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一 肠痔漏门(附论) 肠痔漏通治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治痔疾,并漏有脓血,大便燥硬,作疼痛不止。

秦艽(去芦)桃仁(去皮尖,另研)皂角仁(去皮弦,烧存性,各一两)枳实(麸炒)当归尾(酒制)泽泻白术(以上各半两)地榆(三钱)

上为细末,与桃仁泥碾匀,汤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合药光滑,焙干,每服一百丸,白汤送下,空心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忌生冷硬物冷水菜之类,并湿面酒及五辛辣热大料物之类,犯之则药无验矣,数服而愈。

秦艽(去苗)苍术皂角仁(烧存性)桃仁(去皮尖,各一钱半)黄柏(去粗皮,酒制)泽泻当归尾防风(以上各一钱)槟榔(半钱)大黄(少许)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待少时,美膳压之。忌生冷硬物冷菜之类,及酒湿面干姜之类。如有脓加白葵花五朵,去萼,青皮半钱,同煎去滓,入木香末三分服。

治痔漏,每日大便,时发疼痛,如无疼痛,非痔漏也,此药主之。

秦艽防风当归白术(各一钱半)黄柏橘皮柴胡大黄(煨)泽泻(各一钱)红花桃仁升麻(各五分)甘草(炙,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避风寒,忌房事,及酒湿面辛热之物。

治痔漏,大便结硬,大肠下坠多血,苦痛不能忍者。

当归尾郁李仁泽泻生地黄煨大黄枳实苍术秦艽(以上各一钱)麻子仁(一钱半)皂角仁(一钱,另为细末,煎成调服)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忌风寒处大小便。

治痔疾成块,下垂疙瘩,其痒难忍。

秦艽羌活黄(各一钱半)麻黄防风升麻柴胡甘草(炙,各一钱)

本细辛红花(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痔疾经年,因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常去其筋脉横解,破血络是也,治法当补北方,泻中央。

红花桃仁麻黄(各半钱)生地黄黄柏(各一钱半)猪苓汉防己当归尾泽泻苍术防风(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痔漏,大便结燥疼痛。

秦艽枳实(各一钱半)当归皂角仁(去皮,烧存性)桃仁泽泻白术(各一钱)大黄(煨,五钱)红花(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痔疮肿痛。

地榆黄枳壳槟榔川芎黄芩槐花赤芍药羌活(各一钱)白蔹蜂房(炒焦)甘草(炙,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诸痔,及肠风下血脱肛。

槐角(去梗,一两)防风地榆枳壳(麸炒)当归黄芩(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治久新诸痔,肛边肿痛,或时疮痒,有脓血。

栝蒌(二个,烧存性)皮(二个,烧存性)白矾()绿矾()白附子(生用)天南星鸡冠花(炒)半夏(各五两)胡桃仁(十五个不油者,罐内存性)枳壳(炒)附子(炮,去皮脐)诃子(去核,各二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临卧用温酒送下。远年不瘥者,服十日效,久服除根。

治痔漏而复痒。

皂荚刺(二两,烧烟尽,存性)防风槐花(各七钱半)蛇床子白矾()枳壳白蒺藜(炒,去刺)羌活(各半两)蜂房(炒焦)五倍子(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醋调绿豆粉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以苦楝根煎汤送下,仍用童子热尿入白矾末,淋洗肛门。

治内痔,肠头里面生核,寒热往来。

满尺皂角(三挺,去弦核,醋炙)白矾()刺皮(炙黄)薏苡仁白芷(以上各一两)桃仁(去皮,炒)甜葶苈(炒)川芎桔梗(以上各半两)猪后蹄垂甲(十枚,烧存性)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桑白皮煎汤送下。

治痔下血不止。

川芎当归神曲(炒)槐花(微炒)黄地榆(以上各半两)荆芥穗头发(烧存性)木贼阿胶(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治酒痔。

