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风门(附论) 风证通治方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凡有风之人,先服此药顺气,次进风药。

人参白术茯苓(去皮)青皮陈皮(去白)白芷乌药(各一钱半)甘草(七分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凡卒手足瘫痪,言多服此药,以疏通气道,然后随证投以风药。

乌药陈皮(各二钱)麻黄(去根节)白僵蚕(炒,去丝嘴)川芎枳壳(麸炒)

甘草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食远服。

治中风邪气入于五脏,令人狂言妄语,精神错乱,手足不仁,痰涎壅盛。

白藓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杏仁(去皮尖,麸炒)麻黄(去根节)甘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温服。

治卒急中风,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歪斜,筋脉急掣,疼痛,风盛痰实,头目旋烦满,左瘫右痪,手足麻痹,骨节烦疼,恍惚不定,神志昏愦,一切风症可服。

防风(去芦)天南星(各三钱)半夏(汤洗)黄芩(各二钱)甘草(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中风痰涎壅盛,半身不遂,历节痛风,筋脉拘急。

南星(四钱)防风(二钱)全蝎(半钱,微炒)附子(去皮脐,生用)独活甘草(各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去风顺气,活血壮筋。又治痢后脚痛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膝肿细,名曰鹤膝风。

防风熟地黄白术羌活人参川芎黄牛膝(各一钱)附子(炮,去皮脐)

当归(酒洗)杜仲(姜汁炒,去丝)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涕声重,耳作蝉鸣,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并治之。

荆芥穗甘草(炙,各一钱半)陈皮人参茯苓(去皮)白僵蚕(炒,去丝)防风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

麻黄(去节)人参(去芦)黄芩芍药甘草(炙)川芎杏仁(去皮尖,麸炒)

防己中风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

中风有汗恶风,加桂枝。

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

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加葛根。

中风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

中风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治卒中风,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南星(五钱,生用)木香(一钱半)川乌(一钱,去皮,生用)附子(一钱,去皮,生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有卒中风,不省人事者以苏合香丸,用生姜自然汁化开擦牙。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秦艽石膏(各一钱半)甘草川芎当归羌活独活防风黄芩白芍药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各一钱)细辛(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如心下痞,加枳实一钱。

治中风痰盛,服热药不得者。

南星(六钱)木香(二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七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中风四肢不收,痰涎壅塞,气闭不通。

晋矾一两猪牙皂角(四个,肥实不蛀者,去黑皮)

上为细末,碾匀,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

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咽干烦渴。

石膏桔梗(各一钱)川芎芍药山栀人参白术(各五分)黄芩大黄菊花一钱)缩砂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治一切风热等证。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五分)石膏黄芩桔梗(各一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荆芥栀子白术(各二分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治诸风缓纵不随,语言蹇涩,痰涎壅盛,心怔健忘,或发癫狂,并皆治之羚羊角(镑,另研)麝香(另研)龙脑(另研,各一两)人参(去芦)蒲黄(各二两半)白茯苓(去皮,二钱半)川芎柴胡杏仁(另研)桔梗(各一两六钱半)防风(去芦)

黄卷肉桂(各一另研)雄黄(八钱,另蔹(七钱半)大枣(一百个,另研)

上除大枣、杏仁、金箔、羚羊角、麝香雄黄另研,余药别研为细末,入羚羊角等药七味,入内再研和匀,将大枣煮熟去皮如泥,同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丸,金箔为衣,每服一丸,食后温水化下。

治诸风热等证。

防风芍药(各一两半)石膏黄芩桔梗熟地黄天麻人参羌活独活(各一(一两三钱)连翘荆芥穗薄荷麻黄芒硝黄连大黄黄柏钱)

上为细末,用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临卧服。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厚朴(姜制)羌活(各二钱)枳实(一钱半)大黄(四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半)枳实(麸炒,二钱)茯苓(去皮,二钱)橘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

治肾肝虚,筋骨弱,语言难,神昏愦,风湿内弱,风热体重,或瘦而一肢半身不遂,心不宁自劳役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羌活甘草(炙)防风(去芦)黄(去芦)人参(去芦)蔓荆子川芎细辛(去苗)枳壳(麸炒)地骨皮(去骨)麻黄(去节)知母(去毛)杜仲(炒,去丝)秦艽(去芦)柴胡(去苗)枸杞子当归(去芦)独活白芷半夏(姜制)厚朴(姜制)防己芍药黄芩白茯苓甘菊花薄荷前胡(各七分半)石膏生地黄熟地黄苍术(各一钱)官桂(去皮,半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空心服,临睡渣再煎服。

治八风五痹,肢体不仁。大治风寒入脑,阳虚头痛,畏闻人声,目旋运湿痹脚气缓弱并治。

细辛(八两)干姜(炮,十两)防风(十二两,去芦)山茱萸(十六两,去核)茯苓(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治心脾中风,舌强不语,半身不遂。

附子(炮,去皮脐)防风(去芦)天麻酸枣仁(各一钱半)羚羊角官桂羌活(各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入竹沥二匙,不拘时服。

取竹沥法∶用鲜竹数竿,截长一尺余许,劈开作片,用砖两口对立,置竹在上,其下着火,砖外两头各置碗,以盛竹沥,沥尽,以绢滤澄清,夏秋沉冷水中,防沥酸。大热有风痰人,亦可单服,冷暖随意,勿过度。荆柴烧沥法同。

治男子妇人手足瘫痪,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及小儿惊风,并皆治之。

南星(生用)白附子(各二两)川乌头(半两,去皮脐)半夏(七两,好白者水浸洗过)

上碾为细末,以生绢袋盛于井花水内,摆出未出者,更以手揉令出,以滓更研,再生绢袋摆尽为度,于瓷盆中日晒夜露,每旦换新水,搅而复澄,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碎研,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如瘫痪风湿,酒送下,小儿惊风薄荷汤下三五丸。

消风化痰。治头风目眩,耳鸣鼻塞,咽嗌不利。

檀香(锉)人参(去芦)羌活防风(各一两)甘草(炙)荆芥穗薄荷(各一两)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

治一切风疾燥痒淋洗。

干荷叶藿香叶威灵仙本(各三两)零陵香茅香(各四两)香白芷甘松(各

治诸风上攻,头疼目眩,鼻塞声重,皮肤瘙痒,口角牵引,妇人血风,及一切之。

川乌(炮)石膏(另研)防风(去芦,各一两)甘草(炙)白僵蚕(炒,去丝)

全蝎(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临卧,茶汤调下。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疼,言语声重。

川芎荆芥穗(各四两)细辛(去心)白芷甘草羌活(各一两)防风(去芦,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治卒暗中风倒地,牙关紧急,人事昏沉。

川芎细辛藜芦白芷防风薄荷(各一钱)猪牙皂角(炙去皮,三个)

上为细末,用芦筒纳药,每用少许,吹入鼻中。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