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泄泻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泄,出少而势缓;泻,则直下而不可阻。其病皆责之脾,而所因不一。冷泻,多出白水,乳食不化,所下无腥秽臭,眉皱腹鸣,尿清,不渴,脉沉微,四君子汤加姜、桂、木香、益智之类。热泻,色黄有沫而臭秽,小便赤少,烦渴,少食,五苓散加山栀、川连、车前、木通之类。若腹痛雷鸣,卒痛一阵,泻一阵者,为火盛之极,泻黄散。

伤暑泻,身热烦渴,所下如水,小便不利,黄连香薷饮,调服益元散。湿泻,身重软弱,泻下多水,糟粕不实,肠鸣腹不痛,五苓散、胃苓汤加减。

痰积泻,所下黏腻,或多或少,腹不痛,平胃二陈加减。食积泻,泻下臭极,或嗳气吞酸,腹痛甚而泻,泻后稍宽,保和丸加减。若食消痛已而泻不止者,补中汤;食消痛不止者,异功散。水泻,溃彻不开,小水不利,阴阳不分,五苓散。疳泻,面黄肌瘦,肚胀脚弱,泻下颜色不一,昼凉夜热,不思食,大儿肥丸。惊泻,粪青如苔,稠若胶黏,或时搐搦,大温惊丸。风邪里陷,挟湿作泻,水谷不化而完出,洞注作声,平胃散加枳壳、干葛、防风,散风去湿而泻自止。脾虚泻,神情困倦,不思饮食,小便自利,腹不疼,泻下完谷不化,或食后作胀,或清早虚膨,参苓白术散加减,八珍粉亦佳。若久泻而脾虚下陷,补中汤升补之。

肠滑不禁,更加收涩,又有受肚泻者,饮食运化不及,故脾满而泻尽则止,复有如是,是脾阳弱也,椒连散。又有每至五更泄泻,交子时后脐腹痛,微响则作泄,此由先天真火衰微,脾土失生化之源,当四神丸加减。凡治泻,不外清理、淡渗、补虚、消脱诸法,然补虚却不可纯用甘温,恐太过则生湿;清热消导切不可纯用苦寒峻厉,恐太过则伤脾;收涩不可太早,恐留滞余邪;淡渗不可太多,恐津枯阳陷。其中应否轻重,不可不详审也。

泄泻治验

(案) 患热泻,服五苓散、六一散愈。后过食冷粽,腹痛饱闷作呕,用保和丸,一服未止。

易医下之,腹病益甚,上吐下泻,饮食不食。医源苑以腹痛未除,仍行克削,顿见发搐多痰,几不可救。因其父恳,勉用固真汤,去桂加白芍,二剂稍平,继以六君,调理半月而愈。

(案) 患冷泻,时作呃逆,进理中汤,呃不已,转加腹痛,仍用前方加木香、炮姜,一剂痛缓,二剂泻缓痛止,三剂饮食如常。

(案) 乳食失节,泄泻腹痛,自用药下之,反加痰搐,又与化痰定搐而痰搐益甚,肢冷露睛。此盖脾胃而重伤之也。用异功散加木香、钩藤,母子并服,三日痰搐止,五日泄泻除。

(案) 泄泻,稠黏色青、腹痛,乃木肝乘脾之症。用四君子汤加木香、白芍、麦冬、桔梗、钩藤,以补土为君,佐以益金制水,顿愈。

(案) 患伤风咳嗽,腹胀不食,泄泻酸臭。

此食滞伤脾而肺气虚也,用六君子加桔梗,愈。

(案) 女,病泻,诸药不效。身热口渴,引饮不止,日渐形瘦。或欲作疳治。密齐云:止源愿久泻津液不足而渴也。病本湿热,渴则多饮汤水,脾复受湿,故泄不止也。泻久伤阴,阴虚而发热也。用白术散倍葛根(以升胃中津液),大剂煎与并即代汤水。一日解渴,二日热退泻止。

此症若因热渴投以凉药,愈伤中气,是一误也;因泻下多水,投以淡渗,愈竭津液,又一误也。

毫厘千里之间,可不慎之?(案) 久泻作呕,成慢惊,治验。见惊门(案) 热病,下痢不止,燥渴烦满,治验。

见伤寒门(案) 暑伤脾,腹痛泻下,色黄秽腻,口渴尿涩,治验。见暑门(案) 阳气不升,湿邪内陷,泻下清水,当用风热药升举,治验。见湿门(案) 大便久泄,小溲不行,分利愈涩,治验。见小便不通条源怨(案) 清晨便泄,久患脱肛。见脱肛门泄泻方

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米仁砂仁桔梗莲肉各二两共为末,姜枣煎汤调服。

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二陈汤:半夏茯苓上两方即平胃二陈汤大儿肥丸:五谷虫一两膳! 头一只使君子柴胡二钱楂肉一两川连厚朴神曲小青皮泽泻各七钱川芎甘草槟榔肉蔻各五钱人参山药陈皮苍术茯苓白芍各七钱为极细末,砂糖少许,调服。

大温惊丸:麦冬代赭石甘草木香辰砂各五钱枣仁一两桔梗一钱五分金银箔六片人参白术茯苓各五钱天虫二钱五分全蝎六个为末,白蜜丸。

八珍粉:人参白术砂仁各一两莲肉芡实米仁山药茯苓各二两或药内去人参,调服时以人参汤送下可也。

如不用人参,上黄芪、西党参代之。

四神丸:山萸肉五钱五味子一两补骨脂四两肉果二两,面裹煨。各为细末红枣五十枚生姜四两同煎,去姜、枣肉,捣丸,空心淡盐花汤送下,二钱。

一男,四岁,泄泻,面黄肿,是湿热邪滞,腹膨,热蒸,跗肿,下泻。恐热吐胃陷。方附:淡黄芩煨葛根赤茯苓川连焦神曲江枳壳炒楂肉陈皮鸡肫皮久泻,土伤渴引,又新温热阻,恐满逆喘。

方附:桑白皮泽泻赤茯苓枳壳猪苓川连陈皮桔梗大杏仁象贝鲜荷梗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