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可发汗证第八 发汗后中篇
太阳病,发其汗,遂漏而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属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方于桂枝汤中加附子一枚,炮,即是。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颇烦,复微恶寒,而脚孪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得之便厥,咽干,烦躁,吐逆,当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厥愈足温,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而胃气不和,谵语,少与调胃承气汤。重发其汗,复加烧针者,属四逆汤。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甘平干姜二两,辛温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芍药苦平,甘草甘平,炙,各四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见下篇。
四逆汤方见后第三卷《不可吐可吐门》。
问日: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证象阳”句,“旦”与“但”同.“旦”字连下读。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
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
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脚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本条起首‘证象阳’一句,有一说作‘证象阳旦’,这可能是因为本条另有一句‘证象桂枝’。若‘证象桂枝’中的‘桂枝’代表桂枝汤,那么要断成‘阳旦’,则当有一‘阳旦汤’方可解。而且此阳旦汤证当与桂枝汤证不同。疑,当考。)发汗后,腹胀满,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发其汗不解,而反恶寒者,虚故也,属芍药甘草附子汤。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其胃气,宜小承气汤。一作调胃承气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厚朴半斤,炙,苦温生姜半斤,切,辛温半夏半升,洗.辛平甘草二两,炙,甘平人参一两,甘微寒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芍药苦平甘草甘平,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六片,辛温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三服。
小承气汤方见后可下门发汗后,身热,又重发其汗,胃中虚冷,必反吐也。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其汗,必吐下不止。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下利,厥逆而恶寒,属四逆汤。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