干葛枳壳(炒)半夏(姜制)生地黄茯苓杏仁(各一钱半)黄芩甘草(炙,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黑豆一百粒,生姜五片,白梅一个,同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气痔。

橘皮枳壳(炒)槐花(炒)川芎(各一钱半)桃仁(去皮,炒)木香槟榔紫苏茎叶香附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一盅,食前服。

治气滞发痔。

荆芥穗枳壳(炒)槐花紫苏茎叶香附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用米汤调服。

治洗痔。凡富贵之人,多因嗜欲,酒色过度,喜怒不常,致生痔漏,或如鼠乳连珠,或粪门肠头肿,流脓漏血,其痛如割不可忍者。但是诸肿疮痔漏,及肠风漏血,此药治之。

苦参川椒苦葫芦芫荽子槐花枳壳荆芥金银花白芷连翘独活小茴香麻黄牡蛎(煨)威灵仙椿树皮(各二两)

上咀,每用五钱,水六七碗,葱白二茎,煎五七沸,去滓,以盆盛药水,上坐,先蒸后洗,甚验。加黄老茄子二个尤妙。

专治久年痔漏下血,用之屡验。

百草霜白姜(各一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乱发(以上各一两二钱半,俱各烧存性,为末)桂心(三钱)白芷(五钱)

上为细末,研匀,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通利大小肠,取下恶物。凡痔漏热证用之,有瘀血作痛,服之见效。

川芎白芷赤芍药干地黄枳壳阿胶茯苓五灵脂莪术茯神木通甘草(生,各一钱)桃仁(去皮尖,炒)大黄(各一钱半)

上作二服,每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蜜三匙同煎,食前服,以利为度。

敷痔疮极效。

蜗牛(一枚)片脑麝香(各少许)

上同研烂,用瓷盒盛,次早取汁敷疮上。

治诸痔出血,里急疼痛。

皮(一两,炙焦)槐花(微炒)艾叶(炒黄)白芍药枳壳(炒)地榆川芎当归白矾()黄贯众(各半两)头发(三钱,烧存性)猪后悬蹄垂甲(十枚,炙焦)盈尺皂角(一挺,去弦核,醋炙黄)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治五痔。

皮(炙)鳖甲(醋炙)当归(锉焙,各一两半)大黄(蒸三度,炒)槐实(炮)

黄(焙,各二两)蛇皮(炙)露蜂房(炙)本(去苗土)桂心(各一两一分)猪后悬蹄甲(十四枚,炙)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空心煮白粥饮之效,日二服。

敷痔肿毒处。

大黄黄柏白芨石膏黄芩黄连白蔹栀子朴硝上为末,用井花水调涂。

洗诸痔方黄连黄芩荆芥蛇床子(各一两)镜面草蚵草槐条(各一握)侧柏叶(四两)

上用新汲水煎,倾盆内,乘热先熏后洗。

熏痔。

皂荚(三挺,锉碎)艾(一握)鳖甲(二枚,锉碎)干蛤蟆(一枚,锉碎)雄黄(一两)麝香(一钱)草乌(二枚)

上捣筛拌匀,穿地坑内着熟火一斤,方砖一片,中心钻一孔,盖坑口,旋入药一撮,披衣坐上熏。

治五痔下血,面色痿黄,心忪耳鸣,脚弱气乏,口淡食不知味。

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蒸)黄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服。一方有五味子,无甘草。

熏洗方槐花(半两,凉血)莲房(一个,凉血)荆芥(五文,去风)五倍子(三钱,去毒)地榆(半两,去恶血)

上为末,每用半两,水一瓶,以瓦器煎了,入白矾为末二钱,乘热先熏后洗。

治痔。

雄黄绿矾朴硝叶子雌黄明白矾(各半两)

