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甲申夏,予于登厕时,忽然体冷汗出,气怯神疲。孟英视之曰:阳气欲脱也。卒不及得药,适有三年女佩姜一块,约重四五钱,急煎而灌之即安。后用培补药,率以参、芪、术、草为主,盖气分偏虚也。(眉批:干姜辛温,故用之以回阳气,若并此不得,则令壮盛人以气呵之,亦可救仓卒之变。)

无棣张柳吟封翁,于乙未夏偕令嗣恒斋刺史赴滇南任,道出武林。其家人郑九者,封翁宠人之弟也,途次抱恙。抵杭日招越医陈六顺诊治,服药后汗出昏狂,精流欲脱。封翁大骇,躬诣孟英以希挽救。孟英切其脉,既数且乱,沉取极细。乃语封翁曰:此证颇危,生机仅存一线,亦斯人之阴分素亏,不可竟谓附、桂之罪也。封翁闻言大悦,曰:长者也。不斥前手之非以自伐,不以见证之险而要誉。相见恨晚,遂订忘年之交。彼此尽吐生平,始知封翁最喜谈医,岐黄之言,无所不览,惟不肯为人勘病,亦慎重之意耳。于是孟英以元参、知、柏、桑枝、龙、牡、生地、白芍、甘草、百合、石斛、栀子、盐水炒淡豆豉为大剂灌之,下咽即安。次日去栀、豉、甘草,加龟板、鳖甲、盐水炒橘红,十余帖而康。

胡秋纫于酷热时偶有不适,医以柴、葛、香薷散之,反恶寒胸痞。更医用枳、朴、槟榔以泻之,势日剧,延孟英视之。自汗不收,肢背极冷,奄奄一息,脉微无神。曰:禀赋素亏,阳气欲脱,此必误认表证使然。与救逆汤加参、芪,服之渐安。继以补气生津,调理匝月而痊。

温敬斋令正,九月间忽然四肢麻木,头晕汗淋,寻不能言,目垂遗溺,浑身肤冷,急请孟英视之。脉微弱如无,乃虚风内动,阳浮欲脱也。先令煮水以待药,与东洋参、黄芪、龙、牡、桂枝、甘草、茯苓、木瓜、附子九味煎数沸,随陆续灌之。未终剂,人渐苏,盖恐稍缓则药不能追也。

叶茂栽年三旬余,寒热时形,身振多汗,医从疟治,数日而危,速孟英视之。脉微欲脱,语难出声,舌光无苔,筋惕肉瞤。亟宜救逆合建中汤灌之,覆杯即愈,续服多剂培补而安。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