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痰饮门(附论) 痰饮通治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治胸膈停痰。

橘皮茯苓半夏(以上各一钱半)旋复花青皮桔梗枳壳(姜制)细辛人参(以上各一钱)甘草(二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痰盛。

前胡半夏(姜制)茯苓(以上各二钱)陈皮木香紫苏枳壳甘草(以上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盅,食远服。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

方见气门。

治痰嗽。

方见咳嗽门。

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或喘或满,咽干不利,并治脚气上攻,烦渴引前胡(去芦)黄厚朴(姜制)五加皮(姜制)当归(去芦)桔梗羌活半夏曲钱,炙)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顽痰壅盛。

南星(三两)半夏(二两,各锉作大片,用浓皂角水浸一宿,焙干为末)白附子五灵脂僵蚕(炒,去丝)白矾(枯)细辛(以上各一两)全蝎(三钱半,焙)

上为细末,用皂角研碎,按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治风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头目。

辰砂(飞研,为衣)白矾(枯,研,各半两)天南星(炮,一两)半夏曲(二两)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用辰砂为衣,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治胸膈胀满,短气痰盛,呕逆,或吐涎沫。

桔梗(炒)半夏(姜制)陈皮(去白,各三钱)枳实(一钱半,麸炒)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食生冷,或饮食过不和,并皆治之。

方见脾胃门。

治七精之气郁聚,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

痞痛,痰涎壅盛,上气喘急。

方见气门。

治痰饮停积胸膈,咳嗽气促,言语不能相续者。

方见伤寒门。

治一切痰涎壅盛,或胸膈留饮,痞塞不通。

半夏(汤泡,三日)天南星(炮)枳实(去穣,麸炒)赤茯苓(去皮)橘红(以上各一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坠化痰涎,止嗽定喘,治诸痰不可尽述。

人参(去芦)茯苓(去皮)天南星薄荷叶(以上各半两)白矾(生用)干生姜寒水石半夏(以上各一两)蛤粉(二两)藿香叶(一两半)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白汤亦可。一方加黄连半两,黄柏二两,取效愈妙。又治酒病,调和脏腑,尤宜服之。

一留饮心下,二辟饮胁下,三痰饮胃中,四溢饮膈上,五流饮肠间。凡此冷过多,故有此痰。

旋复花(去梗)人参(去芦)陈皮(去白)枳实(麸炒)茯苓(去皮)白术浓朴(姜制)半夏(汤泡)猪苓泽泻前胡桂心芍药甘草(炙,以上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十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或因饮酒多,加干葛砂仁。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涩,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膈之间,呕吐恶心,腹满不食。

丁香木香(不见火)陈皮(去白)青皮(以上各半两)白术干姜(炮)茯苓(去皮)良姜(以上各一两)半夏天南星(各二两,同半夏浸三日)

上为细末,用神曲一两,大麦二两,同研,取面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用熟水送下。此药常服,温脾顺气。

治风痰壅盛,头疼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粘。并治酒过停饮,呕逆恶心腹内有声。

半夏(汤洗,三两)白附子(生用,二两)白茯苓(去皮)白矾(生用)人参(去芦)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风邪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于脾胃茯苓白术半夏炒曲(以上各三钱)大麦(一钱半)陈皮天麻(各三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风证,不敢见风,眼涩头痛,有痰,眼黑恶心,兀兀欲吐,风来觉皮肉举,居暖处有微汗便减,如见风即复作。一名补肝汤。

柴胡苍术(各一钱半)半夏(二钱半)白茯苓(二钱)炒曲本(各一钱)升麻(半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头目眩晕,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心神颠倒,兀兀欲吐,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痰厥,头痛如裂,身重如山,脾胃虚损,停痰,并皆治之。

方见眩晕门。

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竭下虚之证,及治妇人血海久冷无带下。

方见头痛门。

治一切停痰留饮。

陈皮(去白)川姜(炮)京三棱(炮,捶碎)草果(面裹煨)良姜(湿纸裹煨)

莪术(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五十丸,食远用生姜汤送下。

治痰饮停积胸膈,或结为块,喘满不安,痛连胸胁,走注不定,决不可误作风证治之。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晒干,每服三十丸,临睡用淡生姜汤或熟水送下,以下痰饮为愈。

治男子妇人风痰、酒痰茶痰,食痰气痰,一切痰逆呕吐,头疼目眩,肺痿锯,并皆治之。

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洗)白矾(生用,以上各半两)寒水石(一两,)干生姜(七钱半)砂轻粉(各一钱)皂角(去子,一两)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用淡生姜汤送下。此药坠痰,止嗽定喘。

治宿饮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头目昏运,呕逆恶心,胸膈不快。

沉香木香(各二钱)半夏曲(二两)青皮(去白,二钱半)槟榔(大者二枚,面裹煨熟)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浸,蒸饼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

常服消食化痰,养生之家不可缺。

枳壳(一两半,炒)官桂(一两)半夏(汤洗)桔梗(各二两)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日进一二服。

