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百七十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腋门

黄帝素问

气府论

足少阳脉气所发,腋下三寸,胁下至胠,八间各一。

【 注  腋下,谓渊腋、辄筋、天池。胁下至胠,谓日月、章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共九穴。曰八间者,自腋下三寸至季肋间,凡八肋骨也。】

手太阳脉气所发,曲腋上骨穴各一。

【 注  谓臑俞二穴,挟肩髎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举臂取之。】

至真要大论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运火炎烈,民病胷腹满,手热肘挛,腋肿。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 注  太阳为诸阳之首,即君火之阳也,然本于在下之寒水。今寒气反从上而至,是上下皆寒,而太阳运居于中,故曰运火炎烈。夫寒临于上,如阳能胜之,即所谓凡伤于寒则为病热。如胷腹满手热肘挛腋肿,乃寒凌心火,逼其火热上炎,水火寒热交争,而神门脉绝,心气灭矣。神门,心之俞穴,在手掌后锐骨端动脉应手。所谓候脉之动气,则知其五脏之存亡矣。】

灵枢经

本输篇

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经脉篇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从肺系,横出腋下。

【 注  胷旁肋下谓之腋。】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直者,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胷中,其支者,循胷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是动则病手心中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胷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

【 注  厥阴是动则病心中热,臂肘挛急,腋肿,经气之病于外也。甚则胷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盖甚则从外而内,其有余于内也。】

胆足少阳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腋。

经别篇

手太阳之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经筋篇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其病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

【 注  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支筋之为病也。】

足少阳之筋,超于小指次指,其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

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

【 注  手太阳之筋,起于手小指之少泽,循臂肘肩项而上结于耳颔目眦之间,其在筋之所过而结者,为痛,为肿,为筋痿。】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臑内廉入腋,下出缺盆,结肩前髃。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上臂阴,结腋下,其支者入腋,散胷中。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上入腋,交太阴。

骨度篇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

【 注  肩胛上之颈骨为柱骨,肋下臑内为腋。自柱骨至腋中,计长四寸。胁骨之下为季胁。自腋以下至季胁,计长一尺二寸。】

营气篇

营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髀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出页)内,又循心主脉,出腋下臂。

营卫生会篇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胷中,走腋。

寒热病篇

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

【 注  腋下动脉,手太阴也,太阴统主阴阳之气者也。】

本脏篇

合腋张胁者肺下。

【 注  肺居胁腋之上。】

卫气篇

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阴阳二十五人篇

手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

邪客篇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手太阴之脉,上行臑阴,入腋下,内屈走肺。

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

千金方 【 唐?孙思邈】

狐臭漏腋

有天生狐臭,有为人所染臭者。天生臭者难治,为人所染者易治。然须三年酢敷矾石散,勿止,并服五香丸,乃可得瘥。勿言一度敷药即瘥,即一敷药时暂得一瘥耳。凡狐臭人通忌食芸薹、五辛,食之终身不瘥。

疮疡全书 【 金?窦汉卿】

左右疽

左腋疽,生于左腋下乳侧间,因喜怒不常,或饮食之间,忽然被惊,或忍气而得之。若不速治,必成流注。急服千金内托散、蠲毒流气饮、黄矾丸;外用围药,铁箍散或金箍散敷治之。

右腋疽,生于血堂之间,初起一小核,日渐长大成疽,急服内托散三五贴,外用围药,并服黄矾丸,再服十奇散三五服,方可用针刺破。治法同前。

薛氏医案 【 明?薛己】

(疒其)疬痈

有痈肿在项腋两乳旁两胯软肉处者,名为(疒其)疬痈。此冷证无热,宜以内补十宣散,与回阳玉龙膏参用。小儿不可轻用附子,恐生惊癎。切不可更犯针刀,薄血无脓,努肉难合。宜以温热药贴散内消。倘犯针刀,生努肉,宜以此药收功。倘用药微疼,略有惊癎,宜用全蝎观音散加减用之,惊定,药如故。又有小儿亦患宿痰失道者,痈肿见于颈项臂膊胷背等处,是为冷极,全在热药敷贴之功。

