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三 宿食内伤门(附论) 宿食内伤通治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治宿食留饮,积聚中脘,噫臭腐气,心腹疼痛,或脏腑飧泄,并皆治之。

香附子(炒去毛,三钱)紫苏(去根)苍术(米泔水浸,切,炒)陈皮(以上各二钱)甘草(二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葱白三根,煎至一盅,不拘时服。如头痛加川芎香白芷。

治噫宿腐气,心膨满,或时冷疼。

香附(炒去毛,十两)乌药(五两)缩砂(去壳)粉草(炒,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紫苏三叶盐少许,煎汤调下,不拘时服。大便秘,用橘皮汤调下。

消食健脾益气,进美饮食。

人参缩砂神曲(炒)香附子(炒去毛)青皮陈皮麦(炒)枳壳(去穣,麸炒)三棱(煨)莪术(煨,各等分)

上为细末,粳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盐汤下亦可。

治膨满,消食积气块,及伤食夹脐痛甚。

方见积聚门

磨化宿食,止腹痛。

京三棱(煨)莪术(煨)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以上各五两)胡椒干姜(炮,各三两)

上为细末,米醋煮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五十丸,淡生姜汤送下,或二陈汤下,不拘时服。

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恶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气,或心腹疼痛,及中虚积聚,飧泄,赤白痢下,并皆治之。

乌梅肉(七个)百草霜(三钱)巴豆(去壳并油,二枚)杏仁(去皮尖,另研,三七枚)半夏(汤泡七次,九枚)缩砂(三七枚)

上件为细末,和匀薄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姜汤亦得。更看虚实,增减丸数。或因食生冷鱼脍腥腐,用治中汤送下亦可。

治虚中积冷,气弱有伤,不能传化,心下坚痞,两胁胀满,心腹疼痛,噫宿腐气。及治霍乱吐泻,米谷不化,久痢赤白,脓血相杂,久病黄色羸瘦,及腹中一切食症之疾。

枳壳(去穣,麸炒)槟榔橘红京三棱半夏(汤泡)干姜(炮)黄连(去须)

莪术(以上各二两)巴豆(三七枚,连壳)

上件除巴豆外,锉如豆大,用好醋煮干,去巴豆,余药焙干为末,薄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用茶清姜汤任下,食后临卧服,孕妇不可服。

治脾胃怯弱,食肉食面,或食生果,停滞中焦,不能克化,致令胀满,肚腹疼痛,呕吐不食,或利或秘。

阿魏(酒浸化,旋入)官桂(不见火)莪术(炮)萝卜子(炒)麦(炒)神曲(炒)青皮(去白)干姜(炮)白术(以上各半两)百草霜(三钱)巴豆(去壳油,三七粒)

上件为细末,和匀,薄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用姜汤送下。面伤用面汤送下,伤生果用麝香汤送下。

治食积,心腹膨胀,不得克化。

丁香木香(不见火)巴豆(去壳)高良姜(米醋煮,各半两)蓬莪术(三两)京三棱(二两)青皮(一两)皂角(三大匙,烧存性)

上入百草霜三匙,同碾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止脾积气,陈皮汤下。口吐酸水,淡姜汤下。呕吐藿香甘草汤下。小肠气炒茴香酒下。妇人血气剧痛淡醋汤送下。

治男子妇人小儿停积,宿食冷物,不能克化,有伤脾胃,或泄泻,臭如抱坏鸡子,或下痢脓血,并皆治之。

杏仁(汤泡,去皮尖,肥者二百四十枚)百草霜(用乡村人家锅底上者佳,另研细,二两)干姜(炮,一两)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油,研细如粉)肉豆蔻(二十个,煨)木香(二两半)丁香(一两半)

上除巴豆百草霜杏仁三味外,余四味杵为细末,同研匀,用蜡匮,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滓,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滚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秤用。凡春夏修合,清油一两,秋冬用清油一两半,于冷铫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未成剂,分作小锭子,以油单纸裹衣,旋丸服饵,每服三十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治宿食留饮,积聚中脘,噎臭吞酸,心腹刺痛。