上件各磕碎,以银锅一入雄黄,二入雌黄,三入朴硝,四入绿矾,五入白矾,圆瓦片盖之,炭火一日夜,看青烟出尽,有红烟方可。候冷取出,纸衬顿地上,用盆覆出火毒,一日夜,入乳香没药末各一钱,同研极细,每抄一匙,煎甘草汤调敷,外用鸡羽扫药末盖之,日二次,夜一次,自然干硬而脱。逐日须用葱白煎汤,入朴硝温洗,软帛拭干,然后敷药。

治痔猪胆膏上用猪胆七枚取汁,以建盏盛,炭火熬成膏,用单纸摊敷,须先用槐根白皮温洗后敷药。

治内外痔。

枳壳黄连百药煎(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汤送下。

治痔极效。

熊胆片脑上各等分研细,用井花水调,以鸡羽扫痔上。

治痔,谷道中虫痒不止,及正发疼痛水银枣膏(各二两)

上调和,恰如枣核状,薄绵片裹,内下部,明日虫出。苦痛加韶粉三大分,作丸纳之。

熏洗方上用韭菜,不以多少,先烧热汤,以盆盛汤在内,以器具盖之,止留一窍,却以韭菜于汤内泡之,以谷道坐窍上,令汤气熏蒸,候汤温冷,却用韭菜轻轻洗疮上,数次自然可。

又方上用韭菜汁一碗,苍耳子叶汁一碗,调匀,日晒温洗,绝根。

治诸痔疾初生,急以此药治之。

上以半夏生为末,先以生姜自然汁浴谷道,后以半夏末泡汤洗之,不过三两日,即自消。

治痔疮热痛。

鲫鱼(一枚,破开去肠肚,入谷精草填满,烧存性)

上为细末,入龙脑少许,用蜜调敷之。

本方云∶肠胃本无血,缘气虚肠薄,自荣卫渗入。

厚朴(五两,用生姜五两,捣烂,二味相拌渍,炒黄色)白术神曲麦(三味各一两,同炒黄)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疾作空心米饮下百丸,平时服三五十丸。厚朴浓肠胃,曲消酒食,白术导水,血自不作也,五痔诸下血,论不及此,是亦以脾胃为主也。

治痔方上以鳗鲡鱼烧熏下部,痔虫尽死。

治痔漏。

黄牛角心猪牙皂角刺皮穿山甲(以上同炒焦黑)皂角刺槐子枳壳贯众阿胶(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半,用胡桃肉研烂,并酒调,食前服。大肠有热,荆芥泡汤调下,漏血不止,当归煎汤调下。

治痔漏,下血及脓不止。

臭樗皮(微炒)酸石榴皮黄连(去须)地榆阿胶(炒令黄,各一两)艾叶(三分,微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粥饮调下。

治痔漏。

上用葱青内刮涎,对停入蜜调匀,先以木鳖子煎汤熏洗,然后敷药,其冷如冰。唐仲举云∶常有一吏人苦此,渠族弟亲合与之,早饭前敷,午后来谢,拜于庭下,云疾已安矣。

双金散黄连郁金(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调敷之,痔将好,用敛口龙骨散。

龙骨(煨)白芷黄丹寒水石(煨,各等分)

上为细末,掺疮口上,小便赤色,服导赤散。

生地黄木通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熏洗痔漏。

枳壳贯众(各二两)荆芥大柏皮(各一两)黄连蛇床子地骨皮无名异干姜(炮,各半两)苍耳根冬青叶薤头柏枝(各一把)黑豆(半升)

上咀,每用一大合,用水三大碗,煎至二碗,先熏后洗,日三五次。

治痔疾,疼痛如锥刀刺,不可忍。

威灵仙(一名能消,去苗土,四两)卷柏(去根)皮(烧灰存性)防风(去叉)

阿胶(炙燥,各半两)糯米(一合,炒)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不拘时用人参汤送下,日二服。

治五痔痛甚。

臭椿皮景天(阴干,即慎火草)地骨皮(各二两)马牙硝(一两)

上为细末,用精猪肉一大片,掺药末三钱匕在肉上,就上坐一二时,起看,有虫即出,无即已。

治痔漏痛。

白鳝鱼骨熟艾(各等分)

