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二
小儿初生护养门
千金方 【 唐?孙思邈】
初生出腹论
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 【 一作衔。】 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
儿已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内雷鸣。乃先浴之,然后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 【 一云成内钓。】 若先断脐,然后浴者,则脐中水,脐中水则发腹痛。其脐断讫,连脐带中多有虫,宜急剔拨去之,不尔入儿腹成疾。断儿脐者,当令长六寸。长则伤肌,短则伤脏。不以时断,若挼汁不尽,则令暖气渐微,自生寒,令儿脐风。
生男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安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为善。不可令衣过厚,令儿伤皮肤,害血脉,发杂疮而黄。儿衣绵帛,特忌厚热。慎之慎之!凡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数絮衣之,勿用新绵也。
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
凡裹脐法,椎治白练令柔软,方四寸,新绵厚半寸,与帛等合之,调其缓急,急则令儿吐哯。儿生二十日,乃解视脐。裹脐时闲户下帐,燃火,令帐中温暖,换衣亦然。此谓冬时寒也。
儿洗浴断脐竟,绷抱毕,未可与朱蜜,宜与甘草汤。以甘草如手中指一节许,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绵缠沾取,与儿吮之,连吮汁计得一蚬壳入腹止。儿当快吐,吐去心胷中恶汁也。如得吐,余药更不须与。若不得吐,可消息计。如饥渴,须臾更与之。若前所服,及更与并不得吐者,但稍稍与之,令尽此一合止。如得吐出恶汁,令儿心神知慧无病也。饮一合尽,都不吐者,是儿不含恶血耳,勿复与甘草汤,乃可与朱蜜,以镇心神安魂魄也。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癎气急,变噤痉而死。新生与朱蜜法:以飞炼朱砂如大豆许,以赤蜜一蚬壳和之,以绵缠箸头沾取与儿吮之,得三沾止,一日令尽此一豆许。可三日与之,则用三豆许也。勿过,此则伤儿也。与朱蜜竟,可与牛黄如朱蜜多少也。牛黄,益肝胆除热,定精神,止惊,辟恶气,除小儿百病也。
新生三日后,应开肠胃,助谷神,可研米作厚饮,如奶酪厚薄,以豆大与儿咽之,频咽三豆许止,日三与之,满七日可与哺也。儿生十日,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若乳汁少,不得从此法。当用意小增之。若三十日而哺者,令儿无疾。儿哺早者,儿不胜谷气,令生病,头面身体喜生疮,愈而复发,令儿尩弱难养。三十日后,虽哺勿多。若不嗜食,勿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
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以空乳乳之即消。日四乳。儿若脐未愈,乳儿太饱,令风中脐也。夏不去热乳,令儿呕逆;冬不去寒乳,令儿欬痢。母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能行。母有热以乳儿,令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善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母新吐下以乳儿,令虚羸。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大佳。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辄夺其乳令得息,息已复乳之。如是十返五返,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
浴儿法:凡浴小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所,令儿惊,亦致五脏疾也。凡儿冬不可久俗,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久则伤热。数浴背冷则发癎;若不浴,又令儿毛落。新生浴儿者,以猪胆一枚取汁,投汤中以浴儿,终身不患疮疥,勿以杂水浴之。儿生三日,宜用桃根汤浴。桃根、李根、梅根各二两,枝亦得,(口父)咀之,以水三斗,煮二十沸,去滓,浴儿良。去不祥,令儿终身无疮疥。治小儿惊,辟恶气,以艾虎汤浴。艾一斤,虎头骨一枚,以水三斗,煮为汤浴。但须浴即煮用之。
儒门事亲 【 元?张从政】
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
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方书旧说,天下皆知之矣。然《礼记》曲礼、王符《潜夫论》所云,天下皆不知。曲礼云:童子不衣裘棠。说云:裘太温,消阴气。且人十五岁成童,尚不许衣裘。今之人养穉子,当正夏时,以绵夹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天稍寒即封闭密室,垂毡下幕,暖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暖不泄,虽衰老之人,尚犹不可,况纯阳之小儿乎!然君子当居密室,亦不当如是之暖也。王符《潜夫论》云: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今人养穉子,不察肠胃所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及稍能食,应口辄与。夫小儿初生,别无伎俩,惟善号泣为强良耳。此二者,乃百病之源也。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饱、曰暖。惊者,火乘肝之风木也。疳者,热乘脾之湿土也。吐者,火乘胃膈,甚则上行也。泻者,火乘肝与大肠而泻者也。夫乳者,血从金化而大寒,小儿食之肌肉充实。然其体为水,故伤乳过多,反从湿化,湿热相兼,吐痢之病作矣。医者不明其本,辄以紫霜,进食、比金、白饼之属,其中皆巴豆、杏仁,其巴豆大热有大毒,杏仁小热有小毒,小儿阳热,复以热毒之药,留毒在内,久必变生。故刘河间先生,以通圣、凉膈、神芎、益元治之,皆无毒之药。或曰:此大人所服之药,非小儿所宜也。余闻笑曰:大人小儿,虽年壮不同,其五脏六腑,岂复殊耶?大人服多,小儿服少,其实一也。故不可下者宜解毒,可下者宜调胃泻心。然有逐湿为之方者,故余尝以牵牛、大黄、木通三味末之为丸,以治小儿诸病皆效。盖食乳小儿,多湿热相兼故也。今之医者,多以此药谤予,彼既不明造化,难与力辩。故予书此方,以俟来世知道者。然善治小儿者,当察其富贵贫贱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怒多则肝病多矣。夫肝者木也,甚则乘脾矣。又况贫家无财少药,故死少;富家有财多药,故死多。故贫家之育子,虽薄于富家,其成全小儿,反出于富家之右。其暗合育子之理者有四焉:薄衣淡食,少欲寡怒,一也;无财少药,其病自痊,不为庸医热药所攻,二也;在母腹中,其母作劳,气血动用,形得充实,三也;母既作劳,多易生产,四也。此四者,与富家相反也。俚谚曰: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罗。此言唯鄙,切中其病。世俗岂知号哭者,乃小儿所以泄气之热也。老子曰:终日号而不嗄。余尝授人以养子之法:儿未坐时,卧以赤地。及天寒时不与厚衣,布而不绵。及能坐时,以铁铃木壶杂戏之物,连以细绳置之水盆中,使一浮一沉,弄之有声。当炎暑之时,令坐其傍,掏水弄铃以散诸热。《内经》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手得寒水,阴气达于心中,乃不药之药也。余尝告于陈敬之:若小儿病缓急无药,不如不用庸医。但恐妻妾怪其不医,宜汤浸蒸饼令软,丸作寸丸,绐其妻妾,以为真药,使儿服之,以听天命,最为上药。忽岁在丙戌,羣儿皆病泄泻,但用药者皆死。盖医者不达湿热之理,以温燥行之,故皆死。惟陈敬之不与药,用余之言,病儿独存。噫!呜呼!班固真良史,尝曰:有病不治得中医。除暴得大疾病,服药者当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若未病之前,从予调养之法,亦复不生病。纵有微疾,虽不服药可也。
格致余论 【 元?朱震亨】
慈幼论
人生十六岁以前,血气俱盛,如日方升,如月将圆,惟阴长不足,肠胃尚脆而窄,养之之道,不可不谨。童子不衣裘帛,前哲格言,具在人耳。裳下体之服,帛温软甚于布也;裘皮服,温软甚于帛也。盖下体主阴,得寒凉则阴易长,得温暖则阴暗消。是以下体不与帛绢夹厚温暖之服,恐妨阴气。实为确论。
血气俱盛,食物易消,故食无时。然肠胃尚脆而窄,若稠粘干硬,酸咸甜辣,一切鱼肉水果湿面,煎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宜禁绝。只与熟菜白粥,非惟无病,且不纵口可以养德。此外生栗味咸,干柿性凉,可为养阴之助。然栗太补,柿太濇,俱为难化,亦宜少与。妇人无知,惟务姑息,畏其啼哭,无所不与,积成病疾,虽悔何及!所以富贵骄养,有子多病。迨至成人,筋骨柔弱,有疾则不能忌口以自养,居丧则不能食素以尽礼,小节不谨,大义亦亏,可不慎欤!
