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九 消渴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虚热渴

  (附论)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脏内虚而生热者。热气在内。则津液竭少。故为渴也。

  夫渴者喜水。其人必烦。目眩背寒而呕。皆因内虚故也。诊其心脉滑甚者。为喜渴也。人因劳伤腑脏。或大病后未复。气血不足。阴虚内热。热则津燥液少。故渴而引饮。饮不能多。多则腹满不消。气虚不胜于水故也。

  方

  肾沥汤

  (出圣济总录)

  治脏气不足。内燥发渴。

  生干地黄(洗锉焙)泽泻远志(去心)桂心(去粗皮)当归(切焙)龙骨甘草(炙锉)五味子赤茯苓(去皮)芎人参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上粗捣筛。每用羊肾一只。去筋膜切开。先用水一盏半。煮羊肾至一盏。去肾入药末三钱。再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气虚燥渴引饮。

  黄(细锉)栝蒌根(锉)麦门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甘草(炙锉末)黄连(去须)知母(锉焙)生地黄(焙)菟丝子(酒浸一宿焙干)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粗皮锉焙)石膏(赤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木香汤

  (出圣惠方)

  治虚热渴饮水不已。心腹胀满。

  木香枳壳(去瓤麸炒)芍药槟榔(生锉各半两)桑根白皮(锉炒)黄(细锉)草豆蔻(去皮)枇杷叶(拭去毛炙)黄连(去须各二两)桂心(去粗皮一两)人参(一两半)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鹿茸丸治虚渴烦躁不眠。

  鹿茸(去毛涂酥炙)黄(细锉)人参土瓜根山茱萸杜仲(去粗皮切炒)桑螵蛸(炙各一两)栝蒌根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鸡(十枚炙干)肉苁蓉(酒浸一宿去皮)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不拘时。温服。

  人参汤治虚渴饮水过多。身体浮肿。

  人参黄(细研各二两)旋复花桑根白皮(锉各二两)紫苏叶犀角(镑屑各半两)赤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黄丸治虚燥渴不已。

  黄(细锉)五味子(各二两)乌梅茯神(去木各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者二枚)泽泻酸石榴皮生干地黄(焙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浆水下。不拘时服之。

  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饮水无节。

  人参(二两)五味子大腹皮(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炒)黄(细锉各一两半)芍药黄芩(去黑心)葛根(锉各一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上咀。每服

  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

  黄连(去须)栝蒌根(各等分)上为末。以麦门冬去心煮热。烂研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煎小麦汤下三十丸。食后服。

  鸡苏丸

  (出危氏方)

  治病后虚羸发渴。

  上鸡苏丸(方见龙脑鸡苏丸)以北五味子煎汤吞下。后服安肾丸。(方见虚劳门虚劳类)

  薏苡仁汤

  (出圣济总录)

  治虚渴不止。

  薏苡仁五味子(各一两半)复盆子生干地黄(锉焙)枸杞(各一两)紫苏茎叶黄(细锉)木通(各一两)白茯苓(去黑皮三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去

  清心莲子饮

  (出危氏方)

  治心中蓄热。时常烦躁。因思虑劳心。忧愁抑郁。

  以

  致小便白浊。或有沙粒淋沥涩痛。便赤如血。夜梦遗泄。或因酒色过度。上盛下虚。心

  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渐成消渴。睡卧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妇人带下

  赤白。及病后气不收敛。阳浮于外。五心烦热。药性温平。不冷不热。常服清心养神。

  秘精补虚。滋润肠胃。调顺血气。

  黄芩(去心半两)黄(去芦头蜜炙)石莲肉(去心)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头各七钱)麦门冬(去心)甘草地骨皮车前子(去土炒各半两)上锉散。每服三钱。麦门冬十粒去心。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浸冷。空腹服。发热加柴胡薄荷煎。

  茯苓汤

  (出圣惠方)

  治心脾热渴不止。小便难。宜服此。

  赤茯苓(一两)芦根(一两锉)黄芩(一两)知母(一两)栝蒌根(一两)瞿麦穗(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一两炙)木通(一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地黄丸

  (出圣济总录)

  治脏虚舌干燥渴。引饮不已。

  熟干地黄(锉焙)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桂心(去粗皮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不拘时。

