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脉证第八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皆从惊发得之,此一节,因奔豚起于惊发而连类以及他证,吐脓为肺壅,桔梗甘草汤证也(见上篇)误列百合狐惑篇之赤小豆当归散,肠痈方治,亦可用之,火邪有太阳阳热,以水董,下陷胞中,固脓血者,仲师未出方治,称意当用桃核承气汤以下之,亦有太阳寒水,因炙而陷下焦,邪无从出,腰以下重而痹者,俟其阳气渐复,乃能汗出而解(并见太阳篇)独惊怖一证,未见,太阳病加温针必惊,火劫亡阳则为惊狂,此本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证,予谓暴感非常而病惊怖者,病情正与此同。所以然者,以二证立有热痰上冲脑部故也,特无太阳表证者,但用蜀漆、龙骨、牡蛎已足,仲师以其与奔豚同出一原,故类举之耳。

师曰,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后还止,皆人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川芎、当归、黄芩、芍药各二两

半夏、生姜各四两

  生葛五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奔豚之病,少腹有块贲起,发作从下上冲,或一块,或二三块,大小不等,或并而为一方其上冲,气促而痛,及共下行,其块仍留少腹,气平而痛亦定,但仲师言从惊恐得之,最为精确,与难以所云从季冬壬癸日得之者,奚啻郑昭宋龚之别,予当治平姓妇,其人新产,会有仇家至门寻事毁物漫骂,恶声达户外,妇大惊怖,嗣是少腹即有一块,数日后,大小二块,时上时下,腹中剧痛不可忍,日暮即有寒热,予初投以炮姜、熟附、当归、川芎、白芍,二剂稍愈,后投以奔豚汤二剂消,惟李根白皮,为药肆所无,其人于谢姓园中得之,意得痊可尽亦有天幸焉。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炙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伤寒论此节发端,无发汗后三字,尽衍文也,烧针令发汗,本桂枝汤证,先服桂枝汤不解,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之证,乃针后不用桂枝汤,风邪未能外泄,寒气乘虚而闭针孔,夫风池本少阳之穴,风府以营脉之穴而属少阴,二穴为寒邪所遏,则少阳抗热,挟少阴卫气,一时暴奔而上,此所以针处核起而赤,必发奔豚也,故仲师救逆之法先炙核上,与桂枝加桂汤,比即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之成例,所以汗而泄之不令气机闭塞,吸而上冲也。

余详伤寒发微太阳篇兹不赘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揭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也)

发汗则伤阳,阳虚而水气上凌,则脐下悸,欲作奔豚者,不过水气为浮阳吸引,而非实有瘫瘕也,故仲师苓桂甘枣汤方治,用茯苓以抑水,桂枝以通阳,甘草、大枣培中气而厚提防,使水邪不得上越,后煎以甘澜水揭之至轻使不邪之上越,脐下之悸平,奔豚可以不作矣。余详伤寒太阳篇,兹不赘。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