至于乳子之母,尤宜谨节。饮食下咽,乳汁便通;情欲中动,乳脉便应。病气到乳汁必凝滞,儿得此乳,疾病立至,不吐则泻,不疮则热,或为口糜,或为惊搐,或为夜啼,或为腹痛。病之初来,其溺必少,便须询问,随证调冶,母安亦安,可消患于未形也。夫饮食之择,犹是小可,乳母禀受之厚薄,情性之缓急,骨相之坚脆,德行之善恶,儿能速肖,尤为关系。
世医得效方 【 元?危亦林】
灸法论
小儿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其五脉,因易成病。河洛关中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又灸颊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脉急,牙车筋急。其土地寒,皆决舌下去血,灸颊以防噤也。吴蜀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详。南北之殊,便按方而用之,是以多害于小儿也。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夭横也。小儿惊啼,眠中四肢掣动,变蒸未解,慎不可针灸爪之,动其百脉,仍因惊成癎也。惟阴癎噤痉,可针灸爪之。
奇效良方 【 明?方贤】
初生说
凡婴孩始生,浴水未到,且以绵絮包裹,暖大人怀中。浴汤亟须调和,若冷热失所则令儿惊,亦致五脏疾矣。虽浴出亦当暖之。若遇暑月,亦未可去其绵絮。乍出母腹,不可令冒寒气也。宜以预先煎下沸汤,以瓶收之,临时渐暖,不犯生水,则儿不生疮。如此一月为佳,自然长而少病矣。
初生小儿,未乳之先,用黄连些少浸汁,调干胭脂一蚬壳,抹儿口中,去其腹中旧粪,方可与儿乳之。三日内以少朱砂入蜜些少,调灌半蚬壳。一月,以牛黄少许,徐徐抹儿口中。若儿多唾,慎勿强与乳之。
新生浴儿,用五根汤浴儿。五根者,桃、柳、楝、梅、槐,加之苦参、白芷煎汤浴之,辟诸不祥。若遇热时,以软绢蘸汤拭之。
小儿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则令筋骨软弱。时常宜见风日,若爱惜不见风日,令儿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当将父母穿过旧絮着衣,少假父母之余气,幸勿以新绵着儿。又当消息衣服,无令衣多,多则令儿汗出,汗多则致虚损,风邪易感。
夫小儿当慎风池,在颈项筋两辕之问,诸疾从此而发。小儿脐带未脱,不可频浴,频浴则脐中入水,撮口脐风,皆从此起,不可不慎。此乃前人之成说,后人之龟鉴者欤。
违和说
《书》云:阳升阴加,四序无差。万物禀阴阳之气,男女由精血而成。三旬而阴气纯厚,子称襁褓;两月而阴气方生,儿呼为芽。在百日名奶星,至半载而为夸。乳童周期而阴阳各半,孩儿千日乃真气方奢。此际全在乳母,能调则和,不调则违。且和者,其母慈祥,能调寒暑,乳哺得宜,是以百痾顿释,形貌充悦,筋骨隆盛,情性异常。违者,乳哺失节,不能调摄,或嗔怒乳儿,令儿邪狂;或酒醉乳儿,令儿惊癎;或有孕乳儿,令儿黄瘦疳积;或感患乳儿,令儿患惊风异疾;或吐后乳儿,令儿呕逆羸瘦;或伤饱乳儿,令儿多热喘急;或劳房未定乳儿,令儿多病;或乳母与孩儿同睡,口鼻之气,侵吹顖门,令儿鼻塞;或母过爱,绷袍衣服,通寒常加火烘,热气郁积,令儿患热病风毒丹毒。又有乳母悞将孩儿衣服,留于月下晒晾过夜,被恶鸟羽屎落于衣上,遂成无辜之疾;或将恶相异物嬉戏,乍忽一见,遂成惊忤。《书》云:衣安月下,招无辜以为殃;童子未成,见稀物而触忤。皆为母之过失,使儿伤精损血,形体黧黑,四肢枯瘁,病之生杀,从此而来。是以《内经》不载其说,乳下婴儿之疾,有病难治者,皆无所据。中古巫妨氏着《颅顖经》以占寿夭,历世相授,于是小儿医方兴焉。其次晋宋江左推诸苏家小儿方传习有验,隋间有巢氏方撰集《病源》,唐有孙真人留心此术。迨后贤俊俊集,名医颇众。然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博考羣书论说,但有证而无治法。张焕有方而阙脉证,惟钱氏一书,古今所重。谓小儿方脉,固难求证,不可以言语取者,乳下之婴,襁褓之孩,故专于一科。古人有言医之为难而兹幼科,比诸医者,又出人一头地。虽然人有长幼,病感则一,但幼小不能言者耳。人有四百四证,能调则生,失和则死。幼者归罪于母,壮者或四气七情,或饥饱劳逸,或嗜欲误犯,皆能成疾。故上古神农氏之王天下也,观人之违和,啜草木之味,以定咸酸甘苦,以治疾病沉痾。咸以软之,酸以收之,甘以缓之,苦以坚之。奇哉辛味,总摄四性。然后播种百谷,以养人之形骸。古考巢居穴处,不昧其道,故能全角返质,以道自守,气血坚刚。终保百年之寿。于是乎明医间出,继踵不绝。岐和振袂于前,李华驰声于后。悲哉,后人巧伪日增,故此夭寿不满。虽有明医续世,诊视无功。淫祀妖邪,以求余福,可谓息灯觅朗,枯壑驾舟,虽欲求生,反遭艰险。大抵养生之士,要识违和之理,则天命无穷矣。
片玉心书 【 明?万全】
指南赋
小儿方术号曰哑科。口不能言,脉无可施。惟形色以为凭,竭心思而调治。故善养子者,似豢龙以调护;不善养子者,如舐犊而爱惜。爱之愈勤,害之愈急。乍头温而足冷,忽多啼而不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肠胃脆薄兮,饮食易伤;筋骨柔弱兮,风寒易袭。父母何知,看承太弛。重绵厚袄,反助阳以耗阴;流歠放饭,徒败脾而损胃。闻异声,见异物,失于堤防;深其居,简其出,过于周密。未期而行立兮,喜其长成;无事而嬉笑兮,谓之聪慧。一旦病生,双亲心戚。不信医而信巫,罔求药而求鬼。乃人事之不修,谓天命之如此。
育婴家秘 【 明?万全】
发微赋
医道至博,幼科最难。如草之芽兮,贵于调养;似蚕之苗兮,慎于保全。血气未充兮,脉无可诊;神识未开兮,口不能言。诚求于心,详察于面。苟得其要也,握造化于妙手;未达其旨也,摘章句于残编。调护若失,疾病乃生。头要凉而背要暖,食勿饱而衣勿绵。肠胃脆薄兮,乳哺伤而成积;精神怯弱兮,闻见异而成癎。嗟哉慈母兮,过于姑息;笑彼粗工兮,误于汤丸。伐其发生之气,夭其童稚之年。徒啼号于丘垄,休祷祀于旃坛。
小儿不宜妄针灸
芽儿嫩小不耐伤,针灸汤丸莫妄尝。破肉损筋成瘦疾,坏肠败胃作余殃。
初生小儿,内外脆薄,药石针灸,必不能耐也。良工当以爱己子之心,而爱人之子,怜惜之,抚摩之,未可轻治,为儿作祸也。书曰:如保赤子,其爱养之谓欤。为父母者,不可不知。
鞠养以慎其疾
小儿神气衰弱,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禽兽,嬉戏惊吓,或闻人之叫呼,雷霆铳爆之声,未有不惊动者也,皆成客忤惊癎之病。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志失。大人皆然,小儿为甚也。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小儿玩弄嬉戏,常在目前之物,不可去之。但勿使之弄刀剑,衔铜钱,近水火,见鬼神耳。
小儿能言,必教之以正言,如鄙俚之言勿语也。能食则教以恭敬,如亵慢之习勿作也。能坐能行则扶持之,勿使倾跌也。宗族乡党之人,则教以亲疏尊卑长幼之分,勿使谍嫚。言语问答,教以诚实,勿使欺妄也。宾客教以拜揖迎送,勿使退避也。衣服器用五谷六畜之类,遇物则教之,使其知之也。或教以数目,或教以方隅,或教以岁月时日之类。如此则不但无疾,而知识亦早也。
小儿周岁有病者,勿妄用药,调其乳母可也。不得已而用,必中病之药,病衰则已,勿过其则也。
幼科有拏掐法者,乃按摩之变也。以小儿未周岁者,难以药饵治,权宜之则,可以治外邪,而不能治内病也。能治小疾及气实者,如大病气虚者用之,必误儿也。为父母喜拏而恶药,致令殀折者,是谁之过欤?