  天竺黄散

  (出圣惠方)

  治热渴。

  天竺黄(一两细研)黄连(一两去须)茯神(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芒硝(一两)犀角屑栝蒌根(一两)川升麻(一两)上为散。入研了药令匀。每于食后。煎淡竹叶汤。调下一钱。

  黄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中热。烦渴不止。

  黄(一两锉)茯神(一两)生干地黄(一两)地骨皮(一两)栝蒌(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猪肚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热渴不止。羸瘦困乏。

  猪肚(一枚净洗)黄连(三两去须别捣为末)栝蒌根(一两)白粱米(一合净淘)柴胡(一两去苗)茯神(一两)知母(一两)麦门冬(二两去心焙)上为末。先将黄连末及米入肚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心脾实热。烦渴不止。

  知母(一两)芦根(一两半锉)栝蒌根(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三分)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中热。引饮水浆。烦渴不止。

  赤茯苓栝蒌根黄芩麦门冬(去心)生干地黄知母(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小麦半合。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人参散

  (出试效方)

  治身热头痛。或积热黄瘦。或发热恶寒。蓄热寒战。

  或膈热呕吐。燥热烦渴泻痢。或目赤口干。或咽喉肿痛。或风热昏眩。或蒸热虚汗。肺

  痿劳嗽。一切邪热。脾石膏(一两)寒水石(二两)滑石(四两)甘草(一两)人参(半两或无亦得)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或冷水亦得。早晚食后。兼服栀子金花丸。一名既济解毒丸。

  茯神丸

  (出圣惠方)

  治心脾壅热。烦渴口干。宜服此。

  知母栝蒌根(各一两)麦门冬(二两去心焙)黄连(去须)茯神(各一两)上为末。

  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清粥饮下三十丸。

  人参竹叶汤

  (出千金方)

  治热病后虚热渴。四肢烦疼。

  葛根(一斤)人参甘草(各一两)竹叶(一把)上咀。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饮

  龙朱散

  (出圣惠方)

  治心脾热渴。面赤口干。宜服之。

  马牙硝(半斤)川芒硝(四两)寒水石(四两)石膏(三两)上件药以水五升浸三日。

  用银器中煎至水尽后。去寒水石及石膏。阴干别入龙脑半两。朱砂一两。同研为末。不计时候。蜜水调下一钱。兼治喉痹肿痛甚妙。

  石膏汤

  (出圣惠方)

  治热极渴不止。

  麦门冬(一两去心)石膏(二两)芦根(一两)上件为散。每服半两。水一盏。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连膏

  (出圣惠方)

  治热渴不止。心神燥烦。宜服此。

  黄连(五两去须捣为末)地黄汁(一两)蜜(五合)上件药于银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于食后。煎竹叶麦门冬汤取弹子大服之。

  黄连散

  (出圣惠方)

  治心肺壅热。烦渴口干。宜服之。

  豉(一合)黄连(一两去须)上为散。每服半两。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麦门冬汤

  (出圣惠方)

  治证同前。

  黄连(半两去须)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为散。每服半两。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

  每于食后温服。

  浮萍丸

  (出圣惠方)

  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

  上取浮萍水洗。曝干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计时候。以粥饮下。

  麦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脏虚干燥。发渴饮水。

  参茯白术散

  (出如宜方)

  治病后脾虚津液燥。或有余热虚渴。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药人参甘草莲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

  治中热消渴疾。

  (出本草)生葛上冬月取。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块。先煎汤使沸。后擘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

  治虚热渴。

  (出本草)草上以煮汁。或生汁服之。

  治热渴心闷。

  (出本草)地浆上以水一大盏。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饮之。

  解热渴

  (出本草)酢浆草上取食之。

  治虚热渴。

  (出本草)桃胶上如弹丸含之佳。

  治下虚上热而渴。

  (出永类钤方)菝根上每服一两。水二盏半。煎减半。日三服。渴减。只二服。

  治渴热心闷。

  橘皮甘草上等分煮饮。时服咽之勿烦。使多吃。但以热土或熬热灰土壅其脐上为佳。

  以

  治热渴心闷。

  面上取一两。以温水一中盏。搅和服之。

  

