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八十九
痘疹门
方
百祥丸 【 《小儿直诀》,下同】 一名南阳丸。治痘疮黑陷,及嗽而吐青绿水。
红芽大戟阴干,浆水煮软去骨晒干,复入元汁中煮尽汁
右焙干为末,水丸粟大,每服十丸,赤脂麻汤下。薛己曰:前方治痘疮黑陷耳骩冷咬牙吐泻者,乃脾土虚败,寒水反侮,归肾之恶候也。用百祥丸泻之,急以四君子加丁香、陈皮、木香、厚朴、炮姜以温补脾土,身热饮水,黑陷复起,十救一二。盖此证因脾土虚败,寒水乘侮。陈文秀先生云:若治寒水于既侮之后,何不保脾土于未败之先?此发前人之未发。况前药必借脾胃之气,运及于肾而才泻之,吾恐胃气先伤而莫能及。然非钱公之明见不敢投,非古昔之元气不敢用,治者慎焉!
牛李膏 一名必胜膏。治痘疮黑陷。
牛李子不拘多少,此物野生道边,至秋结实,黑圆成穗
右杵汁,石器内熬膏,每服皂子大,煎杏胶汤化下。
宣风散 治小儿痘疮内热及惊风。
陈皮 甘草各五钱 牵牛四两,半生半炒 槟榔二个
右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薛己曰:愚按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故肝气热则生风,风热搏则惊搐,而肝血必损也。然有余当认为不足,若屡服利惊宣风之剂,未免亏损脾胃,以成慢惊矣。慎之!
瓜蒌汤 治小儿慢惊及痘疹作搐。
瓜蒌根二钱 白甘遂一钱
右慢火炒黄为末,每服二三分,薄荷麝香汤下。薛己曰:按徐用诚云:钱氏治慢惊用瓜萋汤,恐传写悞耳。盖惊主风木,甲木属阳,病急易治;乙木属阴,病缓难治。况小儿五脏之气未实,神气未完,而自病慢惊之证,非病后及吐泻脾胃虚损而得者,慎勿用此峻厉之剂。
四顺清凉饮 治小儿脏腑有热,颊赤作渴,四肢惊掣,大便秘濇;或风热结核,头面生疮,目赤咽痛切有余之证。
赤芍药 当归 甘草 大黄各等分
右每服一钱,水煎。
六君子汤 治小儿脾胃虚弱,体瘦面黄;或久患疟痢,不思乳食;或呕吐泄泻,饮食不化;或时患饮食停滞;或母有前证,致儿为患。
人参 白朮 白茯苓各二钱 陈皮 半夏 炙甘草各一钱
右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参芪四圣散 治痘疮已出至六七日,不起发,不成脓。
人参 黄芪炒 白朮炒 茯苓 白芍药炒 当归 川芎各五分 糯米二百粒 紫草 木通 防风各三分
右作二剂,水煎服。
升麻汤 【 《活人书》,下同】 治伤寒中风头痛,憎寒壮热,支体痛,发热畏寒,鼻干不得睡;兼治小儿大人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兼治寒暄不时,人多疾疫,乍暖脱着及暴热之次,忽变阴寒,身体疼痛,头重如石者。
升麻 白芍药 炙甘草 干葛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若大段寒即热服,若热则温服。疮疹亦准此。服药已,身凉止药。小儿量度多少服。如老儿吃,去芍药,加柴胡一两、人参半两。古人治痘,以葛根汤为主。后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难矣。苟能变通,自发热以至收靥,葛根汤皆可增损用之,不特发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汤为主,随证立增损法于后:初发热,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风。口干渴,内热也,加葛粉、天花粉、麦门冬。自利,加条实黄芩生用。呕吐,加半夏、生姜。腹中痛,加木香、青皮、枳壳、山楂肉。腰痛,加独活、北细辛。头痛,加羌活、藁本、蔓荆子。惊搐,加木通、生地黄、灯心。小便少,加木通、车前子、瞿麦。大便秘,加大黄。衄血,加山栀仁、黑参、生地黄。发热三四日热不减,加解毒药,大力子、连翘、紫草、桔梗。疮不出,加防风、蝉蜕、荆芥穗、红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龙胆草。疮出太稠密,加人参、当归、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风、桔梗。咽痛,加桔梗、连翘。按《经验良方》加有山豆根去连翘。疮干或带紫,或色大赤者,血热也,加当归梢、生地黄、红花、地骨皮、牡丹皮。疮灰白色平陷者,气虚也,加人参、黄芪、防风、木香、官桂。