古今医统 【 明?徐春甫】

狐臭

腋属足厥阴肝经之分,肝气郁于内而出于腋,其臭如狐,又曰狐臭。腋之下有窍,肝气盛则窍寖开,而其气泄于外,盖不可近,实由肝经邪气。虽外搓以枯矾、麝香,仅疗一时之急,不终日而气复如旧者,何也?此皆不知治本也。治本者何?内以疏其肝脏之邪,则气自息,如泻肝汤、龙荟丸之类是也。

腋漏

两腋下并手足心、阴股及囊,常如汗湿污衣,名曰腋漏,六物汤主之。

证治准绳 【 明?王肯堂】

所属部分

腋,谓臂下胁上际也,属手厥阴心包络经。丹溪云:手足阴阳合生见证曰腋肿,谓手厥阴、足少阳也。

又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

腋前属手太阴肺经,腋后属少阴心经,腋下属足厥阴肝经,下六寸属足太阴脾之大络。

(疒其)疬痈

或问项腋两乳旁结核,或两胯软肉处生肿块,何如?曰:是名(疒其)疬痈,属手少阳三焦经,其发缓慢,是冷证,非热证也。宜用回阳玉龙膏,热药敷贴,服内补十宣散、何首乌散、胜金丹选用。

腋发

《鬼遗》云:内疚疽,发两腋下及臂并两手掌中,振寒血热嗌干,饮多即呕,烦心悁悁,脉盛,六、七、八日诊如此,可汗;不汗死。

夹肢痈

或问肩膊下隙内生疽何如?曰:是名夹肢痈,属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风热所致,宜服内托黄芪柴胡汤。壮实者,八阵散、一粒金丹下之,及紫金丹、胜金丹选用。老弱者,黄芪木香散、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托之。

外科正宗 【 明?陈实功】

腋痈

腋痈俗称夹痈,此肝脾二经为患。肝经血滞,脾经气凝,其结为肿。初起皮色不变,漫肿无头,日久方疼,乃生寒热。此患难消,终必作脓。未破者,柴胡清肝汤。已破者,十全大补汤去肉桂加香附、陈皮。软肿胀痛者,针之膏贴。但此证首尾俱宜温补,忌用寒凉也。


散肿溃坚汤  治手足少阳经腋胁分生痈疽肿毒,马刀瘰疬,初起结硬如石,坚而不溃;或在足阳明经中所出;或已破及流脓水诸证,并皆治之。其服药多少,须要临病斟酌,量病人饮食多少,大便软硬,以意消息之。

柴胡梢四钱  草龙胆酒炒  黄蘗去粗皮,酒炒  知母酒浸,炒  (艹舌)蒌根酒洗  昆布洗去土  桔梗各半两  甘草根炙黄  京三棱酒炒  广莪朮酒洗,炒  连翘  当归各三钱  葛根  白芍药酒炒  川黄连各二钱  升麻六钱  黄芩梢八钱,一半酒洗炒,一半生用

右(口父)咀,每服六钱或七钱,水二盏,浸半日,煎一盏,去滓稍热服。脚高头低卧,每噙一口,作十次咽,服完依常卧,取药在胷中停留也。另攒半料作细末,蜜丸菉豆大,每服百丸,此汤留一口送下。结核加海藻半两炒,食后,量人虚实加减多少。服皆仿此例。

石灰散 【 《千金方》,下同】   治狐臭。

枫香一作沉香  丁香  熏陆香  青木香各二两  矾石四两  橘皮  阳起石各三两  石灰一升

右八味,治下筛,以绵作椽子粗如指,长四寸,展取药,使着椽上,以绢袋盛着腋下,先以布揩令痛,然后挟之。

狐臭方

辛夷  芎藭  细辛  杜蘅  藁本各二两

右五味(口父)咀,以醇苦酒渍一宿,煎取汁敷之。欲敷,取临卧时。以瘥为度。

又方  治狐臭。

青木香  附子  白灰各二两  矾石半两

右四味为散,着粉中,常粉之。

又方 【 《医学入门》】

硇砂五分  辰砂七分  白枯矾二钱  密陀僧  铜青  白附子各一钱

共为细末,用皂刺煎浓汁,调擦两胁下。夜静时,先用皂刺煎水洗净,然后擦药至一七;又将大甘草一两煎浓汁服之,外用甘遂末四钱,猪油调擦胁下,一日夜,拔出身内臭物;再将枯矾一两,蛤粉五钱,樟脑一钱为末,少许擦之,永去病根。

