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村许洪校正
菜部中品
蓼实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生雷泽川泽。
《药性论》云:蓼实,使,归鼻。除肾气,兼能去疬疡。叶主邪气。又云:食之多发心痛,令人寒热,损骨髓。小儿头疮,捣末和白蜜一云和鸡子白涂上,虫出不作瘢。
孟诜云:蓼子,多食令人吐水。亦通五脏拥气,损阳气。
《日华子》云:水蓼,性冷,无毒。蛇咬捣傅,根茎并用。又云:赤蓼,暖,暴脚软人,烧灰淋汁浸,捋以蒸桑叶罯,立愈。
《圣惠方》:治肝虚转筋。用赤蓼茎、叶切作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滓,温分二服。
《外台秘要方》:治夏月暍死,取浓煮汁三升灌之。
《经验方》:治脚痛成疮。先剉水蓼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疾疮干自安。
《斗门方》:治血气攻心,痛不可忍。以蓼根细剉,酒浸服之,差。
《古今录验方》:治霍乱转筋。取蓼一手把,去两头,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半,顿服之。
《衍义》曰:蓼实,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故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火上,昼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为蔬,以备五辛盘。又一种水红,与此相类,但苗茎高及丈。取子,微炒,碾为细末,薄酒调二三钱服,治瘰疬疮。久则效,效则已也。
葱实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葱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睛,杀百药毒。葱根,主伤寒头痛。葱汁,平,温。主溺血,解藜芦毒。
《唐本》注云:葱有数种,山葱曰茗葱,疗病以胡葱,主诸恶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捣傅大效,亦兼小蒜、茱萸辈,不独为用也。其人间食葱,又有一种,有冻葱,即经冬不死,分茎栽莳而无子也;又有汉葱,冬即叶枯。食用入药,冻葱最善,气#1亦佳之。
《日华子》云:葱,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取其茎叶,用盐研,罯蛇虫伤并金疮。水入皲肿,煨研罯傅。中射工溪毒,盐研罯傅。子,温中,补不足,益精,明目。根,杀一切鱼肉毒,不可以蜜同食。
《食疗》云:叶,温。白,平。主伤寒壮热,出汗,中风,面目浮肿,骨节头疼,损发鬓。葱白及须,平。通气,主伤寒头疼。又,治疮上有风水,肿疼秘涩。取青叶同干姜、黄檗相和,煮作汤,浸洗之,立愈。
《孙真人食忌》云:正月勿多食生葱,食之发面上游风。若烧葱和蜜食,杀人。
《外台秘要方》:治肠痔,大便常血。取葱白三五斤,煮作汤,盆中坐,立差。
《经验方》:治小便淋涩,或有血。以赤根楼葱近根截一寸许,安脐中上,以艾灸七壮。
《梅师方》:治胎动不安,以银汁#2煮葱白羹服之。又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稳。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分服。
《食医心镜方》:主赤白痢。以葱一握细切,和米煮粥,空心食之。又方:主伤寒寒热,骨节碎痛,出汗。治中风,面目浮肿,喉咽不通,安胎,归目,除肝脏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睛,杀百药。叶作羹粥,炸作齑食之,良。
《胜金方》:治鼻衄血。以葱白一握,捣裂汁,投酒少许,炒#3三两滴入鼻中,差。
《伤寒类要方》:治妇人妊娠七月,若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以葱一把,水三升,煮令热服之,取汗,食葱令尽。
《杨氏产乳方》:疗胎动,五六个月,困笃难较者。葱白一大握,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顿服。又方:疗胎动,腰痛抢心,或下血。取葱白不限多少,浓煮汁饮之。
《衍义》曰:葱实,葱初生名葱针,至夏则有花。于秋月植,作高沟珑,旋壅起,以备冬用,曰#4冬葱,其实一也。又有龙角葱,每茎上出歧如角。皮赤者名楼葱,可煎汤渫下部。子皆辛,色黑,有皱纹,作三瓣。此物大抵#5以发散为功,多食昏人神。