上锉碎和匀,用新盆子一个,盛药在内,用盖对盆口,上通一窍,以火烧药,候烟出窍上,坐熏之,烟尽即止。

治久新痔痛,如神。

上用海螵蛸,去分粗皮,为细末,每用二三钱,生麻油调成膏,以鸡翎拂上,每日夜用之,日久疮自消。

治牡痔生疮。

乳香猪牙皂角鲮鲤甲(各二两)箬叶(去头粗梗,锉,四两)黄牛角尖(长二寸者一对,锉)蛇蜕(一条,头尾俱全者)

上入砂罐内,盖口,盐泥固济,晒干,用十斤炭火,候碧烟出,去火放冷,取出细研,每服二钱匕,以胡桃一个,取肉细研,拌药,空心酒调下,五服见效。

治牡痔,生鼠乳,肛门痒痛,触着有脓血,出不绝。

猪悬蹄甲(火烧存性,研,一两)水银(三大豆许)

上先取水银,用蒸枣肉二枚研匀,次入猪蹄灰和为丸,如鸡头实大,先以盐汤洗下部,内一丸,夜卧再用,以瘥为度。

治风气稽留下部,结成牝痔,生疮下血,肿痛。

槟榔(锉炒)泽泻(酒浸)瞿麦甜葶苈(隔纸炒)防己本(去苗土)陈皮(去白,炒)郁李仁(与陈皮同炒)滑石(以上各半两)芫花(醋拌,炒黄)木香(各一两)干漆(炒烟尽,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不拘时,温酒调下,日三服。

治痔下血不止,生疮肿痛。

藤子(取仁)鳖甲(醋炙)黄槐子(炒)川大黄(炒)蛇蜕(烧灰,各一两)本桂心(各半两)当归(锉炒)蜂房(以上各五分)猪后悬蹄甲(七枚,炙焦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粥饮调服。

治酒痔,大肠中久积热毒,下血疼痛。

赤小豆(炒熟)生地黄黄(各一两)赤芍药白蔹桂心(各半两)当归(微炒)黄芩(各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槐子煎汤调服。

治牝痔,及一切内外痔疮,疼痛不可忍者。

上用栝蒌,新黄大者一枚,以刀开下顶子,不去穣,选不蛀皂荚子填满,却取开下顶子盖,别用纸筋泥固济,约三指浓,以炭火簇合,烧令红,放一地坑内,出火毒,一宿取出,入麝香末一钱,研令极细,以磁瓷盒盛,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温酒亦可,服一剂永除根本。

桑木耳散治痔疾,肛边痒痛。

桑木耳(炙)槐木耳(炙)皮(炙黄)羌活当归(炒,各一两)枳壳(二两,麸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粥饮调下。

治痔疾下血,日夜不止。

白矾(五两)绿矾(三两)黄丹伏龙肝皮(各二两)

上捣碎,入瓷罐子内,用炭火五七斤,烧炭尽为度,候冷取出,研如粉,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治血痔。

上用地榆为细末,每服二钱匕,食前米汤调下,日三服。

上用苦楝子肉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苍耳子煎汤送下,日三服。

治痔疮,血出不止。

上用明血竭为末,敷之。

上用活鲫鱼一个,八两重者,洗净,鳞尾肠肚皆不去,用棕皮二两,洗净,寸截,先将棕一两,铺在瓦罐子内,次安鱼上面,却将棕一两盖之,即闭罐口,黄泥固济,火畔炙干。

量罐子开一地坑,先安小砖一片,后坐罐子,四面用熟炭火六七斤烧,候烟绝,取罐子,于净地以瓦盆合定,净土拥,勿令透气,经一宿,出火毒,开取药细研,每服一钱,食前用米饮调下,忌动风之物。

治气痔,大便涩。

威灵仙(去土)乳香(另研)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粟米饭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米饭送下,日三服。

