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血络论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原文】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

【翻译】黄帝说:我想知道奇邪不在经络之中是什么原因。


【原文】歧伯曰:血络是也。

【翻译】岐伯说:这是因为邪在血络之中。


【原文】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翻译】黄帝问:针刺血络放血,病人却跌倒了,这是为什么?放血出来,状似喷射,这是为什么?针刺放血,出血少,血色黑且厚浊,这是为什么?出血清稀且半是汁液,这是为什么?出针后,针刺处肿起,这是为什么?出血或多或少而面色苍白,这是为什么?出针后,面色不变却心中烦闷,这是为什么?出血虽多,却不虚脱,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原文】歧伯曰:脉气甚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畜积,久留而不写者,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不能虚也。

【翻译】歧伯说:脉气盛而血虚,针刺放血就会导致脱气,脱气就会使病人跌仆倒地。血气俱盛而阳气又多,病人血行滑利,所以针刺放血就会使血喷射出来。阳气蓄积在血络之中,长久留滞而不被泻出,针刺放出的血就会色黑且厚浊,所以出血不能象喷射似的。刚喝完水,就会使水液渗于血络中,但还未与血液融合,因此这时放出的血就会分别出血和汁液;病人不是刚刚喝完水,但他们身体中有留存的水液,留存时间长了就会成为水肿。阴气蓄积于阳络,阴气就会依着在络脉上,如果针刺络脉,血还未放出而气先行而出,所以在针刺处形成肿胀。阴阳二气刚相遇还未及交相融合,在这时针刺用泻法,就会使阴阳二气都脱散,表里相互脱离,所以面部失去本色而现苍白。针刺放血而出血很多,面色不变而心中烦闷的原因,是因为针刺络脉而使经脉空虚;空虚之经脉连接五脏之阴,阴脱,因此心中烦闷。阴阳的邪气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痹症,邪气在内充溢于经脉,在外渗注于络脉,象这种情况,阴阳都是邪气有余,针刺放血时出血虽多一些,也不会感觉虚脱。


【原文】黄帝曰:相之奈何?

【翻译】黄帝问:应怎样观察血络?


【原文】歧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写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翻译】岐伯说:血脉盛的,可观察到局部坚硬充满,肤色发红,在身体上下无固定部位,小的象针般粗细,大的象筷子般粗细,针刺时用泻法,可保万全,但一定不要违背针刺的原理。如果违背原理,会适得其反,就会出现上述那些已见的症状。


【原文】黄帝曰:针入而肉著者,何也?

【翻译】黄帝问:针刺入后,肌肉夹住针身,这是为什么?


【原文】歧伯曰:热气因于针则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

【翻译】岐伯说:这是因为人体的热气传到针身上使针身发热,针身热就会使肌肉和针夹附在一起,因此,针身就发紧难于转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