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师曰,夫脉当坂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诊病者之脉,阳有余,阴不足,则为发热自汗之中风,以阳有余而阴不足也。故其脉右浮而左弱。阳不足阴有余,则为胸膈引痛之胸痹,故其脉右微而左弦,营弱而卫强,故脉有太过不及,阳虚而阴盛,故脉亦有太过不及。胸痹之证,阳气虚于上,而阴寒乘之之证也,阳气主上,阳脉微,故知在上焦(上焦在胸中,西医谓之淋巴斡,为发抒水液之统机,微管中并有乳糜,乳糜停阻,则凝结而痛)心之部位在胸中,故曰胸痹心痛,与心中坚痞在心中,俱为仲师失辞,脉弦为有水,为阴寒,水气与寒并结胸中,故痛,是可于左脉沉弦决之。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经息者实也。

其人素无他病,忽然肺窍气短,而呼吸不顺,非留饮阻于膈上即宿食留于中脘,与胸痹之阴寒上越者不同。法当蠲饮导滞,仲师以其与胸痹相似而举之,使人知虚实之辨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升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凡人劳力则伤阳,耐夜则寒袭,然而采芙蓉膏泽一榻明灯冒,城郭星霜五更寒,柝卒不病此者,尽以卧者,阳不散行者,阳独张也,惟劳国伛偻之人,往往病此,予身者,在同仁辅元堂亲见之,病者但言胸背痛,脉之沉而蔷尺,至关上紧,虽无喘息咳吐,其为胸痹,则确然无疑,问其业,则为缝工,问其病因,则为寒夜伛偻制裘,裘成稍觉胸闷,久乃作痛,予即书栝蒌薤白白酒汤授之。方用瓜蒌五钱,薤白三钱,高梁酒一小杯,二剂而痛止,翌日复有胸痛者,求诊,右脉沉迟,左脉弦急,气短问其业,则亦缝工,同其病同脉,则大同而小异,予授以前方,亦二剂而瘥,尽伛偻则胸膈气凝,用力则背毛汗泄阳所,虚而阴气从之也,惟本条所举喘息咳唾,所见二证皆无之,当移后节不得卧上为其兼有痰饮也。

胸痹不得卧,心痛澈背,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升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咳而上所,时吐浊,但从不得眠,与此证不得卧相似,惟不见黄厚胶痰,则非皂荚丸证可知,咳逆倚息不得卧为风寒外阻,吸起痰饮。与此证不得卧同,而心痛澈背为独异,则非小青龙汤证可知,夫肺与皮毛,束于表寒,则寝成留饮,甚至倚息不得卧,惟胸背痛为胸痹的证,固当从本证诊论治,特于前方加生半夏以蠲饮,所以别于前证也。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胃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寒缚于表,而肺气内停,清阳之位固已为阴霾所据,日久遂变痰涎,痰积于上,故胸中痞,气留积不散,胸中为上焦,发水行气之道路,下焦水道,由肾下接膀胱,肾膀并在胁下,胸中阻塞胁下,水气为阴霾所吸,乃从胁下逆行,冲迫心下,当见土润溽暑之时,云阴尽晦,地胁中水气,为在上蒸气吸引,暴奔于上,俗名挂龙,自非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降之,安在于顷刻之间,俾天光下济,枳实栝蒌实运痰下行,譬之雨,薤白通阳,譬之雷,厚朴燥湿,譬之风,而胸中阴霾之气乃一泄无余矣,上无所引,则下无所吸,胆得胸满一去,而胁下逆抢自定,至于人参汤一方,乃服,汤后调摄之方,而非胸痹正治,明者辨之。

胸痹、胸中气寒,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两  甘草一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生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中气塞,其源不二,一由水停伤气,一由湿痰阻气,水停伤气,以利水为主,而用茯苓为君,佐杏仁以开肺,甘草以和中,而气自顺,湿痰阻气,以疏气为主,而君橘皮枳实以去痰,生姜以散寒,而气自畅,证固寻常,方亦平近,初无深意者也。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胸痹缓急,仲师以薏苡附子散为主治之方,薏苡去湿,附子散寒,此固尽人能言之,但缓急二字,毕竟当作何解,病状未知,而妄议方治,恐亦误人不浅也,尽胸为太阳出入之道路,湿痹则痛,平时痛缓,遇寒则痛急,故谓之缓急,方用薏苡以去湿,大附子以散寒,欲药力之厚,故散而服之,病不可以急攻,故缓而进之,方中薏苡用至十五两,大附子十枚,以今权量计,大附子每枚当得一两半,则十枚亦得十五两矣,谁谓古今权量之不同耶。

心中痞诸逆,心绞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两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湿痰阻于膈上,则心阳以不运而痞,心阳不运,则胸中之阳气虚,阳虚于上,肾邪凌之,卫气逆之,而心为之绞痛,治之者当伏其所主,扶心阳破湿痰,则痞去而痛止矣,此用桂枝枳实生姜之意也。

心痛澈背,背痛澈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乌头一分炮  蜀椒、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以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前证心痛澈背,既出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治矣,此并见背痛澈心之证,其不当以前方混治,固不待言,按五藏风寒积聚篇云,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瞰蒜状,剧者心痛澈背,背痛澈心,譬如虫注,脉浮者,自吐乃愈,然心何以中寒,何以如瞰蒜状痛,何以如虫注,何以自吐乃愈,与乌头赤石脂丸证是一、是二,皆不可知也。尽此证与胸痹同,阳微于上,阴乘于下也,如瞰蒜者,形容无可奈何之状,谚所谓猢狲吃辣椒也,注之言窘,背方痛而已窘于心,心方痛而又窘于背,一似虫之窘于前后,故如虫注,心阳衰微,阴寒乘之,自生湿痰,心阳始不受困也,尽此即乌头赤石脂丸证,以肾邪之凌心也,故用止涩之赤石脂(邓桃花汤及赤石脂禹余粮汤,可见止水功用)。方中乌头炮用,附子生用,一以固表阳,一以去肾寒,其中皆有学意,独怪近日药肆,至于不仅生附子有书于方版者,反以为怪,则庸工之教也(脉浮者能吐,故无方治,此证脉必沉紧,故别出方治如此)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