  胃热渴

  (附论)夫胃气实则生热。热则土气内燥。津液不通。咽膈烦满。故渴而引饮。内经谓脾气热则胃干而渴。盖脏真濡于脾。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既受热。津液不濡于胃。胃干则渴不止也。

  方

  黄连汤

  (出圣惠方)

  治脾胃中热烦渴。身渐消瘦。宜服此。

  黄连(一两去须)川升麻(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一两)栝蒌根(一两)知母(一两)茯神(半两)栀子仁(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石膏(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

  茯神汤

  (出千金方)

  治胃腑实热。常渴引饮。泄热止渴。

  茯神(二两外台作茯苓)栝蒌根生麦门冬(各五两)葳蕤知母(各四两)生地黄(六两)小麦(二升)大枣(三十枚)淡竹叶(切三升)上咀。水三斗。煮小麦竹叶取九升。去滓下药。煮取得四升。分四服。服时不问早晚。渴即进。非但止胃渴。通治患热渴者。

  枸杞根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干渴。饮水不止。

  枸杞根栝蒌根麦门冬(生去心)黄连(去须各一两半)土瓜根(干者)知母车前子(去土各一两)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地黄半分。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

  开胃解热渴饮子。

  (出广南四时摄生论)大黄甘草(各半两)半夏(十个)生姜(三两)好枣(五枚)上件药用水一大铫。同煎至八分。旋取温服之。不拘时候。

  栝蒌汤

  (出千金方)

  治消渴。胃热。

  栝蒌根生姜(各五两)生麦门冬汁芦根(切二升)茅根(切三升)上咀。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神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渴引饮。泄热。

  茯神(去木二两)栝蒌根麦门冬(去心各五两)知母(锉)葳蕤(各四两)上粗捣筛。先以水三盏。入淘小麦一匙。淡竹叶五十片洗净切。同煮至一盏半。去滓下药末四钱。

  枣三枚擘破。加生地黄半分。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

  甘草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热干渴。

  甘草(炙锉)栝蒌根(各二两)麦门冬(去心焙二分)半夏(汤洗去滑七次曝干麸炒二两半)上粗捣筛。水二盏。淘小麦半合。煎至盏半。去麦下药末五钱。大枣三枚擘破。生地黄半钱。生姜一枣大拍破。再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服。

  栝蒌根汤

  (出圣济总录)

  治胃中干渴。

  栝蒌根(三两)知母(焙二两)甘草(炙锉)人参(各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

  洗心饮子

  (出广南四时摄生论)甘草芍药山栀杏仁(去尖研入)上等分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煎至八分。

  饭后温服。

  冷汤

  (出广南四时摄生论)甘草(二分炮)大枣(五个)竹叶(十四片)熟附子(末少许)人参(少许)上微锉碎。用水煮放冷。时时服之。

  治胃中热消渴。利小便。

  (出本草)陈粟米上炊饮食之。

  

  暴渴

  (附论)夫暴渴。缘热甚腠理开。汗大泄而津液少。故暴渴而引饮。小便利者。不能为害。若三焦不和。心肺壅热。胃中干燥。渴而小便不利者。须防变饮证。不可不察。喜渴者、由心热也。心主汗。汗出多。则肾中虚燥。故令渴也。凡夏月渴而汗出多。则小便少。冬月不汗。

  故小便多。此皆是平人之候。故渴名曰暴渴也。

  方

  芦根散

  (出圣惠方)

  治暴渴饮水多。或干呕。

  芦根(一两半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百合(三分)麦门冬(一两去心)桑根白皮(三分锉)黄(三分锉)赤茯苓(三分)黄芩(三分)葛根(三分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

  地骨皮汤

  (出圣惠方)

  治脾虚热暴渴不已。

  地骨皮栝蒌根黄连(去须)麦门冬(去心焙)黄芩(去黑心各一两)茯神(去木)远志(七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

  芦根汤

  (出圣惠方)

  治暴渴烦热。

  芦根(锉)麦门冬(去心焙)栝蒌根地骨皮(各一两)黄芩(去黑心三分)白茅根(锉)石膏(碎各二两)人参(三分)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一枣

  桑根白皮汤

  (出圣济总录)

  治暴渴饮水不止。头面浮虚。

  桑根皮(锉)麦门冬(去心焙)石膏(碎各二两)赤茯苓(去黑皮)黄芩(去黑心)栝蒌根(各一两半)栀子仁(半两)土瓜根(一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不拘时。