父母常将幼子怜,几因爱恤取愁烦。育婴家秘无多术,要受三分饥与寒。
人之无子者,置姬妾,觅方术,问命卜,祷鬼神,其心劳矣。及其生子,爱恤之深,保养之失,过于热也,热则生风,过于饱,饱则成积。医不择良药,或犯毒不可救也。柳子《种木传》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所以取譬也。
谚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饥谓节其饮食也,寒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谬说也。
头要清凉背要温,露其下体养真阴。天时勿犯如春候,寒热乖违客气侵。
此言适其寒温之法也。头者六阳之会,常要凉,不可缠裹。腹为阴,背为阳,皆脏腑之俞膜也,常要和暖,不可便露。小儿纯阳之气,嫌于无阴,故下体要露,使近地气以养其阴也。天时者,即寒热也。春者温和之气,万物皆赖以生长也。谓襁褓之中,寒不犯寒,热不犯热,常如春气温和时,以长养儿之身体。若有乖违,寒热之客气来侵矣。
乳为血化美如饧,肉谷虽甘更乱真。到得后来能食日,莫教纵恣损脾阴。
此言节其饮食之法也。儿在母腹之时,赖血以番。既生之后,饮食之乳,亦血之所化也。虽有谷肉,不可与之,以乱其肠胃中和之气。至于能食,尤当节之,不可纵其所好,以快其心,因而致病者多矣。《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不可不慎也。
耳目之神寄在心,异闻异见易生惊。痰生气逆因成癎,恨煞终身作废人。
乳母须求不病人,择其体厚性和平。不贪口腹无淫欲,鞠养何求子不成。
养子之道当择乳母,必取无病妇人,肌肉丰肥,性情和平者为之,则其乳汁浓厚甘美,莹白温和,于子有益。如病寒者乳寒,病疮者乳毒,贪口腹者则味不纯,喜淫欲者则气不清,何益于子?故宜远之。
幼科发挥 【 明?万全】
治未病
脐在两肾之间,任冲胃三脉之所系也。儿之初生,断脐护脐,不可不慎。故断脐之时,隔衣咬断者,上也;以火燎而断之,次也;以剪断之,以火烙之,又其次也。护脐之法:脐既断矣,用软布缠裹,待干自落,勿使犯水也。三朝洗儿,当护其脐,勿使水渍入也。脐落之后,皆换包裙,勿使尿湿浸及脐中也。如此调护,则无脐风之病。所谓上工治未病,十得十全也。
小儿病有三:因衣太厚则热,太薄则冷,冷热之伤,此外因也。乳多则饱,乳少则饥,饥饱之伤,内因也。客忤中恶,坠仆折伤,此不内不外因也。顺乎天时,适其寒温,则不伤冷伤热矣。慎择乳母,节其饮食,则不伤饥饱矣。调护之法,爱惜之深,必无纵弛之失矣。慎勿使庸医妄用汤丸,误儿性命。
婴童百问 【 明?鲁伯嗣】
初诞
婴童在胎,禀阴阳五行之气,以生成五腑六脏。百骸之体悉具,必借胎液以滋养之,受气既足,自然分娩。初离母体,口有液毒,啼声未出,急用软绵裹指,拭去口中恶汁,虽是良法,然仓卒之际,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黄连法、朱蜜法、甘草法,用之殊佳。免使恶物咽下,伏之于心,遇天行时气,久热不除,乃乘于心,心主血脉,得热而散,流溢于胃,而胃主肌肉,发出于外。故成疮疹之候。世之长幼,无有可免者。若依初生拭口之法,得免痘疹之患。或有时气侵染,只出肤疮细疹,易为调理,亦孩童之幸也。杨氏云:初生拭口不前,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者,宜用茯苓丸加减治之。又法:下胎毒,临产落草时,浓煎淡豉汁服,极好,不可与辰砂、黄连、轻粉等。
护养法
小儿始生,肌肤未实,不可暖衣,止当薄衣,但令背暖。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否则令中风寒。所以从秋习之者,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冬月但着两薄襦可耐寒,若不忍见其寒,当略加耳。若爱而暖之,适所以害之也。又当消息,无令出汗。如汗出则表虚,风邪易入也。昼夜寤寐。常当慎之。其哺乳之法,亦当有节,不可过饱。或宿滞不化,当用消乳丸化积温脾等剂治之。陈氏所谓: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及要背暖肚暖足暖,要头凉心胷凉,亦至论也。
医学正传 【 明?虞抟】
小儿初生食饮
小儿受患,其为母者,胎前既不能谨节,胎后又不能调护,是以惟务姑息,不能防微杜渐。或未满百晬而遂与酸咸之味,或未彀周岁而辄与肥甘之物,百病由是而生焉。曰吐泻、曰黄疸、曰五疳、曰腹胀、曰水肿、曰疟、曰痢、曰痰喘,岂非吃食过伤,调善失宜之所致欤?
