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四 痰饮门
总论
夫饮有四何谓。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之证。何以为异。
师悬短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水在于肺。其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于脾。其人少气。身体尽重。水在于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于肾。心下悸。夫病患猝饮水多。必暴满喘。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喜虚耳。脉偏弦者饮也。肺饮不弦。但喜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气。其脉平也。溢饮形不发作。无热脉微。烦满不能食。脉沉滑者留饮病病有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嗽转甚。其人咳而不得卧。引项上痛咳者。如小儿螈状。夫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其脉沉者。有留饮也。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大如手。
病患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饮在胸中。久者缺盆满。马刀肿。有剧时。此为气饮所致也。膈上之病。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恶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剧。必有伏饮。病患一臂不随。时复转移在一臂。其脉沉细。此非风也。必有饮在上焦。其脉虚者为微劳。卫气不周故也。久自瘥。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
夫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营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内有七情汨乱。脏气不行。
郁而府不度。
夏汤平。
关膈条畅则痰散。而无气脉闭塞。脘窍凝滞则痰聚。而有痰之所以发动者。岂无自而然。
则痰气知痰涎之流注。亦能缠滞而为痛乎。如头风证。眉棱眼角俱痛。投以风药不效。投以痰药收功。如患眼证。赤肿羞明而痛。与之以凉剂弗疗。与之痰剂获愈。如酒家手臂痛重。时或麻痹无然痰者治痰饮则用药从小便利之。痰饮之痰。皆气不顺而致之。当顺气为先。分道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痰饮自下。亦有肾气虚寒。不能摄养肾水。使邪水溢上。多吐痰唾。又当以利之。八味肾利饮痰也其热痰大盛制金。湿痰者停饮不散。可服加减连翘饮子、除湿丹、无忧散。亦有酒痰者。解毒去热。宜以三圣丸主之。五者食痰。可用汉防己丸、丹砂丸而治之。若根据法服之。决有神效矣。凡富贵之人痰嗽。多是浓味所致。内经云。所谓味浓则发热。可服通圣散加半夏以止嗽。更服人参半夏丸。化痰坠涎。止嗽定喘。贫乏之人。多感风冷寒湿。内经云。秋伤于湿。
冬生咳嗽。可服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之类。若咳极面赤。烦半晌。此火化乘肺也。宜详辨之焉。
积年痰饮渐成风。口眼斜语不通。苏合姜汁调半盏。青州丸子有神功。
凡中痰一时诸证蜂起。则为困笃。仓猝之间。药不可入。当用白梅搽开牙关。或以半夏末或胜或有热者。用竹沥调尤好。气才上却随证施药。
卷一百六十四 痰饮门
一切痰饮(附论)
病源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又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动肿
方
大五饮丸
(出千金方)
治主五种。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饮。水在
两胁下。三曰
动有声。夫五饮者苁蓉(一两)远志(一两)苦参藜芦乌贼骨白术甘遂大黄石膏栝蒌根桔梗大戟朴(一两)
