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序疏要》 序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曰:『班氏《蓺文志》谓:「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盖自是医经经方遂分,连络之者,《本草经》则其枢纽矣,乃志不载其书,然《帝纪.平帝》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锺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所在,为驾一封,轺传遣诣京师,至者数千人。《楼护传》护少随父为医长安,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世不忽其书,故习而传之者,代不乏人,其得至今存者,惟梁贞白先生陶氏书为最古。今案其文,既历载《本经》总序于前,复患诸药一种虽主数病,而性理有偏着,立方或致疑混,赴急抄撮,恐不皆得研究,故将《本经》序大病之主已下一节,循其所列剖而析之,分为八十三项件,系主治药于下,方赘之序末,是陶氏实注《本经》而得《本经》与医经经方连络交会处矣。予治仲景书,既由不明药物主病之所以,然用力《本经》,有《本经疏证、续疏》之作矣。继治孙真人、王太守书,觉与仲景书犹未相承接,遂立志究竟病名古今相沿之准,病证彼此不侔之故,而证以药物主治之由,得是编以为鹄,反复寻绎,参互研订,然后知一证也。隶之此病则属虚,隶之彼病更属实,一药也投之彼病则逐实,投之此病反补虚,于仲景书以此推其绪,于孙真人、王太守书以此要其归。盖自是而汉人唐人医学医经经方旨趣,得连为一贯焉,篇中附北齐徐氏、唐苏氏、蜀韩氏、宋唐氏所增其精诣,几与陶氏捋,而徐氏所续九项,实有稗补证明之功,亦随例诠释而不削也。』

道光二十年九月五日武进邹澍序

贞白先生名宏景,梁时隐居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实始集《别录》附入本草经中。徐氏名之才,北齐尚书令,封西阳王,着《药对》。苏氏名恭,显庆中与长孙无忌、许敬宗等修定本草,李绩表上之,今名《唐本草》。韩氏名保升,孟蜀重广《唐本草》,并稍增注释,名《蜀本草》。掌氏名禹锡,宋嘉佑时奉诏重修本草,名《嘉佑补注本草》。唐氏,宋大观时蜀人,取诸家本草汇而集之,并采入经史中言医事,随类附入,名《证类本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