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_第10节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帖木真先祖的系谱、传说故事,帖木真的诞生及幼年订婚,其父也速该的事迹及被塔塔儿人毒死注释:

[1]蒙古—原为东一胡一 系鲜卑同族室韦诸部中的一个小部落,唐时代时住在今额尔古纳河下游南峻岭丛林中的蒙兀室韦(《旧唐书北狄传》)。五代辽宋金时,译作韈劫子、梅古悉、谟葛失、毛割石、毛揭室、萌古子、蒙国斯、蒙古斯、蒙古里、盲骨子、朦骨等名。元代译作蒙古。《蒙古秘史》原文作“忙豁勒”。

拉施特《史集》释“蒙古”一词意为“孱弱、淳朴”,这一含义正与最初僻处深山老林里的原始部落蒙古部的弱小、淳朴的状况相符合。至于将“蒙古”一词释作“银”(古蒙语mnggn蒙昆)或“永恒、长生”(古蒙语mngge蒙格),则均与“蒙古”一词的古蒙古语原语mongghol不符。

[2]蒙古秘史—蒙文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mongghol--unNiˊuaTobiyan)。本书实为蒙元宫廷官修史书《脱卜赤颜(Tobiyan)》的成吉思汗纪、窝阔台汗纪部分。蒙元时并无《蒙古秘史》这个书名。《蒙古秘史》这个蒙文书名及其汉译书名《元朝秘史》均系明翰林译员于明初所加。

第1节

成吉思汗[1]的根源[2]。

奉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3],渡过大湖[4]而来,来到斡难河[5]源头的不儿罕合勒敦山[6]扎营住下。他们生下的儿子为巴塔赤罕。注释:

[1]成吉思汗—“成吉思”一词,有各种不同解释:

甲、拉施特《史集》释作“最坚强、最强大”,认为“成吉思汗”意为“最坚强、最强大的汗”,也就是最高君主或王中之王。

乙、《蒙古源流》、《蒙古世系谱》等蒙古史籍上都说:鸡儿年(1189年)铁木真二十八岁即位于克鲁伦河畔的前三天,每天清晨有一五色鸟飞来啼叫“成吉思”、“成吉思”之一声 不止,以此蹄声为祥瑞,遂取此声为汗尊号。十五、十六世纪所撰察合台语《成吉思汗传略》中也有“一只鸟飞来,叫着‘成吉思、成吉思……’”的记载。又,欧阳玄所撰《进金史表》有云:“念彼(金)泰和以来之事迹,涉我圣代(指蒙元)初兴之岁年。(元)太祖受帝号于丙寅(1206年),先五载而朱风应。”(见《金史》附录)帖木真称帝于1206年,“先五载”为1201年鸡年、金泰和元年,这一年帖木真联合王汗战胜了札木合为首的十二部联盟军,出现了“朱风应”的祥瑞,与五色鸟啼“成吉思”的传说相似。总之,在古代蒙古人的传说中认为“成吉思汗”的尊号来自五色鸟啼“成吉思”声,这一传说由来已久。

丙、俄国学者班咱罗夫说:萨满教把“光的精灵”叫做“哈吉日成吉思腾格里”,“成吉思汗”的尊号即由此而取得。小林高四郎认为:这是最接近于真实的解释;因为帖木真第一次即位(1189年)与萨满(巫师)豁儿赤有关,第二次即位(1206年)由萨满阔阔出传达天命;帖木真登上汗位,总是借助于萨满教,并以神意说明即位的必然。(见小林高四郎《成吉思汗》,阿奇尔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9页。)

丁、认为“成吉思汗”即“天皇帝”之意。南宋人赵珙《蒙鞑备录》说:“成吉思汗者,乃译语‘天赐’二字也。”魏源《元史新编》沿袭此说。舒振邦《“成吉思汗”称号考释》(载《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也赞成此说,并详加考证。