  栝蒌根散

  (出圣惠方)

  治暴渴心神烦闷。体热食少。

  栝蒌根(一两)芦根(一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知母(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地骨皮(一两)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

  入生姜半分。小麦半合。淡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茯苓汤

  (出圣济总录)

  治心脾壅滞。暴渴引饮。

  赤茯苓(去黑皮)泽泻白术黄连(去须)桂心(去粗皮)甘草(炙锉各一两)大黄(生用

  地骨皮汤

  (出圣济总录)

  治暴渴。

  地骨皮栝蒌根(各一两半)黄连土瓜根麦门冬(去心焙)车前子(各一两)知母(焙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地黄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黄连散

  (出圣济总录)

  治心脾壅热。暴渴饮水。

  黄连葛根(锉炒四两半)大黄(炒锉半两)枇杷叶(拭去毛炙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不时服。

  黄汤

  (出圣惠方)

  治暴渴饮水过多。烦渴不止。

  黄(锉)栝蒌根(各一两)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为末。煎竹叶汤调下。

  枳实汤

  (出圣济总录)

  治内热暴渴不止。

  枳实(去瓤麸炒)茯神(去木)葛根(锉)石膏(各二两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

  麦门冬汤

  (出圣济总录)

  治暴渴。烦躁饮水。

  麦门冬(去心焙二两)知母(焙三两)凝水石(一两半)青竹茹(如鸡子二块碎切)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乌梅散

  (出圣济总录)

  治虚躁暴渴。

  乌梅肉(焙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生干地黄(焙三两)甘草(炙一两)上为散。每服二钱。温熟水调下。不拘时。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暴渴心烦。口舌干燥。

  柴胡(去苗)乌梅肉(炒各二两)甘草(炙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上咀。每服

  黄连散

  (出圣惠方)

  治暴渴心神烦闷。口舌干燥。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芦根(三两锉)甘草(三分炙微赤锉)黄连(一两去须)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

  赤茯苓(一两)诃黎勒皮(三分)龙脑(一钱细研)人参(三分去芦头)上为散。入龙脑研令匀。不拘时候。以粥饮下一钱。

  乌梅汤

  (出圣惠方)

  治暴渴。心神烦闷。口舌干燥。

  乌梅肉(七枚微炒)生姜(一分捣碎)白沙糖(三分)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滓分三服。食后温服。

  酥蜜煎

  (出圣惠方)

  治暴渴。除烦热。

  酥(五合)白蜜(五两)川芒硝(二两)上件药于银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瓷器中。

  不计时候。服半匙咽津。

  秦艽汤

  (出圣惠方)

  治暴渴。咽燥口干引饮。

  秦艽(去苗土二两)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不拘时候。一方生姜半分煎。

  治胸膈气壅滞。暴渴不止。

  萝卜(二枚)上取大者捣烂取汁。入蜜二合。生姜半两取汁一两和匀。渴即少饮之。

  麦门冬散

  (一名芦根汤)

  治暴渴烦热不退。少得眠卧。

  治大渴热中暴疾。

  (出本草)邪蒿上煮令熟。和酱醋食之。

  

  久渴

  (附论)夫消渴之病。由于肾水不足。下焦虚热。若病久者。邪热蕴积。营卫涩滞。精血衰微。

  病多传变。宜加慎忌。凡忌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又消渴病经百日以上者。

  当

  方

  泽泻丸

  (出圣惠方)

  治肾虚燥久。消渴不止。

  泽泻肉苁蓉(酒浸切焙)五味子禹余粮(醋淬七次)巴戟天(去心)当归(切焙)地骨皮(洗焙各一两)磁石(醋淬二七次)人参赤石脂韭子白龙骨甘草(炙)牡丹皮(各一两一分)生干地黄(焙二两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以牛乳汁下。不拘时候服之。

  麦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

  麦门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黄连(去须)黄芩(去黑心)石膏()葳蕤人参升麻龙胆栝蒌根枳壳(去瓤麸炒)生姜(切焙)枸杞根皮(洗切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浆水饮下。不拘时。