保婴金镜录 【 明?薛己】
论初生用药
愚谓凡小儿在月内外者,调补之剂,每服亦不过二三匙。若表散攻伐之药,则每服只可匙许而已,过多则反伤元气。余当量大小虚宜加减。若乳母之疾,致儿为患,当治母为主,子少服之。后仿此。
保婴撮要 【 明?薛铠】
初诞法
小儿分娩之时,口含血块,须急于未啼时,用软帛裹指,穵去其血,用黄连、豆豉、朱、蜜、甘草解之。但黄连性寒,若禀母气膏粱积热者,宜服;若滋味淡薄胎气元弱者,又不宜用。其朱砂固能解毒,恐金石镇坠,不若只以牛黄分许,蜜调与吮为佳。世多用犀角解毒丸,其胎气虚寒虚弱者,反伤脾胃生气,甚至不育。又有婴儿因其难产,或冒风寒而垂危者,切不可便断脐带,急烘绵絮,包抱怀中,急以胎衣置火中煨烧,更以火纸捻于脐带上往来燎之,使暖气入腹,须臾气复自苏。尤戒洗浴,恐脉理不密,元气发泄,而外邪乘之也。
护养法
小儿初生,须令乳母预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则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则阴阳偏胜,血气沸腾,乳汁败坏,必生诸证。若屡用药饵,则脏腑阴损,多变败证,可不慎欤。大抵保婴之法,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
医学纲目 【 明、楼英】
初生禁忌
田式曰:大凡小儿过暖生热,热极生风,提抱生痈,餧饲生癖,最宜慎之。
钱氏曰:大喜后食乳食,多成惊癎;大哭后食乳食,多成吐泻。
古今医统 【 明?徐春甫】
婴幼论
王隐君曰:凡婴儿六十日后,瞳人将成,而能应和人情。自此为有识之初,便当诱其正性,父母尊长,渐次令其别之。僮仆婢妾,不可训其手舞足蹈,无礼骂人,高举放倒,猛推闪避,儿虽强笑,失色惊骇,乖张恶性,自此无端。乳母纵嗜厚味纯醪煎煿,儿亦受之于乳,是以惊疳积癖泻痢由之而生。及其临病,又忌灌以苦辛之药味。姑息隐忍,无所不至。大抵爱子之偏,无出于母,所嗜之食,任其饱足,以致所伤。余幼时酷嗜甘饴,忽于一日甘饴中有蚯蚓引头而出,自此不敢食饴。至长始知长上为之。不然,脾疳久患,深染难调,奈何不为戕害。
护养
《千金》论曰:小儿二百四十日掌骨成,母当教以匍匐。一周满,母当扶以行步。此皆则法。若或暖衣重围,不见风日,不着地气,致令筋骨软弱,数岁不能行者有之。今观田舍小儿则反是,所以见风日得土气,筋力常健,岂贵贱之理有异哉。明乎此,则保婴之道得矣。
乳哺
乳哺之法,不可不慎。小儿脾胃怯弱,乳食易伤。初得作呕泻,久则成积癖。乳母饮食,乳汁便通;儿食其乳,所感立应。母食热则乳热,母食寒则乳寒。夏食热乳则致吐逆,冬食寒乳则致嗽利。母不欲怒,怒则气上为狂;母不欲醉,醉则身热腹痛。怀孕乳儿,致令黄瘦,腹大脚软,名曰鬾病。大都乳哺不可太过。谚云:小儿常病伤于饱也。又曰:忍三分饥,吃七分饱。亦至论也。
除胎毒
方书皆云:小儿一出腹,啼声未发之时,急用绵裹指,拭去口内恶汁,固是良法,而仓卒之际,或有不及者,故有黄连、甘草、朱、蜜等法用之殊佳。东垣云:只须淡豆豉一味煎汤,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气也,尤妙。
初生总论
初生小儿,必忌外客所触,古人一岁之内忌之者,并无客忤之患。小儿略识人物,不宜携至神庙,观望神像闪烁,恐生恐惧。
小儿将入夏时,用色帛缝囊盛去皮尖杏仁七个,与小儿随身佩之,闻雷自然不惊。
猪乳法
张焕论云:初生时或未有奶子,产妇之乳未下,可用猪乳代之,可免惊癎痘疮。
钱氏曰:初生小儿至满月内,可常取猪乳滴口中最佳。按《圣惠方》取猪乳,须令猪儿饮母,次便提猪母后脚起,猪儿口自离乳,急用手捋之,即得乳矣,非此法不可取也。
沐浴法
小儿洗浴,不可先断脐带,候洗了方断,不致水湿伤脐,可免脐风脐疮等证。用清油调发灰傅脐。洗儿不可用水打湿脐带。
断脐法
大抵儿初生断脐之后,宜用熟艾厚裹爱护。若乳母不谨,或因洗浴水入脐中,或遗尿在裙抱之内,湿气伤于脐中,或因解脱为风冷邪气所侵,皆能令儿脐肿多啼,不能乳哺,即成脐风也。
着衣法
《圣惠》论曰:小儿一期之内造衣服,皆须用故帛为之,不可用新绵。若用新绵,则令儿壮热,或作惊癎。
晒衣法
大抵儿衣日晒夜收,不可露天过夜,次早与儿穿上,致染湿热,使儿不安。此则所谓八邪之害,久则令儿黄瘦腹痛,身上壮热,夜间啼哭,或生疮疥。世俗谓之无辜疾,谓其衣在露天过夜,染着无辜鸟屎,令儿致疾,故曰无辜疾,其实非理。先哲所谓八邪之害,则温热风寒惊积饥饱是也。
养子日用法
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多病。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
歌曰: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病不相干。
养子十法
一要背暖。经云:背脊三椎下节之两旁,是肺之俞也。若风寒伤于肺俞,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病热。其证或欬嗽,或喘或呕哕或吐逆,及胷满增寒壮热,皆肺经着寒而得之也。故要背暖。
二要肚暖。俗云:肚无热肚。肚者胃也,马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呜腹痛呕哕泄泻等疾生焉。经云:胃热而能消谷,必能饮食,故要肚暖。
三要足暖。经曰:足为阳明胃经所司。寒从下起,故要足暖。
四要头凉。经曰:头者六阳之会,诸阳所凑也。头为髓之海,若大热则髓溢汗泄,或颅顖肿起,或头缝开解,或头疮目疾。俗云:头无凉头。故头宜凉。
五要心胷凉。心属丙火,若外受客热,内接心火,则内外俱热也。其证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叫惊跳。故心宜凉。
六者,精神未全,小儿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忽见牛马等畜,或嬉戏惊骇,或忽闻大声因而作搐者,缘心气成虚而精神离散故也。当用补心益气药治之。如用镇心朱砂、牛黄、琥珀、金、银、脑、麝、水银等药,则成慢惊风搐,以致腹胀足冷,不能疗也。
七者,不温脾胃,致成吐泻慢惊。经曰:脾为黄婆,胃为金公,主养五脏六腑。若脾胃全固,则津液通行,气血流畅,表里冲和,一身康健。盖脾胃属土而恶湿。小儿变蒸,上唇肿而头热,或上气身热。父母不晓,妄作伤风伤食治之,或以表药出汗,或以通药宣泄,或以凉药镇心,或以帛汤展缴,致令冷热不调,内伤脾胃,搏于大肠,故粪便青色。久不已者必吐,吐不已者作搐。搐作又言热则生风,转用凉药治之,愈觉败伤真气,渐不救者多矣。经云:脾土虚弱,肝木乘之。故筋挛而作搐,宜用补脾温胃畅气之药治之,庶可得痊也。
八者,儿哭未定,勿使饮乳,致儿呕奶粪青,小儿在胎之时,其母取凉过度,冷气入于胞胎之中。儿生之后,因悲啼未定,便与乳食,使气与食蓄结于中,久而不散,致伤脾胃,轻则呕奶粪青,重则腹中气鸣气逆,涎潮流溢,以致难治。
