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舌苔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纲】仲景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而汗出。解也。

【目】成无己曰。此条舌苔。是邪气在半表半里者也。

舌者心之苗。本红而泽。伤寒三四日。舌上有膜。白滑如苔。甚者或燥或涩。或黄或黑。是数者热气浅深之谓也。邪气在表者。舌上即无苔。邪传里。津液抟结。则舌上生苔也。

张云岐曰。舌上白苔。邪未入肝。属半表半里。以小柴胡和解之。若舌生黄。热已入胃。调胃承气汤。舌上黑苔。或生芒刺。是肾水克心火。急以大承气下之。此热已极也。

【纲】仲景曰。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

【目】成无己曰。此条是邪气初传入里者也。

王履曰。胸中有寒者。谓寒气初传入里也。舌乃心苗。应南方。色本红。邪在表。舌无苔。邪在里。津液抟结。舌生苔而滑。

热渐深。舌苔燥而涩。热聚胃。舌苔黄。承气汤下之。热极深。病极笃。舌苔黑。经曰。热病口干。

舌黑者死。水刑火也。

张介宾曰。邪在表。则无苔。及传里。则津液干燥而舌苔生。若邪犹未深。在半表里间。或邪客胸中者。其苔不黑不涩。止宜小柴胡和之。若阳邪传里。胃中有热。则舌苔涩。宜栀子豉汤清之。

若烦躁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大都舌上黄苔而焦色者。胃腑有邪热也。或清之。或微下之。然必大便燥实。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若微渴而脉不实。便不坚。苔不干燥芒刺者。

不可下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此条是邪气客于胸中者也。

魏荔彤曰。此症既汗之不可。烧针之不可。若以为里症而当下。然热未积深。胃未成实。若下之。胃中正气空虚于中脘。客邪动冲于上焦。心中懊。阳为阴寒所陷。舌上生苔。热为阴寒所迫。

此误治阳明之变。又其一也。盖本条汗针下三者皆误。惟其不明涌越之一法也。今其人虽表邪尚在。而咽燥口苦腹满而喘。纯是表邪变热。壅逆上焦之象。邪在上。自应从上达之。以栀子豉汤主之。仍是太阳香豉治表。栀子泄热之法。而阳明一治于五苓。再治于栀子豉。可见非拘拘专治阳明者。可愈阳明病也。

【纲】仲景曰。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目】成无己曰。此条是邪未全成热。犹带表寒者也。及其邪传为热。则舌上之苔。不滑而涩也。

鳌按。脏结者。渐积凝结而为阴。五脏之阳尽已竭绝也。然舌苔虽滑。犹不至黄黑芒刺。故尚未可攻。

【附录:相舌秘法】

陈士铎曰。伤寒病。凡见舌系白苔者。邪火未甚也。小柴胡解之。黄色者。心热也。用黄连、山栀。黄而带灰色者。胃热也。石膏、知母。黄而带红者。小肠膀胱热也。用山栀。若红而白者。

肺热也。黄芩、苏叶。黑而带红者。肾虚挟邪也。生地、元参。又入柴胡。红而有黑星者。胃热极也。元参、葛根。红而有白点者。心中有邪也。柴胡、黄连。心肝同治也。红而有大红点者。胃热带湿也。茵陈五苓散。盖水湿必归膀胱以散邪。非肉桂不能引入膀胱。但只可一二分。不可多入。白而带黑点。亦胃热也。宜石膏。黄而有黑者。肝经实热也。山栀、柴胡。白而黄者。邪将入里也。

山栀、柴胡解之。不使入里。柴胡乃半表半里。不可不用之药也。舌中白而外黄者。邪入大肠也。

五苓散以分水。水分则泄止矣。舌中黄而外白者。邪在内而非外。在上而非下。只可加柴胡、枳壳。

不可轻用大黄。舌根黄而光白。亦胃热带湿也。石膏为君。少加猪苓、泽泻。舌黄而隔一瓣一瓣者。邪热深入大肠。急用大黄、茵陈。不可用抵当十枣。若下已迟。则不得不用之。然亦须辨水与血。下水十枣。下血抵当也。舌有红中如虫蚀者。水未升而火来乘也。黄连、柴胡和解。红而裂如人字者。邪初入心也。石膏、黄连。舌根黑而尖带红者。肾中有邪未散也。柴胡、山栀。舌根黑而尖白者。胃火乘肾也。石膏、元参、知母。不必问其渴与不渴及下利也。舌根黑而尖黄者。邪将入肾也。其腹痛拒按。急用大黄。否亦只用山栀、柴胡。舌纯红独尖黑者。肾虚邪火来乘也。元参或一二两。多有生者。忌石膏。中心红晕。四围边旁纯黑者。君相二火炎腾也。急用大黄。加生地两许。十可救五六。中央灰色。四边微红者。邪结大肠也。下之则愈。不应则死。以肾水枯槁。不可竟用熟地补肾。盖邪未散。补则愈加胀急。必邪下而后以生地滋之。然亦不可多用也。纯灰色中间独两晕黑者。亦邪将入肾也。急用元参两许。少加柴胡。外红而内黑者。火极似水也。急用柴胡、山栀、大黄、枳实。若更见刺。则火亢之极矣。尤须多用前药。总之。内黑而外白。内黑而外黄。皆前症也。与上同治。十中亦可生四五。惟舌中淡黑。而外或淡红。外或淡白。内或淡黄。较前少轻。俱可以前法治之。十可生七八。舌纯红而露黑纹数条者。此水来乘火。乃阴症也。其舌苔必滑。必恶寒恶水。水下喉必吐。倘见纯黑之舌。乃必死也。

不必治。水极似火。火极似水。一带纯黑。俱不可治。伤寒知验舌之法。便有把握。庶不致临症差误耳。

李中梓曰。舌纯黑有二种。皆死症也。有火极似水者。为热极。大承气汤。有水来克火者。为寒极。脉症必寒。附子理中汤。舌上白苔。小柴胡汤。舌上滑苔。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