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疟门(附论) 疟疾通治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治瘅疟,脉来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

青皮厚朴(姜制)白术半夏柴胡黄芩茯苓(去皮)草果(各一钱半)甘草(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快脾治疟。

草果(二钱)苍术(三钱,米泔水浸)厚朴(二钱,姜制)半夏曲陈皮(各一钱半)

上咀,每服半两,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七分,不拘时服。寒多者加干姜附子,热甚者加柴胡,瘴疟加槟榔,所加者各等分。一方加人参,一方热多者加石膏。

治寒热,疟疾初愈,服此进食理脾。

草果仁紫苏良姜(炒)川芎青皮(去白,炒)白芷甘草(炒,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搏,发为疟疾。

人参白术茯苓(去皮)橘红半夏(汤泡七次)草果(各一钱半)乌梅(一钱)甘草(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红枣三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治疟疾,寒多热少者,必须先服此药。

人参(去芦)厚朴(姜制)陈皮(各一钱半)苍术(二钱,米泔水浸,炒)茯苓(去皮)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治疟疾,寒多微热,但寒不热,并治痨瘵。

柴胡(三钱)桂枝干姜牡蛎甘草(炙,各一钱)黄芩(一钱半)栝蒌根(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一切疟疾,无问寒热多少,及山岚瘴气,寒热如疟等证。

厚朴(姜制,炒)陈皮草果常山(鸡骨者)槟榔青皮甘草(炙,各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一盅半,酒半盅,煎至一盅,去渣,露星月一宿,空心向东服。

治疟疾,热多寒少,或单热头痛,胸满咽干。

方见伤寒门。

治疟疾,但热不寒者。

知母(三钱)石膏(五钱)粳米(一撮)甘草(一钱半,炙)肉桂(去皮,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白术草果槟榔川芎白芍药厚朴(姜制)橘红甘草(炙,各一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红枣一枚,乌梅少许,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久疟,结成症瘕,痞在胸胁,诸药不愈者。

苍术(米泔水浸)草果桔梗青皮陈皮良姜半夏(汤泡)茯苓(各一钱)枳壳上作一服,水二盅,盐少许,煎至一盅,空心服。

治寒热疟疾,作而仆厥,手足俱冷,昏不知人,此虽一时,急用之有验。

附子(炮,去皮,二钱)诃子(二钱半)陈皮(三钱)甘草(一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枣七枚,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一切寒热疟疾,胸膈停痰,发散不愈者。

槟榔(四两)常山(一斤,酒浸,蒸焙)

上为细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当发前一日,临卧时用凉酒吞下,便睡至四更,再吞一服。一方用鸡子清为丸。

治久疟不愈者。

东方甲乙木,巴豆(去油,别研)。南方丙丁火,官桂(别研)。中央戊己土,硫黄(去砂上于五月一日修治了,用纸各裹以盘盛,根据前方位排定,勿令猫犬及妇人见,安在神佛前至端午日午时,用五家粽尖和前药,令匀,丸如梧桐子大,遇患者以绵裹一丸,塞于鼻窍中,男左女右,于未发前一日安之,约度寻常发过少许方除。一方塞于耳内。

治疟疾久不愈,不问男女皆治。

其法于大椎中第一骨节尽处,先针后灸,三七壮,立效,或第三骨节亦可。

治疟,三阳合病,热甚者。

桂枝(一钱)黄芩半夏(炮)人参(各二钱)柴胡(六钱)石膏(四钱)知母(一钱上咀,分作二帖,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远服。

大治脾胃聚痰,发为寒热。

生姜(四两)

上和皮捣汁一碗,夜露至晓,空心冷服,或吐或利,即安。

治劳疟,表里俱虚,真元未复,疾虽暂止,小劳复来。

川芎当归鳖甲(醋炙)茯苓青皮陈皮半夏芍药上咀,各等分,每帖二两,用水二盅,生姜五片,枣二枚,乌梅一枚,煎至一盅,食远服。热加柴胡,寒多加草果。

治久疟不已,山岚瘴气。

肉豆蔻(二个,一个面裹煨,一个生用)草果(二个,同上法)厚朴(二寸,一寸生,上咀,作一服,当发日用水二盅煎八分服,渣再煎服。

治一切疟疾。

虎头骨(酥炙,二两)朱砂(细研)牡蛎粉川大黄(锉,炒)桂心知母(以上各一两)乳香甘草(炙)乌梅肉(炒)附子(炮)枳壳(去穣,麸炒)麝香(别研)木香常山(以上各半两)桃仁(三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生姜(一块,如鸡子大,半煨上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用桃条汤下。

治一切疟疾,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战既已,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或先热后寒,或先寒后热,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寒热相半,或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或一日一发,或一发后六七日再发,皆治之。

甘草(炉)绿豆末荷叶(烂,各五钱)定粉(研)龙脑(研)麝香(研,各半两)金箔(二十五片,为衣)信砒(醋煮,二两半)朱砂(研飞,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两作二十丸,捏匾,以金箔为衣,每服一饼,以新水磨化,日发者未发前服之,间日者不发夜服,隔数日发者,前一日夜服,连日者凌晨服。

治疟。

常山鳖甲(醋炙黄,各三分)虎头骨(炙,半两)豉(炒,半分)桃枝(一握)

柳枝上细锉,以酒一升,浸一宿,明日入生姜五片,煎取五合,去滓,空心分为二服。

治一切疟疾。

靛花(二两,东方)桂心(一两,南方)干姜(一两,西方)巴豆(一两,北方)