手足疮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风、人参、黄芪。疮密起发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参、麦门冬、天花粉。泄泻者,里虚也,加人参、白朮、诃子、白茯苓。疮不着痂者,湿热也,加黄芪、防风、官桂、白朮;李氏加紫苏五分,笋尖、山楂、牛蒡子各一钱。冬月加制过麻黄一钱。海藏曰: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陈文中曰: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又曰:痘疹初发热未明,宜用此汤以散之。张巽之曰:凡痘见斑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万氏曰:古人谓但见红点,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此盖为痘疏毒少者言。后人不达立言之旨,遽谓凡出痘子,才见红点,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汤四味,乃发表解毒,流通血气,升降阴阳之剂,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润之,郁者疏之,过者平之,yin精不衰,而阳毒不亢也。苟谓痘疏毒少者,虽他不可服,况葛根汤乎?薛己曰:愚按前方,胃经发表之剂,表实而热毒壅滞于肌肉者,须用此药以疏泄之,恐虚其表,而痘毒不能托出也。王肯堂曰: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足冷,脉数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疑贰之间,并宜服之。或未经解利而疮毒已发,又云证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与解散之也。又云,患疮疹大便自如常者,亦可服升麻汤。盖用升麻,其性苦寒无毒,主解百毒,杀鬼邪,辟瘟瘴蛊毒,中恶腹痛咽喉口疮皆毒也,疮痘亦毒故也。其次用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热,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治头痛。升麻葛根二药,皆治伏热毒动,心恍惚,惊悸烦躁。大抵疮疹是蕴热毒,葛根解热、升麻去毒也。病热而药性微寒,冷热相攻,则芍药治时行寒热,又活血痹,使痘疮易出也;又利小便,疮疹有大热者则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调和之;况新书言疮疹渴躁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热调荣卫,为治疮疹之要药也。为其疑贰之间,非疮疹伏热而发热者,有伤寒伤风伤食惊证,兼患疮疹而禀气怯者,皆发虚热而非实热。若服之,是疮疹者则毒减而愈,他证者反以为害,不能尽述其由。但有壮热而面青目白,睛不黄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服,里无蕴热故也。此药治未发疮疹之前,疮疹已愈之后,服之消毒故也,非正出时服。董凤翀曰:外感重,加柴胡、羌活、白芷、防风;口干内热作渴,加葛粉、天花粉、麦冬;痰嗽,加紫苏、陈皮、半夏。
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及瘟病,应发汗而不发汗,内有瘀血鼻衄吐血,面黄大便黑。此方主消化瘀血,兼治疮疹出得太盛,以此解之。
赤芍药三分 生地黄半斤 牡丹皮去心 犀角屑一两,如无以升麻代之 一方加灯草十根。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服一盏。有热如狂者,加黄芩二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更不用黄芩也。王肯堂曰:热盛者,加酒炒黄连;若有瘀血停胷,加酢制大黄;若口鼻出血,加大蓟、茅根;若小便血,去大黄加小蓟。
麻黄黄芩汤 小儿伤寒无汗,头痛发热恶寒;兼治天行热气,生豌豆疮不快,益烦躁昏愦,或出尚身痛热者。