旋复花丸
(出千金方)
治停痰饮。结在两胁。腹胀满。羸瘦不能食。食不消
化。喜唾干呕
欲倒。胁下痛。
旋复花桂心枳实人参(各五分)甘遂(三分)吴茱萸细辛大黄黄芩葶苈浓八分)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五丸。日二。加之。以知为度。延年方无白术、野狼蜀椒、防葵、杏仁各三两。干地黄四分。
生胃丸
(出瑞竹堂)
治脾胃不足。痰多呕逆。不思饮食。此药以南星、粟米、
黄土为主。盖
之要剂。真良方也大天南星(四两用真黄土半斤将生姜汁和黄土成剂包裹南星慢火煨香透去土不用将天南星切缩砂仁半两)粟米(拘
前胡汤主胸背气膈上热。口干痰饮。风气头旋。
前胡枳实(炙)细辛杏仁(去皮尖炒)芎防风泽泻麻黄(去节)干姜芍药(煮取二升六
海藏五饮汤
(出拔粹方)
治一留饮心下。二癖饮胁下。三痰饮胃中。四溢饮膈
上。五流饮肠旋复花人参枳实陈皮白术茯苓浓朴半夏泽泻猪苓前胡桂心芍药拘时候
大茯苓汤
(出千金方)
治主胸中结痰饮。癖结脐下。眩满呕逆不得食。亦主风
水。
茯苓白术(各三两)当归橘皮附子(各二两)生姜半夏桂心细辛(各四两一作
薯蓣汤治七情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随气上厥。伏留阳经。心中忪悸
。四肢缓薯蓣人参麦门冬(去心各四两)前胡白芍药熟地黄(各二两)枳壳(面炒去瓤)远草(半渣。
温
葛花解酒汤
(一名葛花解醒汤出医方大成)
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
乱。胸膈痞塞。
缩砂(半两)葛花(半两)木香(半钱)白豆蔻仁(半两)白茯苓(一钱半)橘皮(半钱)泻(二钱)神曲酒病去矣
消痰咳嗽丸
(出御药院方)
治消痰快气。除咳嗽。利咽膈。
白术牵牛槟榔白芷浓朴(制各二两)半夏(五两洗)陈皮(四两去白)干姜(一两面糊为丸
祛风丸
(出御药院方)
治清膈化痰。降气消谷。宣通蕴滞。调顺三焦。
车前子赤茯苓(去皮)木香皂角(烧存性)槟榔(各三两)枳壳(面炒去瓤)陈皮(去(生六两)上
开结枳实丸
(出御药院方)
治宣导凝滞。消化痰饮。升降滞气。通行三焦。滋
荣心肺。灌溉
逆恶心。呕哕膈实枳实(曲炒)白术半夏(汤洗)天南星(炮)白矾(枯)苦葶苈大黄青皮(去白各半两)上为末三四十丸。以知为度。妇人干血气。膈实肿满。或产后有伤。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白汤下。酒疸病。温酒下。
克效神圣饼子
(出御药院方)
治积痰停饮。留滞不散。胸中噎闷。胁肋刺痛。
噫醋吞酸。不安息香南乳香(并研)石三棱(锉)川姜(炮制)砂(水飞)丁香木香(各半两)干为末和匀。
参苏饮
(出仁存方)
治痰饮积停胸中。呕吐痰涎。眩晕怔悸。哕逆。及痰气中
人。停留关节前胡人参紫苏茯苓(各三分)桔梗木香半夏陈皮枳壳(炒)甘草(炙各半两)加干姜
紫沉丸
(出御药院方)
治宿食不化。痰饮留滞。心腹胀满。胁肋疼痛。胸膈痞
满。噎塞不通丁香(一两)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京三棱(锉炒)蓬莪术(锉炒)缩砂仁桂(去粗皮各半两)砂(飞研一钱)木香(三钱)乌梅(和核令碎去仁四两)巴豆(三十枚去皮心出油别研)上为细末。将巴豆、砂、和令极匀。面糊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
至二十丸。
人参枳术丸治痰。
人参(半两)枳壳(三两炒)木香(三钱)半夏(五钱)茯苓(半两)神曲(三钱炒)白术服八九丸。
十宝散治消饮化痰丸。至夜上床。亦气喘促。比十二夜轻。得睡些少。十四日希
贤诊脉。
初服紫苏子(中)人参(中)枳壳(中)半夏(上)良姜(中)枳实(中)甘草(下)白术前胡陈皮次服木香(中)槟榔(中)半夏(上)陈皮(中)枳实(中)草果(中)桔梗(中)良姜(中)后服本道前方。加星半服效。本道又令服见丸。方在后。
人参木香良姜(少)三棱南星半夏陈皮砂仁蓬术荜澄茄片黄上以上三方。用姜枣煎服。
导饮丸治风痰风涩。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
困多睡。
荆三棱(炮)蓬莪术(锉各三两二钱)陈皮(去白)青皮(去白)白术(各一两半)白茯苓作一两)上荞
木香枳实丸治食饮停积。胸膈痞闷。消痰祛风。宿食迟化。
木香(一两)枳实(麸炒一两)干生姜(一两)赤茯苓(去皮)青皮(去白)半夏(汤洗七服七八
沉香中和丸治痰饮气痞。呕吐涎沫。粥药难停。
沉香丁香肉豆蔻(麸炒煨熟)半夏(汤洗七次生姜制)木香吴茱萸(汤洗焙干)白茯面糊为丸。