  肾沥汤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饮水不绝。

  远志(去心)人参泽泻熟干地黄(焙)桂(去粗皮)当归(切焙)赤茯苓(去黑皮)龙服五钱。水三盏。先煮羊肾一具。取二盏。去羊肾入药。并大枣三枚擘破。生姜半分切。同煎取一钟半。去滓温分二服。不拘时。

  散

  (出圣济总录)

  治久渴。旬日见效。

  鸡黄皮鸡肠(各五具炙干)白龙骨鹿角胶(炙燥)白石脂漏芦(去芦头炙各一两)土瓜根(三两)黄连(去须)苦参牡蛎粉(各二两半)桑螵蛸(二七个)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白石英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经年饮水不止。

  白石英(别研)芒硝(别研)凝水石(别研各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人参地骨皮泽泻苦参甘草(炙锉各三两)麦门冬(去心焙三两)上除别研外。捣罗为末。合研匀。

  炼蜜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不拘时候。

  升麻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久不止。

  升麻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各五两)栝蒌根(七两)生地黄(焙三两)苦参(八两)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锉各五两)人参(三两)上为末。生牛乳汁和。

  众手速丸

  苦参丸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饮水不绝。

  苦参(二两)黄连(去须)栝蒌根知母(焙)麦门冬(去心焙)人参牡蛎(煨)黄(锉)生干地黄(焙各一两)上为末。以牛乳汁和。众手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浆水下。不拘时。

  水银丸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经年饮水无度。

  水银铅(醋淬各半两)柳絮矾(三分先细研次入水银并铅三味和研匀以瓷盒盛外用纸筋泥固济安灰内养半日取出候冷再研细)铅丹(研)豉(炒)白僵蚕(炒)黄连(去须各半两)上四味为末。与前三味再研匀。用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二十丸。温水空心。日午夜卧服。

  竹叶汤治积年消渴。好食冷物。

  青竹叶(锉碎)白茯苓(去黑皮)地骨皮(锉)栝蒌根(各一两)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各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小麦一撮。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

  黄连散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内燥。引饮不已。

  黄连(去须)白石脂(研各一两半)铅丹(研一两)栝蒌根(三两)上为细散。

  每服二钱。浆水调下。日三服。

  楮叶散治消渴。疾久不愈。

  蜗(焙干半两)蛤粉龙胆(去土)桑根白皮(锉炒各一分)上为散。每服一钱。

  煎楮叶汤调下。不拘时。

  莎草根散治消渴。累年不愈者。

  莎草根(去毛一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陈粟米饮调下。不计时。

  葵根汤

  (出圣济总录)

  治久消渴。饮水不绝。

  经霜冬葵根皮(不拘多少细切焙)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不

  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久不瘥。体瘦心烦。

  黄连(半两去须)黄(半两锉)栀子仁(一分)苦参(半两锉)人参(二分去芦头)葳蕤(一分)知母(二分)麦门冬(一两去心焙)栝蒌根(半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地骨皮(一分)赤茯苓(一分)生干地黄(一分)铁粉(一两研)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

  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久不止。心神烦闷。眠卧不宁。宜服此。

  黄连皂荚树鹅(微炒)白石英(研各一两)苦参知母栝蒌根赤茯苓(各二两)金箔银箔(各五十片)上为细末。入石英金银箔相和。研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候。煎小麦汤下三十丸。竹叶汤下亦得。

  黄连丸

  (出千金方)

  治消渴久不瘥。吃食少。心神烦乱。宜服。

  黄连(一斤去须)生地黄(五斤烂研布绞取汁)上绞地黄取汁。浸黄连出曝之。燥复纳汁中。令汁尽干之。捣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后日三。如无蜜可为散。

  以酒服方寸匕。一方清粥饮下。

  

  消渴饮水过度

  (附论)夫消渴饮水过度者。由肾虚心热。三焦不和。上热下冷故也。凡人好食热酒炙肉。或服乳石壅滞之药。热毒在内。不得宣通。关脉闭塞。血脉不行。热气蒸于脏腑。津液枯竭。则心肺烦热。咽喉干燥。故令渴不止。而饮水过度也。

  方

  稳。

  羚羊角屑知母黄(锉)栝蒌根麦门冬(去心)茯神地骨皮人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头)酸枣仁(各三分微炒)甘草(半两炙)石膏(一两半)黄芩(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淡竹叶二七片。小麦半合。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麦门冬丸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饮水过多。