六物散  治漏腋,腋下手掌足心阴下股里,常如汗湿污衣。

干枸杞根  干蔷薇根  生甘草各二两  胡粉  商陆根  滑石各一两

右为末,以苦酒少许和涂,当微汗出,易衣更涂之,不过三次,便愈。或次年又发,依法再治愈。

乌龙丸 【 《古今医鉴》,下同】   治腋气神方。

冰片分半  当归酒洗  生地捣烂  枸杞子炒  石莲肉焙,各一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莲蕊焙  丁香  木香  青木香  乳香  京墨各五钱

右为末,用陈米饭、荷叶包烧过捣烂,入地黄为丸,如黄豆大,麝香一分,黄酒化为衣,每服三四十丸,临卧,半饥半饱,用砂仁一二分炒,入黄酒内送下。妇人加乌药三钱酢炒,香附、米三钱童便炒。

收功后药

人参  当归  生地黄  滴乳香  没药  官桂  木香各一钱半  麝香八味,俱用酒浸过  青皮  陈皮  白芷  良姜  麻黄  米壳  甘草各一钱

右剉,水煎服。出汗,外用川椒、枯矾各一两为末,擦腋下。终身忌鳜鱼羊肉,始不再发。若去大小便,不可与女同厕。

秘传奇方  治体气。

大田螺一个  巴豆一枚,去壳  胆矾一豆许  麝香少许

右将螺用水养三日,去泥土,揭起螺靥,入矾、豆、麝在内,以线拴住,放磁器内,次日化成水。须五更时,将药以手自抹在腋下,不住手抹药,直候腹内欲行脏腑却住手。先要拣空地面,去大便,黑粪极臭,是其验也。以厚土盖之,不可令人知之。如不尽,再以药水抹之,又去大便,以日用后药擦之,永去病根。

擦体气方

枯矾一两  蛤粉五钱  樟脑一钱

右为末,每以少许擦之。

十香丸 【 《奇效良方》,下同】   治腋气,含化令人遍体俱香。

沉香  木香  白檀香  零陵香  甘松去土  藿香  鸡舌香  肉豆蔻去壳  白芷  细辛  芎藭  槟榔  丁香各半两  龙脑  麝香各一钱

右为细末,再研,炼蜜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不拘时,含化咽津,每日三五度。

五香丸  治口臭及腋臭,止肿痛,散血气。

丁香  藿香  青木香  豆蔻子  白芷  当归  桂心  零陵香各一两  甘松  香附子各一两  槟榔二枚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大豆,日三,夜一,时含之咽津。五日口内香,十日身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风人闻香,四七日净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人手亦香。禁五辛臭气之物。

又方  治腋气臭于狐狸者。

枯白矾  黄丹各一两  青矾  铁粉  雄黄  腻粉各一钱

右为细末,每夜先以皂荚水洗,后用唾津调药涂之。

龙胆泻肝汤  治气郁热,腋气及腋下多汗。

龙胆草  生地黄  当归酒洗  木通  车前子  泽泻  甘草减半  栀子  黄芩各一钱

右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温服。

三神散 【 《直指方》】   擦腋气。

明矾,黄丹各一钱  麝香少许

右为细末,频擦之。

蜘蛛散 【 《三因方》】 治狐臭不可近。

大蜘蛛一枚  轻粉一字

右以黄泥少加赤石脂,并盐杵为窝子,包裹蜘蛛于小火中煨干,渐加武火,煅通红,候冷,取蜘蛛细研,入轻粉和米酢调膏,临卧浴洗净,方擦腋下,来早洗下黑汁恶物为效。宜远僻处埋之,不可染人,不可穿旧时衣服,其旧衣俱重澣洗过。

净腋汤  治皮肤痒,腋下疮,背上疮,耳聋耳鸣。

麻黄去节  草豆蔻  防风  柴胡  黄芩酒洗  苍朮各一钱  桂枝  羌活各二钱  生甘草  桔梗  生地黄各五分  当归梢七分  红花少许  升麻半分  连翘一钱半