半夏温肺汤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常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
肋胀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
旋复花(半两)细辛(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陈皮(半两)桔梗(盏。生姜七
槟榔散治胸膈停滞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呕逆。或臂痛顶痛。
槟榔半夏(汤洗七次)杏仁(去皮尖炒)桔梗(去芦锉炒)橘红旋复花(去枝梗)干姜生姜五片。
桂心汤治下痰饮。散风邪。止涎嗽。通耳鼻。宣关窍。利咽膈。清目。解冒眩。
进饮食。
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土)干姜(炮)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二两)五外。捣罗
丁香五夺丸治胃气虚弱。三焦痞涩。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臆间。令
人呕吐恶
臂疼不举。腰
虚满而不食也。
南星(每个切作十余块用半夏煮水浸三日须是每日换水次用白矾二两研碎调入水内再浸三日皮(去白)如梧桐子大雾露。
如神。
橘皮汤
(出直指方)
治胃停痰饮。
半夏(制五两)茯苓陈皮(各三两)细辛青皮枳壳(制)桔梗甘草(炙各三两)旋滓。
食
姜椒汤
(出千金方)
治胸中积聚痰饮。饮食减少。胃气不足。咳逆呕吐。
姜汁(七合)蜀椒(三合)桂心附子甘草(各一两)橘皮桔梗茯苓(各二两)半夏再服。
化痰铁刷丸
(出御药院方)
治男子妇人。风痰。酒痰。茶痰。食痰。一切痰逆
呕吐。痰逆头
嗽定喘。
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汤洗)白矾(生用各半两)寒水石(一两炒)干生姜(七钱大。
每服二
前胡饮治痰饮呕逆。头目不利。
前胡(去芦)赤茯苓(去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人参旋复花枇杷叶(炙去毛)半夏去渣
涤痰丸
(出御药院方)
治三焦气涩。痰饮不利。胸膈痞满。咳唾稠浊。面目热
赤。肢体倦怠木香槟榔青皮(去白)枳壳(麸炒去瓤)京三棱(煨锉碎)大黄(湿纸裹煨令香熟)半每服四
化痰丸治停痰宿饮。
人参(去芦)白茯苓半夏(汤洗七次别研细末)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白术(各一两)大。
姜汤
旋复花汤主胸膈痰结。唾如胶。不下食者。
乌头(五枚去皮熬)旋复花细辛前胡甘草(炙)茯苓(各二两)半夏(一两洗)生姜菘菜、生
槟榔散治胸膈痰饮。腹中虚鸣。食不消化。或加吐逆。
槟榔(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半夏(汤浸七次去滑一两)桔梗(半两去芦)杏仁(半两汤两炙微赤锉去滓。不计
白金散
(一名白金汤)
治清利肺。能下痰。止烦恼。
(方见肺脏门肺脏壅热类)(案原方桑根白皮炙锉。桔梗炒各半两。甘草炙。紫苏子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
治心下有水。
(方见泽泻汤)
新法半夏汤治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满。头旋。不思饮食。
缩砂仁神曲草果仁橘红(去白各一两)丁香白豆蔻仁(各半两)甘草(生炙二两)七次去矾再用成膏
木香半夏丸治痰涎。上壅恶心。胸膈不利。常服消痰饮。
木香(七分半)半夏(一两汤洗七次切片焙干)陈皮(去白)白茯苓干生姜白附子人不
木香槟榔丸
(出卫生宝鉴)
治疏通三焦。宽利胸膈。破痰逐饮。快气消食。通
润大肠。
木香槟榔枳壳杏仁(去皮尖麸炒)青皮(各一两去白)半夏曲皂角(去皮酥炙)郁丸如
藿香中和丸
(出御药院方)
治痰不消。胸膈痞闷。头目昏痛。呕吐酸水。或心
腹满痛。怠惰藿香叶陈皮(不去白各一两)丁香(半两)人参(一两半)半夏(生姜制作曲)白茯苓面糊为
破痰消饮丸
(出危氏方)
治一切停痰留饮。其效甚速。
青皮(洗)陈皮(洗)川姜(炮制)京三棱(灰炮捶碎用)蓬术(灰炮捶碎)良姜(湿纸裹如梧桐子大