  麦门冬(去心焙)栝蒌根大麻仁(研)大黄(蒸二度切焙)苦参粉铁粉(各三两)黄芩(去黑心)泽泻(各一两半)龙齿(研)土瓜根知母(焙)石膏(研各二两)银箔(三百片和龙齿石膏入研)鸡黄皮(炙七枚一两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食后煎生地黄汤。下二十五丸。日二服。

  土瓜根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过度。烦热不解。心神恍惚。眠卧不安

  。

  土瓜根(三分)栝蒌根麦门冬(去心)铁粉(细研)石膏(细研)川大黄(锉碎微炙)大炙)龙泽泻(各三分)金箔银箔(各五十片细研)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煎竹叶小麦汤下三十丸。

  神仙减水法。一名斩龙刽子手。专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不问日夜。饮水无度。

  此药主之。不可轻用。其效如神。可通仙术。师云。止渴在第三味。住水神妙。不可轻

  用。

  人参知母天花粉苦参宣连扁豆浮萍麦门冬黄丹(少许)上八味各一两。加黄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妙不可言。

  铁粉丸治消渴饮水过度。渴尚不止。口舌干燥。心神烦乱。坐卧不安。镇心止

  渴。

  铁粉(细研)苦参牡蛎土瓜根(各一两)黄连麦门冬(各二两去心焙)金箔银箔(各五片细研)栝蒌根(二两)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时候。以清粥饮下三十丸。

  麦门冬丸治消渴。饮水不止。

  麦门冬(去心焙)升麻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黄芩(去黑心各五两)生干地黄(焙)人参(各三两)栝蒌根(七两)苦参(八两)上为末。以牛乳和。众手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黄丹散治消渴饮水过多。烦热不解。

  黄丹胡粉(各一两)栝蒌根石膏(各一两)泽泻白石脂(各三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焙二两)上为末。每服一钱。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

  麦门冬散治消渴日夜饮水过度。口干燥。小便数。

  麦门冬(去心)栝蒌根知母黄(各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牡蛎(一两半烧为粉)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竹叶汤治消渴饮水不辍。多至数斗。

  甘竹叶(切)大麻仁(炒)赤秫米(各一升淘净)白茯苓(去黑皮一两)薤白(二两切)鹿角(四只汤浸去皮细研如粉)上锉分作八服。每服先以水三盏。煎麻仁竹叶取二盏。去滓澄清。入诸药鹿角。又煎去滓。取一盏。微微饮之。渴止为度。

  黄连散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知厌足。

  密陀僧(细研)腊茶黄连(去须)滑石栝蒌根(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一钱。

  不计时候。以清粥调下。

  楮叶丸治消渴减食。饮水不休。

  干楮叶(炒)桑根白皮(锉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定粉(各一两)上为细末。取楮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汤下。不计时。

  又方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知厌足。

  黄丹(一分)栝蒌根(半两)槟榔(一分末)绿豆(一两)上都研令匀。用面三两相和。作

  又方治症同前。

  黄连(去须)栝蒌根密陀僧(细研)人参(去芦头各半两)上为散。入密陀僧研令匀。每于食后。以温浆水调下三钱。

  汉防己散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知厌足。

  栝蒌根汉防己黄连(去须)黄丹(各半两)上为散。入黄丹研令匀。每服于食后。

  以温水调下一钱。

  绛雪散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数者。大有神验。

  黄连黄芩黄丹汉防己栝蒌实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浆水调下。临卧。并三二服即妙。

  铅黄丸

  (一名栝蒌根丸)