韭
味辛、微酸,温,无毒。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人,可久食。子,主梦泄精,溺白。根,主养发。
《图经》曰:韭,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谨按许慎《说文解字》云: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故圃人种莳,一岁而三四割之,其根不伤,至冬壅培之,先春而复生,信乎一种而久者也。在菜中,此物最温而益人,宜常食之。《易稽览图》云:政道得则阴物变为阳。郑康成注云:若葱变为韭是也。然则葱冷而韭温,可验矣。
陶隐居云:韭子入棘刺诸丸,主漏精;用根,入生发膏;用叶,以煮鲫鱼鲊,断卒下痢多验。但此菜殊辛臭,虽煮食之,便出犹奇熏灼,不如葱、薤熟即无气,最是养性所忌也。
《日华子》云:韭,热,下气,补虚乏,和腑脏,益阳,止泄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中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气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风失音,研汁服。心脾骨痛甚,生研服。蛇、犬咬并恶疮,捣傅。多食昏神暗目,酒后尤忌,不可与蜜,同食。又云:子,暖腰膝,治鬼交甚效,入药炒用。
秦运副云:有人消渴,引饮无度,或令食韭苗,其渴遂止。法要日吃三五两,或炒或作羹,无入盐,极效。但吃得十斤即佳,过清明勿吃,入酱无妨。
《圣惠方》:治虚劳肾损,梦中泄精。用韭子二两,微炒为散。食前酒下二钱匕。
《外台秘要方》:治虚劳尿精。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后采,好酒八合渍一宿。明日日色好,童子向南捣一万杵。平旦温酒服方寸匕,日再服,立差。
《肘后方》:外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杀人;但痛啮拇指甲际而唾其面,则活。取韭捣汁吹鼻孔,冬月用韭根取汁,灌口中。又方:男女梦与人交,精便泄出,此内虚邪气感发。熬韭子捣末酒渍,稍稍服。
《经验方》:治五般疮癣。以韭根炒存性,旋捣末,以猪脂油调傅之,三度差。
《衍义》曰:韭,春食则香,夏食则臭,多食则昏神。子,止精滑甚良。未出粪土为韭黄,最不益人,食即滞气。盖含噎郁结之气,故如是。孔子曰不时不食,正为此辈。花,食之动风。
薤
味辛、苦,温,无毒。主金疮疮败,轻身,不饥耐老,归于骨。菜芝也。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生鲁山平泽。
《图经》曰:薤,生鲁山平泽,今处处有之。似韭而叶胜,多白无实。人家种者,有赤、白二种,赤者疗疮生肌,白者冷补。皆春分莳之,至冬而叶枯。《尔雅》云:? #6与薤同,鸿荟。又云:葝,山?。山?茎叶亦与家薤相类,而根长,叶差大,仅若鹿葱,体性亦与家薤同,然今少用。薤虽辛而不荤五脏,故道家长饵之,兼补虚,最宜人。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热也,故断赤下方,取薤白同黄檗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荟,乌外切。葝,巨盈切。
陶隐居云:葱、薤异物,而今共条。《本经》既无韭,以其同类故也,今亦取为副品种数。方家多用葱白及叶中涕#7,名葱苒,无复用实者。葱亦有寒热,白冷,青热,伤寒汤不得令有青者。能消桂为水,亦化五石,仙方所用。薤又温补,仙方及服食家皆须之,偏入诸膏用,不可生啖,荤辛为忌。苒音冉。
《日华子》云:轻身,耐寒,调中,补不足。食之能止久痢冷泻,肥健人。生食引涕唾。不可与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四月不可食之。
孟诜云:薤,疗诸疮中风水肿,生捣,热涂上,或煮之。白色者最好。虽有辛不荤五脏。学道人长服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气,续筋力。
《肘后方》:救死,或先病,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绝,皆是中恶。以薤汁鼻中灌。
《葛氏方》:治疥疮。煮薤叶洗亦佳;捣如泥傅之亦得。又方:误吞钗。取薤白曝令萎黄,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钗即随出。