槟榔利膈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五饮痰厥。上攻痰涎壅滞。呼吸喘促。仰卧艰
难。牵风注外槟榔(一两半)木香(一两)人参(一两半)半夏(四两汤洗七次)杏仁(一两半水煮去皮)桂(半两)上为末
半夏煮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胃冷有痰。呕逆。不思饮食。及中酒后。大宜服
此。
半夏(十六分汤洗十度)木通(十六分)前胡(六分去芦头)白术茯苓(六分去皮秤)陈壳(三分一大
芎辛散
(出百一选方)
治壅寒痰盛。清头目。辛丑年、葛丞相苦此逾月。语音
不出。服柴胡川芎细辛防风桔梗白芷甘草羌活(各一两)桑白皮(半两)上为细末。
每服二
前胡半夏汤
(出直指方)
治痰盛。
前胡半夏(制)茯苓(各三分)陈皮木香紫苏枳壳(制)甘草(炒各二分)上锉散
豁痰丸
(出直指方)
治顽痰壅寒。
南星(三两)半夏(二两各锉大片用浓皂角水浸一日焙干为末)白附子川灵脂直僵蚕(为丸。
如
调胃白术泽泻散
(出拔萃方)
治痰病化为水气。传变水蛊。不能食。
白术泽泻芍药陈皮茯苓生姜木香槟榔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更量病势实者
一方
(出千金方一名槟榔饮)
治胸中痰饮。肠中水鸣。食不消。呕水。
槟榔(十二枚)生姜杏仁白术(各四两)半夏(八两)茯苓(五两)橘皮(三两)上
又方
(出御药院方)
治诸疟。胸中痞闷。痰逆咽哕。并宜服之。
藿香甘草(炙)草豆蔻仁橘皮(去皮)浓朴生姜(三味并去皮)半夏(洗三味同捣烂食前
又方
(出百一选方)
治远年痰饮。发作有时。诸药末效者。
丁香枳壳(麸炒黄)木香(各二钱半)半夏(汤洗七次)缩砂仁陈皮(去白)白茯苓(
宽中祛痰丸
(出德生堂)
治男子妇人饮食过饱。色欲太多。喜酸咸。作成痰饮
于胸膈。满则
。轻则猛然倒地。
半夏(四两汤泡七次晒干研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子阴干)荆芥穗(一两)白矾(枯二两)研细水飞过一角子卜汁
南星汤
(出百一选方)南星半夏枳壳桔梗防风(去芦)甘草(生用各半两)赤芍药(一两)上为粗末。每
化痰延寿丹
(一名五福寿命丹又名长寿丹)
治酒醉解醒。专治酒痰食痰。宽胸
利膈。一切积天麻(半两)枸杞子(一两半)白矾(一两半半生半熟研用)人参(一两)半夏(一两半汤杵臼捣下。
白术汤
(出医方大成)
治胸中虚损。及痰吐者。
半夏曲白术(各一钱)槟榔(二钱半)木香甘草(炙各一钱)茯苓(一钱)上为末。每
水煮金花丸
(出济生拔萃方)
治有痰泄痢不止。甚则呕而欲吐。利下而不能
食。由痰羁绊脾半夏(一两汤洗)天南星(一两洗)天麻(半两)寒水石(烧存性一两)雄黄(二钱半)白漉
六物汤治痰气上攻。头旋目晕。呕吐胸膈不快。及治痰疟潮作。寒热往来。头痛
不止。
白术(一两焙)人参(去芦一两)赤茯苓(去皮一两)半夏(汤浸七次一两)橘皮(洗净焙八分。
白术茯苓丸
(出御药院方)
治三焦气涩。停痰不消。胸膈痞闷。腹胁胀满。咳
嗽涎甚。咽嗌
。不欲饮食。
白茯苓白术(各半两)天南星(一两)白附子(一两)白矾(三分)半夏(三两并生用)
藿香散
(一名藿香汤出和剂方)
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食。止呕吐。胸膈痞
满。腹胁胀痛藿香叶浓朴(去粗皮姜制)半夏(切四片姜汁浸一宿粟米炒黄用)甘草(炙各一两)陈橘去滓
沉香堕痰丸
(一名小半夏丸出御药院方)
治宿饮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
头目昏晕。呕槟榔(大者二枚面裹煨熟)半夏曲(二两)木香(二钱)沉香(二钱)青皮(去白二钱半)
加减二陈汤
(出澹寮方)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
。或发为寒热丁香(一两)半夏(五两)陈皮(五两)茯苓(三两)甘草(一两半)上咀。每服四钱。
疾加草豆蔻。面裹
滚痰丸治诸痰疾为患。胸膈痞闷。心神不宁。头目眩晕。不美饮食。常服滋润肠
胃。安心大黄(半斤蒸熟)黄芩(半斤去腐净)青礞石(一两用硝煨)沉香(半两)上好朱砂(三两温茶清
化痰丸
(出瑞竹堂)
治顽痰不化。
石青(一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十丸。
温汤下
新法半夏汤
(出仁存方)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
刺痛。肠腹膨
不思饮食。并宜服青皮(去瓤)干姜(炮各六两)桔梗(炒)陈皮(去白各一斤)丁香(四两)甘草(炒十二和三焦