右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

回阳玉龙膏  治腋生(疒其)疬痈。

草乌头三两,炒  军姜二两,煨  香白芷不见火  赤芍药,南星煨,各一两  肉桂半两,不见火

右为细末,用热酒调涂。

金箍散  治前证。

川黄蘗刮去粗皮  芙蓉叶  紫花地丁各一斤  川白芨四斤  天花粉  白蔹各半斤

右为极细末,每用葱一把,捣碎,加蜂蜜少许再捣,取汁调匀,擦患处四面,空中出毒,干再用余汁润之以助药力。盖葱性能开腠理,善走诸经,发散风邪;蜜乃百花之精,润肌窍,解百毒,与葱相反,助诸药力。如葱汁不便,夏月用蜜水,冬月用蜜汤。

内托黄芪柴胡汤  治腋痈。

黄芪二钱  柴胡  土瓜根酒制  生地各一钱  羌活五分  连翘一钱二分  当归尾七分半  肉桂  黄蘗酒洗,各三分

右作一服,酒一盏,水三盏,煎至一盏,空心热服,一服愈。

何首乌散  治(疒其)疬痈。

何首乌  蔓荆子  石菖蒲  荆芥穗  甘菊花  枸杞子  苦参去芦  威灵仙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五钱,食后温酒调下,或茶清,或蜜水亦得。日进二服。

内补十宣散  治证同上。

人参  当归身  黄芪各二两  川芎  防风  厚朴  桔梗  官桂  甘草  白芷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加至六钱止。热酒调下,日数服,以多为妙。不饮酒者,用木香浓煎汤下,然不若酒力之胜也。许学士云:此方得于都下异人,济苦者不可胜数。陈无择谓此药在第四节服者非也。早服中病者,必消散。

人参养荣汤  治夹肢痈,并诸疮溃后,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多服之,不变他病。

白芍药一钱半  人参  陈皮留白  黄芪蜜炙  桂心  当归酒拌  白朮土炒  甘草炙,各一钱  熟地黄酒拌,蒸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七钱半  远志去心炒,五分

右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前服。

十全大补汤  治证同上。若血气不足之人,结肿未成脓者,宜加枳壳、香附、连翘,服之自消。

人参  肉桂  地黄酒洗,蒸,焙  川芎  白朮炒  白芍药炒  茯苓  黄芪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剂,用水二钟,姜枣煎服。

千金内托散  治腋疽。

人参  当归身  香白芷  厚朴  防风  黄芪  川芎  生甘草  官桂  黄芩  白朮。

右水煎服。

黄矾丸  大能卫护内膜,驱解诸毒。

通明白矾一两  黄蜡七钱

右将蜡熔化,下蜜一匙,少温入矾,众手拌匀,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服下,日三服。未破内消,已破易合。蜡性实大肠,矾性解诸毒,故用之也。贵人加木香,富人加沉香,平人加紫苏叶,俱为末。

铁箍散  敷围肿毒。

贝母去心  白芷  苍耳草灰酢拌,晒干,各二两

右为细末,水调或香油调,贴疮上;或加龙骨二钱,尤妙。

胜金丹  治(疒其)疬痈,并一切毒。

麝香  白砒制,各五分  雄黄  辰砂  乳香  没药  血竭各一钱半  穿山甲炙  全蝎泡,炙  天龙去头足炙,各三钱  白殭蚕炙去丝,五钱  蟾酥一钱

右为细末,和匀,每服三分,赤砂糖调,葱头酒送下,取汗为度。

一粒金丹  治一切恶疮痈肿,无名肿毒。

沉香  木香  乳香各五分  巴豆霜一钱五分

各为细末,照秤分数和匀,用黑肥枣个半,去皮捣烂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量人虚实。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气壮实者,只可呷水三四口,不可太过。后用水一口送药下,行尽数,次以米饮补之。