硫黄上将五般药于盘内,据五方安排定,取四月二十八日夜安桌子上,于中庭露,以香一炉,当虔心。如是露七夜,至端午日早修合,将巴豆去壳,汤五十沸捣研,余药为散,入麝香,以薄糊调靛花末为丸,如樱桃大,合时忌女子等见,丸子焙干于盒内盛,发日净手取,以绵裹香火炙令热,男左女右,预前带安耳中,便利时除却,净手后再安耳中,不得女子捻触,女子患男子与安,忌一切荤腥果子(一方无麝香)。

治岚瘴鬼疟食疟频并者。

雄黑豆(一作小豆)绿豆(各四十九粒)信砒(半钱,另研)黄丹(一钱,为衣)

上为末,于端午日同入乳钵内,滴水为丸,分作三十粒,每服一粒,用东南桃心七枝研汁,将井花水,早晨日欲出末出时吞之,醋汤亦得,其验不具言。三五月患者只一丸,服后大段者只微寒,若小可便绝去也。当发日服,忌荤腥,三日一服,孕妇不可服。一方有雄黄

治疟疾等证。

人言雄黄(各一钱半)白面(七钱半)干胭脂(一钱)

上各研极细,和匀,滴水和为饼子,如棋大,每服三饼,临卧细嚼,冷水送下,忌湿面荤腥,生硬冷物,分作三十服,虚实大小,加减服之。

治疟疾。

信(一钱)蜘蛛(大者三枚)雄黑豆(四十九粒)

上为末,同研细,滴水和丸,如豌豆大,来日发,今夜北斗下献,早晨纸裹一丸塞耳中,一粒可治三人,其效如神。

治疟疾。

白扁豆(一两,炒)绿豆(一两,炒)好信(五钱,醋煮)

上为末,入白面四两,水和丸,如梧桐子大,临发日五更,用凉水送下,忌热物。

治一切疟疾。

常山(四两)草果(二两,各炒存性)

上为末,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临卧冷酒下四十丸,五更时再服三十丸,忌热物并羊肉。

黄丹大蒜(小者亦可)

上二味,先将大蒜捣碎,后入黄丹为丸,朝东吞下。一方去蒜皮,再入大蒜五个,入辰砂末一钱,宿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井花水下一丸,十岁以下,丸如麻子大,忌生冷油腻热物汤,合药时宜端午日。

上用桃仁一百个,去皮尖,大小于乳钵中细研成膏,不得犯生水,候成膏,入黄丹三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当发日面北,用温酒吞下,如不饮酒,井花水下亦得,须五月五日午时合,忌鸡犬妇人见。

治诸疟疾。

上用蛇蜕一条,或三五条,用炭火烧存性,研为细末,每服一字,无根水下,未发前一时服,忌鸡鱼冷物。一方用蛇皮塞两耳中,临发服少许。

昔黄帝问歧伯曰∶疟多方少,愈者何?歧伯答曰∶疟有十二种。帝曰∶疟鬼字何,可得闻乎?歧伯曰∶但得疟鬼字便愈,不得其字,百方不愈。曰∶愿闻之。

寅时发者,狱死鬼所为,疗之以疟人着窑上,灰火一周,莫令火灭,即瘥。

卯时发者,鞭死鬼所为,疗之用五色衣烧作灰,三指撮着酒中,无酒用清水服之。

辰时发者,堕木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上木高危处。

巳时发者,烧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坐地,以周匝然火。

午时发者,饥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持脂火,于田中无人处烧脂香,假拾薪去。

未时发者,溺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临发时,三渡东流水。

申时发者,自刺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欲发时,以刀刺冢上,使得姓名字,咒曰∶若瘥,我与汝拔却。

酉时发者,奴婢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碓稍上卧,莫令人道姓字。

戍时发者,自绞死鬼所为,疗之左索绳系其手脚腰头。

亥时发者,盗死鬼所为,疗之以刀子一口,箭一枝,灰一周,安疟人腹上,其箭横着底下。

子时发者,寡妇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脱衣东厢床上卧,左手持刀,右手持杖,打令声不绝,瓦盆盛水着路边。

丑时发者,斩死鬼所为,疗之令疟人当户前卧,头向东。

常山(鸡骨样者良)茯神(去皮木)肉桂(去粗皮,等分)甘草(减半,热多加之)

上石捶,不犯铁器,为粗散,每服半两,用常酒大半碗,浸一宿,于当发日早晨,空心去滓冷服,服后不可吃热汤热物,滓再浸或略煎,近发时再服。一方不用肉桂茯神,却用槟榔乌梅,要在人增损也。凡疟须是发作三五次后,却用截之为妙。

治一切疟疾,不问先热后寒,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寒多热少,年久疟者,止一服取效,赣州罗盐税传方,大有功效。

知母(直者)贝母常山槟榔(各五钱)

上咀,作一服,水酒各一盏,用绵盖定,露一宿,五更望东冷服,直到巳时食干物,若吃水便吐,煎时不得妇人见。

治一切疟。

上平胃散一帖,大蒜一个,擂烂,用一大碗井花水,调蒜澄清,以半调平胃散,饮尽,又以余蒜水再饮,用浓被盖卧,汗出即愈。友人郑瀛叟由赴监试感此,遇道人授此方。

治疟疾寒热,乃圣药也。

好信硫黄(各等分)

上同研末,用绯红绢子,手捻一捻放绢上,裹如豆大,细丝练系缠数遭,系定用剪子剪下,勿得不系紧,恐有药失,每服一丸,星全新水送,空心服,无得人知,如服药先一日夜服,至明正发日早,勿令人知,去无人知静处避之,或庙宇内亦得。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