止呕丸
(出御药院方)
治停寒积饮。呕吐痰水。无问冷热。不下食者。服之
必愈。
沉香丁香木香吴茱萸(汤洗焙干)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各半两)水银硫黄(各不
导痰汤
(出百一选方)白茯苓桂心半夏(汤洗七次)干生姜橘红枳壳(炒香)甘草上等分为末。
入生姜
细辛五味子汤
(出百一选方)细辛白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干姜(炮各一两)五味(三两)上为饮子。每服三钱。
辰砂祛痰丸治酒食过咸酸。作成痰饮于胸中。凝则呕逆恶心。流则一臂痛。头目
昏眩。腰半夏(四两)生姜(四两制过作饼阴干)槐角(一两炒黄)陈皮(一两去白)白矾(一两生丸如梧桐
触痰丸专治痰。
枳壳茯苓南星半夏(各半两)风化硝(二钱)僵蚕(二钱半)全蝎(三个)上为细末
吴茱萸汤
(出千金方)
治胸中积冷。心嘈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膺背痛。
吴茱萸(三两)半夏(四两)桂心人参(各二两)甘草(一两)生姜(五两)大枣(十枚)
梅青丸
(出御药院方)
治平胃气。止咳嗽。利咽膈。化痰涎。
青黛(二钱半)半夏(四两汤洗七次)硝石(三两)桔梗天南星(生)蛤粉(各一两)白
破饮丸
(出和剂方)
治一切停饮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脘不快。
旋复花(八两)白术(一斤一两)肉桂(去皮)干姜(炮各六两)赤茯苓(去皮七两)枳实
暖胃丸
(出仁存方)
治去虚痰。利冷冻饮料。
硫黄(研)白矾(同炒)丁香(炒)茴香(炒)木香(各一两)半夏(二两姜汁炒)上为末
天仙饮
(出直指方)
治痰注臂痛。
片子姜黄(六钱)天仙藤羌活白术白芷梢(各三钱)半夏(制半两)上锉。
每服三钱
白术半夏汤
(出简易方)
治胃虚。停痰饮恶心。中脘刺痛。肠胃搅痛。头目昏
晕。肢体倦怠半夏(二两)陈皮(三两半)赤茯苓白术丁香(各一两)肉桂(半两)上咀。每服三
疗饮气痰膈。食则呕吐方。
茯苓(八分)橘皮(六分)甘草(四分炙)生姜(八分)鸡苏(六分)人参(四分)上切菘菜、酢物。
茯苓饮
(一名参苓饮出三因方)
主心胸中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膈虚。
气满不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生姜(四两)枳实(二两炙)橘皮(二两半)上切。以水六升一方
沉香四倍丸治痰饮。两臂疼痛。腰腿沉痛。
木香(半两)青皮(四两去瓤)白术(三两)半夏(四两汤浸七次)沉香(半两)黑牵牛(下。
食后服。
丁香半夏丸
(出危氏方)
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
痞满。胁肋刺肉豆蔻仁木香丁香人参陈皮(去白各一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小半夏汤(一名茯苓半夏汤出御药院方)治诸呕哕。心下痞坚。膈间有痰水。眩悸。(方见茯苓半夏汤)
赤茯苓丸
(出御药院方)
治痰气痞。
赤茯苓(去皮)枳实(麸炒去瓤)半夏曲槟榔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
五苓散
(出三因方)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者。吐涎沫而癫眩。水也。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三两)桂心(去皮二分)泽泻上五味下节。水七日三多饮水
茯苓丸
(出德生堂)
治痰饮为梗。令人手臂背疼痛。胸膈痞塞。神效。
半夏(制二斤)赤茯苓白茯苓(各半斤)枳壳(炒半斤)朴硝(飞过四两)上为细末。生丸。
枇杷叶散
(出圣惠方)
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净炙微黄)人参(一两去芦头)半夏(一两汤洗七次去滑)陈橘皮(一去滓
润肺丸
(出御药院方)
治肺不调。咳嗽声重。日久不止。痰涕结搏。咽嗌不利
。心神烦躁。
治之。
朱砂(水飞)五灵脂(微炒各二两)苦葶苈杏仁(去皮尖麸炒)半夏曲(各一两)上为末
大半夏丸
(出御药院方)
治咳嗽。消痰。顺气。