单方

腋下狐臭:用清水洗净,又用清酢浆洗净,微揩破,取赤铜屑和酢热揩之,甚验。 【 《外台秘要》】

又方:胡粉常粉之。或以胡粉三合,和牛脂煎稠涂之。 【 《千金方》】

又方:浆水洗净,油调蜜陀僧涂之。或用热蒸饼一个,切开,蜜陀僧掺末夹之。 【 《集简方》】

又方:古文钱十文,铁线穿烧,酢淬十次,入麝香,研末调涂。 【 《应急良方》】

又方:以田蠃水擦之效。 【 时珍】

又方:用石绿三钱,轻粉一钱,研细,浓酢调敷五次,断根。 【 《集元方》】

又方:胆矾半生半熟,入腻粉少许为末,每用半钱,以自然姜汁调涂,十分热痛乃止。数日一用,以愈为度。 【 《简易方》】

又方:矾石绢袋盛之,常粉腋下,甚妙。 【 许尧臣方】

腋下瘤瘿:用长柄苦壶卢,烧存性,研末搽之,以消为度。

腋臭阴湿,或作疮:青木香以好酢浸夹于腋下,或为末敷之。 【 《外台秘要》,下同】

狐臭:三年酽酢和石灰敷之。

又方:姜汁频涂绝根。

又方:马齿苋杵,以蜜和作团,纸裹,泥固半寸厚,日干,烧过研末,每以少许和蜜作饼。先以生布揩之,以药夹腋下,令极痛,久忍,然后以手巾勒两臂,日用一次,以瘥为度。 【 《千金方》】

又方:槲箬三升,切,水煮浓汁,洗毕,即以白苦瓠壳烟熏之,后用辛荑、细辛、杜蘅末酢浸一夜,敷之。

又方:用桔枸树凿孔,取汁一二碗,用青木香、东桃、西柳、七姓妇人乳一处煎一二沸,就热于五月五日鸡叫时洗了,将水放在十字路口,速回弗顾,即愈。只是他人先遇者,必带去也。桔枸树,即梨枣树也。 【 《易简方》】

又方:大田螺一个,入麝香三分在内,埋露地,七七日取出。将患处洗拭,以墨涂上,再洗,看有墨处是患窍,以螺汁点之,三五次即瘥。

又方:鸡子两枚,煮熟去壳热夹,待冷弃之三叉路口,勿回顾,如此三次效。 【 《肘后方》】

一方:用蝙蝠一个,以赤石子末半两,涂遍,黄泥包固,晒干,煅存性,以田螺水调涂腋下,待毒气上冲,急服下药,行一二次妙。 【 《乾坤秘韫》】

又方:夜明砂末,豉汁调。

又方:自己小便,乘热洗两腋下,日洗数次,久则自愈。 【 《集简方》】

又方:用自己唾擦腋下数过,以指甲去其垢,用热水洗手数遍,如此十余日则愈。

又方:伏龙肝末频敷之。 【 《千金方》】

又方:用铜矿石磨汁涂之。 【 《唐本草》】

又方:黄丹入轻粉唾调,频掺之。 【 《普济方》】

又方:用镜上绿,同五倍子末等分为末,米泔洗后敷之。 【 时珍】 铁落,裹,以熨腋下,疗狐臭有验。 【 苏恭】

又方:水银、胡粉等分,以面脂和,频掺之。 【 《千金方》】

又方:用龙眼核六枚,同胡椒二七枚,研,遇汗出即擦之。 【 时珍】

治腋漏方:用络石,一名木馒头,煎汤洗腋及手足阴处,再以密陀僧末敷之,三日愈。 【 《纲目》】

狐臭:青矾、枯白矾各一两,古文钱十四文,白梅七个,搥碎于磁器内,盛水一大盏,浸半日,先洗净腋下,将药水时时涂之。 【 《奇效良方》】

又方:飞黄丹、密陀僧、枯矾,以蒸饼,蘸药擦之。 【 《丹溪心法》】

又方:枯矾、蛤粉、轻粉、密陀僧、麝香各等分,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擦之。 【 《奇效良方》】

治阴汗鸦臭,两腋下臭,不可与人同行:白矾、密陀僧、黄丹各二钱半,麝香五分,于乳钵内研如飞尘,以酢于手心内调药末搽腋下,经两时辰许,却以香白芷煎汤洗之,一日用一次。

治腋下臭,神效。密陀僧四两,白矾枯过二两,轻粉三钱,共为细末,擦两腋下,擦至半月见效,一月痊愈。

又方:密陀僧一两,白矾七钱,硇砂、麝香各少许。

右为细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后敷上。

又方:用白矾飞过,不拘多少。临卧时,以纸衬卓上,伸手托壁柱上,以药干揩,令腋下十分热痛,两腋揩遍,先于日中将所著上截衣服,用灰汁净洗,又泡去衣袖中臭气,皆无气息如新衣方可着。若洗,气息不断,枉用其药。大概药无不验,多是衣服再作气,故不能断根。