治气痔脱肛。

枳壳(麸炒)防风(去叉,一两)白矾(枯,一分另研)

上咀,拌匀,水三碗,煎至二碗,乘热熏之,仍以软帛蘸汤熨之,通手即淋洗。

治痔疮久不愈者。

桃条柳条槐条萱草根桑条艾叶荆芥苍耳根茄根(各三两)

上咀,水五碗,煎三十沸,去滓,温洗,次贴后药。

香白芷轻粉(各二钱)黄丹(三钱)五倍子(五个,灰火煨)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研匀,疮干葱白汁调搽,湿则干贴之。

治痔漏积年不愈者。

鳗鲡鱼(半斤,五月五日采曝干,捣为末)蜣螂(三枚,研为末)

上件药,取成熟艾和药末,以青布卷之,安瓷瓶中,着火烧,坐向瓶上熏之,其虫及恶汁并出,不复再发。

治脾胃不调,胀满下血。

槐角(二两)枳壳当归苍术陈皮厚朴(制,各一两)乌梅甘草(各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肠风脏毒,大便下血。

枳壳(去穣,麸炒)威灵仙何首乌椿根白皮陈皮(去白)荆芥穗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糊,同蜜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一方不用蜜,以醋少许,同陈米饮煎汤下。

一两茱萸半两连,二味同炒不同研,粪前茱萸调酒下,粪后却用酒调连。

治大人小儿,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饥,腹不痛,里不急,先用海螵蛸炙黄,去皮白者为末,以木贼草煎汤调下,服之三日后效。

黄连(二两,锉碎)嫩猪脏(二只,去肥)

上以黄连塞满猪脏,系两头,煮十分烂,研细,添糕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

治肠风血痔,及下痢脓血,积年泻血,面色痿黄。

大活鲫鱼(一个,不去鳞肚,不穿孔,去其肠秽,入白矾)白矾(一块,如金橘大)

上用败棕皮重包,外用浓纸裹,先煨令香熟,去纸于熨斗内烧,带生存性,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米饮调下。一方瓦瓶内盖定,炭火烧为灰,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粥饮下。

治肠风及脱肛不收,有血,下部肿闷,疼痛上用不蛀皂角五茎,捶碎,水一碗,揉令皂角消尽,绢二重滤过,取十厘清汁,将脱肛肠浸在药水中,其肠自收,不用手按,如大肠收了,更用汤烫其腰腹上下,令皂角气行,则不再作。一方皂角去黑皮,涂酥炙为末,枣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粥饮下。

治肠风下血,溺血不止,及脏毒或便血。

百药煎(三两,一两生用,一两炒焦,一两烧存性)

上为细末,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一方为细末,米汤调二钱服。

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

侧柏(烧存性,春采东,夏采南,秋采西,冬采北)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下。一方用叶一斤,洗炙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枳壳汤调下。

治脏毒下血。

荆芥(烧)枳壳(炒,各二两)乱发槐花槐角皮(炙)甘草(炙,各一两半)

上同入瓷瓶内,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气,同枳壳炙木馒头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水煎亦可。

治肠风下血,疼痛不止。

黄连贯众鸡冠花乌梅肉大黄(各一两)甘草(炙,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米汤调下。

治肠风脏毒。

黄连(去须,八两,分作二分,一分同姜切片同炒黑色,去姜,一分姜汁浸一宿,次日晒干)

上为细末,糕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汤送下。

治肠风脏毒。

黄连(研为末)独蒜(煨熟)

上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陈米饮送下。

治肠风脏毒。

香白芷乌梅(烧存性)百药煎(烧存性)

上等为末,米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治痔漏下血疼痛。

东行椿根白皮上为细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汤送下。

治痔下血。

猪脏(一条,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填入脏内,两头扎定,石器内,米醋煮烂)

上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当归酒下。

治脏毒神效。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黄如丝细,上有黄点子,取枝焙干用)黄(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

山里果(晒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服。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