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多困即多睡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小儿多睡,皆由脾虚弱,健运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职。治当温补其脾,脾气旺,则脏腑清阳之气升举,易于运行,何困倦之有。用四君子汤倍加白术、木香、半夏。若脾虚好睡,则多惊。

乃心血虚而火动之,宜安神养血。若心脾气虚,则有痰,用人参、茯苓、麦冬、五味子以补心气,当归、枣仁、白芍以养心血,橘红、半夏以开痰。

若脾肺气虚,胸膈有痰,宜补中汤以健脾胃,佐以胆星、半夏之类以化痰涎。若因饮食停滞而作,宜健脾消导。若乳母过饮,致儿昏睡,干葛、陈皮解之。

多困治验(案) 一儿未周岁!,忽昏睡不醒,遍身如丹。审之其因,乳母醉后即乳之故。用菊花、葛花、绿豆、天花粉、陈皮煎汤,多与乳母,儿亦即汤少饮而愈。

(案) 甲子,有儿六岁患痧症,将发,壮热无汗,烦渴鼻衄。至五六日,始见红点,音哑鼻煽,终日昏昏,鼾睡而不醒(热浮于上则阳气烦扰而不眠,热伏于里则神志沉昏而不醒)。水呛,汤药不能下咽,甚且咬牙并摇头,诸恶症悉具。予审其舌色红润,鼻流清涕,气喘急而不致口张,痰壅而能吐出,当有生机之理。遂取甘桔、石膏、麦冬、蝉蜕、芦根、西河柳等,淡味煎浓汁,以连翘、牛蒡、荆芥、元参、前胡、薄荷、花粉、知母、贝母,苦味将木甑蒸露,冲和药汁,入米粉! “岁”字原无,按文义加。

作薄荷糊,多与饮之(水呛,得有形之物使能咽下)。三日后始得汗,数日热退,神清,百余日始声音响亮而愈。

(案) 病后,面目痿黄,饮食少思,怠惰嗜卧,是为脾气虚困,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

(案) 一儿四岁,壮热困睡,渴极饮水,此脾实之故,用泻黄散一剂,热缓渴亦减,神气略爽。其父因热未尽退,再进一服,昏睡不醒,不食泄泻,指冷,盖过剂矣。急以理中汤加茯苓、陈皮、谷芽,连服五剂,得效。自此,每用凉泻,必谆谆相戒,稍效即止。

(案) 痢后,嗜卧唾痰,胸腹膨胀,饮食难化,服化痰利气益甚。此为脾胃气虚而饮食化痰也。朝用补中汤,夕用异功散,几两月而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