九者,勿得轻服轻粉、朱砂。夫水银、轻粉俱有毒,虽云下痰,性冷损心气。辰砂虽镇坠,性寒损神,小儿服之易伤,每每被其误也多矣。
十者,因浴致生丹毒。小儿一周之内,不可轻易频洗,肌肤脆嫩,腠理不密,洗之,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变生赤游丹毒,片片如臙脂,身发壮热,若毒气入腹者死。又有因浴伤寒,欬嗽上气,外感之疾,多由此也。
证治准绳 【 明?王肯堂】
小儿论
初生儿出月,必须人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如春夏之月,乃万物生长之时,宜教令地卧,使之不逆生长之气;如秋冬之月,乃万物收藏之时,宜就温暖之处,使之不逆收藏之气。然后血凝气和,则百病无自而入矣。
乳哺
汤氏曰:小儿乳哺,须要得法。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得便与食,哺后不得便与乳。小儿脾胃怯弱,乳食相并,难以克化,周岁以上,必成乳癖食癖,于腹中作疼作热,疳病从此起也。
凡乳母血气为乳汁也。五情善恶,悉血气所生,宜戒喜怒,一切禁忌。不可用孤臭、瘿瘘、气嗽病者,及身体疥癣、头疮发少、紧唇、耳聋、音哑、齆鼻、癎病等,方可用乳儿。
夏中盛热时,乳母浴后或儿啼,不可与乳,能使儿成胃毒,秋成赤白痢。浴后可令定息良久,热退乳之,故无患也。
聂氏曰:盛啼不可食乳。恐气逆不顺,聚而为(口逆),亦能成惊风也。
《千金》论曰:凡乳儿乳来多,猛取出挼后再乳。父母交合之间,儿卧于侧或惊起,不可乳儿,盖气乱未定,必能杀儿也。
巢氏云:小儿啼未定,气息不调,母不可以乳饮儿。盖恐乳不得下,停滞胷膈,则为呕吐也。
夜间乳儿,母起身坐,抱儿餧之。
每侵早欲饮乳,皆须捏去宿乳。
乳汁勿投于地,虫蚁食之,令乳无汁,可沃东壁上佳。
乳令儿病
喜乳,涎喘生惊。
孙兆云:令儿上气颠狂,亦令儿生痰喘急或生惊。
怒乳,疝气腹胀。
《千金翼》云:怒乳令儿疝气。扁鹊云:女子则腹胀。
寒乳,奶片不化。
华佗论云:乳气寒虚冷,故令便青而啼。《千金冀》云:令儿欬嗽。
热乳,面黄不食。
《千金翼》云:令儿呕吐。张氏云:热乳伤损肺气,令儿龟胸。气乳,吐泻腹胀。
《宝鉴》云:令儿面黄白,乳哺减少,夜啼哯乳。
病乳,能生诸疾。
令儿黄瘦骨蒸,盗汗嗞煎夜哭。孙氏云:病乳则致虚羸及生诸疾。
壅乳,吐逆生痰。
《灵秘》云:壅乳成痰涎,涎壅生惊。《宝鉴》云:壅乳成奶癖。又吐逆生痰。
鬾乳,腹急脏冷。
《宝鉴》云:腹急而泻,胷背皆热,夜啼肌瘦,一如积块。
醉乳,恍惚多惊。
《千金冀》云:令小儿热,腹急痛。扁鹊云:醉淫随乱乳儿,恍惚多惊。
淫乳,必发惊癎。
《宝鉴》云:乳母淫佚情乱乳儿,令吐泻身热,啼叫如鸦,不治。
已上乳,急欲乳儿,能生诸病,不可不忌也。凡喜怒气乱未定乳儿,则成吐泻腹痛,疳黄不食。寒热壅积不散乳儿,则成痰癖涎嗽,肺胀龟胷。醉淫喘乳,多发惊癎。《圣惠方》云:醉淫喘乳,能杀小儿。《圣济经》论:乳者夏不欲热,热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则致下痢。母不欲怒,怒则令上气颠狂;母不欲醉,醉则令身热腹满。母方吐下而乳,则致虚羸;母有积热而乳,则变黄不能食。新房而乳,则瘦悴交胫不能行。大抵乳食不好,则生疾病。
《宝鉴》云:儿五十日,可哺如枣核,百日弹丸,早晚二哺。莫抱檐下澡浴,当风解衣,哭未断而乳,冒冷而哺。又不可在神佛驴马畔,各房异户之亲,诸色物器,并不可触犯之,害子性为惊癎。经云:三岁未满,勿食鸡肉,子腹生虫。
钱乙云:儿多因爱惜过当,三两岁犹未饮食,至脾胃虚弱,平生多病。半年,宜煎陈米稀粥、粥面时时与之。十月后,渐与稠粥烂饮,以助中气,自然易养少病。惟忌生冷油腻甜物等。
《外台》崔氏初哺儿法,以平定成日丑寅辰巳酉日大吉。
男忌戊己日,女忌丙丁日。
断乳法
小儿年至四五岁,当断乳而不肯断者,宜用?眉膏。断乳之后,方可渐与肉食,则无疳癖之患。
杂将护法
张焕曰:乳母须每日三时,摸儿顶后风池。若壮热者,即须熨之使微汗,即愈。
谚云:戒养小儿,谨护风池。风池在颈项筋两辕之边,有病乃治之。疾微切不可妄针灸,亦不用辄吐下。所以然者,针灸伤儿经络,吐下伤动脏腑故也。
婴儿暑中,令在稍凉处,乳母勿禁新水,亦不宜多。
婴儿春夏间有疾,不可乱有动下,使下焦虚,上焦热,变成大病也。
婴儿须看禀受南北之殊,盖地生寒温不同故也。
婴儿生后两满月,即目瞳子成,能笑识人。乳母不得令生人抱之,及不令见非常之物。
婴儿百晬,任脉生,能反复。乳母当存节喜怒,适其寒温。
婴儿半晬,尸骨已成。乳母当教儿学坐。
婴儿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教儿地上匍匐。
婴儿三百日,膑骨成。乳母教儿独立。
婴儿周晬,膝骨已成。乳母教儿行步。
上件并是定法。盖世之人不能如法存节,往往抱儿过时,损伤筋骨,且宜戒之为吉。
万全论云:田妇护儿,绝无他疾。譬之草木生深山大泽,容易合抱。至于异果奇材,纵加培养,间有不秀实者,岂贵贱异哉。数见风日,即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以田舍儿较之相似。
浴儿
儿生三日,以桑、榆、桃、柳各取嫩枝三寸长者二三十节煎汤,看冷热,入猪胆汁二三枚浴之。
浴汤用猪胆、益母草,不生疮疥;用金、银、虎头骨、麝、丹砂,辟恶气客忤惊癎;用桃、梅、李、楮根,解体热温壮之病。须浴时煮。
汤须不冷不热,于无风密室浴之,勿令久。
浴讫,以粉摩之,或以光粉、蚌粉扑身,辟邪吉。
纪用经浴法:寅卯酉日吉,壬午丁未癸已凶。不能上三日,勿犯下三日。
儿初生以三日浴,或五日浴,七日浴,须选吉日。
断脐法
《宝鉴》论:断脐若用剪刀,先于怀中令暖。又水入脐、多天钓,痛苦啼叫,面青黑。脐伤动令久不干,伤外风即口噤不可救。
灸脐法
《圣惠》云:儿生一宿,抱近明无风处,看脐上有赤脉直上者,即于脉尽头灸三壮,赤散无患矣。
下胎毒法
张焕云:婴儿初生第一日,才断脐,绷袍讫,看儿形色,若面红润色赤,啼声响快者,宜用汞粉法,良久有脐粪便下为佳;次用甘草法;次用朱蜜法。临时更看形色,若面色多青白,啼声不响,即不须服。次用牛黄法。古方又有黄连法、非汁法、猪乳法等。在人看儿寒热怯壮,择所宜而用之尔。
藏胞衣法
崔氏云:儿衣清水洗,勿令沙土草污;又清酒洗之。仍内钱一文在衣中,盛新瓶内,青绵裹,瓶口密盖,置便宜处。三日后,依月吉地向阳高燥处,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厚一尺七寸,须牢筑,今儿长寿智慧。若不谨,为猪狗食,令颠狂;虫蚁食,令病恶疮;犬鸟食,令兵死。近社庙,令见鬼;近深水污池,令溺死;近故灶,令惊惕;近井旁,令聋盲。弃道路街巷,令绝嗣;当门户,令声不出耳聋;着水流下,令青盲;弃火里,令生烂疮;着林木头,令自绞死。此忌须慎。
