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八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古阵法叙

  古阵法图籍皆六,旧记所传《风后握奇图》云:“初受之于玄女,佐黄帝破蚩尤于涿鹿。”其文本三百六十字,镇名而己。其后太公又增镇之。汉武帝令丞相公孙弘敷演其义,授霍光,常习八阵于长乐馆,而辅少主,以令天下。史称诸葛亮推演八阵图,得其新意。今夔州之南北岸,沙中累石,为八阵形势。凡八行,行相去二丈。桓温伐蜀,路繇之僚佐观之,无能知者,视之曰:“此常山蛇势也。”晋马隆征西羌,依八阵法且战且行,诛斩万计,遂复凉州。以此论之,公孙弘既已讨论,诸葛亮又能推演,桓温知其率然,其后马隆依以破敌,则八阵之用无废矣。唐李筌所载八阵图,配四正四奇之位于八卦,其形天圆地方,风锐其首,云佐右向而垂。飞龙盘屈,虎张两翼,蛇形宛转,鸟翔为突击之势,定而不变。及观《握奇经》义,则筌尽出臆度,殊乖本文。至曰:天地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天地后轴为飞龙,云为鸟翔。明四为正,四为奇,奇之名寓之于正,阵则有天地风云之目,变之则为龙虎蛇鸟之名。所谓奇亦为正,正亦为奇,出则就敌,归则复列,正合此义也。其图已亡,今载其经,以俟识者,宗阵法之始也。复有《握奇续图》,记金革旗麾进退趋斗之法。又载公孙弘、范蠡、乐毅之说,错综于其中。今附其末。旧说:汉仪,立秋日斩牡祀白帝,大司马隶孙吴六十四阵。其图亦亡,其说不明,难以究宣,今所不取。唐李靖所作兵法,有分军定队之数,而无立阵之形,已载于叙战篇。

  大宋庆历中,上出《临机指胜图》,赐近臣。中有阵制,曰:李靖法及裴绪来诸家之义,为九阵变动之势。其说颇详,今并列于后。

  ◎八阵法(天阵、地阵、风阵、云阵、虎翼阵、蛇盘阵、飞龙阵、鸟翔阵)

  《握奇经》曰: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后人解云:天地风云为四正,龙虎鸟蛇为四奇)。或总称之。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地有轴,前后为风。风辅于天,云辅于地。衡重列各四队,前后之衡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图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轴各三队,居,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有八阵。阵讫,游军从右蹑其敌,或警左,或警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前衡为虎翼,风为蛇蟠,为主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而争。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后轴为飞龙,云龙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于中,张翼而进;鸟掖两端,而应之虚实。三军皆逐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进,以正合,以奇胜。

  说奇正者多戾,而《握奇》云:“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或总称者,先出游军定两端。”此奇偶之奇。阵数有九,中心奇零者,大将握之,以应副八阵之急处。

  ◎握奇图

  (图)

  右《握奇经》虽存,其图不传久矣。今采其说,列而为图,恐未必与古合,更俟识者参订之。

  ◎握奇续图

  ○金鼓旌旗数

  角音二初警众末收众

  革音五一持名二结阵三斗四超五急斗

  金音五一缓二止三退四背五急背

  麾色五一黑二黄三白四赤五青

  旗法八一天黑二地黄三风赤四云青五天前上黑下赤六天后上黑下白七地前上黄下青八地黑上黄下赤

  二革二金为天,三革三金为地,二革三金为风,三革二金为云,四革三金为龙,三革四金为虎,四革五金为鸟,五革四金为蛇(此八阵各用金鼓之制也)。其金革之间加一角音者,在天为兼风,在地为兼云,在龙为兼鸟,在虎为兼蛇。加二角音者,全师进东。加三角音者,全师进西。加四角音者,全师进南。加五角音者,全师进北。兆音不止者,师不整。金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师并旋。天圆布不动(前为右,后为左),天地四望之属是也。风象天,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公孙弘曰:“地为静,地方,布风云,各在后衡之前。天居两端,其次地居中间,两地为北是也。地为动,为从天阵变为地阵,或即张形布势,破敌攻围,不定其形,故为动也。云象龙,纵布两天。两天次之,纵布四地。四地次于天后,纵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前衡居其左,云居两端。”人多传韩信注释者,与此微有差异,而有范蠡、乐毅之说相杂,今亦错综于其中(公孙弘解缋说之意,谓之上语)。其于部队,或三、或五、或三十、或五十,阵图如此,变通由人。其八阵用方圆,阵法以寡御。阵法面面相向,背背相承,骑出其间,出奇突击焉。隆以三千步卒,败羌万骑,用此术也。