半夏(六两)桑白皮生甘草(各一两)皂角(槌碎)生姜(锉碎各八两)上先将五味。用青皮槟榔木香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各一两与前半夏末拌匀)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
枳实半夏丸
(出御药院方)
消痰顺气。利胸膈。进饮食。
枳实(一两麸炒黄色去瓤)半夏(一两半汤洗七次切作片子焙干)白术(三分)蓬莪术(半十丸。
化痰丸
(出瑞竹堂)
快脾顺气。化痰消食。
半夏(洗)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切碎)生姜上各一斤重。用水同煎至南星无白点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干葛杏仁(去皮尖炒别研)神生姜
涤痰丸
(出瑞竹堂)
治痰盛。宽胸膈。快气。
黑牵牛(三两)皂角(二两去皮弦火中微烧)白矾(枯一两)半夏曲(炒一两)陈皮(去白
南星半夏丸
(出经效济世方)
治痰开胃。
天麻半夏天南星(炮去火毒)人参白附子上三味等分。纳半夏天南星倍之。
俱各为食前
撩膈散
(一名吐痰方出圣惠方)
治心上结痰。饮食寒冷心闷。
瓜丁(二十八枚)赤小豆(二十枚)人参(去芦头)甘草(各一分)上筛。酒服方寸匕。日
紫芝丸
(出百一选方)
治痰。
五灵脂(粒粒取全者去砂石)半夏(汤洗七次慢浸入心透)上等分为末。生姜汁煮浸蒸饼为
半夏丸
(出十便良方)
治消下痰涎。
子大。
二陈汤
(出仁存方)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
寒热。或饮酒半夏(洗七次)橘皮(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乌梅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以时候。一方、仍如一一候大便利。无不作效。呕家不以温药微利大便。则无由愈。此数药皆有硫黄。能温利之。秘甚用加味感应丸。若先自溏利。是为虚寒。不宜用此。可于理中汤震灵丹方中求之。妊妇恶阻。产科用茯苓汤、茯苓丸。作快脾之剂服者。病反增剧。不若用此。极有神验。余见四物汤并红丸子方中。一方、加竹茹同煎。食前服。
温中化痰丸
(一名二姜丸出和剂方)
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晕。好卧
减食。咳嗽呕
噫酸。亦治暖脾胃青皮(去瓤)良姜(去芦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五两)上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服二钱
温胃化痰丸
(出御药院方)
治腹间有疾。脾胃停饮。胸中不快。痰涎不尽。
半夏(三两)橘皮(去白)干姜(炮)白术(各二两)上为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蠲饮枳实丸
(出御药院方)
治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麸炒去瓤)半夏(汤洗七次)陈橘皮(去白以上各三两)黑牵牛(半斤三两余取头滓
除痰丸
(出御药院方)天南星(炮)半夏(汤浸七次各二两)皂角(大一定去皮弦子用水一大盏揉汁)蛤粉(微炮渐加
二曲丸
(出百一选方)
治脾虚痰盛。不入食。甚妙。
神曲(半斤为末枣肉搜成饼子候干慢火炙)半夏(半斤为末生姜自然汁捏成饼子候干慢火炙
治痰证。看人眼有黑晕多者是。
木鳖子白芥子甘遂大戟上等分。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消饮倍术丸治胃虚。五饮酒癖。头痛眩。胃干呕。饮流肠间。动则有声。
白术(五两)削术(三两)桂心(一两)干姜(四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
半夏化痰丸
(一名半夏丸出卫生家宝方)
治主痰实。恶心呕吐。头目昏晕。心
忪背寒。臂痛半夏(去滑一两)赤茯苓(半两去皮)白矾(一分枯)铅白霜(半两)上为末。
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姜汤下。
茯苓汤
(出千金方)
治胸膈痰满。
茯苓(四两)半夏(一斤)生姜(一斤)桂心(八两)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
分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