  治三消。渴即饮水过多。不知厌足。

  铅丹黄连(去须各半两)干葛粉栝蒌根(各三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冷水下二十丸。

  葛根丸治消渴。日饮水数斗不止。

  葛根(锉)栝蒌根(锉)附子(炮裂去皮脐)铅丹(炒令紫研各一两)上为散。

  入铅丹同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茅根汤下。日三。米饮亦得。春夏去附子。

  栝蒌根丸治消渴。饮水不止。

  栝蒌根(锉)黄连(去须)知母(焙)麦门冬(去心各五两)上为末。炼蜜丸。

  如梧桐子大

  神效散治渴疾。饮水不止。

  白浮石蛤粉蝉壳(各等分)上为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神效。

  八味肾气丸消渴有三种。一者。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消渴病

  也。二

  腿肿脚先瘦

  三。一饮酒。

  未愈。当须虑患大痈

  。患渴数年。果以痈疽而死

  多不知其疾。故古今亦阙而不言

  须臾即皆能甜。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

  髓。其次以为脂膏。又其次以为血肉也。其

  者。五脏之气。咸润者。则下味也。肾既虚冷。

  甘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

  小便。皆精气不实于内则小便数而瘦弱也。又肺为五脏华

  若下冷极。则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渴。易之否卦。干上坤下。

  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否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以板

  。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能至。此板终不得润也。火力足者则

  须暖补肾气。饮食得火力。则润上而易消。亦免干渴也。故张仲景云。宜服肾

  。此疾与香港脚虽同为肾虚所致。其香港脚始发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消渴

  始发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三月。其故何也。盖香港脚壅疾也。消渴

  也。春夏阳气上。故壅疾发则宣疾愈。秋冬阳气下。故宣疾发则壅疾愈也。审此二者。

  则疾

  是膀胱之

  为消渴也。

  干熟地黄(半斤)山药(四两)茯苓牡丹皮附子桂心(各三两)泽泻(四两)山茱萸胡荽。

  菝饮治消渴。饮水无休。

  菝(锉炒)汤瓶内碱(各一两)乌梅(二两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热细呷。

  又方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知厌足。

  栝蒌根(一两)黄连(二两去须)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

  煎

  又方

  地骨皮(一两)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桑根白皮(三两锉)上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

  生津丸治消渴饮水。日夜不止。

  青蛤粉白滑石上研为细末。用黄颡鱼涎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陈粟米饮

  神应散治消渴饮水不休。

  滑石(研)寒水石(研各半两)上研为散。用生鸡子一枚。凿破去黄留清。调和药末。

  令如并壳

  玉壶丸治消渴。饮水无度。

  人参栝蒌根(各等分)上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门冬汤下。

  沃焦散治消渴。饮水无度。

  泥鳅鱼(阴干去头尾烧灰研细为末)干荷叶(研细为末)上等分。每服各二钱。新水调下

  治消渴。饮水过甚。并小儿渴疾方。

  黄狗胆(一枚)猪胆(一枚)上以狗胆并入猪胆内阴干。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

  黄连丸治渴疾。饮水不止。

  黄连(不拘多少)上为末。入猪肚内。蒸烂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饭饮下。

  栝蒌根散治消渴。饮水不止。

  熟干地黄生干地黄葛根栝蒌根上件各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米汤饮下。

  文蛤散治消渴欲饮水。而不止者。

  文蛤(即五倍最能回津本草在海蛤文下甚失其性识者当自知之)上为末。以水饮任调方寸匕

  三消丸治渴疾饮水不止、骨蒸。

  黄连(净锉用冬瓜汁浸一宿晒干凡七次)上为末。用冬瓜自然汁。搜成膏子。阴干为末。

  再麦汤

  甘露散治渴疾。饮水不止。

  干猪胞(十个)上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

  每

  姜鱼丸治同前。

  干生姜(一两末)上用鲫鱼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米饮下。不拘时服之。

  水骨丸治同前

  汤瓶内水碱(一两)上研为细末。烧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人参汤下。

  不拘时候服。一方研如粉。沸汤。或井花水调服。

  治消渴饮水过多。小便不利方。

  葵根叶(五两切)上件药以水三大盏。入生姜一分。豉一合。煮取二盏。去滓食后。

  分温三

  治消渴饮水过多不瘥方。

  凌霄花(一两)上捣碎。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三服。

  又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捣细罗为散)上用鸡子清。调下一钱。日四五服。

  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多。口干渴。

  雉(一只)上细切。和盐豉。作羹食。

  治消渴。烦躁。饮水无度。

  七家井索(用近桶口结处烧为灰)上不拘时候。以新汲水调服二钱。不过二、三服效。

  人参汤治消渴发作有时。心脾有热。饮水无度。

  人参桑根白皮(锉炒各二两)麦门冬(去心焙)知母枇杷叶(拭去毛炙)黄连(去须微炒钱。

  用水一盏

  天花粉丸治消渴饮水多。身体瘦。

  天花粉黄连(去须各一两)茯苓当归(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茅根煎汤下。

  黄连丸治消渴。饮水绝多。身体黄瘦。

  黄连(半两去须)黄丹(半两炒令紫色)豆豉(半两炒干)上为末。入黄丹研令匀。用软饭

  栝蒌丸治消渴。饮水绝多。身体黄瘦。

  栝蒌根黄连(去须)铁粉(细研以上各等分)上为末。入铁粉研令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治消渴饮水不知足。