麻黄去节,一两 黄芩 赤芍各半两 甘草 桂枝去皮,各一分
右捣罗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水调下,日三。
化毒汤 治小儿疮痘已出未出,并皆服之。
紫草嫩者 升麻 炙甘草各半两
右剉如麻豆大,以水二盏,糯米五十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王肯堂曰:余用粳米,去糯米,以此为阳明之药也。
紫草木通汤 治小儿疮疹出不快。
紫草 木通 人参 茯苓去皮 糯米各等分 甘草半之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鼠黏子汤 治痘疹欲出未能得透皮肤,热气攻咽喉,眼赤心烦者。
鼠黏子四两,炒香 甘草一两,炙 防风半两 荆芥穗二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食后临卧,逐日三服。大利咽膈,化痰涎,止嗽。若春冬间常服,免生疮疖。老幼皆宜服。海藏曰:太阳少阳之剂,首论温平者此也。
升麻黄芩汤 治小儿伤风有汗,头痛发热恶寒;兼时行疮痘出不快。烦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钱五分。
升麻 干葛 黄芩 芍药各三钱 炙草一钱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水解散 治天行头痛壮热一二日;兼治疱疮未出烦躁,或出尚身体发热。
大黄 黄芩 桂心 甘草炙 芍药各二两 麻黄四两,去节汤泡焙秤
右捣罗为末,患者以生熟汤浴讫,以暖水调下二钱,相次二服,得汗利便差。强实人服二方寸匕。此调风实之人,三伏中宜用。若去大黄,即春夏通用。
猪尾膏 治疮子倒靥,心神不宁。
小猪儿尾尖刺血一两点
右入生脑子少许同研,新水调下,立效。《幼幼近编》:木香汤送下。费启泰曰:治痘疮细如麻芥,实而不松,
黯而不活,诸般恶形恶色恶证,累日不起者神效。
无比散 治疮疹恶候不快,及黑疮子应一切恶候。
牛胆黄 麝香 龙脑 腻粉各一分,细研 朱砂一两,先研如粉
右为极细。如有患者 小儿一字,大人半钱 水银少许,同小豮猪尾上血三两滴,新汲水少许同调服。先宁稳得睡,然后取转下如烂鱼肠蒲桃穗之类涎臭恶物便安。小儿用奶汁滴尤妙。一方有蟾酥。
龙脑膏 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而陷伏,皆宜速治,不尔毒入脏必死。
生龙脑一钱
右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鸡豆肉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化下。若疮子陷伏者,用温酒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疹发透,依常将息。海藏曰:此必证极而用,盖不得已也。
如圣汤 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
桔梗 牛蒡子炒 生甘草各一两 麦门冬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细细呷服,入竹叶煎化服尤妙。
决明散 治疹痘疮入眼。
决明子 赤芍药 炙甘草各一分 瓜蒌根半分
右捣罗为末,每服半钱 蜜水调下,日进三服。
拨云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瞖。
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
右捣罗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之。
密蒙花散 治疹痘疮,并诸毒气入眼。
密蒙花钱半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各半钱
右为细末,用羊肝一片,破开作三片,掺药令匀,却合作一片,以湿纸七重裹,煻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通圣散 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瞖。