《梅师方》:有伤手足而犯#8恶露,杀人,不可治。以薤白烂捣,以帛囊之,着煻火使薤白极热,去帛,以薤傅疮,以帛急裹之,冷即易;亦可捣作饼子,以艾灸之,使热气入疮中,水下差。又方:灸疮肿痛。薤白切一升,猪脂一升细切,以苦酒浸经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傅上。
《食医心镜方》:主赤白痢下。薤白一握,切,煮作粥食之。又方:治诸疮败。能生肌,轻身,不饥,耐老。宜心归骨,菜芝也。除寒热,去气,温中散结气,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肿,生杵傅之。
《范汪方》:治目中风肿痛。取薤白截,仍以肤上令#9遍膜,皆差。头卒痛者,止之。又方:产后诸痢。宜煮薤白食,惟多益好。用肥羊肉去脂,作炙食之;或以羊肾脂炒薤白食,尤佳。
《产乳方》:疗疳痢。薤白一握,生捣如泥,以粳米粉一物,蜜调相和,捏作饼,炙熟吃,不过三两服。
《衍义》曰:薤,叶如金灯叶,差狭而更光。故古人言薤露者,以其光滑难贮之义。《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与蜜同捣,涂汤火伤,其效甚速。
苏
味辛,温。主下气,除寒中,其子尤良。
《图经》曰:苏,紫苏也。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夏采茎叶,秋采实。其茎并叶,通心经,益脾胃,煮饮尤胜,与橘皮相宜,气方中多用之。实,主上气咳逆,研汁煮粥尤佳,长食之,令人肥健。若欲宣通风毒,则单用茎,去节大良。谨按《尔雅》云#10谓苏为桂荏。盖以其味辛而形类荏,乃名之。然而苏有数种,有水苏、勺#11苏、鱼苏、山鱼苏,皆是荏类。水苏别条见下。
《药性论》云:紫苏子,无毒,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将子研汁煮粥良,长服令人肥白身香。和高良姜、橘皮等分,蜜丸,空心下一十丸。下一切宿冷气及脚湿风。叶可生食,与一切鱼肉作羹,良。
陶隐居云:叶下紫色而气甚香。其无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苏,不堪用。其子主下气,与橘皮相宜同疗。
今#12注:今俗呼为紫苏。
《日华子》云:紫苏,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肠。又云:子,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症结,消五膈,止嗽,润心肺,消痰气。
禹锡云:按《尔雅》云:苏,桂荏。释曰:苏,荏类之草也。以其味辛类荏,故一名桂荏也。
孟诜云:紫苏,除寒热,治冷气。
《南齐˙褚澄#13》云:澄善医,为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以公事到郡,澄见谓曰:汝有重病。答曰:旧有冷病,至今久#14年,众医不差。澄为诊曰:汝病非冷非热,当是食白瀹鸡子过多所致,令取苏一升,煮服,仍吐一物如升,涎裹之,开看是鸡雏,羽翅、爪距俱足,能行走。澄曰:此未尽,更服所余药,又吐得如向者鸡十三头,而病都差,当时称妙。一说乃是蒜煮服之。
《圣惠方》:治风,顺气,利肠。以紫苏子一升微炒,杵,以生绢袋盛,内于三斗清酒中,浸三宿,少少饮之,差。又方:治脚气及风寒湿痹#15,四肢挛急,脚疼不可践地。用紫苏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止。
《外台秘要方》:治梦失精。以子一升,熬杵为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
《斗门方》:治失血。紫苏不限多少,于大锅内水煎,令干后去滓,熬膏,以赤豆炒熟杵为末,调煎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至五十丸,常服,差。
《金匮方》: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三升,以子汁饮之。
《衍义》曰:苏,紫苏也,背面皆紫者佳,其味微辛、甘,能散,其气香。令人朝暮汤其汁饮,为无益。医家以谓芳草致豪贵之疾者,此有一焉。脾胃寒人饮之。子,治肺气喘急。多泄滑,往往人不觉耳。
水苏
味辛,微温,无毒。主下气,杀谷,除饮食,辟口臭,去毒,辟恶气。久服通神明,轻身耐老。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鸡苏,一名劳祖,一名芥蒩,一名芥苴。生九真池泽。七月采。蒩音祖。苴,七余切。
