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疏证》 序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医道之见于载籍者,《灵枢》《素问》《难经》而上,《神农本经》为最古。诸经所论在审病,《本经》所论在主治,道实相为表里,惜其传授姓氏不可考,人遂以为汉人所假托,然秦人焚书,医药之书不毁,其为上古所遗无疑,后之继是书而作者,陶隐居《别录》为最善,乃宋金元以来着本草书者十数家,其言愈多,其道愈歧,其说愈新,其旨愈晦,则皆求胜于《本经》,求加于《别录》,而失之庞杂芜秽者也。世医相沿承用不知其非,即号称名医者,又止讲临证习方书,而于《本经》与《别录》则以寻常本草书视之,不能参互考订,疏其文,而证其解,故古人用药之意与药之所以愈病,其说隐晦淹塞,以至于今。不知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药,一药有一药之效,不能审药何以定方,不能定方何以治病,此闰庵邹君所以有《本经疏证》之作也。

闰庵籍隶武进,为邹道乡先生后裔,敦行谊,通儒术而隐于医,性耽著述,所撰杂文甚多,其为是书也,以《本经》为主,以《别录》为辅,而取《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与《唐本》《图经》,兼取六经、五雅、诸史、《说文》,旁及道经、佛书、群芳谱、名人著作,凡有关于论药者为之疏解辨证,或论病之所宜药,或论药之所宜病,与夫当用、不当用之故,务求其精,毋失于麤,务求其真,毋惑于似,反复校勘,一扫本草诸家尨杂芜秽之言,而归于至当,使药品之美毕彰,而《本经》之旨益着。由是而审证用药,审药定方,安有不起之病哉!至于唐以后之书,或引焉,或缺焉,或仍焉,或驳焉,或取之而不尽取焉,要以明《本经》之主治者为准尔。

汤子卿鹾尹与君莫逆交,素工岐黄术,笃嗜此书,欲谋刊布而以问余,余受其书而读之,例则笺疏之例,体则辨论之体,思则幽邈之思,识则卓越之识,绝非近世医书可比爰,乃商诸同志捐赀集腋以成其事,余素不知医,余以信汤君者信邹君,则其书之必传于后可知也,其它所撰述之文,必传于后亦可知也,则邹君之藉以不朽者,其在于此欤!抑不仅在于此欤!

古歙洪上庠叙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