每于天德月空处埋之。 【 正月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余详官本历日。】 若遇反支,宜挂宅外福德上向阳高燥处,待过月,然后依法埋藏,吉。
甲乙日生,丙丁日藏;丙丁日生,戊己日藏;戊己日生,庚辛日藏;庚辛日生,壬癸日藏,吉。
剃头法
《集验方》云:小儿初剃头,俱不择日,皆于满月日剃之。盖风俗所尚,前产妇未得出房,于满月即与儿俱出,谓胎发秽有触神灶,令小儿不安,故于此日必剃头而出。凡剃头就温暖避风处,及剃后须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叶,再同研,却入生麻油三四滴,腻粉拌和,头上擦以避风邪,免生疮疥热毒。其后小儿亦宜此法。
医学入门 【 明?李梴】
初生裹脐
夫人之脐也,受生之初,父精母血,相受凝结,胞胎混沌,从太极未分之时,一气分得二六,穴中如产四穴,外通二肾,内长赤白二脉,四穴之中,分为表里,在母腹中母呼儿呼,母吸儿吸,是一身脐带,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一月一周,真气渐足。既产胎衣未脱,脐带且缓断。倘脐门未闭,感风伤寒,即损婴儿真气。遂以艾火熏蒸数次,则真气无患矣。凡初生时,用绵裹脐带,离肚二三寸处,以绵扎住,却于线外将脐带剪断;片时去线,待血流尽。看近肚处,脐有两小孔,一大孔;用鹅毛管送炼脐药一二分,入大孔内,以手指轻轻揉散,艾灸脐头三炷,结作扢搭,软帛腰裹,切不可时常揭看,待脐落去,自无风矣。又法:落胎之时,视其脐软者,不须治。如脐硬直者,定有脐风,急用银簪于脐根旁剌破一二处,入麝香未少许,艾灸三炷,极妙。
藏胎衣
小儿胎衣,藏之宜生气方上。正月子方,二月丑,三寅四卯,五辰六巳,七午八未,九申十酉,十一戌十二亥方。如生气方有不便,依历日藏于奏书博士月德方上,忌月空三杀太岁方上。俗多置之河中者非。
调护
养子须调护,看承莫纵弛。乳多终损胃,食壅即伤脾。被厚非为益,衣单正所宜。无风频见日,寒暑顺天时。初生三五月,宜绷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免致惊癎。六个月方可与稀粥,不可将乳同吃,令儿生疳积。五岁方可吃荤腥。
万病回春 【 明?龚廷贤】
初生
小儿初生,宜用七八十岁老人旧裙旧袄,改作小儿衣衫,真气相滋,令儿有寿。富贵之家,切不宜新制纻丝绫罗毡绒之类与小儿。不惟生疾,抑且折福,必致夭伤。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宋?撰人未详】
宋?撰人未详 原作「明徐恒」,误。《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成书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1156)年,不着撰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徐恒重修。
洗浴论
儿才生下,须先洗浴,以荡涤污秽,然后可断脐也。若先断脐,则浴水入脐而为脐疮等病。及浴水须用药预先煎下,以瓶贮顿,临时旋暖用之,不犯生水,方佳。并已后浴之,亦用药煎汤,拣所宜时日,则大良矣。凡浴宜用寅卯百日。若初生不值,但于日中选此三时,如时亦不值,惟忌壬午丁巳癸巳日时大凶而与避之,余皆可也。
用猪胆汁汤浴儿,则不患疮癣,皮肤滑泽。用金、银、虎骨、丹砂煎汤,则辟邪恶去惊;单用虎骨亦得。用李叶切半斤前汤,则解肌热,去温壮。用白芷二两、苦参三两挫碎煎汤,则去诸风。用朔藋、葱白、胡麻叶、白芷、藁本、蛇床子煎汤,退热。用苦参、黄连、猪胆、白芨、杉叶、柏叶、枫叶煎汤,去风。用大麻仁、零陵香、丁香、桑葚、藁本煎汤,治诸疮。用金、银,桃奴、雄黄、丹砂煎汤,则辟邪除惊。用益母草煎汤,治疥疮诸疮。
凡煎汤每用水一斗,入药煎至七升,去滓,通寒温用之。冬不可太热,夏不可令冷,须调停得宜,乃可用之。儿自生之后,须依时洗浴,以去垢污,又不可数数。若都不洗浴,则皮皴毛落,多生疮疥。凡洗浴时,于背上则微微少用水,余处任意。既不可极淋其背,亦不可久坐水中,则引惊作病,切须慎之!如常能依法用之,令儿体滑舒畅,血脉通流,及长少病,无不验也。
断脐论
儿生下,须当以时断脐。若不以时断脐者,则令脐汁不干而生寒,为脐风之由。其断脐带当令长至足趺,或云当长六寸。若太短则伤脏,令儿腹中不调;若太长则伤肌,令儿皮枯鳞起。才断脐讫,须用烙脐饼子,安脐带上,烧三壮,炷如麦大,若儿未啼,灸至五七壮。灸了,上用封脐散封裹之。法须搥治帛子令柔软,用方四寸许,上置新绵厚半寸,及上置药末,适紧慢以封之。如不备其药,即用极细熟艾一块,置于上封之。但不令封帛紧急,急则令儿吐哯。又须常切照顾,勿令湿着及襁绷中,亦不可令儿尿湿,恐生疮肿及引风也。
《圣济经》云:凡儿初生恶血未纳者,拭以绵指;吞而在胷膈者吐。以甘草;入而在腹内者利,以黄连末粉。皆所以革污秽也。次用好朱砂一大豆许,细研水飞,炼蜜一蚬壳,看稀稠和膏,分三剂,每用一剂,乳汁化,时时滴儿口中,三日内服尽即止。姚和众云:成炼朱砂能温肠胃,壮血气也。一日只可一豆许,分三次用,勿得过也。次用真牛黄一大豆许,细研,以炼蜜酸枣大,和成膏,每用一大豆许,乳汁化下,时时滴儿口中。姚和众云:能去惊,辟邪恶之气。若儿形色不实,怯弱者,不宜服之。如胎热或体色赤黄者,宜多服。此法在三日外也。
慎护论
凡乳母慎护养儿,乳哺欲其有节,襁褓欲其有宜,达其饥饱,察其强弱,通其浓薄,循其寒燠,盖自有道,不可不知也。
凡儿自初生至满月,常取猪乳滴儿口中。又以珍珠末一大豆许,用蜜一蚬壳和之,分三次或四次,每十日内外,与一次涂儿口中。安心神,镇魂魄。
凡儿于春时,不可覆头裹足,致阳气不得出泄,则发热矣。
食忌论
凡小儿有不可食之物,不可不知,今具于后。
小儿不可多食栗子,令儿气弱行迟,热食则气滞。
小儿不可食蕨菜,令儿立则无力,久不能行。
小儿不可食芡,令儿不能行。
小儿不可食黍米、鸡肉、胡瓜,令儿腹中生虫。
小儿不可食越瓜,令儿发痼疾。
小儿不可食荞麦,令儿发落。
小儿不可食(艹鳬)茨,令儿挤下痛。
小儿不可食鲟鱼,令儿生症癖。
小儿不可食炒豆猪肉,令儿生气壅致死。
活幼精要 【 明?董凤翀】
食忌论
大凡小儿,不宜多食。心之有病,不宜食咸。肺之有病,不宜食苦。肝之有病,忌食辛辣。脾之有病,忌食馊酸。肾之有病,忌饮甘甜。生葱与蜜,共食害人。苋菜鳖肉,共食生毒。鱼虾油腻,肺病忌食。生冷鸡卵,脾病忌食。鸡羊煎炒,心病忌食。葱蒜油面,肝病忌食。腰子肚肺,心血葫荽,有病无病,俱不可食。飞禽瓦雀,食生疮疥。螺蛳蟹鮝,食生泻利。食甜成疳,食饱伤气。食冷成积,食酸损志。食苦耗神,食咸闭气。食肥生痰,食辣伤肺。莲子芡实,能通心气,石榴酸柑,大濇肠胃。干柿煮蔗,犹能益肺。蒸藕炒豆,于肝宜利。五味淮枣,脾家可意。食味淡薄,脏腑清气。爱子惜儿,须知禁忌。丁奚哺露,疾作无辜。救疗无门,悔之不及。育子之家,当为留意!