  ◎李靖阵法

  古今以来,临戎对敌,每作四面阵,周回受敌,以为必固。倘若选锋而击之,其阵必破。此非天殃,将之失也。亦或作长阵,或作蛇阵,背以队伍,步骑相接。或被之破一处,即败散不全。不将避溃师之罪移过于下,遂使骁勇小将无罪受诛。今则成定制,各立阵,各部曲分斗,各明奇正,若失一阵,则斩一将。形势既就,诸战阵相应,犹手臂相救,以此攻守,万无一失。然以中军为中黄阵,次有若前御后冲,左突右击,白云青蛇,大赤大黑,推凶决胜,先锋破敌。以上除中黄之外,余十二阵,以应十二辰。

  大黑子大赤午破敌丑

  在突寅青蛇卯摧凶辰

  前冲巳先锋未右击申

  白云酉决胜戌后冲亥

  凡每八百人,为一小方阵。阵周围十二队五十人,中间二百人,并骑射、长枪、短兵等伏在阵中,随便冲击。其白云、青蛇、大赤、大黑既碍掩尾趁退,每阵加骑长枪一百人。凡都计马步军,共万八百人,成一大阵。其中三千人,是骑射长枪马军。除中黄、大黑、大赤、白云、青蛇之外,余八阵,每阵抽骑射弓弩一百人,共八百人,充游突军挑战,乱兵引敌。如兵少,即于队中减人;兵多,即于队中加数。必要存其阵队,止即为营,动即为阵。逢贼告急,鼓声一发,阵即立成,更不在劳烦指布。此则应变之法,出入如神,攻取皆胜,所向无敌。其小阵皆有四头,每头配勇将一人,用战鼓一面,中兵立一大旗号,凡每面如有贼来攻击,即诸阵相救。欲救南阵,即南面鼓动,八百人一时顺日向南转战,东、西、北同此。只转步人,骑兵不移。每阵相去广狭一百步,状如街陌。设诈挑战,引之令入,即背他阵,突出弓弩骑射长枪,左右夹击,前抄其胸,后掩其尾,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

  ◎裴子法

  五阵之法,一鼓,举黑旗,则为曲阵;二鼓,举朱旗,则为锐阵;三鼓,举青旗,则为直阵;四鼓,举白旗,则为方阵;五鼓,举黄旗,则为圆阵。阵之疏密,卒一人居地广纵各二步。十人为一列,一队凡十列,广纵各二十步。阵间容阵,队间容队,曲间容曲。前御其前,后御其后,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鱼贯,立必雁行;长以参短,短以参长。回军转阵,以后为先,以前为后。进无奔迸,退无伏走,五阵乃理。

  凡百人曰队,二队曰官,二官曰曲,二曲曰部。

  (图)

  ◎常山蛇阵

  (图)

  右以常山阵步卒,五部凡四千人。其中前后左右等军,量山川土地之形,按阵而居,可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其扬、奇、备、伏,皆马骑,分而为八,凡二千人,逐便而居,以应权也。六鼓,举龙旗,则为常山矣。按《战国策》曰:“常山蛇,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首尾皆救。”此其义也。

  ◎八阵图

  (图)

  方阵图乃黄帝五行之金阵,于卦属兑宫,于五音属商,为白兽,则孙子之方阵,吴起之车箱阵,诸葛亮之同当阵,以其行伍洞彻而相当也。其扬、奇、备、伏兵后八阵,皆仿常山之法布之,恐烦多,不重录。