戊、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成吉思(ingiz)”为突厥—畏兀儿语tengiz的鄂音化的读法,意为海,与蒙古语dalai(海)意义相同。故“成吉思汗”意为“大海汗”。《蒙古秘史》第280节所载窝阔台(元太宗)的称号为“大海汗”(dalai--inqaan),1246年贵由(元定宗)致教皇英诺森四世的国书中自称为“大海汗”(dalai--inqaan),十四世纪居庸关八思巴字石刻称蒙古皇帝为“大海君主、国之合罕”(talayineenulus--unqaan)。自成吉思汗以下,蒙古皇帝常有“大海汗”的尊号。故成吉思汗应即“大海汗”之意。在伯希和之后,

蒙古秘史大部分中文学者都赞同伯希和的见解,认为“成吉思汗”为“大海汗”之意。

汗—《秘史》原文为“合罕”,旁译为“皇帝”,即北魏、隋唐以来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最高领袖的突厥—蒙古语称号“可汗”。[2]根源—《秘史》原文为“忽扎兀儿”,旁译“根源”。在科瓦列夫斯基《蒙俄法语词典》中,此词释作“始源”、“出身”、“家庭”。[3]孛儿帖赤那、豁埃马阑勒—《秘史》旁译按原语意译作“苍色一狼 ”、“惨白色鹿”。《秘史》开卷以苍狼、白鹿为成吉思汗的始祖的这段故事,反应了成吉思汗远祖对过去森林狩猎时代鹿祖图腾观念的承袭以及后来进入草原游牧时代对狼祖图腾观念的承袭。鹿祖传说为鲜卑、室韦森林狩猎部落鹿图腾观念的反映。而狼祖传说在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部落中都有,如《史记大宛列传》载有乌孙王昆莫由狼乳养育长大的故事,《北史高车传》载有高车始祖父为狼的故事,《周书突厥传》载有突厥始祖母为狼的传说。成吉思汗远祖原为山林狩猎人,后来走出山林西迁到草原上转变为草原游牧人,因此即继承了狩猎人祖先母系氏族时代的鹿图腾观念鹿祖母传说,后又继承了草原游牧民的狼图腾观念狼祖传说,这样就形成了《秘史》开卷所载的成吉思汗的祖先为苍狼、白鹿的传说。[4]大湖—《秘史》原文为“腾汲思”,意为“大湖”、“海”。这个大湖当即今呼伦湖,成吉思汗远祖(约于九世纪后叶)从额尔古纳河畔深山老林里渡过呼伦湖西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一带草原地区。[5]斡难河—即发源于今蒙古东北部肯特山东麓,流经南西伯利亚,汇流为黑龙一江一 上源石勒喀河的今鄂嫩河。[6]不儿罕合勒敦山—即今肯特山

第2节

巴塔赤汗的儿子塔马察。塔马察的儿子为豁里察儿蔑而干[1]。豁里察儿蔑而干的儿子为阿兀站孛罗一温一 勒。阿兀站孛罗一温一 勒的儿子为撒里合察兀。撒里合察兀的儿子为也客你敦[2]。也客你敦的儿子为挦锁赤。挦锁赤的儿子为合儿出。注释:[1]蔑而干—意为善射者、神箭手,常用作善射箭的男子的美称。[2]也客你敦—意为“大眼”。

第3节

合儿出的儿子为孛儿只吉歹蔑而干,孛儿只吉歹的妻子为忙豁勒真豁阿[1]。

孛儿只吉歹蔑而干的儿子是脱罗豁勒真伯颜[2],有妻孛罗黑臣豁阿,有个年轻仆人孛罗勒歹速牙勒必,有答驿儿、孛罗两匹骏马[3]。

脱罗豁勒真伯颜的两个儿子是都蛙锁豁儿、朵奔蔑而干[4]两人。注释:

[1]豁阿—意为美丽、美一女 ,常为女子的美称。

[2]伯颜—意为富人、富翁。

[3]骏马—原文为“曲鲁兀”,意为骏马、杰俊。

[4]朵奔蔑而干—《元史太祖纪》、《宗室世系表》作脱奔咩哩犍。“朵奔”,意为丘陵、土丘。

第4节

都蛙锁豁儿的额中生了一只独眼,能看三程远[1]的地方。注释:

