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胡麻

〔即黑芝麻,一名巨胜。甘平,入脾、肝、肾三经。九蒸九晒研。〕益肝养血,治虚风而理瘫痪,〔虚风者肝虚血少,热盛生风也。李廷飞云:患风病患,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謇。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滋肾润燥,填髓脑而坚筋骨。〔肾恶燥,黑色通肾,而能润燥。肾得滋补,则髓脑充满,而筋骨坚强。〕补中益气,〔甘能益脾胃也。〕变白还黑,〔黑须发者,补阴养血之功。〕长肌肉,〔脾主肌肉也。〕明耳目,〔耳为肾窍,目为肝窍也。〕止心惊,〔心血有养也。〕利大肠,〔多油而滑也。〕润养五脏。入谷之中,惟此最良,故为仙家服饵所须。

麻油〔微寒〕下胞衣,〔同白蜜各一杯,入汤顿服,漏胎难产,胎死腹中俱效。〕利大肠,〔一方用油一合,和鸡子清二、三枚,量入元明粉一两,搅服即泻,下热毒甚良。〕抹疮肿,〔解毒凉血之功。〕生秃发,解一切毒,〔热毒食毒虫毒,若中砒及河豚毒者,多灌取吐出毒物则愈。〕杀一切虫。〔故涂恶疮,疥癣用之。〕

大麻仁

〔甘平,入脾、胃二经。绢包置滚汤中,至冷取出。悬空垂井中一宿。晒干,新瓦上去壳研。〕润燥通二便,宣风利关节,〔骨髓风毒疼痛不可运动,酒调服之大效。〕产难即下,〔以其滑利下行也。〕呕逆能除。〔下气之功。〕滑利下行,走而不守,多食滑精痿阳,损血脉,发带疾。。

薏苡仁

〔甘微寒,入肺、脾二经。淘净晒炒。〕燥脾湿而理痹症拘挛,〔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补脾,兼淡能渗泄。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而中焦治,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血脉也。〕祛肺热而治咳嗽肺痈。〔肺痈因肺热极所致。〕止泄泻,消水肿,〔益脾除湿之功。〕脚气须用,痿 宜求。〔脚气痿 ,皆属湿热。〕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之品。

大便燥结,因寒转筋者勿用。其根堕胎,妊娠亦忌。。

白扁豆

〔甘平,入脾、胃二经,或炒研,或生用。〕善补脾胃,能除湿热,疗霍乱,〔有和中下气,化清降浊消暑之能。〕治呕逆,〔和中下气之功。〕痢疾须征,〔取其能除湿热,消暑和中。〕泄泻宜尝,理带下颇验,〔皆补脾除湿之效。〕解诸毒甚良。〔能解酒毒 鱼,诸鸟六畜肉毒,及一切草木砒霜毒,生研末冷水服〕。补益之品。

寒热外邪方炽者禁用。。

绿豆

〔甘寒,入肝、胃二经。连皮用,若去皮令壅气。〕下气压热,〔质重沉而性甘寒故也。〕解毒止渴,〔解诸热毒之功,过于扁豆、赤豆。丹石药毒发者,磨粉水调服甚效。止渴者除热之功。〕治头风而除呕逆,〔皆下气压热之功。〕祛浮风而润皮肤。〔浮风风疹,热极则生风也。〕消水肿,〔能利小便故也,〕浓肠胃。〔味甘入胃,性寒能补〕。

胃寒者不宜食。。

黑大豆

〔甘平,入肾经。紧小者尤佳。〕活血而散风,〔产后用之者,取其活血行瘀也,头风用之者,取其祛风除热下气也,破伤风及产后诸风,风痉用之者,以其活血散风也。〕补肾更解毒。〔黑色通肾,为肾之谷,故能明目,消水肿,解百药毒,必加甘草神验。〕小儿十岁以下者,炒豆勿同猪肉食,壅气致死。服蓖麻子,食炒豆胀,服浓朴者亦忌,动气故也。。

淡豆豉

〔甘苦微温,入肺、脾二经。江西者佳。炒熟又能止汗。〕能解肌而发汗,头疼寒热同除;〔伤寒时疾热病,及瘴气恶毒,皆用以发表。因经蒸窨,又能调中下气。〕作宣剂而涌吐,烦躁满闷可安。〔仲景于汗吐下后,余邪热郁胸中而懊 者,用栀、豉涌吐其邪。若热结胸烦闷,宜陷胸汤,不宜用此。〕伤寒直中阴经者勿用。。

浮小麦

〔产北方者,入药。以霜雪多而性凉也。〕止盗汗,〔自汗亦止,煎汤代茶甚佳。〕除虚热。〔治劳热骨蒸有功。〕〕

麦芽

〔咸温,入脾、胃二经。炒黄研。〕和中下气,消食化积,除烦闷,去胀满。〔消导之功。〕消化米面诸果食积,无积则消肾气。脾虚有积者,须同气药用。能堕胎,妊娠无故勿服。。

谷芽

〔甘苦温。〕快脾开胃,和中下气,消食化积。。

神曲

〔辛苦温,入脾、胃二经。炒黄研。古人惟用酒曲。后又以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苍耳、野蓼自然汁、赤小豆、杏仁泥各三升,以配六神,和匀作饼,麻叶包窨、待生黄衣,晒干,收之。陈久者良。〕健脾消宿食,下气除痰逆。〔指食积之痰言。〕腹痛能止,胀满可消,〔消食下气之功。〕治泻殊良,〔亦指停食所致者,〕回乳甚验。〔产后无子食乳,乳胀、发热恶寒者,炒研和酒服二钱,日二服甚验,麦芽亦效〕。

脾阴虚胃火盛者不宜。服能堕胎,孕妇不得已而应用,宜少食之。。

红曲

〔甘温。炒研。〕功专活血,〔赤痢多用之。造法以白米饭,受湿热郁蒸,变而为红,故有治脾胃营血之功,酿酒破血。〕亦可消食。〔有健脾燥胃之能。〕〕

饧糖

〔甘温,入肺、脾二经〕。补脾治腹痛,〔米麦熬造,故能补脾虚腹痛。〕润肺止嗽痰。

凡中满牙疳,呕家酒家俱忌。。

〔辛甘苦热,有毒,入肺、胃二经,醇者为良,冷冻饮料有益〕,宣通血脉,辟除邪恶,〔昔三人冒雾晨行,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力辟邪恶毒气之效。〕善行药势,〔用为引导,可上至巅顶,外走皮肤,横行经络。凡服石药,不可长用酒下,能引入四肢,滞血化为痈疽,故一切毒因酒得者难治。〕可御风寒。少饮和血行气,壮神消愁,过饮则烂胃腐肠,耗血损精,生痰动火。

故夫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重则亡身,不可畏欤!

烧酒久饮烂肺,害人更甚。。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