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九 时气门
时气发狂
(附论)夫时气发狂者。由热毒瓦斯盛。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不食数日。逾垣上屋。非是素所能也。皆阴阳争气。外并于阳。四肢者。诸阳之本也。热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而歌。
热盛于身。故弃衣而走。狂言妄见闻。皆热毒瓦斯盛所为也。
方
栀子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攻心。面目俱赤。发狂不识人。
栀子仁葳蕤茯苓麦门冬(去心)川升麻知母犀角屑沙参(去芦)黄芩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炒微赤锉)上等分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心神狂躁。言语无度。
(出圣惠方)鸡子(二枚取清)白蜜(半合)生地黄汁(一合)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杵)上相和令匀。顿服之。以利为度。
白藓皮散
白藓皮(一两五钱)大青(三分)羚羊角屑(三分)玄参(三分)栀子仁(三分)黄芩(三分)川大黄(锉碎微炒三分)甘草(炙微赤锉三分)地骨皮(三分)上为散。
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出圣惠方)麦门冬(三两去心)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白藓皮(二两)生干地黄(二两)黄芩(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二茎。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攻心。烦乱不得睡卧。
犀角屑(一两)龙齿(一两)子芩(一两)沙参(去芦头一两)葳蕤(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川升麻(一两)赤茯苓(一两)赤芍药(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大青(三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三分)甘草(三分炙锉)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发狂。叫呼不识人。
(出圣惠方)黄连(去须一两)秦艽(去苗一两)栀子仁(一两)铁粉(二两)上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二钱。
又方
(出圣惠方)栀子仁(半两)豉(一合)葱白(五茎)上以水二大盏。煎去滓。分温二服。
治时气发狂
(出圣惠方)寒水石(一两)马牙硝(一两)上细研如面。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一钱。
又方
(出圣惠方)秦艽(去苗五钱)大青(五钱)甘草(炙微赤锉半两)上为散。不计时候。以生地黄汁调下二钱服。
治时气热盛癫狂。或时昏沉。
(出圣惠方)寒水石(半两)朱砂(一分)铅霜(一分)上都研如粉。以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下十丸。
治时气得汗后。心神狂乱。
(出圣惠方)铁粉(半两)野猪粪(麸炒半两)生地黄(二两烧灰)上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人参汤下二十丸。
大黄丸
(出圣惠方)
治时行气已得汗。热毒不解。心烦躁闷。言语不定。小
便赤涩。大便不通。狂乱欲走。
大黄(二两锉碎微炒)黄芩(一两五钱)栀子仁(一两五钱)大青(二两)龙胆(一两去芦头)苦参(一两锉)川朴硝(二两细研)上为末。入朴硝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麦门冬汤下三十丸。
铁粉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心神发躁。狂乱欲走。
铁粉(一两研)犀角屑(一两)朱砂(半两细研)苦参(锉一两)甘草(二两锉生用)朴硝(一两细研)上为末。研细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人参汤下三十丸。
又方
(出圣惠方)以蓝靛半大匙。用新汲水一盏。调令匀。顿服之。
治时气天行发狂热疾。
用粪清。以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渗取汁服。
镇心散治时气汗后发狂。
用紧白龙骨。不拘多少。为细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效。
治天行病。六七日。热盛心烦。狂见鬼者。
上绞人屎汁。饮数合。一方。治时行大热狂走。用多年干者。捣末。沸汤沃汁服之。
治瘟病大热狂言
(出本草)取白颈蚯蚓。破去土。盐拌。日曝。须臾成水。饮其汁。皆瘥。
苦患天行热狂
(出本草)以甘蔗捣绞汁服。甚良。
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
(出本草)以芭蕉根。绞汁服之。
除烦闷。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及消酒毒。
(出本草)用小麦苗。绞汁服之。
时气发斑
(附论)夫时气在表。已发汗未解。或吐下后毒瓦斯不散。烦躁谬语。此为表虚里实。热气燥于外。
故身体发斑如锦纹。凡发斑不可用发表药。令疮开泄更增斑烂。虚故也。
方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表里不解。热毒在脏。致斑疮。