景岳全书 【 明?张介宾】
儿初生
凡小儿初诞,宜以甘草细切少许,用沸汤泡汁,以淡为妙,不宜太甜。乃用软帛蘸汁,遍拭口中,去其秽浊。随用胡桃肉去皮嚼极烂,以稀绢或薄纱,包如小枣,内儿口中,使吮其汁,非独和中,且能养脏,最佳法也。若母气素寒,小儿清弱者,只以淡姜汤拭口,最能去胃寒,通神明,并可免吐泻之患。此法最妙,人所未知也。拭后用核桃法如前。
一法:以牛黄半分,同朱砂研匀,蜜调,如前与吮为佳。极能辟痰,去秽恶,除热安神。然必母气多热,小儿肥盛者可用,清弱者不宜用。
一古法拭口多有用黄连者,不知黄连大寒大苦,而小儿以胃气为主,安得初生即可以苦劣之气相犯,致损胃气,则他日变呕变泻,由此而起矣,大非所宜。
一古法多用朱砂开口者。按陈文中曰:小儿初生,便服朱砂、轻粉、白蜜、黄连,本欲下胎毒,不知此皆伤脾败阳之药。轻粉下痰损心,朱砂下涎损神。儿实者服之软弱,弱者服之易伤,反致变生诸病,是故不可不察也。
东医宝鉴 【 朝鲜?徐浚】
朝鲜?徐浚 原缺。《东医宝鉴》为朝鲜?徐浚等人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保护法
《良方》曰:夜间不得令儿枕臂,须作一二豆袋,令儿枕,兼左右附之,可近乳母之侧。盖覆衣衾,须露儿头面。若一向仰卧,恐成惊痰,须时时回动之。
方
平和饮子 【 《颅顖经》】 儿初生日与饮。《指迷》云:儿生三日后,与母服。
人参 茯苓 甘草 升麻各二钱五分
水一盏,煎一合半,时时与之。乳母忌油腻满月及百晬。如时冷加白朮,热加硝,各半钱。
百寿散海藏方 小儿初生未满月已前用之者,老无疮疥。
黄连一两 朱砂一钱
右水煎,令老母拭去口涎,净灌下。余药倾盆中浴儿,遍身搽妙。
浴体汤 【 《小儿直诀》】
青黛三钱 天麻二钱 乌梢肉酒浸焙末,三钱 蝎尾去毒炒 朱砂研,各半钱 白矾三钱 麝香一钱
右七味同研匀,每用三钱,水三碗,桃枝一握,并叶五七枚,同煎十沸,温热得所浴之。勿浴背上。
经验安化汤 【 《慈幼选要》】 孩儿初生,莫与乳食,急以此饮之。
黄连 薄荷 天花粉各一钱 木通五分 甘草四分 菊花三分
右用新汲水三盏,煎作一盏,大温,灌儿三五茶匙,咽下间歇,方与乳食。
防风通圣散 【 刘河间方,下同】 治小儿表里俱实。
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芒硝 麻黄去根不去节 连翘各五分 石膏 黄芩 桔梗 甘草各二钱 滑石三钱 荆芥 白朮 山栀各一钱
右为粗末,每服五七分,入生姜一小薄片,水煎,去滓热服。如涎嗽加半夏五分,生姜制过。
凉膈散
大黄豆一钱 连翘四钱 甘草 黄芩 薄荷 (石卜)硝 山栀各一钱
右为粗未,每服三五分,入蜜,竹叶水煎三五沸,去滓温服,无时。
神芎丸
大黄 黄芩各二钱 滑石 黑牵牛各四钱 黄连 薄荷 川芎各五分
右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视儿大小加减。
益元散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辰砂少许
右为细末,每服三分,蜜调新水送下。
解毒延龄膏 【 《育婴家秘》】 治小儿初生,拭去口中恶物,三日之内,即以此药抹儿口中,能解秽恶之毒,亦可免疮疹惊风之疾。
儿胞衣上脐带取一二寸许,新瓦焙为末五分 黄连末二分半 朱砂末一分
右共研,用蜜和,当生下三日内,抹儿口中令咽之,以解胎毒。
茯苓丸 【 《婴童百问》,下同】 治婴儿初生,其声未发,急拭其口,令恶血净尽,不得下咽,则无他病。稍迟,恶秽入腹,则腹满气短,不能饮乳,或胎中受寒,则令儿腹痛不乳,宜服此。
赤茯苓 黄连冷证去此加芍药 枳壳炒
右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丸乳汁调下。
消乳丸 又名消食丸。巢氏云:宿食不消,脾胃冷故也。小儿乳哺,饮食生冷过度,冷气积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胃气调和则乳哺消化,脉沉者,伤食不化故也。
缩砂仁 陈皮 三棱煨 莪朮煨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香附子炒,一两
右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
安脐散 【 《保婴撮要》】
羚羊角镑屑,一钱,略炒 乱发一团,烧灰令存性 蜈蚣一寸,赤脚者炙
右为末,断脐后即傅之,以绢帕紧束,恐犯风也。
画眉膏 【 《证治准绳》,下同】 治小儿不肯断乳。
山栀三个,烧存性 雄黄 朱砂各少许
右为极细末,入生麻油、轻扮各少许调匀,候儿睡着,浓抹于两眉上,醒来便不食乳。未效再用,加黄丹一钱。
封脐散
甑带灰 乱发灰 白姜灰 红帛灰俱要净者 南星 白敛 当归头 赤小豆 五倍子 血竭 龙骨 赤石脂煅 海螵蛸 百草霜 胭脂各半钱
右合研为极细末。湿,干敷;干则清油涂。忌生水浴脐。
又方
红绵灰 黄牛粪灰 龙骨煅研 乱发灰 干胭脂各半钱
右为极细末。湿,干掺;干,清油涂脐。
保生第一良法 此方一以解毒,一以补养。盖脐带乃有生之紫河车也,系于母之命门,两肾之所主。乃以肾补臂,肾既充足,即不受邪,故无他日变黑归肾之证,亦无顖门不合之疾。
本儿脐带落下即用新瓦上焙燥为末 辰砂 黄连 甘草各末,五分
右共和匀蜜拌,做三五次涂乳母乳上,俟儿吞之,必使一日夜吞尽,次日恶毒皆从大便而出。日后不但痘疹稀疏,竟有不出痘者。俟脐带落下,即便制服,在六七日之间为妙。其辰砂必须研极细末,以甘草汤飞过。任服无害。
延生第一方 【 《万病回春》】 小儿初生用此,终身永无疮疹及诸疾,生一子则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小儿初生脐带脱落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将尽,放土地上,用瓦盏盖之,存性,研为细末 朱砂透明者,预为极细末,水飞过
