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三 咳逆门(附论) 咳逆通治方
治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咳逆。
橘皮(三钱)竹茹(二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炙)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三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治胃膈痞满咳逆。
柿蒂(五钱)丁香(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盅,不拘时服。
治哕欲死。
半夏(汤泡,六钱)生姜(五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分作二服,不拘时服。
治痰逆,止咳嗽,散痞满壅塞,开坚结痛闷,进饮食。调和五脏。
辣桂干生姜(各二钱半)半夏(汤泡七次)茯苓(去皮,各一两)白术陈皮(去白)泽泻(以上各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下,日三服。病在膈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病在中,不拘时服。一方用黄柏黄连各半两,水丸服效。
治伤寒热证,咳逆呕哕。
方见伤寒门(加柿蒂煎服。)
其法于患人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处,如妇人即屈ru头,下ru头齐处是穴。
灸之,艾炷如小豆大,灸三壮,男左女右,只灸一处,火到肌即瘥,如不瘥不可治也。其穴当取乳下骨间,动脉处是穴。
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难治。
丁香柿蒂人参茯苓橘皮良姜(炒)半夏(以上各一两)生姜(一两半)甘草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药调苏合香丸服之,亦妙。
治久患咳噫,连咳四五十声者上用生姜自然汁半合,入蜜一匙,同煎令熟,不拘时温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上用黑豆二合,炒热内于瓶中,以热醋沃之,纸封,开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气,入咽喉中,即定。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干姜通草桂心人参甘草(各等分。)
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六分,温服,日三服。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脐)茴香(炒,各半两)木香丁香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七分盏,盐少许,煎数沸,空心服,一方无丁香,一方用丁香,不用木香。
治咳逆噎汗。
丁香柿蒂(各一钱)良姜甘草(炙,各半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用热汤乘热点服。
治诸种吃噫,呕逆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一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治丈夫女子伤中绝脉,筋急痛咳逆上以鹿髓和热酒服之良。
草豆蔻(去皮)益智(去皮,各一两)干柿蒂(二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上以苏合香丸,用丁香柿蒂煎汤化下。噫逆即咳逆也,乃胃寒所致,良姜为要药,人参白茯苓佐之,盖良姜能温胃,能解散胃中风邪。
治咳逆不止。
上用干柿蒂十五枚为末,用水一盏,加白盐梅少许,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
治噫气咳逆,亦治伤寒咳逆,日夜不定。
筚澄茄良姜(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沸,投醋半盏;取出呷之。
橘皮(三两,汤浸,去穣,锉)枳壳(一两,去穣,麸炒。)
上锉碎,以水一升,煎至五合,去滓,通热顿服。
吴茱萸(半两,汤浸七次,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焙)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同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热服。
治咳逆服药无效者。
硫黄乳香上各等分为末,用酒煎急令患人嗅之。
雄黄(二钱)
上为末,用酒一盏,煎七分,急令患人嗅其热气即止。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