升麻(一两)犀角屑(一两)玄参(一两)秦艽(一两)子芩(一两)柴胡(一两去苗)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出圣惠方)玄参(一两)川升麻(一两)甘草(炙微赤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羚羊角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壅毒不退发斑。遍身烦热。大小便不利。
羚羊角屑(一两)栀子仁(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川麻黄(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一两)玄参(一两)黄(一两锉)甘草(炙微赤锉一两)赤芍药(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冬温未即为病。至夏得热。其冬温毒瓦斯始出肌中。斑
烂瘾疹如锦纹。喘咳闷。呕吐清涎。
葛根(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知母(一两)黄芩(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外台秘要用各二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外台秘要。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呕吐当先定。便宜消息。忌海藻、菘菜。名葛根橘皮汤。
治时气赤斑疮出后。胸中恶热。疮盛。
(出圣惠方)鸡子(二枚去壳)酽醋(二合)猪胆汁(三合)上药相和。煎十余沸。放温。不计时候。
分温三服。
治时气热毒在脏腑中。欲发赤斑。
(出圣惠方)地黄汁(五合)豉(二合)麝香(一钱细研)上于锅中。以炼成猪脂半斤相和。
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令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
又方
(出圣惠方)以生虾蟆一枚。去肠肚。烂研。以水一大盏。绞取汁。顿服。或五月五日午时收者。烧灰细研。冷水调服益佳。
治天行热病。若发赤黑斑如疹。
(出活人书)用青木香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效。
卑膏汤
(出活人书)
治时行温毒发斑。大疫难救。病源。夫人冬月触冒寒毒
者
。至春始发病。初在表。或已发汗吐下。而表证未罢。毒瓦斯不散。故发斑疮。又冬月天
时温暖。人感乖候之气未即发病。至春又被积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夏遇热。其春
寒解。冬温毒始发出于肌肤。斑烂瘾疹如锦纹也。
生地黄(半斤切打碎)好豉(一升)上以猪膏二斤。合前药煎五六沸。令三分减。
去滓。
研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匀。尽服之。毒便从皮中出。则愈。忌芜荑。
黑奴丸
(出肘后方)
治温毒发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大疫难
救者。治天行斑疮。须臾遍身皆戴白浆。此是恶毒之气所致。
用冬葵菜叶煮。以蒜齑啖之则止。
治天行时病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烧。疮皆戴白浆。随没随生。不治
。数日必死。治后疮盘黯黑。一岁方减。此恶毒之气所为。
用水煮升麻。绵渍洗之。酒煮尤妙。但痛难忍。
黄连橘皮汤
(出活人书)
治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热。
其春寒解。冬温毒始发出肌中。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呕吐清汁。眼赤。口疮
。下部生疮。
黄连(四两去须)橘皮杏仁(去皮尖双仁)枳实(炙一作枳壳)麻黄(去节)葛根(各二两)浓朴(炙)甘草(炙各一两)上锉。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令尽。
且消息。
下当先止。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等。
漏芦橘皮汤治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热。其春寒解。冬温
毒始发出肌中。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呕吐清汁。眼赤。口疮。下部亦生疮。
漏芦(二两)橘皮(二两)甘遂(二两)麻黄(去节二两)杏仁(去皮尖双仁二两)黄芩(二两)上锉。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得下为佳。一方有知母、枳实、白薇、升麻、大黄、甘草。为十二味。
治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没随生。若不急治
。数日即死。
(方见治时行病发疮)
治时气发疮瘾。
用葡萄研酒食之。甚效。
治时气天行病发疮。
用升麻五两。以水二升。入蜜同煎三沸。半服。半敷疮上。即瘥。
时气发豌豆疮
(附论)夫时气发豌豆疮者。是热毒瓦斯攻于脏腑。余气流于肌肉。遂于皮肤毛孔之中结成此疮。
所出如豌豆颗。因以名之。但以解热毒之药。其疮即止。脉洪数者是其候也。
方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发豌豆疮。出后疼痛。心神烦闷。
犀角屑(五钱)丁香(半两)薰陆香(半两)木香(半两)玄参(一两)川升麻(一两)麝香(一分)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黄连二两去须。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发豌豆疮。如爪甲大。赤黑色者。
(出圣惠方)羊胆(七枚取汁)羊脂(三两)上二味相和。于银锅中煎五七沸。待冷。摩敷疮上。
每日用四五次。
又方
(出活人书)用川芒硝二两。细研。以猪胆汁和涂于疮上。勿令动着。直候痂落无瘢。仍卧黄土末上。