本治臂痛,具《指迷方》中。云有人臂痛,不能举手足,或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也。后人为此臂痛乃痰证也,但治痰而臂痛自止,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而愈。

半夏(二两)茯苓(一两)枳壳(去穣,麸炒,半两)风化朴硝(一分)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送下。风化朴硝一时未易成,但以朴硝撒在竹盘中,少时盛水置当风处,即干如芒硝,刮取用亦可。

累有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常觉有如人抽牵,两手战掉,至于茶盏亦不能举,随服随愈。痰药方多,立见功效者,未有如此神效。

人之气脉,常欲周流,以卫护荣养其身也。凡一日一夜,呼吸出入,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血行于身八百一十丈,营周不息,五十而复大会,如环无端焉,是以习禅者,趺坐究意观想;学仙者,吐纳引导按摩。其知道者,不为血气所使,反所以运其血气也。其或喜怒哀乐不中节,起居饮食失其常,皆令荣卫否龃,气血败浊,为痰为涎为饮诸证生焉。结伏于胸膈则眩运,嘈忪忡悸,癃闭痞膈,喘嗽气急;停滞于关节则筋脉挛急,肢节疼痛,手足曳,寒热往来。三者同源而异治。痰则伏于包络,随气上浮,客于肺经,因嗽而发;涎则伏于脾源,随气上溢,口角流出;唯饮则生胃腑,为呕为吐,宜详斟别也。

治痰饮,胸膈痞塞,此药下痰。

皂角(无虫蛀者,刮去皮弦,酥炙黄色,去子,净一两六钱)白矾(一两二钱,生用)

黑牵牛(一斤,取头末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加至百丸,空心用温酒送下。看病轻重,轻者五日十日愈,重者半月一月愈,久服永无瘫痪之疾。

治证同前。

上用木瓜一个,切下顶,作罐儿,去穣,用生白矾半夏曲等分为细末,填在木瓜内,却用原顶盖定,用麻缕扎缚,于饭甑上炊熟捣烂研,以宿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

治痰。

橘皮(用真洞庭陈者,温水浸去穣白,取红一斤)甘草(四两)盐(四两)

上用水五碗,慢火煮,焙干,捣为细末,白汤点服。

一方用橘红四两,甘草炙一两为细末,汤点服,治痰极有验。世医但知用半夏南星枳实茯苓之类,何足语此。玉王史均外舅莫强中服之,腹痛,利下物数块,如铁弹子,臭不可闻,胸满之疾,豁然顿愈。

治痰上用半夏南星各四两,生姜半斤,共捣作饼,以楮叶包缚,却于草中如罨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四两,同为细末,以生姜汁煮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治胸膈间久年顽痰为害,积成痰气,面目青白色,无时浮肿,全不进食,逼身疼痛,夜间上壅,不得睡卧,寒热往来,手足疼痛,不能转侧。用南星半夏,黑锡灵砂,不计服数,坠之则不下,取之则不出,此是痰母坚滞,宜服此药,须臾利下顽痰如鱼冻,如未利再服,决然洞利,可除终身之疾。

大乌梅(取肉,三两)巴豆(五枚,去壳皮膜)

上用水二碗,于瓦石器内,将乌梅慢火煮烂,候水稍干,入巴豆在内,将竹篦搅干,直候如干糊方住火,摊冷研烂就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九丸十五丸二十一丸,不拘时用生姜汤送下。

宽中化痰,止呕解醒,醉后雅宜,随意服之。

陈皮缩砂(各四两)红豆(一两六钱)甘草(炙,二两四钱)生姜(一斤)丁香(一钱)槟榔(一两)白豆蔻仁(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用少许,细嚼咽下。

半夏(三两,捣为末)皂角(六两,三两去黑皮,酥炙令黄,捣为末,三两去皮子,捣碎,以酒一升取汁,去滓煎成膏,将半夏末以膏和作饼,以青蒿盖出青衣,如造曲法,捣罗为细末)旋复花(一两)木香槟榔(各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生姜汤送下。

治五饮停蓄胸膈,呼吸之间,痛引两胁,胀满气促,胸腹结为症癖,支满胸胁,抢心疼痛,饮食不下,反胃吐逆,九种心疼,积年宿食不消,久疟久痢,遁尸疰忤,癫痫厥运,心气不足,忧愁思虑,妇人腹中诸病,悉能治之。久服尤妙,且不伤脏气。

荜茇丁香(不见火)缩砂仁蝎梢胡椒木香(不见火)乌梅肉青皮巴豆(去皮膜,各等分)

上将青皮巴豆,以浆水同浸一宿,次日滤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水淹乌梅肉,蒸一炊久,细研为膏,入药末和匀,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临睡生姜汤送下。

治留饮宿食,腹胁胀满,吞酸呕逆。

桂心(三分)木香肉豆蔻厚朴(去粗肉,姜炙)丹砂(研)麝香(以上各半两)乳香(另研,一两)槟榔(二两)半夏(一两半,生姜汁捣作饼,曝干)

