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少阳经下篇 十六章
少阳坏病
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故宜小柴胡,半表半里治之。而半表之阳盛,则小柴胡之黄芩不足以清表阳,而人参反益半表之热,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是也。半里之阴盛,则小柴胡之人参不足以温里阴,而黄芩反益半里之寒,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是也。小柴胡未尝犯本经之禁,而于阴阳偏盛者,犹有助虐之弊,况乎汗、下、温针,倒行逆施,阳盛而泻其阴,阴盛而代其阳,则入阴入阳,坏病百出矣。
仲景于是有救逆之法,补苴挽回,使之离阳明之腑,而出太阴之脏,所谓明辅造化,幽赞鬼神者也。
提纲 一章
太阳表证不解,传于少阳之经,胁下硬满,干呕不食,往来寒热,谵语,是其腑病而经郁也。若汗、下、温针,一经逆治,阳盛则入阳明之腑,阴盛则入三阴之脏,少阳之证已罢,他经之证蜂生,病自少阳而坏,是谓少阳之坏病。其逆犯不同,则病坏非一,知其所犯,治之以法,法在则人存,病虽坏而人不坏,是贵乎良工也。
少阳坏病提纲一 少阳二十三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本太阳表证不解,传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此皆柴胡本证。少阳之脉,弦细沉紧,若尚未吐下,而脉候沉紧者,又有柴胡本脉,与小柴胡汤,病自解矣。若已经吐、下、发汗、温针,谵语不明,柴胡证罢,非入阳明之腑,即入三阴之脏,此为少阳坏病。柴胡,少阳之方,不中与也,审犯何逆,以法治之。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 八章
少阳坏病入阳明去路谵语烦悸证一 少阳二十四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少阳为三阳之始,阳气未盛,故脉弦细。少阳经脉,自头走足,病则经气逆升,壅于头上,故善头痛。少阳从相火化气,病则相火郁蒸,故善发热。相火熏烁,津液既损,故不可发汗。汗之津亡土燥,则作谵语,此属胃病。盖君相下根,全由胃土之降,汗亡津液,土燥胃逆,二火飞腾,神明扰乱,故作谵语。胃津续复,行其清降之令,二火渐下,不至为病。若胃燥而不和,二火拨根,则心家烦生,而风木郁神,必作悸动也。法详下章。
小建中证二 少阳二十五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方在少阳九(方【41】)。
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随戊土下行而交癸水,与少阴君火并根坎府,是以神宇清宁,不生烦乱。汗泄中脘,津亡土燥,胃逆不能降蛰相火,相火升炎,消烁心液,故生烦扰。胆胃两经,痞塞心胁,阻碍厥阴升达之路,风木郁冲,振摇不已,是以动悸。风火交侵,伤耗胃脘津液,小建中汤,胶饴、甘、枣,补脾精而生胃液,姜、桂、芍药,疏甲木而清相火也。
炙甘草证三 少阳二十六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少阳经脉,自头走足,循胃口而下两胁,病则经气上逆,冲逼戊土,胃气郁满,横隔胆经隧道,是以心胁痞硬。经络壅塞,营血不得畅流,相火升炎,渐而营血消亡,经络梗涩,是以经脉结代。血亡木燥,风木郁冲,而升路阻隔,来能顺达,是以悸动。相火上燔,辛金受刑,甲木上郁,戊土被克,土金俱败,则病传阳明,而中气伤矣。炙甘草汤,参、甘、大枣,益胃气而补脾精,胶、地、麻仁,滋经脉而泽枯槁,姜,桂,行营血之瘀塞,麦冬清肺金之燥热也。
【〖炙甘草汤〗七十一 (方【74】)】
【【74】炙甘草汤】
甘草炙,四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去皮,三两 阿胶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升 麻仁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烦满惊悸证四 少阳二十七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太阳中风,而传少阳,是谓少阳中风。少阳脉循两耳,病则经脉逆行,浊气上填,是以耳聋。少阳脉起目之锐眦,相火升炎,是以目赤。少阳脉循胸膈而下两胁,经气壅阻,肺胃不降,是以胸中烦满。如此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且惊。盖耳聋目赤,胸满心烦,胆胃两经已自不降,再以吐下伤其胃气,胃气愈逆,甲木拔根,是以胆怯而神惊。胆胃双郁,胸膈闭塞,风木郁冲,升路壅碍,是以悸作。法详下章。
柴胡龙骨牡蛎证五 少阳二十八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下伤中气,胃逆而为胸满。胆木拔根,而为烦惊。心神扰乱,而为谵语。乙木郁遏,疏泄不行,则小便不利。己土湿动,机关壅滞,则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枣、参、苓,补土而泻湿,大黄、柴胡、桂枝,泻火而疏木,生姜、半夏,下冲而降浊,龙骨、牡蛎、铅丹,敛魂而镇逆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七十二 (方【45】)】
【【4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 各一两半 半夏洗,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熬,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小柴胡证六 少阳二十九
【【101】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柴胡证,本不宜下,而误下之,柴胡证罢,此为坏病。若其证不罢,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栗,却发热汗出而解。阳气欲发,为阴邪所束,郁勃鼓动,故振栗战摇。顷之透发肌表,则汗而解矣。
大柴胡证七 少阳三十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方在少阳十三(方【42】)。