白菊花如无,甘菊花代,然不如白菊花 菉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一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用一大钱,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共一处煎,候米泔尽,只将干柿去核吃之,不拘时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浅者五七日可效,远者半月余。
葛根麦门冬散 【 《陈氏痘疹》,下同】 治小儿热毒斑疹,头痛壮热,心神烦闷。
葛根三钱 麦冬去心,四钱 石膏半两 甘草 川升麻 人参 茯苓各二钱 赤芍药一钱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增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足阳明胃经之药也。外除表邪,内清胃火,兼补元气。若非发热作渴,表里有热者,不可用。若表里俱虚而发热作渴者,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生地黄散 治小儿斑疹,身热口渴,欬嗽心烦者。
生地黄半两 麦冬去心,七钱 杏仁 款冬花 陈皮各三钱 甘草二钱半,炙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若肺经有热者,宜用此方;若痰气上壅,佐以抱龙丸。
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疮疹时气,头痛壮热,目濇多睡,欬嗽喘促。
桔梗炒 真细辛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真川芎 白朮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薄荷五叶,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候,量大小加减。海藏曰: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薛己曰:愚按前证方,若表虚风寒所乘而致诸证者,宜用此药。若表实内热相搏而致诸证者,宜用升麻葛根汤。若兼作渴饮冷者,须用葛根麦门冬散。大凡疮疹未出已出之间,多增寒壮热,身体疼痛,大便黄稠,此正病也。若无他疾,不必服药。王肯堂曰:治数证,皆纯阳人所用,古人处为小儿药,非乃里寒者可服,且以药对其证用之意,大抵浑身壮热,必由风热疮疹伤寒时气,且先与之也。其头痛目濇,鼻流清涕者,用细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参;多睡者,用茯苓;恐伤寒时气乘里弱者,用白朮也。治风热疮疹,瓜蒌根也。瓜蒌味苦寒,治身热烦满,大热,除肠胃中痼热八疽,面黄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热,而胷痹不下乳,阳证伤寒,治痈下乳,皆攻其热也,故非里寒者可用。其里寒者,由身有大壮热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黄赤,皆里寒证也。其中虽有白朮以温,终非为虚热者用。人之脏腑寒则寒药先效,热药未必能制之;脏腑热则热药先效,寒未必能制之,此势之自然也,岂得不辨表里冷热而用药也?《和剂》方小儿伤寒壮热,当先服此,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壮热未退,切不可与通利大便及凉药,恐是疮疹,服药则误矣。一方加防风、花粉。
十一味异功散 又名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诃梨勒去核 半夏姜汁制 丁香 甘草炙,各三钱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量大小以意加减。薛己曰:按前方治痘疮已出未愈之间,其疮不光泽,不起发,不红活;或已出一日至五七日间,或泄泻作渴,或肚腹作胀,气促作喘,或身虽热而腹胀足指冷,或身热而作渴,或身热而惊悸腹胀,或身热汗出不止,或气急寒战咬牙,或渴而饮水愈渴;或疮欲靥而不靥,或疮痂欲落不落,而反腹胀渴泻,足指寒冷,或惊悸寒战咬牙,此脾胃终变虚寒,津液衰少,此发《内经》微旨,阴阳蕴奥,非神于术者岂能言哉?前证乃阳气内虚寒而外假热,如痈疽脾胃亏损诸脏虚寒之败证,急用前散以救胃气,亦有可生者。