  右为方阵,法曰:举白旗,闻鼓音,左部居左,右部居右,前部居前,后部居后,中部居中。部皆并置校尉,左右中央司马各按部以前后曲相次,曲以左右官相当,官以前后队相随。队以百人为列,列以十人为对,对以五人为伍,各按其处,无动。队分为团,团合为队,谓之分合。卒一人居地二步,一队方十步,广二十步,队间容队。曲广十步,曲间容曲。部袤百八十步,部间容部。阵广四百六十步,阵间容阵。凡设方者,所以弛张也,高平利方,方利变矣。

  (图)

  圆阵图者,黄帝五行之土阵,于卦属艮宫,于五音属宫,为勾陈,则孙子之圆阵,吴起之车阵,诸葛亮之中黄阵,以居其中位者土也。

  右以方阵为圆阵,法曰:举黄旗,闻二鼓音,前部前曲出其前,前部后曲出与之并,后部后曲出其后,后部前曲出与之并,左右部及中部各旋向,左右卫骑随之,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四方高利圆,圆利守。

  (图)

  右牝阵图,昔黄帝五行之水阵,于卦属坎宫,于五音属羽,为玄武,则孙子之牝阵,吴起之曲阵,诸葛亮之龙腾阵,以其曲屈如龙腾也。或名却月阵。宋武帝多用此。

  右以方阵为牝阵,法曰:举黑旗,闻三鼓音,前部前曲出在左部前,为左翼;后部前曲出在右部前,为右翼。中部前曲、左右骑队分为左右,与后队并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左右高利牝,牝利吞也。

  (图)

  右牡阵图者,乃黄帝五行之火阵,于卦属离宫,于五音属徵,为朱雀,太公名鸟云阵,则孙子之牡阵,吴起之锐阵,诸葛亮之鸟翔阵,以其轻锐如鸟飞翔也。

  右以方阵为牡阵,法曰:举朱旗,闻四鼓音,右部前曲出在后部前,左部前曲出在前部前,相去二十步,左右官各前进二十步为觜,中部前曲左右队前次之,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后高前下,利牡,牡利溃。

  (图)

  冲方阵者,乃黄帝五行之木阵,于卦属震宫,于五音属角,为青龙,则孙子之冲方阵,吴起之直阵,诸葛亮之折冲阵,以其直前折冲于敌。

  右以方阵为冲方阵,法曰:举青旗,闻五鼓音,左右二部出在前、后、中三部前,并列相从,而居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前高后下,利冲方,利争险也。

  (图)

  右车轮阵图,昔太公三才之地阵,于卦属坤宫,则孙子之车轮阵,吴起之衡阵,诸葛亮之握机阵,以其进止机巧为名。

  右又以方阵为车轮阵,法曰:举熊旗,闻六鼓音,左部前曲后队左右官、后曲前队左右官,各左移出二十步,右部亦如之,相近如鼓翼状。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平易利车轮,车轮利进矣。

  (图)

  右罘阵图,昔太公三才之人阵,一曰飞翼阵,于卦属巽宫,则孙子之罘阵,吴起之卦阵,诸葛亮之名虎(或作禽)翼,以其游骑两傍而舒翼也。或名鱼丽阵,又曰鱼贯阵。《左传》曰:“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郑公为鱼丽之阵。”则此也。

  右以方阵为罘阵,阵法曰:举旗,闻七鼓音,左右部前曲左右官居前横列,后曲居后亦如之,中部及前后部曲等布地如法。斥泽利罘,罘利救。

  (图)

  雁行阵者,乃太公三才之天阵,于卦属干宫,则孙子之雁行阵,吴起之鹅鹳阵,诸葛亮之衡阵,以其连接如秤衡也。《左传》曰:“郑翩愿为鹳,其御愿为鹅。”是也。

  右以方阵为雁行阵,法曰:举雕旗,闻八鼓音,中部前曲进,前出为首,其后曲次之,与前部前曲、后部前曲并前,前部后曲左斜官曲相随,后部后曲右斜官曲相随。右部却次、后部曲皆右斜,亦官曲相随。左部却次、前部后曲皆左斜,亦官曲相随。校尉司马部后居地如法。城丘利雁行,雁行利绕也。

