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不可发汗证第七:温病不可发汗,伤寒不可下 不可发汗下篇下: 此一篇共八条。千金翼方本悉无之。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痛,目运,恶寒,食即反吐,谷不得前。一云:谷不消化。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颠,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
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晬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
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踡而苦满,腹中复坚。
脉濡而紧,濡则阳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以为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裹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坚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颠。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胃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诸脉数动微弱,并[1]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一云:小便难,胞中干。
胃燥而烦,其形相像,根本异源。
[1]并可发汗:“并”疑讹,观文意作“不”字乃是。此为杨氏原注)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