《图经》曰:水苏,生九真池泽,今处处有之。多生水岸傍,苗似旋复,两叶相当,大香馥,青、齐间呼为水苏,江左名为荠薴,吴、会谓之鸡苏。南人多以作菜。主诸气疾及脚肿。江北甚多,而人不取食。又江左人谓鸡苏、水苏是两种。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非水苏。水苏叶有雁齿,香薷气辛,荠薴叶上有毛,稍长,气臭。主冷气泄痢,可为生菜。除胃间酸水。
陶隐居云:方药不用,俗中莫识。九#16真辽远,亦无能访之。
《日华子》云:鸡苏,暖。治肺痿,崩中,带下,血痢,头风目眩,产后中风及血不止。又名臭苏、青白苏#17。
孟诜云:鸡苏,一名水苏。熟捣生叶,绵裹塞耳,疗聋。又,头风目眩者,以清酒煮汁一升服。产后中风,服之弥佳。可烧作灰汁及以煮汁,洗头令发香,白屑不生。又云:干酿酒及清#18酒,常服之佳。
《梅师方》:治吐血及下血并妇人漏下。鸡苏茎、叶煎取汁,饮之。又方:治鼻衄血不止。以生鸡苏五合,并香豉二合,合杵研,搓如枣核大,内鼻中,可止。
香薷
味辛,微温。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薷音柔。
《图经》曰:香薷,旧不着所出州土。陶隐居云:家家有之。今所在皆种,但北土差少,似白苏而叶更细。十月中采,干之,一作香葇,俗呼香茸。霍乱转筋,煮饮服之,无不差者。若四肢烦冷,汗出而渴者,加蓼子同切,煮饮。
陶隐居云:家家有此,惟供生食。十月中取,干之,霍乱煮饮,无不差。作煎,除水肿尤良。
《日华子》云:无毒。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禹锡云:按萧炳云:今新定、新安有石上者,彼人名石香葇,细而辛,更绝佳。
孟诜云:香葇,温。又云:香茸,去热风。生菜中食,不可多食。卒转筋,可煮汁顿服半升,止。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胡洽方》:治水病洪肿,香葇煎:取干香葇五十斤,一物剉,内釜中,以水淹之,水出香葇上一寸,煮使气力都尽,清澄之,严火煎,令可丸。一服五丸如梧子大,日渐增之,以小便利好。
《外台秘要方》:治水病洪肿,气胀,不消食。干香薷五十斤焙,用湿者亦得,细剉内釜中,水浸之,出香薷上数寸,煮#19使气尽,去滓清澄之,渐微火煎令可丸。服五丸如梧桐子大,日三,稍加之,以小便利为度。
《千金方》:治口臭,香薷一把,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稍稍含之。
《肘后方》: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服。
《食医心镜方》:主心烦,去热。取煎汤作羹煮粥及生食并佳。
《子母秘录方》:治小儿白秃发不生,汁出,惨痛。浓煮陈香薷汁,少许脂和胡粉,传上。
《衍义》曰:香薷,生山野,荆湖南、北,二川皆有。两京作圃种,暑月亦作蔬菜,治霍乱不可阙也,用之无不效。叶如茵陈,花茸紫,在一边成穗。凡四五十房为一穗,如荆芥穗,别是一种香,余如《经》。
假苏
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一名鼠蓂,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
《图经》曰:假苏,荆芥也。生汉中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等为要药。并取花实成穗者,暴干入药用,效甚速。
陶隐居云:方药亦不复用。
《唐本》注云: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姜、荆声讹耳。先居草部中,今人食之,录在菜部也。
陈士良云:荆芥,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疼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眼眩,手足筋急。本草呼为假苏,又别。按假苏叶锐圆,多野生,以香气似苏,故呼为苏。
《衍义》曰:假苏,荆芥也,只用穗。治产后血晕及中风,目带上,四肢强直。为末二三钱,童子小便一小盏,调下咽,良久,即活,甚有验。又治头目风,荆芥穗、细辛、川芎等为末,饭后汤点二钱。风瘙遍身,浓煎汤淋渫或坐汤中。
白蘘荷
微温。主中蛊及疟。
《图经》曰:白蘘荷,旧不着所出州土,今荆襄、江湖间多种之,北地亦有。春初生叶似甘蕉,根似姜而肥,其根茎堪为菹。其性好阴,在末下生者尤美。
陶隐居云:今人乃呼赤者为#20蘘荷,白者为覆菹,叶同一种尔。于人食之,赤者为胜。药用白者。中蛊者服其汁,并卧其叶,即呼蛊主姓名。亦主诸溪毒、沙虱辈。多食损药势,又不利脚。人家种白蘘荷,亦云辟蛇。
