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共一十三节]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第一节 

   夫花柳之毒有三层,大抵自生碱疳鱼口,而已染其毒,则为第一层。自疳症已起一个月,而复历至半载,遂令内外皮发出各症,则为第二层。自疳症已历半载而尚延缠莫愈,百病丛生,则为第三层。但三层中,唯第二层与第三层交界之间殊难分辨。至若受毒已久而致发出第三层之症,此则尤难治也。盖尝验第三层之症,或发于内皮,或发于外皮,或发于骨之胞衣,或发于骨及软骨,而且或发于肉之胞衣,或发于肉筋,或发于外肾,此盖因其毒能入脑、能入脑筋、能入血、能入脏、能入肉、能入骨而遂致遍身蕴毒也。大概此症自半载起约至载半,则必发出,唯其中或有快慢不一耳。若夫疳生一月业经医愈,而历至半载尚无复发者,莫不以为疔毒去清矣,乃突于半载后而藉端发出或因饮食鄙劣,而致气血孱弱,或因酒肉过多,而使脏腑反滞,皆能令发出是症此盖逾了第二层,而变为第三层之症也。且有历十余载犹未发出迨后或因不知节戒、不善保养而卒发出第三层之症者,此更出人意外也。医者于此,仍须追究来历,而后发药乃应。大抵碱疳初起系属软者,则将来或无第三层之症,即使有之,亦不甚毒。若属硬者,则后来每多发出此症,而酷毒尤甚也。

   第二节 

   凡将起第三层之症,则数日前先觉身体发热,四肢不安,而且或觉胃滞,或觉神短,或觉骨痛若骨痛多在夜间,或觉大小二便不利,由是则或在是胫生出小孩,而按之颇硬,或在肥纲发出肉核,而按之颇软,甚至外肾则发胀,喉咙则生疮,鼻内则流腥臭水,而所有内皮外皮无不发出疔毒。医者于此概宜细察也。倘若乍观其症,未能洞悉一切,则试以碘疗之,当必见效。若果见效,即可决其为第三层之症也。

   第三节

   且酿成第三层之症,贻害甚多,医者宜悉察也。其在疔毒入脏者,则约历数年,或致脑筋作痛,或致羊痫,或致风瘫,或致半身不遂,而且云为动作,每多蹭蹬,医者须核其毒伏何处,或在脑或在脑筋,均宜细验。至若久患症处,而有腐肉腐骨,则将令该处之脑筋亦从而变坏也。

   第四节 

   其在疔毒入眼者,则先从眼帘发热此症或与皮肤各症一并发出,由渐发至全目而令目之后房变坏。大抵发热时,其睛必痛,而额与太阳两穴亦因之而痛,由是则将在眼盖之边发出一疮按之颇硬,而渐生渐阔,殊不易治也且眼帘尝有生间沙之症,而与此相似,医者正宜细辨,诚以系属疔毒之类者,则疗治固难,若属间沙之症者,则疗治尤难也。

   第五节 

   其在疔毒入喉者,则历数年或十余年,而发出一疮,上腭亦将穿烂,透出鼻上而共变为一脓穴,由是上下牙床骨及两颧骨亦从而腐朽,口内时流腥臭之水,语多含糊,医者于此亦无用追诘,而知其为疔毒重症也。

   第六节

   其在疔毒入舌者,则该舌将必生疮抑或生掣。大抵生疮多在舌边或在舌心,其疮穴则颇深,其疮边则颇硬,其疮口则每多参差,其疮底则并有一层污垢之膜,而时流腥臭浓水也。至若生掣,则或浅或深,或生一掣,或生数掣。医者概宜细验。又况患此舌症者,而喉咙亦不免生疮,皮肤亦不免发症也。

   第七节 

   其在疔毒入大小肠者,则该肠之内每多生疮,而致有红白痢症,有时或作痛,所以患是症者,而身体必致孱弱也。

   第八节

   其在疔毒入肝者,则肝里多生小肉瘤,而按之颇软,抑或发炎之后,而并在肝外生疤。大抵此症自生疳后,约历十余年或二十余年,而后发出。医生尝核其症,盖较诸生于心肺脾肾等处者尤多也。

   第九节 

   其在疔毒入鼻者,则鼻之内皮先行发炎,时流脓水,由是鼻中之骨约历数年亦将朽腐,此全鼻因而穿烂,遂变为一脓穴也。

   第十节

   其在疔毒入肾者,则先在内肾发炎,而生出诸多小肉瘤按之颇软。即所有发尿,小管亦因而变坏,由是历四五年,或十余年,而外肾二子亦且发肿其发肿有一先一后者,有二子齐肿者,或肿至六倍,或肿至十倍,而功用全失。倘若发肿之时,而或变为疮,则一经穿烂,殊难收口也。