十二味异功散
木香 当归各三钱半 人参 厚朴姜制 陈皮 丁香 茯苓 官桂去粗皮 白朮炒 肉豆蔻各二钱半 川附子炮去皮,一钱半 半夏姜制,一钱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三岁儿作三服,五岁儿作两服,一周两岁儿作三五服。病有大小,以意加减。此药家传五世,累经效验。薛己曰:愚按前方治痘疮已出未出,不发起,不光泽,不红活,谓之表虚,宜用此药治之。若已出未愈,疮不光泽,或不起发,不红活,或腹胀作渴,泄泻气促,谓之表里虚寒,急用此药送豆蔻丸。或十一日间不靥,壮热,闷乱不宁,卧则烦渴咬牙,手足指冷,数饮沸汤而不热,围火重衾而仍寒,悉属表里虚寒也。王太仆云:大寒而盛,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益其心火,急用前药以回其阳,亦有生者。
肉豆蔻丸 治泻水谷,或白或淡黄不止者。
广木香 缩砂仁三钱 肉豆蔻 白龙骨 诃子肉各半两 赤石脂 枯白矾各七钱半
右为细末,用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一周岁儿,每三五十九,三岁儿服百丸,温米饮下。泻甚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泻止住服,不止多服。薛己曰:愚按前方,治阳气虚寒,肠滑泄泻之濇剂。盖肾主大便,若因肾气不固而致前证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应,急煎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补之。盖豆蔻丸濇滞之功多,补益之功少也。
人参麦门冬散 治痘疮微渴。一名麦门冬散。
麦门冬一两 人参 甘草炙 陈皮 白朮 厚朴姜制,各半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增减。《幼科全书》曰:渴不止,加天花粉、葛根、酒芩、竹沥。薛己曰:愚按前方,若痘疮热毒,气虚作渴,宜用之。若因气虚弱作渴,用人参白朮散。
消毒散 治痘疮六七日间,身壮热不大便,其脉紧盛者,用此药以微利之。一名消毒饮。
牛蒡子四两,杵炒 荆芥穗 甘草炙,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薛己曰:愚按前方,若毒在肌肉,尚未能尽发而致斯证,脉浮而紧者,最宜此药疏解其毒。若痘顿轻,脉沉而紧者,毒在脏腑,宜用前胡、枳壳疏通,以绝其源,其痘尤轻。海藏曰:此药皆温平之剂。一方加防风、薄荷。王肯堂曰:治疮未出或已出,未能匀遍;又治一切疮,凉膈去痰;治咽喉痛。
柴胡麦门冬散 治痘疮壮热,经日不止,更无他证,此药治之。即六味柴胡麦门冬散。
柴胡二钱半 龙胆草炒,一钱 麦门冬三钱 甘草炙 人参 黑参各一钱半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若痘疮表热,根盘色赤,焮痛作渴,饮冷,或两目作痛,或素有肝火而患痘疮者,尤宜用之。
射干鼠黏子汤 治痘疮壮热,大便坚实,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皆余毒所致。
鼠黏子四两,炒杵 甘草炙 升麻 射干各一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薛己曰:愚按前方,若痘疮初出,发热焮痛,根盘赤盛,或咽喉口舌疼痛,作渴引饮者,宜用。若因胃气虚弱,发热而致前证者,宜用人参麦门冬散。
桔梗甘草防风汤 治风热咽喉不利。
桔梗炒 甘草炙 防风各等分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徐徐温服,不拘时,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方,若上焦风热,或痰涎不利,咽喉不利,或口舌生疮,作渴引饮者,须用此药发散解毒,痘虽出亦在轻浅。
人参清膈散 治涕唾稠黏,身热鼻干,大便如常,小便黄赤,宜用此方治之。