《圣惠方》:治风冷失声,咽喉不利。以蘘荷根二两,研,绞取汁,酒一大盏,相和令匀,不计时候,温服半钱。《肘后方》同。
《外台秘要方》:喉中及口舌生疮烂。酒渍蘘荷根半日,含漱其汁,差。
《梅师方》:治卒中蛊毒,下血如鸡肝,昼夜不绝,脏腑败坏待死。叶密安病人席下,亦自说之,勿令病人知觉,令病者自呼蛊姓名。
《衍义》曰:白蘘荷,八九月间淹贮之,以备冬月作蔬果,治疗只用生者。
薄荷
味辛、苦,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种之,饮汁发汗,大解劳乏。
《图经》曰:薄荷,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茎、叶似荏而大#21长,经冬根不死,夏秋采茎叶,暴干。古方稀用,或与薤作齑食。近世医家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切之药,故人家园庭间多莳之。又有胡薄荷,与此相类,但味少甘为别。生江浙间,彼人多以作茶饮之,俗呼新罗薄荷。
《日华子》云: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薄荷,使。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尤与薤作菹相宜。新病差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陈士良云:吴菝?,能引诸药入荣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四季宜食。又云:胡菝?,主风气,壅并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俗呼为新罗菝?。
《食疗》云:平。解劳,与薤相宜。发汗,通利关节。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外台秘要方》:治蜂螫。挼贴之,差。
《经验方》:治水入耳。以汁点,立效。
《食医心镜方》: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食之并宜。
《衍义》曰:薄荷,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巡#22,猫食之即醉,物相感尔。治骨蒸劳,用其汁与众药熬成膏。
菾菜
味甘、苦,大寒。主时行壮热,解风热毒。菾音甜。
陶隐居云:即今以作鲊蒸者。菾,作甜音,亦作忝。时行热病初得,便捣汁饮皆得除差。
陈藏器云:菾菜,捣绞汁服之,主冷热痢,又止血生肌。人及禽兽有伤折,傅之立愈。又收取子,以醋浸之,揩面,令润泽有光。
《日华子》云:甜菜,冷,无毒。炙作熟水饮,开胃,通心膈。
秦荻梨
味辛,温,无毒。主心腹冷胀,下气,消食。人所啖者,生下湿地,所在有之。
陈藏器云:五辛菜,味辛,温。岁朝食之,助发五脏气,常食温中,去恶气,消食,下气。《荆楚岁时记》亦作此说,热病不可食之,损目。
禹锡云:按孟诜云:秦荻梨,生于菜中最香美,甚破气。又,末之和酒服,疗卒心痛,悒悒塞满气。又,子,末和大醋,封肿气,日三易。
醍醐菜
雷公云:凡使,勿用诸件。草形似牛皮蔓,掐之有乳汁出,香甜入顶。采得,用苦竹刀细切,入沙盆中研如膏,用生细绢裹,挼取汁出,暖饮。并用每修事去根子。
《千金方》:治伤中崩绝赤。醍醐杵汁,拌酒煎沸,空心服一盏。又方:治月水不利。以叶绞汁,和酒煎,服一盏。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四十一 竟
#1气:晦明轩本『气』下有『味』字。
#2汁:晦明轩本作『器』。
#3炒:晦明轩本作『抄』。
#4曰:原作『口』,据晦明轩本改。
#5抵:原作『底』,据晦明轩本改。
#6?;原作『悟』,据晦明轩本改。
#7涕:原作『稊』,据晦明轩本改。
#8犯:原作『狠』,据晦明轩本改。
#9令:原作『冷』,据晦明轩本改。
#10云:晦明轩本无『云』字。
#11勺:晦明轩本作『白』。
#12今:原脱,据晦明轩本改。
#13南齐˙褚澄:疑当作『南齐书˙褚澄传』。
#14久:晦明轩本作『五』。
#15痹:原作『青』,据晦明轩本改。
#16九:原作『方』,据晦明轩本改。
#17苏: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8清:晦明轩本作『渍』。
#19煮:原作「者』,据晦明轩本改。
#20为: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1大:晦明轩本作『尖』。
#22巡:晦明轩本作『药』。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