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忧恚无言
【原文】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
【翻译】黄帝问少师说;人有突然因忧愁恨怒而发不出声音来的,是哪条通道被阻塞,什么气不能畅行,致使音声不能响亮?我想听听其中道理。
【原文】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壅垂者,声音之关者。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下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翻译】少师回答说:咽喉是水谷进入胃中的通道,喉咙是气出入的路径,会厌好比是声音的门户,口唇好比是声音的门扉,舌头好比是声音控制器的机关,悬雍好比是声音通路上的关隘,颃颡的作用是气由此被分开从而分别出于口和鼻的,横骨是为神气所支配而负责调动舌头的。所以,有人鼻孔中鼻涕流淌不止,那是由于颃颡不闭、分气失职所致。如果会厌小而薄,则呼气快,开闭便利,出气容易;如会厌大而厚,则开闭困难,气出迟缓,所以有口吃现象。至于人突然之间发不出声音,那是因为寒气侵袭、留着于会厌,使会厌不能打开,或者虽能打开,但开得不到位;会厌开闭达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发不出声音。
【原文】黄帝曰:刺之奈何?
【翻译】黄帝问:失音症应如何刺治?
【原文】歧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翻译】岐伯说:足少阴经上系于舌根,网络于横骨,终止于会厌。针治失音,应在足少阴和任脉两经,分别泻其血脉,寒邪浊气就会排除。行于会厌的经脉,向上络于任脉,再取用任脉的天突穴,会厌就可以打开而发出声音了。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