人参 柴胡 当归 芍药 知母炒 黄芪炒 桑白皮炒 白朮炒 紫菀 地骨皮 茯苓 甘草 桔梗炒,各一两 黄芩半两 石膏 滑石各一两半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温服,量大小加减。薛己曰:愚按前证,即痈疽因热毒蕴结于脏腑经络之间者,当用此药以疏导托里,调和荣卫,使邪气退,则元气不伤而痘疮易愈也。
前胡枳壳散 治痰实壮热,胷中烦闷,大便坚实,卧则喘急。
前胡一两 枳壳 赤茯苓 大黄 甘草各半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量大小加减。如身温脉微并泻者,不可服。薛己曰:愚按前证,若属肺胃实热,气郁痰滞,大便秘结,小便赤濇,烦渴饮冷,身热脉数者,宜用之以表散外邪,疏通内脏,使邪气不壅滞,且痘疮轻而易愈也。
人参白朮散 治痘疮已靥,身热不退。此药清神生津,除烦止渴。
人参 白朮 藿香叶 广木香 生甘草 白茯苓各一两 干葛三两
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徐徐服。薛己曰:愚按前证,若痘疮已靥身热,或津液少而口干引饮者,胃气虚弱也,宜用人参白朮散。若腹胀泄泻,口干足指寒冷者,脾气虚寒也,宜用十一味木香散。若形寒恶寒,呕吐不食,腹胀泻渴等证,乃脾气虚寒下陷也,用六君子加升麻、姜、桂;如不应,急加木香。若发热烦躁,身热恶衣,属血脱发躁,用当归补血汤。大凡痘疮,若脾气虚弱出不快者,误以为热毒壅盛,用凉药宣利解散,致脾胃受伤,元气愈虚,使疮不起发,不充满,不结靥,不成痂,而痒塌烦躁喘渴死者多矣。凡痘疮首尾不宜与水,则疮靥之后,其痂落迟。或生痈肿,治生其法,必成疳蚀疮,血水不绝,甚则面黄唇白,多致难愈,盖脾胃属土而主肌肉故也。
韶粉散 治小儿痘疮才愈,而毒气尚未全散,疮痂虽落,其瘢犹黯,或凹凸肉起,当用此药涂之。
韶粉一两 轻粉一钱
右研和,入炼猪脂油拌匀如膏,薄涂疮瘢上。如痘痂欲落不落,当用此方。
羊(骨同)髓膏 治痘痂欲落不落,瘢痕。
羊(骨同)骨髓一两
右炼,入轻粉一钱,研成白膏,瓷合盛之,涂疮上。薛己曰:愚按前证,若痘疮痕赤而作痒,属血虚而有热也,佐以四物、牡丹皮。若痕白而作痒,气虚而有热也,佐以四君、芎、归。疮痂欲落不落者,脾经血气虚,八珍汤。若发热而大便秘结者,肠胃内热也,犀角消毒丸。发热而大便调和者,脾胃热也,麦门冬散。脓水淋漓者,肌表热也,用败草散敷之。
雄黄散 治小儿因痘后牙龈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
右二味,同研极细,量疮大小干掺。
绵茧散 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
出蛾绵茧不拘多少
右用生白矾槌碎,实入茧内,以炭火烧矾汁干,取出为末,干贴疳疮口内。如肿臖作痛,更服活命饮。《幼科全书》曰:茧矾每两加密陀僧五钱、白芷末二钱,以白蜜调而敷之。薛己曰:愚按雄黄散,清肝杀虫解毒,外治之方也。其证所感之经,与所致之因,各有不同。若因手足阳明经蕴热所致者,用犀角消毒散。若因脾经疳热者,用大芜荑汤。若因肾经虚热者,用地黄丸。若因肝经疳热者,用芜荑汤送大芦荟丸。其绵茧散,总治疮毒脓水淋漓收敛之外剂,若果系内无余毒而未痊者,宜用敛之。若因气血虚而不敛,宜用托里散。若发热肿痛,大便不结,用仙方活命饮,更以隔蒜灸法。若肿痛作渴,大便秘结,用四顺清凉饮。若大便已通,肿痛未退,仍用活命饮。若发热倦怠,大便调和,用八珍汤加犀角。如疳蚀未应,急用隔蒜灸。若发热口干,肢体倦怠,用八珍汤加黄芪。若饮食少思,肢体倦怠,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若脓水不绝而发热,用四物、参、芪、丹皮。若脓水不绝而恶寒,用四君、归、芪。恶寒发热者,用八珍、黄芪。若乳母肝经血虚发热,用加味逍遥散。若肝经因怒发热,用加味小柴胡汤。若肝经因郁发热,用加味归脾汤。仍参前痘疮首尾悞饮水证。
谷精草散 治小儿痘疮已靥,眼目瞖膜,遮障瞳人,瘾濇泪出,久而不退;或十二三日,疮痂已落,其疮瘢犹黯,或凹或凸。此肌肉尚嫩,不可澡浴,及食炙煿辛辣有毒之物,恐热毒熏于肝膈,目生瞖障,若不能守禁而致患者,须用此治之。一名蛤粉散。
谷精草一两 生蛤粉二两
右为细末,以豮猪肝一叶,用竹刀批片,糁药在内,用草绳缚定,入磁器内,量用水,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一方有黑豆二两。《活人书》曰:煮熟收入磁瓶内熏眼,候温取食,日作,不过十日退。薛己曰:愚按前证,若痘疮愈后,余毒入于肝经而作痛者,宜用此方;羊肝散亦效。若肝经热毒,眼睛作痛,佐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或犀角地黄汤。