丁香砂仁胡椒乌梅(取肉)巴豆(去皮心膜,另研)

上件各一百个,研为细末,和匀,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用白汤送下。

治食伤太阴,及治卒心胃痛。

丁香广术(炮)京三棱(炮)木香(以上各一钱)甘松(去土)益智仁砂仁(以上各三钱)香附子(半两)丁香皮甘草(炙,各二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用白汤送下,或细嚼下亦可。

治强饮食所伤,心腹满闷不快。

木香枳实(麸炒,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荷叶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治强饮食,心腹满闷不快。

神曲(炒)麦(炒)枳实(以上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荷叶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治伤肉食湿面,辛辣味浓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黄芩(二两)黄连(酒洗)大黄(煨)神曲(炒)白术橘皮(以上各一两)枳实(麸炒,半两)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闷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葛花白豆蔻砂仁(以上各五钱)干生姜青皮白术(以上各三钱)泽泻神曲(炒,各二钱)人参白茯苓猪苓橘红(以上各一钱半)木香(半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远白汤调下。得微汗,酒病自去矣。

治一切酒食伤,胸膈痞闷疼痛,饮食不消,两胁刺痛,呕逆恶心,并皆治之。

方见呕吐门

治伤生冷,宿食不消。

丁皮茴香益智京三棱青皮莪术陈皮川楝子(以上各一两)巴豆(半两,和皮米炒作黑色,去米不用)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生姜汤送下。

治久积伏滞,胸膈膨胀,心腹刺痛,饮食不化,及治妇人血气疼痛。

沉香阿魏(醋化,研)巴豆(取霜,各一两)砂(四两,研细,以上四味同研,用蜜一升,酒二盏,共熬成膏,以瓷盒贮之,和药)丹砂(研,二两)硫黄(研)青皮(去白)良姜槟榔官桂(去皮)人参木香胡椒(以上各四两)丁香干姜(炮,各二两)

上将前四味蜜酒熬成膏,余药捣为细末,以膏和捣千百杵,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不拘时温橘皮汤送下。如心痛温酒下,妇人血气当归汤下。一方有没药一两。

治饮酒过多,或生冷停滞,呕逆恶心,不欲饮食。

生姜(十两,切作片子,用青盐掺过,再白面拌净,焙干用之)官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半夏(姜制)白术(以上各一两)荜澄茄丁香木香(以上各二两半)白豆蔻白茯苓砂仁(以上各一两半)葛根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温酒调下。

治酒食过伤。脾胃等疾。

方见积聚门

治积聚气,脾胃虚冷,宿食不消,心腹气滞,胀满疼痛。

木香桂心白术赤茯苓人参(以上各三分)干姜(炮)桔梗(去芦)吴茱萸(汤泡,焙)当归(以上各半两)大黄(炒)神曲(炒)诃黎勒(煨,去核)陈皮(去白)麦(炒)槟榔(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

治久积气块,宿食不消,胸膈痞闷,痰逆恶心,不思饮食,脐腹刺痛,醋心噎塞。

木香雄黄(研,各一两)青皮(去白,炒)陈皮(去白)干姜(炮)楝实(炒)

槟榔(以上各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莪术(醋浸)半夏(汤泡)大黄(煨,各一分)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治脾胃虚冷,积聚沉结,宿食不消。

益智(去皮,炒)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京三棱(煨)白茯苓(去皮)莪术(煨,以上各一两)厚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一两一分)木香(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用沸汤不拘时点服。

治宿食不消,致伤脾胃。

大黄(生用)槟榔陈皮(以上各二两)青皮(二两半)三棱(醋煮)萝卜子(炒)香附(炒去毛)莪术(以上各四两)黑牵牛(半斤)麦(半斤,用巴豆三钱同炒黄色,去巴豆)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用淡生姜汤送下。

治宿食不消,心腹痞闷,及治积块坚硬。

牵牛(头末,六钱)木香槟榔青皮(去白)陈皮(去白)枳壳(炒)枳实(炒)京三棱(煨)莪(煨术)半夏(汤洗)茯苓(去皮)干生姜神曲(炒)麦(炒)泽泻甘草(炙,以上各半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生姜汤送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