又方:辛夷、细辛、芎藭、青木香各四分,四味治下筛,熏竟,粉之。

又方:五更时,取精猪肉二大片,以甘遂末一两拌之,挟腋下,至天明,以甘草一两,煎汤饮之,良久泻出秽物,须在荒野之外,恐秽气传人也。依法三五次即愈。其他蜜陀僧、胡粉之类,皆塞窍以治其末耳。 【 《回春》】

患腋臭者,耳内皆有油湿也。用大田螺一个,水中养之,候靥开,以巴豆肉一粒,针挑放在螺内,仰顿盏内,夏月一宿,冬则五六宿,自然成水,取搽腋下,绝根。 【 《丹溪心法》】

又方:先用胭脂涂腋下,其出狐臭之处黄色,就将前巴豆田螺去靥,掩于狐臭之上,绢帛勒紧,其狐臭从大便出,则绝根矣。

腋气除根方:先用刀削去腋毛,净,用白定粉水调搽敷患处,六七日后,看腋下有一黑点如针孔大,或如簪尖大,其气由此而出也。用笔点定,即用艾炷如米大,灸七枚。灸过攻心中痛,当用此方下之:青木香、丁香各三分,槟榔八分,檀香一钱,麝香少许,大黄三钱,水煎服,以下为度;不下,再加大黄二钱又服。

又方:石灰三升,银屑一升,一作铜屑。二味合和,绢囊盛,汗出粉之,妙。

又方:正旦以尿洗腋下,神妙。

又方:黄矾石烧令汁尽,治为末,绢袋盛,粉之即瘥。

针灸

《素问》曰: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灵枢》曰:痈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

《医学纲目》曰:《内经》刺腋肿有二法:其一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是也。其二取心。经云:心主手厥阴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腋肿,皆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也。

医案

《本草纲目》曰:一府校老妪,右腋生一瘤,渐长至尺许,其状如长瓠子,久而溃烂。一方士教以用长柄药壶卢,烧存性研末搽之,遂出水消尽而愈。

《薛氏医案》曰:朱文鼎母因忿郁,腋下结一核,二十余年,因怒加肿痛,完谷不化,饮食少思。东垣云:泻利不止,饮食不入,此肠胃虚也。遂以六君子汤加砂仁、肉桂、干姜、肉豆蔻,泻虽止而脓清,疮口不合,气血俱虚也,以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愈。

河南张承祖年踰二十,腋下患毒,十余日肿硬不溃,脉弱,时呕。予谓肿硬不溃脉弱乃阳气虚,呕吐少食乃胃气弱,先以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治之。彼曰:肿疡时呕,当作毒气攻心治之。溃疡时呕,当作阴虚补之。予曰:此丹溪大概言也。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如肿赤痛甚,烦躁,脉实而呕为有余,当下之。肿硬不溃,脉弱而呕为不足,当补之。亦有痛伤胃气,或感寒邪秽气而呕者,虽肿疡尤当助胃壮气。彼执不信,饮攻伐药,愈病。复请诊,其脉弱微而发热。予谓热而脉静,脱血脉实,汗后脉躁,皆不治。后果殁。夫肿疡毒气内侵作呕,十有一二;溃疡湿气内侵作呕,十有八九,岂可混为一途?

一男子腋下患毒,欬逆不食,肠鸣切痛,四肢厥冷,脉细,以托里温中汤二剂顿愈,更以香砂六君子汤、二神丸而饮食顿进,以十全大补汤十余剂而敛。

一童子腋下患痈不敛,脓清,脉大,倦怠懒食,少寐自汗,口干,以内补黄芪汤及豆豉饼灸之,两月而愈。凡疮脓溃而清,或疮口不合,或聚肿不赤,肌寒肉冷,汗出色脱者,皆气血俱虚也,非补不可。

《证治准绳》曰:一人年踰五十,腋下患毒疮,口不合,右关脉数而渴,此胃火也,用竹叶黄芪汤而止,再用补气药而愈。尝治午后发渴或发热,用地骨皮散。

张通,北人,年踰四十,夏月腋下患毒,溃后不敛,脓出清稀,皮寒脉弱,肠鸣切痛,大便溏泄,食下即呕,此寒变而内陷也,宜大辛温之剂。遂以托里温中汤二贴,诸证悉退;更以六君加炮干姜、肉桂数剂,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