解毒汤 治一切热毒肿痛,或风热搔痒。
黄连三分 金银花 连翘各五分
右,水煎服。薛己曰:愚按前证,当审其脏腑部分,及各随所因而治之。若在乳下,必当兼治其母。
参汤散 治水痘。
地骨皮炒 滑石 炙甘草各半分 麻黄去节 人参 大黄湿纸煨熟 甜葶苈用湿纸裹煨 知母 羌活各一分
右为末,每服半钱,水一小盏,入小麦七粒,同煎至十数沸,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薛己曰:愚按前方,发表散邪疏通内热之峻剂。若遍身作痛,壮热烦躁,作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濇滞,喘嗽等证,宜用此方,或前胡枳壳散。然水痘多属表邪,若但发热引饮,小便赤色者,当用升麻葛根汤。如无他证,不必用药也。
右小儿疮疹无正方论,虽王、谭、钱氏之书,止见其方,未见其源。疗之者,往往以药宣利解散,因耗伤真气,遂至不救者多矣。深可痛悯!文中今将祖父秘传方论,集为一卷,盖守此方三十余年,全活者甚众,百不失一。今合广其传,使患者无夭枉之祸,医者有活人之功,此仆之夙心也。
参芪内托散 治痘疮里虚发痒,或不溃脓,或为倒靥等证。
人参 黄芪炒 当归 川芎 姜制厚朴 防风 桔梗炒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右入糯米一撮,水煎服,仍量儿加减。王肯堂曰:去厚朴、紫草加白芍。泻加诃子、肉豆蔻,有斑加桂、紫草、酒炒黄连、牛蒡子之类。
紫草快斑汤 治痘疹血气不足,不能发出,色不红活等证。即紫草汤。
紫草 人参 白朮 茯苓 当归 赤芍药 川芎 木通 甘草 糯米
右,每服二钱,水煎。
人参胃爱散 治痘疮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等证。
人参 藿香 紫苏 木瓜 丁香 茯苓 甘草 糯米
右,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四圣散 治痘疹出不快及倒靥。
紫草茸 木通 甘草炙 枳壳麸炒 黄芪
右各等分,每服二钱,水煎。
独圣散 治痘疮倒靥陷伏。
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烧存性
右为末,以木香汤入少酒服之。
快透散 治痘疮出不快等证。
紫草 蝉蜕 木通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右每服二钱,水煎。薛己曰:愚按海藏先生云,身后出不快,足太阳经也,用荆芥甘草防风汤;身前出不快,手阳明经也,用升麻葛根汤;四肢出不快,足阳明经也,用防风芍药甘草汤。此皆解毒升发之剂也,不可不知。
鼠黏子汤 治斑疹稠密身热等证。
牛蒡炒 当归 甘草炙,各一钱 柴胡 连翘 黄芩 黄芪各钱半 地骨皮二钱
一方无芩加连。每服二钱,水煎。
紫草散 治痘疹黑陷,气血虚弱,疮疹不起。
紫草 甘草 黄芪炙 糯米各一钱半
右水煎服。
活血散 治痘疮血虚热,已出未尽,烦躁不宁,肚腹疼。
白芍药一两,酒炒
右为末,每服一匙,糯米汤调下,荔枝汤亦可。对四君子汤加归、芪,名归芪活血散。《活人书》曰:治疮子出不快,酒调。如欲止痛,用温熟水调下。海藏曰:张子和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风大效,此乃太阴药也。
人参透肌散 治痘疮虚而有热,虽能出快,长不齐整,隐于肌肤间者。
人参 紫草如无,红花代 白朮 茯苓 当归 芍药 木通 蝉蜕 甘草 糯米各等分
右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半,徐徐服。
大连翘饮 治积热大小便不利,及痘后余毒不解,肢体患疮,或丹瘤游走不止。
连翘 瞿麦 荆芥 木通 赤芍药 当归 防风 柴胡 滑石 蝉蜕 甘草各一钱 山栀炒 黄芩炒,各五分
右每服三钱,水煎。一岁每服一二匙,三五岁者每服数匙。一方有车前、紫草。薛己曰:愚按前方苦寒辛散,发散肌表,疏通内脏之剂。若表里实热,烦躁饮冷,大便不通,小便秘结者,最宜用之。慎不可过剂,恐复伤胃气而变他证也。若妄发之则成斑烂,妄下之则成虚脱。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