[1]三程—即三天行程远的距离。

第5节

有一天,都蛙锁豁儿和他的弟弟朵奔蔑而干一起登上不儿罕山合勒敦山。

都蛙锁豁儿从不儿罕山合勒敦山上眺望,看见顺着统格黎克小河[1]迁移过来了一群人。注释:

[1]统格黎克小河—小河,原文为豁罗罕。《元史太祖纪》作统忽里忽鲁。为今肯特山东麓、鄂嫩河上游的一条支流小河。

第6节

都蛙锁豁儿说:“那群迁移来的人中间,一辆幌车[1]的前座上,有一个好姑娘,如果还没有嫁人,可以为朵奔蔑而干弟弟你聘娶她。”说着,就叫弟弟朵奔蔑而干前去看看。注释:

[1]幌车—原文“合剌兀台帖儿格”,旁译“黑车”,即有覆以幌的帐室的车,《黑鞑事略》所记的帐舆。

第7节

朵奔蔑而干来到那群人中间,见那个姑娘确实是个美貌、极受赞誉的姑娘,名字叫阿阑豁阿[1],尚未嫁人。注释:

[1]阿阑豁阿—《元史太祖纪》、《宗室世系表》作阿阑果火。

第8节

那群人(是豁里剌儿台蔑而干的部众)。

豁里剌儿台蔑而干是豁里秃马惕部[1]的那颜,娶阔勒巴儿忽真脱古木[2]地方的主人巴儿忽歹蔑而干的女儿巴儿忽真豁阿为妻。

豁里剌儿台蔑而干的(妻子)巴儿忽真豁阿在豁里秃马惕部的阿里黑兀孙[3]地方生下了名叫的阿阑豁阿女儿。注释:

[1]豁里秃马惕部—豁里即唐代三姓骨利干之后裔,秃马惕为唐代都播之后裔,原皆为突厥语族部落,九世纪以后由于大量鞑靼蒙古人的迁入,逐渐蒙古化。两部居地相近,常联合在一起,故合称为豁里秃马惕部。《元史兵志》作火里秃麻。

[2]阔勒巴儿忽真脱古木—“阔勒”为蒙古语“足”之意,其转义为“低地”、“河

蒙古秘史入口的地方”。巴儿忽真为注入贝加尔湖东边的河名。“脱古木”,《秘史》旁译作“窊”即“滩地”、“下湿地”之意。阔勒巴儿忽真脱古木即巴儿忽真河注入贝加尔湖的河滩地区。

[3]阿里黑兀孙—意为“净水”,河名。

第9节

豁里剌儿台蔑而干由于豁里秃马惕地区自禁相约,不得捕猎貂鼠、青鼠等野兽,感到烦恼。他成为豁里剌儿氏,因不儿罕合勒敦山为可捕猎的好地方,便迁移到不儿罕合勒敦山的开辟者[1]兀良孩部[2]的哂赤伯颜处来。

这就是朵奔蔑而干聘娶出生于阿里黑兀孙地方的豁里秃马惕部的豁里剌儿台蔑而干的女儿阿阑豁阿的原委。注释:

[1]开辟者—《秘史》原文为“孛黑合黑三”,旁译误作人名。其实并非专名,而为普通语词,意为“建立、创立、开辟者”。[2]兀良孩部—即兀良合惕部。

第10节

阿阑豁阿来到朵奔蔑而干处,生了两个儿子,名叫作不古讷台、别勒古讷台。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欧阳修09-04 完结

  • 野史秘闻

    《野史秘闻》中国古代野史故事大全,中国古代宫廷yin乱故事

    秩名09-04 完结

  •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中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原书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地点在蒙古高原的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

    佚名09-04 完结

  • 明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汉族纪事本末体史书。清谷应泰撰。记载始自元至正十二年朱元璋起兵,止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把这300年间的重要史事,分为80个专题。

    谷应泰09-04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