消默散。经文所谓乘虚来犯固矣,若其人素有痰热,壅遏于太阴阳明之经,内有窠囊,则风邪易于外束,若为之招引者然。所谓风乘火势,火借风威,互相鼓煽也。治实之法,秋冬与之辛温,春夏与之辛凉,解其肌表,微汗而散。治虚之法,解其风邪,坚固卫气;若专于发散,或汗多亡阳,或屡痊屡发,皆治之过也。治风火之法,辛凉外发,甘寒内和,勿与苦寒,恐正不得伸,邪不得解耳。

疏邪利金汤〔自制〕治恶风发热,鼻塞打嚏,鼻流清涕,痰嗽或头痛。〔轻者但眉棱骨痛。〕防风 荆芥〔散风邪。〕前胡〔祛风痰。〕杏仁〔散肺经风寒滞气,利肺中气逆喘嗽。〕桔梗〔入肺开发,能通鼻塞。〕甘草〔和中辅正。〕苏子 橘红〔下气消痰。〕初起可加生姜,〔久则风化为热勿用。〕头痛加川芎,〔如平素阴虚火盛,有痰红之患者,用宜酌量。〕或加甘菊。无汗〔是兼感寒邪,以风与寒常相因也。〕加苏叶。如热。伤风,〔或饮酒过酣,或重衣浓被,而感冒风邪。〕咽干喉痛,声壅或哑,加薄荷,〔风上壅之要药。〕石膏。〔辛能解肌,寒能清热。〕此疏散风邪,清利肺气之剂。初冒风时,只宜清散,久则风化为热,须以兼症治之。每见世人,以冒风为小疾,不惟不治,而反纵行酒色大荤,咳伤肺络,痰红不已,遂成虚穷而死,此则病患之过。或产后冒风,医者徒执产后宜大补气血之论,不为清解,竟用酸收补剂,使风邪愈固,内热愈炽,遂为不起,此则医者之咎。举此二条为鉴,一隅三反,是有望于智者矣。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