下后柴胡证仍在,若但有少阳经证而无阳明腑证,先与小柴胡汤,应当解矣。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是经迫而腑郁,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经腑双解则愈矣。
大柴胡证八 少阳三十一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十三日不解,已过再经之期。胸胁满而呕,是少阳经证。日晡时发潮热,是阳明腑证。腑病则大便续硬,乃已而微利,定服丸药矣。少阳而兼阳明,此本大柴胡证,下之当腑热清而不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缓不及事,而又遗其经证。表里俱未罢,经邪束迫,腑热日增,故虽利不愈,此非其治也。潮热者,胃家之实也,是固宜下,而胸胁之满,尚有少阳证,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宜柴胡加芒硝汤主之,解外而并清其里也。但加芒硝而不用大黄者,以丸药下后,宿物去而腑热未清也。
【〖柴胡加芒硝汤〗七十三 (方【43】)】
【【43】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生姜切,一两 半夏二十铢 大枣擘,四枚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 二章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柴胡桂枝干姜证一 少阳三十二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其中气,胆胃俱逆,胸胁满结。脾湿肝遏,小便不利。胆火刑肺,是以渴生。胃逆未甚,不至作呕。相火逆升,故头上汗出。营卫交争,故往来寒热。君相升泄,是以心烦。此为少阳之经而传太阴之脏,表里俱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疏甲木而清相火,桂枝、栝蒌,达乙木而清燥金,姜、甘,温中而培土,牡蛎除满而消结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七十四 (方【57】)】
【【57】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熬,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误下身黄证二 少阳三十三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头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而恶风寒,是太阳中风脉证。手足温,是少阳证,而亦阳明、太阴中气之未败也。医乃二三下之,伤其中气,胆胃俱逆,故不能食而胁下满痛。浊气冲塞,颈项亦强。脾湿肝遏,遍身发黄而小便难者,与柴胡汤,黄芩寒中,肝脾郁陷,后必下重。本来作渴,而饮水则呕者,此土湿中寒,柴胡不中与也。不能容水,亦当不能纳食,饮水既呕,食谷亦哕也。
少阳坏病结胸痞证 五章
病在少阳,或入阳明之腑,或入太阴之脏。将入阳明,而经证未罢,下早则为结胸,将入太阴,误下则为痞,与太阳之结胸、痞证由来正同也。
少阳坏病结胸初证一 少阳三十四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阳传少阳,两经并病,大阳则头项强痛,少阳则或觉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此已是结胸初证,当刺大椎第一间之肺俞、肝俞。刺肺俞以泻太阳之郁,刺肝俞以泻少阳之郁,缘肺与太阳,同主卫气而司皮毛,肝与少阳,同藏营血而司筋膜也。慎不可发汗以伤少阳津血,发汗则土燥而为谵语,木枯而为脉弦,盖其胸隔痞硬,己是胆胃俱逆,再发其汗,火烈土焦,遂入阳明,而为谵语。胆胃愈逆,则时如结胸者,当不止如是而已。若五六日,谵语不止,则胆胃之津益耗,当刺厥阴之期门,以泻少阳而救阳明也。
结胸初证二 少阳三十五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颈项强,太阳之证,而少阳自头下耳,循颈而入缺盆,亦当有之,心下硬,目眩,则纯是少阳证。大椎,脊骨第一大节,正当项后,肺俞,在第三椎两旁,肝俞,在第九椎两旁,皆是太阳之经穴。《灵枢?背输》篇名。作腧,经气之所输泄也,义与输同。汗之脏阴外亡,则为谵语,上章是也,下之表阳内陷,则成结胸,下章是也。
结胸证三 少阳三十六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太少并病,不解经邪,而反下之,因成结胸心下硬者。下而下利不止,上而水浆不入,清陷浊逆,相火郁升,其人必心烦也。
结胸证四 少阳三十七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在太阳百十一(方【52】)。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阳明之里,复往来寒热,火郁于少阳之表者,与大柴胡汤,双解表里之邪。若但是结胸,而里无大热者,此为阴阳逼蒸,而生水饮,结在胸胁之间也。但头上微汗出者,缘于膈热熏蒸,宜大陷胸汤,泻其胸胁之结水也。
太阳、阳明结胸,必兼少阳之邪,缘胆胃两经郁迫不降。而胸胁硬满,是为结胸之根,下之太早,里阴上逆,表阳内陷,则成结胸。而少阳脉循胁肋,故有胁下硬满之证也。
结胸痞证五 少阳三十八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方在太阳百十一(方【52】)。【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呕而发热,柴胡证具,不解经邪,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是表阳未陷,邪犹在经,宜复与柴胡汤,以解经邪。此虽已下之,不至为逆,必蒸蒸而振栗,却发热汗出而解。若下后经证已罢,心下满而硬痛者,此表阳内陷,热入而为结胸也,宜大陷胸汤。但满而不痛者,此里阴上逆,而为痞也,柴胡汤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参、甘、姜、枣,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芩、黄连,清泻上焦之郁热,半夏降浊阴而消痞满也。方以半夏名,因原有呕证,下后气愈逆而呕愈增也。
【〖半夏泻心汤〗七十五 (方【58】)】
【【58】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