右二味,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调和前两味,扶儿上腭间,及乳母ru头上,一日之内,至晚须尽。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以去胎毒,永无疮疹之疾。按此二方及解毒延龄膏同一脐带,然炮制佐使诸药,各有轻重不同,今并列之,俟良工随时因儿参互酌用可也。
炼脐药 【 《医学入门》】 初生小儿用之结脐,可去脐风。大人用之熏灸,可去百病。
麝香五分,能引诸药入五脏六腑,周彻百节 青盐四钱,能入肾以实其子,使肺母无泄漏;加乳,补下益其气脘 丁香三钱,入肺,补血实脾胃 夜明砂五钱,能透肺孔,补气不足,散内伤有余 乳香 木香末各二钱 小茴四钱,能治湿沥证,调达周流,升降其气,不致喘嗽。如欲断水,先寻此源 没药 虎骨 乌梢蛇骨 龙骨 珠砂各五钱 雄黄三钱,能削去病根,扶弱助强 白附子五钱,能循各经络,有推前泄后之功 人参 附子 胡椒各七钱,能补元气行荣血,化痰涎为津液 五灵脂五钱,保肺气,削有余,补不足
右为末,初生小儿结脐时用一二分,入近肚处大孔内,用手轻轻揉散,可免脐风。大人熏脐,另用白面作条,圈于脐上;将前药一料,分为三分,内取一分;先填麝香末,入脐眼内;又将前药一分,入面圈内,按药令紧,中插数孔;外用槐皮一片,盖于药上,能闭押诸气之性,使无走窜;用艾火灸之,取其火势,劫病去毒,起死回生。灸至五六十壮,或一百二十壮。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则百病顿除,益气延气。妇人则去麝,加韶脑一钱。灸时遍身大汗,要慎风寒,戒油腻生冷,保养一月。
烙脐饼子 【 《保幼大全》,下同】 小儿初生断脐,用此安脐带上灸之。
豆豉 黄蜡各一分 麝香少许
右以豆豉为细末,入麝香研匀,镕蜡和剂,看大小捻作饼用。
封脐散 既用烙脐饼灸了,用此封裹。
雄鼠粪七枚,两头尖者是 干姜如枣大许 甑带鸡子许,三味同烧灰 绵灰半两,别烧称 绯绵灰别烧,称半分 胡粉三钱,炒黄 麝香少许
右同研极细末,每用半钱至一钱,傅脐上封之,永不患脐疮肿。如已因风湿患疮肿者,看脐带落与未落,依此用药便差。
单方
孩儿初生下时,宜进生地黄汁,点在孩儿口中,即下黑屎,至壮年亦不害疮疹。 【 仲景方】
甘草法:用好甘草中指一节许,拍碎,以水二蚬壳,煎一蚬壳,以绵缠蘸令儿吮之,若吐出恶汁为佳。若服一蚬壳不吐即不须更服。婴儿虚实寒热,皆须服之。 【 《肘后方》】
黄连法,初生儿恶汁下留,胷膈壅塞,易生蕴热惊癎疮疖。用好肥黄连数块,搥碎绵裹,如奶头大状,汤内浸成黄汁,拈摭一二点,滴儿口中,恶汁自下,乳食便美。未尽用空绵别浸黄连,后以朱蜜间与之。 【 《集验方》】
净黄连一钱,水一盏,预先煎下,待儿生未出声时,便用灌下,以除腹中恶物脐屎,兼解胎中蕴积热毒,终身不坐疮,又去脐风等病。 【 海藏方】
小儿初生,欲解下胎毒,生嚼脂麻,绵包与儿咂之,其毒自下。 【 《三因方》】
韭汁法:甘草后,暖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干又涂,数次止,不令入口。 【 《圣惠方》】
牛黄法:真牛黄一块,好蜜炼和成膏,每服一豆大,乳汁化,时时滴口中。形色不实者,不宜多服。若婴儿胎热或身体黄色,宜多服之。 【 张涣方,下同】
儿生红润色赤,啼声响快者,用汞粉半钱,旋旋令儿吮之,良久,有脐粪便下为佳。
小儿初生,与韭根汁灌之,即吐出恶水。 【 《本草纲目》】
朱蜜法:好朱砂一大豆许,细研水飞,炼赤蜜一蚬壳,看稀稠和成膏,每用一豆大,乳汁化下,时时滴口中,三日内止三粒。临时更看形色,若面色多青白,啼声不响,即不须服。 【 《证治准绳》】
小儿初生,银粉抹口舌上下左右颊,然后饲朱蜜。 【 《宝鉴》】
医案
《景岳全书》曰:余季子于丁巳正月,生于燕邸,及白露时,甫及半周。余见新凉日至,虞裀褥之薄,恐为寒气所侵,每切嘱眷属保护之,而眷属不以为意。及数日后,果至吐泻大作。余即用温胃和脾之药,不效;随用理中等剂,亦不效;三日后,加人参三钱,及姜、桂、吴茱、肉荳蔻之类,亦不效;至四日,则随乳随吐,吐其半而泻其半,腹中毫无所留矣。余不得已,乃用人参五六钱,制附子、姜、桂等各一二钱,下咽即吐,一滴不存,而所下之乳,则白洁无气,仍犹乳也。斯时也,其形气之危,已万无生理矣。余静坐默测其故,且度其寒气犯胃,而吐泻不止,若舍参、姜、桂、附之属,尚何术焉?伎止此,窘甚。忽于夜半而思意起,谓其胃虚已极,但药之气味略有不投,则胃不能受,随拒而出,矧附子味咸,亦能致呕,必其故也。因自度气味,酌其所宜,似必得甘辣可口之药,庶乎胃气可安,尚有生意。乃用胡椒三钱捣碎,加煨姜一两,用水二钟,煎至八分,另盛听用。又用人参二两,亦用水二钟,煎至一钟,另盛听用。用此二者,取其气味之甘辛纯正也。乃用茶匙挑合二者,以配其味。凡用参汤之十,加椒姜汤之一,其味微甘而辣,正得可口之宜。遂温置热汤中,徐徐挑而与之,陆续渐进,经一时许,皆咽而不吐,竟得获效。自后乳药皆安,但泻仍未止也。自四鼓服起,至午未间,已尽二两之参。参尽后,忽尔躁扰呻吟,烦剧之甚。家人皆怨,谓以婴儿娇嫩脏腑,何堪此等热药,是必烧断肚肠也。相与抱泣。余虽疑之而不为乱,仍凝神熟思,意此药自四鼓至此,果药难堪,何于午前相安而此时遽变若此?其必数日不食,胃气新复,而仓廪空虚,饥甚则然也。傍有预备之粥,取以示之,则张皇欲得,其状甚急。乃与一小盏,辄鲸吞虎噬,又望其余;遂复与半碗,犹然不足;又与半碗,遂寂然安卧矣。至次日,复加制附,始得泻止全愈。呜呼!此儿之重生,固有天命,然原其所致之因,则人之脏气皆系于背,褥薄夜寒则寒从背俞而入,内干于脏,中必深矣。原其所治之法,用药虽当,而气味不投,无以相入,求救难矣。及其因饥发躁,使非神悟其机,倘妄用清凉一解,则全功尽弃,害可言哉!故余笔此以见病源之轻重,气味之相关,及诊治之活变,有如此关系者。虽然,此特以己之儿,故可信心救疗如是。设以他人之子,同有是病者,于用参数钱之时,见其未效,不知药未及病,必且烦言吠起,谤其误治,改用苦寒,无不即死,而仍归罪于用参者,此时黑白,将焉辨之?故再赘其详,用以广人之闻见云。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