   第十一节 

   其在疔毒发于外皮者,则将见或生疮,或生铜鼓疔。此盖自生疳后,约历数年而后发出也。顾患此二种,多属第三层之症,若生在第二层症者,则间有之耳。大抵生此二种之时,将复有喉烂骨痛及皮肤发出各症也。盖尝验该疮多生于四肢而在脚尤多及头额等处,而且或小或大形状不一。其小者,则阔约二三分,而该疮并有数孔,恍有微虫伏内,又或生出曲蛇之形,殊觉骇目;其大者则阔约五六寸,而或生于背,或生于胁,或生于臀,更为酷毒。盖患此大小各疮,其疮口每多参差,其疮底则并有绿胶该胶颇稠,而殊难涤去,甚至两疮相连而烂,将其变为一疮,而时流腥臭之大也。至若铜鼓疔亦属疮类,盖因该疮结靥之后,其靥则由渐而生至数层,故又变为铜鼓疔也。要之,凡患此二种之症,则兼有潮热作渴,脉数、胃滞、神短、体羸与及梦寐不宁、面目枯槁等弊。医者于此,皆宜细察。

   第十二节 

   其在疔毒入骨者,则该骨及骨之胞衣,必先发炎,而渐致肿凸。但肿凸不一端,有见于一处,或见于数处者,有令该骨全条皆肿者,有日久变为腐骨者。大抵此症多生于数载之后,若生在两载之间者,则甚少也。夫肿凸之见于一处,或见于数处者,多在两手正肘之骨、足胫之骨,及太阳两穴之骨。当其乍起症时,必先发炎,嗣是则或生脓水,或生绿胶,遂令该骨及骨之胞衣变为浮肿按之颇软。其或肿至外皮,则不免穿烂也。又况一经穿烂,轻则收口易,重则收口难,倘患口渐生渐阔,而变作脓疮,则尤难疗治。若夫全条皆肿者,则该骨之胞衣亦必变厚。此固多在手足之长骨也,然使受毒已深,则遍身大小之骨,亦将有肿焉。大抵凡被疔毒伏内,多生是症,而或则略肿,或则肿至两倍也若此者按之颇硬而且觉重。至于日久变为腐骨者,此亦多属手足长骨,其余则项骨、颧骨、鼻中之骨、喉内之骨及上下牙床骨,亦在所不免也。盖尝细核其症,先发炎,继生脓,由是而变坏,由是而朽腐。故患症既久,而该骨自脱离也。至有尚未脱离者,医者又宜用刀割去。他如鼻内有腐骨,则将变为一脓穴;顶上有腐骨,亦将穿烂,而有数穴时流脓水。所以凡患此种症者,往往烂至数月,抑或烂至数年,而后收口,甚或收口之后,其疤则仍硬而白也。且以上各症,固有作痛,而每至夜间其痛尤剧,医者宜洞悉一切也。

   第十三节 

   治法,凡患第三层之症,则蕴毒既久而服药亦宜久也若小服辄止,恐难见效。大抵疗是症者,当以碘为最诚以其善解疔毒也。每服宜用一分七厘须照此数不可加减,清水调化或用黄连瓜沙水均可,日服三次。其在症未深者,宜服至数旬;若症已深者,宜服至数月。倘若内腑不和须先服泻剂,抑或有作痛,须兼服吗啡或鸦片表散,诚能照此服法,而曩者所有精神恍惚、梦寐不宁;胃不消化、形容枯槁,皆可治也,大概快则二十余天,迟则两三月当必见效。但间有服药后而恍似伤风、鼻流清涕、眼起红筋及肺热头痛、身体不安等弊,此则或服至数次,或服至数天,而便有此征也。如有此征者,须暂行停服,然亦有服些吗啡水而可解此各弊也。且有服药后作闷作泻,而或令脑不安、舌发肿、皮肤发出水泡及小便过多、尿管出血等弊,亦宜兼服吗啡水解之。若不能解,既宜停服数天。盖患此疔毒重症,有服碘而自见效者,有服碘未效,而必加些汞药同服,方见效者。大抵内服汞质所制之品,要以汞绿毒药为最妙,每用一厘须分十次或六次,加水调服,每日三服服至芽肉发肿为度。第此药亦须服至数旬方验如无汞绿毒药,则用汞兰丸、迦路米、火石汞粉等项亦可。外治,若患症太久气,虚血弱,而致遍身发疮,及骨肿烂,宜用汞兰膏一钱五分外涂臂里髀里等处,每日搽一次,但搽药时,须以指频擦,令易透入,搽至牙肉略肿为率。又法,先将衣裳卸去,而坐于透气椅上,其颈膊以下用衾围复,或用油布亦可;次以铁板盛红汞磺或汞绿毒药一二分放在椅下,随用火酒灯甑之,令其药气熏蒸,甚验。每日宜熏一次,约以一刻为度,熏毕令卧榻上,拥被取汗第汗出时,不宜用水洗身及用布抹去药气。大约照法熏至二旬,自可奏效。以上治法,均有善解疔毒之功,唯内服外涂后而行有饔餮二膳,宜用肉食培养如鸠鸽鸡鸭,及羊肉牛肉等类便合,若火腿腊肉、碱鱼梅菜,及一切煎、热毒、凝滞等物,皆不宜食;其次宜兼服补药,令胃消化如瓜沙水、黄连水,及淡硝强水、淡盐强水之类是也;倘或形体瘦弱,宜再服鱼肝油,或金鸡纳霜;至若自有作痛,夜不能寐,又宜服止痛宁睡药如吗啡、鸦片酒及绿养水等类均合。如此,则虽久患疔毒,亦或可治。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