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火症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水一也,而火有二(所谓一水不胜二火)。

心为君火,命门为相火,又五脏皆有火(所谓一水不胜五火)。心火盛则狂躁面赤,舌上破裂,泻心汤、导赤散。肝火盛则项急顿闷,面青目直,泻青丸、抑肝散(方见急惊)。肺火盛则喘嗽音哑,鼻孔干塞,泻白散加黄芩、桔梗。脾火盛则渴易饥,腹胀有声,口鼻唇肿,泻黄散(见腹痛门)。肾火盛(即相火,所谓阴微阳强,相火炽甚,以乘阴伍)!。则朝凉暮热,日渐煎熬,或躁扰牙宣,黄蜡丸去血余、赤苓,加炒黄柏(其余六! 该“伍”字似有误。

腑之火,如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可参五脏处治)。有火郁者,郁火内伏,因生冷内伤,抑遏阳于脾土,致内外发热,渐成羸瘦,宜升麻散火汤。

如火在上,大热面赤,烦躁口渴,凉膈散(方见燥门)加减。火在下,脐下热,利下热臭色黄,欲饮凉水,白头翁汤加减。湿火由于湿热(详暑门),燥火由于血虚(详燥门)。风火为火郁于内,风袭于外,发热头疼,痰结咽痛,清凉饮去元参、麦冬,加荆防牛蒡之类(以上皆实火,或凉、或泻、或散、或升,俱一例取效。以下四条皆虚火)。

至于劳倦内伤,懒言恶食而身热心烦者,为气虚之火,宜参芪炙草甘温之剂补之。肾水受伤,阴虚火盛而为骨蒸劳热者,为阴虚之火,宜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甘寒之剂滋养之。体弱病后,或吐泻脱元,上热下寒,为阳虚之火,宜保元汤,加附子,以益元汤。阳水衰,火无所附而不归源者,为无根之火,宜六味,少加附桂,从其性而伏之。大抵实火,必口渴饮冷,大便坚闭,热无止息。虚火口干不能饮,大便滑泄,朝热夜至。其有实火而大便泄泻者,暑湿食伤之症也。虚火而大便干燥者,禀赋阴亏,或病后血枯,便燥是也。当合色脉参之。

火症治验(案) 三岁,烦躁面赤,唇焦舌绛,口内生疮。此内外皆热,为三焦实火,用黄连解毒汤,二剂得安。继以轻清润养而愈。此症若大便闭结,便宜凉膈散加减,当随机应用。

(案) 九岁,夏月忽身体大热,躁乱如狂,渴欲饮水。毒火太盛,急用鲜地、元参、青蒿、连翘、花粉、犀角、丹皮、薄荷、黄芩、生甘草,一剂,遍体发出紫斑。余曰:火毒外现,此子生机也。前方加麦冬、菊花,再剂而斑色渐淡,三剂而斑尽热解,后遂不药而愈。

(案) 一女六岁,五月患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用疏解之剂而愈。数日后,忽复喘嗽面赤,咳来连声无数,必痰出血随,而后咳罢。此火令刑克肺金之症也。同张翼蕃议进阿胶散去鼠子,加川贝母、麦冬、竹叶、生甘草,五六剂渐安,继以润肺汤,多服而愈。

(案) 又一女,时常衄血。自九岁至十二岁,服犀角黄连之类,不效。予诊之,脉来细数,血至时,面赤烘热,血去则白,是阴虚火逆为患,用黄蜡丸,调理而愈。至十五岁,复患经水先期,色紫而多,齿根出血,鼻衄又作,且口疮咽痛,头一偏痛,夜热烦渴。医用四物加芩连,不效。欲更用犀角地黄汤。其父甚忧,请诊之。

予曰:非也,是水亏火炽,血热血燥之症也。逐用生熟地、阿胶、人中白、血余炭、牛膝、茯苓、杜仲、龟板甲、猪脊髓,生打为丸,常服而愈。观此可识,同是症,同是火,而火之所属不同,则用药当因之不同各异,不可拘常格以施治也。

火症方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叶灯心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白粳米河间地黄饮子:熟地巴戟山茱萸肉苁蓉附子石斛五味子云茯苓干菖蒲远志官桂麦冬薄荷少许千金治暴嗽失音:杏仁姜汁沙糖白愿苑蜜五味紫菀通草桑皮川贝茯神汤:治脉虚咳嗽或心痛。桔梗茯神人参麦冬远志通草黄芪甘草肾气丸:熟地山药萸肉泽泻丹皮茯苓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白芍陈皮牛膝虎骨锁阳当归百劳丸方:当归乳香没药虻虫大黄人参水蛭桃仁蜜丸。

清骨散:专退骨蒸劳热,嗽多加阿胶、五味子、麦冬,血虚甚加当归、白生地。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银柴胡泻黄散:见腹痛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