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九 脚气门(附论) 脚气门(附论)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夫脚气者,有南北之分。孙真人云∶凡四时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湿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而为脱衣跣足,当风取凉,皆成脚气。若暑月久坐久立湿冷之地者,则湿冷之气蒸人经络,病发必热而四肢酸疼,烦闷;若寒月久坐久立湿冷地者,则湿冷之气上入经络,病发则四肢皆为转筋。世有勤工学之士,久坐久立于湿地,冷风来入经络,不觉成病也。《内经》曰∶当风取凉,醉以入房,能成此疾也。东垣云∶《千金》《外台》《总录》所录,皆系南方卑湿,雾露所聚之地。其民腠理疏,阳气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则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此由血气衰弱,受清湿之邪气,与血并行肤腠,邪气盛,正气少,故血气涩。涩则痹,虚则弱,故令痹弱也,后人名曰脚气。《针经》云∶有道以来,有道以去,治之多以艾为佳,以导引湿气出外,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所制之方,寒药少,热药多,用麻黄川乌姜附之属。《内经》云∶湿淫于内,以苦发之,麻黄苦温,发散者也,川乌辛热,走而不能守,通行经络,姜附辛甘大热,助阳退阴,亦散清热之邪。又察足之三阴三阳,是何经络所起,以引用药为主治。更审六气,何气客之,治以佐使之药。《医学发明》曰∶《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俗饮酪而肉食。凡饮酪者,以饮多速饮为能。经曰∶因而大饮则气逆。又云∶食入于阴,行气为阳,乃反阴道是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湿热之物,饮之属也。加以奉养太过,亦滋其湿,水性润下,气不能煦,故下注于足胫,积久而成肿满疼痛。此饮食下流之所致也。《通评虚实论》曰∶谷入多而气少,湿居下也,况酪醇酒之湿热蓄于谷者也?《至真要大论》云∶太阴之胜,火气内菀,流散于外,足胫肿,饮发于中,肿于下,此之谓也。故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则胃气不能施行,脾气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肾,湿流于足胫,加之房事不节,阳虚阴盛,遂成脚气。孙真人云∶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

亦此意也。东垣云∶夫脚气之疾,实水湿之所为也。盖湿之害人皮肉筋脉而属于下,然亦有二焉∶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方之疾,自内而致者也。其治法自应不同,故诸公详析而论之。严氏曰∶古无脚气之说,《内经》名厥,两汉名缓风,后谓之脚气,名虽不同,其实一也。初得不觉,因他病乃始发,或奄然大闷,经三两日方觉之,先从脚起,或缓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举体转筋,或见食吐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疼,此其候之不同也,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凡此皆由肾虚而生。然妇人亦病脚气者,必因血海虚,乘七情,遂成斯疾。且妇人病此者众,皆因血海虚而得之,与男子肾虚相类矣。男女用药固无异,但兼以治忧恚之药,无不效也。须量人盛衰,微加滋补,不然则气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热而作,理之必然,陈无择曰∶脚气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故与中风寒暑湿为异耳。兼有所杂生诸病,未易分别,须寻三阴三阳病所在后,察脉虚实为治。《发明》曰∶《内经》论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江东岭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川蒸菀,风湿毒瓦斯为甚,感之遂成瘴毒脚气。《外台秘要》云∶第一忌嗔,嗔则心烦,烦则脚气发。又禁大语,大语则伤肺,肺伤亦发动。

又不得露足当风,冷水洗足,虽夏月常须闭护,慎之慎之,《发明》曰∶第一凡酒及酪勿使过度,过度则损伤脾胃,下注于足胫肿,遂成脚气。第一欲不可纵,嗜欲则脚气发。凡饮食之后宜缓行,经云∶逸者行之。又云∶病在脾,忌温食饱食,湿地濡衣。杨大受云∶脚气之疾,自古皆当疏下,为疾壅故也。然不可太过,则损伤脾胃,使营运之气,不能上行,反下注为脚气也。又不可不及,不及则使气壅不得消散,立方于后,详虚实而用之。羌活导滞汤、导水丸、除湿丹,此药如脚气在表在气血之分而疏下,随宜而用之。《活人书》云∶凡脚气服补药及用汤渫洗者,皆医之大禁也。杨大受云∶脚气是为壅疾,当以宣通之剂,使气不能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恶血而去其重势。经曰∶蓄则肿热,砭射之也。夫前代各人所论,其脚气所感不一,有在表而得之,有在气血之分而得之,或从风寒暑湿得之,或因虚实而得之,在乎医者诊视果决而治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