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内伤杂病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 七章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皆寒湿之病也。趺蹶之病,寒湿在足太阳之经。手指臂肿,寒湿在手太阴之脏。转筋之病,寒湿在足厥阴之经。狐疝之病,寒湿在足少阴之经。蛔虫之病,寒湿在足厥阴之脏。凡此五者,经脏非同,而病气则同也。假使土燥而水暖,则五者不生矣。
内伤杂病 趺蹶 一章
趺蹶一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者,足趺硬直,能前步而不能后移也。缘筋脉寒湿,缩急不柔,是以不能后却。阳明行身之前,筋脉松和,则能前步,太阳行身之后,筋脉柔濡,则能后移,今能前而不能却,是病不在前而在后,太阳经伤也。太阳之经,入膕中,贯腨内,出外踝,至小指之外侧,刺腨入二寸,泻太阳之寒湿,筋柔则能却矣。腨,足肚也,刺腨者,合阳、承筋之间也。此“脏腑经络篇”所谓湿伤于下,寒令脉急者也。
内伤杂病 手指臂肿 一章
手指臂肿二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瞤瞤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手、指、臂者,手三阳、三阴经之所循。手之三阴,自胸走手,手之三阳,自手走头,经气通畅,则不肿,经络壅阻,不能流行,则气血蓄积,结而为肿。气壅而莫泄,故鼓郁而为动也。动则瞤瞤振摇而不宁。此以胸有瘀浊,阻格经脉,气道不通,故至于此。藜芦甘草汤,藜芦吐其瘀浊,甘草和其中气也。
◎藜芦甘草汤百四十
藜芦甘草汤
藜芦二两 甘草一两
原方阙载。
内伤杂病 转筋 一章
转筋三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硬直,不能屈伸,其脉上下直行,微带弦象,此厥阴肝经之病也。肝主筋,筋脉得湿,则挛缩而翻转也。转筋入腹,则病势剧矣。鸡屎白散,泻其湿邪,筋和而舒矣。
◎鸡屎白散百四十一
鸡屎白散
鸡屎白
上为散,取方寸匕,取水八合和。温服。
内伤杂病 狐疝 一章
孤疝四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阴狐疝气者,疝结阴囊,出没不测,状似妖孤也。左右二丸,偏有大小,时时上下,出入无常。此少阴、厥阴两经之病,由水寒木陷,肝气下郁而发。蜘蛛散,蜘蛛破瘀而消肿,桂枝疏木而升陷也。
◎蜘蛛散百四十二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内伤杂病 蛔虫 三章
蛔虫五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腹中痛者,肾肝之邪,水寒而木郁也。肾脉沉,肝脉弦,是其脉当沉若弦。乃反洪大,是木郁而生上热也。木郁热闭则虫生,故有蛔虫也。
蛔虫六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沫而心痛,以肝心子母之脏,气通于心,其经夹胃口而贯膈,正由心旁,蛔者木气所化,木郁而上冲,故心痛也。心病则火炎而刑金,津液不布,故涎沫上涌。蛔有动止,故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但知杀虫,而木郁不达也。甘草粉蜜汤,甘草补土,白粉杀虫,蜂蜜润燥而清风,滑肠而下积也。
◎甘草粉蜜汤百四十三
甘草粉蜜汤
甘草二两 粉一两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蛔虫七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此段见《伤寒?厥阴篇》。蛔厥者,有蛔虫,而四肢厥冷,其证当见吐蛔。蛔虫在内,令病者有时静,而复有时烦,此因脏寒,不能安蛔。蛔虫避寒就温,上入其膈,故烦。蛔虫得温而安,须臾复止。及其得食,脏寒不能消化,随即呕出。呕时气冲蛔虫,蛔虫扰乱,是以又烦。蛔闻食气之上,随呕而出,故其人当自吐蛔。乌梅丸,乌梅、姜、辛,杀蛔止呕而降冲,人参、桂、归,补中疏木而润燥,椒、附,暖水而温下寒,连、柏,泻火而清上热也。盖厥阴之病,水寒不能生木,木郁而热发,故上有燥热而下有湿寒。乌梅丸上清燥热而下温湿寒,蛔厥之神方也。
◎乌梅丸百四十四 方见《伤寒》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人参六两 桂枝六两 当归四两 蜀椒四两,去目 附子六两,炮 黄连一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