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内伤杂病 寒疝 三章
寒疝一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腹痛,脉弦而紧者,肝脉弦,肾脉紧,寒水风木之邪,合而克土,是以腹痛。弦则木郁阳陷,阴乘阳位,外束卫气,故卫气不行。阳郁不达,是以恶寒,紧则寒水侮土,胃气上逆,故不欲食。清阳下陷,上与阴邪相争,不能透围而出,木气郁沦,永坠寒水之中,即为寒疝。疝瘕同类,皆肾肝阴邪所凝结也。寒疝之病,水木合邪,以侵土位,常苦绕脐疼痛。若发则木气疏泄,肾精不藏,溲出白液。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水寒而木郁也。宜大乌头煎,蜂蜜缓急迫而润风木,乌头泻湿淫而温寒水也。白津出,《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传之肾,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疝,出白。白津,即白淫之类也。
◎大乌头煎百三十六
大乌头煎
乌头 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二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寒疝,腹中痛,手足逆冷不仁者,肾肝之邪,合而贼土,土败而四肢失养也。或身上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是脏病而经亦郁。病根在里,故但以灸刺诸药治其表,不能愈也。抵当乌头桂枝汤,乌头驱寒而逐湿,桂枝疏木而通经也。
◎乌头桂枝汤百三十七
乌头桂枝汤
乌头三枚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上,桂枝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乌头一味,以水二升,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合煎,令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寒疝三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风木寒郁,而克湿土也。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
滋木而息风,生姜、羊肉,行郁而温寒也。
◎当归生姜羊肉汤百三十八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内伤杂病 宿食 五章
宿食一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方在“痉病”。
宿食在胃,郁格表阳,故寸口脉浮大。阻碍里气,故按之梗涩。尺中亦微而涩者,尺中主里也。此段见《伤寒?可下》中。
宿食二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锤轮索转而不定,愈转则愈紧也。以水寒土湿,则食停不化,宿食在中,土气郁满,乙木抑遏,陷于寒水,不能上达,是以脉紧。甚而木郁阳陷,阴邪外乘,头痛风寒,形似外感,实乃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宿食三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脉数而滑者,宿食在中,阳气郁格,则脉滑数。
宿食四
【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此段见《伤寒?可下》中。宿食伤其胃气,陈腐不化,故恶闻食臭。
宿食五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此段见《伤寒?可吐》中。宿食未消,而在上脘,阻碍粮道,法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百三十九 方见《伤寒?太阳》
瓜蒂散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煮
上二味,杵为散,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
内伤杂病 附方 卷十七?内伤杂病
◎《外台》柴胡桂枝汤十二
治心腹卒痛者。
柴胡桂枝汤
柴胡四两 黄芩两半 半夏二合半 生姜两半 人参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桂枝两半 芍药两半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