  裴子法曰:凡八阵之法,转而相胜,更为雌雄。方阵正而厚,圆阵随而取,正厚者力并,故方胜圆,犹厚胜薄也。圆阵无角,利以坚守;牝阵张其两翼,若卷取之。以牝吞圆,牝可败也。法曰:翼而张者,攻其两角。故圆胜牝,犹聚胜散也。牝阵胜牡者,牡阵前锐后重,象剑之锋;而牝张其两翼,前单后复也。法曰:锐而锋者,夹击之。故牝胜牡,犹复胜单也。牡阵胜冲方,前众后疏,战者相促,居者有馀,牡背高向下,因其地势,以溃其虚,可以败敌也。法曰:得地助者昌,失地助者亡。故牡胜冲方。冲方胜车轮,车轮兵得成行,善冒乱敌而畏阻险。冲方地势高,利守,以疲车轮之力,故冲方胜车轮也。罘备在首尾,虚在两旁,其势不坚;车轮之兵备以强弩,善冲乱敌。法曰:以守待攻者强,以动待敌者亡。此车轮胜罘也。雁行前锐后张,延斜而行,便于绕人;罘前后横,中央纵,便于绝延斜,利于相救,且战且息。此罘胜雁行也。方阵行重而厚,佚居者众,用力者寡;雁行延斜张两翼,便于左右,利于周旋也。法曰:厚而升者坚,当选其勇力胁其旁。此雁行胜方阵也。

  凡三军迁徙次舍之宜,必就所喜,避所恶;依其水草,利以刍牧。因险阻为沟垒,则施功薄而易备。

  凡屯兵处军于山之高者,则为敌所栖;于山之卑者,则为敌所囚。故处山之势,据其阴阳,备其左右,命曰鸟云之阵,言能鸟散而云合,应变从利也。

  右军法,兵之形势也,雷动焱举,后发而先至,离合向背,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也者。自春秋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汉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定著三十五家,而孙武书凡八十二篇,图九卷;孙膑八十九篇,图四卷。复有蚩尤二篇,李左车、韩信等篇目,并亡。今之秘府所存孙武书,惟十三篇,无图,其所言皆权谋之事,极为精密。《太公六韬》《黄石公三略》《穰苴法》《吴子书》,皆远古所存可观者。唐《李靖兵法》于近世最为详练,可举而行。杜佑采其条目,著于《通典》。其书亡虑数十家,悉浅近无取。而阵图所存者,惟唐人李筌有八阵图,而其说难以依据。《裴绪新令》有九阵图,参引太公、孙子、诸葛亮之法为证,舍是无有焉。惜哉,兵家形势之法不可无也!战国如二孙、吴起辈,号善用兵者,而著书皆有图。汉名臣如韩信、子房删定,亦著其法。周公六典,司马教坐作进退之度。盖阵法者,所以训齐士众,使其上下如一,前后左右,进退周旋,如身之运臂,臂之使指,无不如意;可与之俱生,可与之俱死;升天险,赴深,莫有逆其命者;猝然遇寇,莫有错乱。然后可以从事于敌,驱驰以绝域,同乎祸福存亡,则能决胜计矣。无是法也,则将何以使人哉?平居则训齐,遇敌则击搏,此其义也。故废阵形而用兵者,败将也;执阵形而求胜者,愚将也。夫便击刺之利者,习广纵之势,见敌而无奔北挠乱之祸,拱揖指挥无不服从者,是岂不由素所习哉?素习之法,非形势不可。是以孙武云: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不用阵法,其孰能与于此乎?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冰鉴

    《曾国藩冰鉴》一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是一部传世奇书,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

    曾国藩08-18 完结

  • 司马法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 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 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姜太公08-18 完结

  • 反经

    《反经》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智谋奇书,为唐代“博学多才,擅长政治”的赵蕤所作,收入《四库全书》,称《长短经》。全书共9卷64篇,内容上起尧舜,下迄隋 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探讨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引经据典,雄辩滔滔,可谓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术大成之 作。《反经》是唐宋以后为官为政的必读书,曾得到乾隆皇帝的题诗赞赏,与《资治通鉴》相得益彰,值得今人研读领悟。...

    赵蕤08-18 完结

  • 帝鉴图说

    《帝鉴图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编撰,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 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本书还对张居正所诠释的 帝王之道,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了独特评论。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张居正08-18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