  兔头(一具)上以水煮取汁饮之。

  治消渴饮水多。身体黄瘦。

  窑突上黑煤(焙干似铁屑者半斤)上捣取末。更以生姜四两同捣。绢袋盛。以水五升浸取汁

  兰香饮子

  (一名甘露膏)

  治消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

  便频数。

  石膏防风生甘草(各一两)知母(酒浸一钱半)半夏(二分汤洗)炙甘草人参兰香薄片子

  牛黄甘露丸治三焦渴疾。饮水无度。舌上皱裂。肌肉黄瘦。精神减退。小便多。

  腹胁胀。

  朱砂(一两成块者)牛黄麝香(各一分)铁粉梧桐律犀角(锉)丁香铅白霜葳蕤扁豆(片不用北地者匀为一服一月亦得

  治暑月渴而饮水过多。干呕复渴。不思饮食。

  干葛(一两炮)甘草(一两炙)陈粟米(二匙炒)上咀。每服二钱。水一盏。

  煎至六分

  

  消渴饮水腹胀

  (附论)夫消渴饮水腹胀者。由水气流行在脾。脾得湿气。不能消谷。通过经络。痞涩气血。

  则水饮是

  方

  人参汤

  (一名木香汤又名桑白皮汤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

  不能食。

  人参(一两去芦头)桑根白皮(半两锉)黄(三分锉)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皮)半夏(杷叶(以上服

  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或胁肋间痛。腰腿沉重

  。

  人参白芍药(各二两)大腹子(两枚灰火内煨切)葛根(锉)黄芩(去黑心)知母(麸炒三分)上卧再

  桂心汤散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伤冷太过。致脾气虚。腹胁胀满。不思

  饮食。

  桂心人参(去芦头)白茯苓诃黎勒皮甘草(炙微赤锉)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前胡(散。每服

  赤茯苓汤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太过。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宜服此。

  赤茯苓人参(去芦头)赤芍药(以上各半两)白术槟榔桂心前胡(去芦头)浓朴(上为散

  陈橘皮散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过多。心腹胀满。或胁肋间痛。腰腿沉重

  。

  陈橘皮(一两去白)诃黎勒皮赤茯苓桂心大腹皮(锉)芎枳壳(炒黄去瓤)赤煎至六分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腹胀。烦热呕吐。不思饮食。

  半夏(半两汤洗七次去滑)赤茯苓人参(各一两去芦头)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入生姜半

  槟榔汤

  (出圣惠方)

  治消渴饮水不止。小便复涩。心腹连膀胱胀闷。胸膈

  烦热。

  槟榔(锉)桑根白皮(锉)赤茯苓(去黑皮)木通(锉)紫苏茎叶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服

  赤茯苓丸

  (出圣济总录)

  治久患消渴。小便数。服止小便药多。渴犹不止。

  小便复涩。两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锉)防风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半)郁李仁(汤浸去皮焙干臼内。

  十丸

  旋复花汤

  (出圣济总录)

  治消渴腹胁虚胀。心下满闷。

  旋复花(净择去茎叶微炒)桑根白皮(锉)陈橘皮(汤浸去白微炒各一两半)紫苏(并嫩茎枣三枚五里

  大黄丸

  (出圣惠方)

  治消渴腹胀。利大小肠。

  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栝蒌根槟榔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两)芎(二分)桂心

  麦门冬汤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

  麦门冬(去心焙)乌梅(去复选肉炒各二两)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半盏。去

  桂苓甘露散治饮水不消。呕吐泻利。湿气流注。水肿腹胀。泄泻不能止者。宣通

  气液。兼桂心(去粗皮半两)白茯苓猪苓(并去皮)白术寒水石(别研细)泽泻(各一两)甘草(亦得。

  一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