上为细末和匀,生姜汁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七丸,食后用橘皮煎汤送下。

治留饮,顺气消宿食。

生姜(半斤,洗切曝干,和盐二两腌一宿,炒过,入陈曲末一两,同炒令干)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夏(碾为末,以生姜汁同捣作饼,曝干)草豆蔻(大者三枚,不去皮,以上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如茶点服。觉脾胃寒,加附子半两,炮去皮脐,半夏一两,汤泡去滑,切片焙。

治痰逆,此药温胃,可思饮食。

青皮(去白,焙)草豆蔻(各半两)前胡枇杷叶(拭去毛,炙黄)半夏(汤泡)

茯苓上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治胸中痰壅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腹鸣。

槟榔桂心(各三分)杏仁(二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面炒微黄)半夏(汤泡)赤茯苓上咀,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解宿酒呕哕,恶心痰唾,不进饮食。

木香(半两)砂仁葛花檀香茯苓官桂藿香(以上各一两)陈皮干葛良姜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服。

治痰饮。如人头痛背疼,饮食呕恶,皆痰饮之证。

天南星(切作十片,汤浸七次)半夏(汤浸七次)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一两)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通口服如过饮酒,先进一服,后再一服。或次日夜醒又一服,永无痰饮。

治膈痰结实,胁膈不利,喘嗽呕逆。

丹砂(研,半两)犀角(镑)羚羊角(镑)茯神(去木)牛黄(研)龙脑(研,以上一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嚼细,用人参荆芥汤送下。

治膈痰结实,满闷喘逆。

铅白霜白矾(熬令汁枯)水银铅(与水银结砂子)粉霜(以上各半两)天南星(炮上各研为细末和匀,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后用薄荷汤送下,小儿丸如麻子大。

治热痰,凉心肺,利胁膈,解热毒,补元气。

大鹅梨(二十枚,去皮核,用净布绞取汁)皂角(不蛀者十挺,去黑皮子,浆水二升,取浓汁)薄荷(半斤,研汁)蜜(半斤)生地黄(半斤,研取汁,同上五味慢火熬膏,和后膝(酒浸)半夏(汤泡)木香(以上各一两)槟榔(煨,二橘皮(去白)桔梗(炒)羌活白术山芋(以上各三分)甘草(炙,上除前五味熬膏,余药捣为细末,同前膏拌和,杵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食后用荆芥汤送下,日二服。

治痰热,咽膈不利,头目昏痛。

麝香(另研,一分)丹砂(另研,一两)龙脑(另研,一钱)麦门冬(去心,三分)木香丁香犀角甘草(炙,以上各一分)人参藿香(去梗)天南星(羊胆制)防风(去叉)黄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嚼破,用荆芥汤送下。

治心胁痰热,头目旋痛,饮食不下。

旋复花甘草(炙,各半两)枳壳(去穣,麸炒)石膏(细研,各二两)赤茯苓麦门冬(去心)柴胡(去苗)人参(以上各一两)犀角屑防风(去叉)黄芩(以上各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治热痰,利胁膈,止烦渴。

凝水石(研,一两)铅白霜(另研)马牙硝(另研)雄黄(另研,以上各一钱)

白矾(枯,研)甘草(炙,以上各一分)龙脑(少许)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一钱,不拘时水调下,小儿风热痰涎,用砂糖水调下半钱。此药大凉,不可多服。

治痰热,安神志,除头痛眩晕,心忪恍惚,胁膈烦闷,涕唾稠粘,咳嗽咽皂角子仁(炒)天竺黄(另研)半夏(汤浸洗七次,生姜二两,去皮,同捣作饼,炙微黄)白矾(明者枯过,另研,以上各四两)龙脑(另研,半两)辰砂(水飞,研,二两)

上将皂角仁半夏为末,与诸药研匀,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二十片为衣,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食后用生姜汤送下。

治风热,止咳嗽,清头目,利咽膈,消痰降气。

每用半夏一两,以龙脑半钱,研极细,展在半夏上,仍用水飞朱砂研末,于半夏再为衣干

治胁膈痰饮冷气,口中清水自出,胁急胀满,不欲饮食,此由胃气虚冷。

高良姜赤茯苓半夏(汤泡)橘皮(汤浸,去白)桂心(以上各三分)诃黎勒(用皮,一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香,二两)细辛(三分)人参桔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以致呕吐痰沫,或有酸水,不思饮食。

丁香茯苓(去皮)木香(以上各二两)干姜(炮,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

半夏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一方无肉桂。

治冷痰壅盛,胁膈不利,胃寒脾气弱,呕吐痰涎。

木香(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泡七次,各二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半分,红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服。

治胃冷有痰。

附子(生,去皮脐)半夏(生用,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加木香少许煎尤佳。一方去半夏用南星,名南附汤。

治痰厥。

半夏(八两)防风(四两)甘草(二两,炙)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服。一方用南星

治眉棱骨痛不可忍者,此痰厥也。

半夏(不拘多少,汤洗七次,切作片子)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八分,去滓,食后温服。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