良。此病小便涩。有血者中坏也。疮皆黑靥不出脓者死。不疗。
治时气发豌豆疮
(出圣惠方)以好白蜜。通身涂于疮上。亦可救。数食蜜。如疮烂痛。可用细研黄土敷之。
治时气热毒攻发豌豆疮
(出圣惠方)用苦参二两。细锉。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之。
治时气发豌豆疮初觉
(出圣惠方)用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之。
又方
(出千金方)用青黛半两。细研。以新汲水调服之。日三四次。一方用真波斯青黛大如枣。
又方
(出千金方)用木香一两。捣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总录用二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治时气发豌豆疮。亦治及时六畜。时气热病。
(出千金方)用浓煮黍穣汁洗之。若误使穣。不即瘥。圣济总录。疮若黑者。捣蒜封之。
治伤寒时气热毒。豌豆疮。
(出幼幼新书)用桦木皮锉。煎汁。温服取安。
又方治时气热病。豌豆疮。
用芸苔煮汁洗之。
又方
(出千金方)若赤黑发如芥大者。煎羊脂摩敷之。
又方
(出千金方)用小豆屑。鸡子白。和敷。
又方
(出千金方)用妇人月水帛。拭之。
又方
(出千金方)小儿着用月水汁。和水浴之。
治时行病发疮
(出肘后方)用好蜜遍身摩疮上。亦可以蜜煎升麻摩之。并数数拭之。外台秘要、肘后。此岁有病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没随生。不即疗。剧者数日必死。
得瘥后。疮瘢紫黯色。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世人云。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诸医参详治疗。用之有效。
治伤寒时行热毒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带白浆。随没随生。
葵菜(煮烂)蒜齑(各不拘多少)上拌匀。初患急食之。不早治杀人。但瘥后疮瘢色黑。弥岁方灭。此是恶毒时气也。
又方
(出肘后方)用水浓煮升麻汁。渍绵洗之。苦酒渍弥佳。但燥痛难忍。
水解散治天行热气则生疮疼痛。解肌出汗。
麻黄(一两去节)黄芩(二分)芍药(二分)桂心(二分)上捣筛。暖水调服二方寸匕。覆令出汗。日再服。瘥者减之。忌海藻、菘菜。
龙脑散治时疾天行豌豆疮。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神鬼。
以龙脑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
得睡复发透。根据常将息取安。
治时气病。骨中热。生豌豆疮疮。
饮铁浆瘥。
治豌豆疮
(出本草)服油麻一升。须利。即不生白浆。大效。
又方
以蔓菁根捣汁。挑疮破敷在上。
时气口疮
(附论)夫时气发汗吐下之后。表里俱虚。毒瓦斯未散。攻心脾上焦热躁。故口舌生疮也。
方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盛。口中生疮。
川升麻(一两)木通(锉)射干麦门冬(去心)芦根羚羊角屑(各一两)上为散。
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青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咽痛口疮。烦躁头重。
大青(一两)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栀子仁(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盛。昏沉如醉。及腹胁痛。百节酸疼。舌裂
生疮。
麦门冬(一两去心)川升麻(三分)柴胡(一两去苗)赤芍药(三分)石膏(二两)淡竹叶(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豉(二合)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二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心脾脏热毒。舌裂。满口生疮。
(出圣惠方)川升麻(一两)黄柏(半两锉)苦竹叶(半两)射干(三分)大青(半两)龙胆(五钱)玄参(五钱)生干地黄(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搅匀。不计时候。徐徐含咽之。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时行气心脾脏热毒上冲。遍口生疮。
大青(半两)犀角屑(一两)玄参(一两)胡黄连(半两)川升麻(三分)甘草(生锉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黄连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兼口舌生疮。
黄连(一两五钱去须)川大黄(三分)川升麻(三分)黄芩(三分)甘草(生锉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壅热。口内生疮。
(出圣惠方)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甘草(生锉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玄参(一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酪酥煎丸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病既发汗。表里俱虚。而毒瓦斯未尽。熏蒸上焦
。故喉口生疮。
酪酥(三合)蜜(三合)大青(一两)上三味。合煎三沸。稍稍敷口。以瘥为度。
又口疮方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
取蛇莓五升。捣绞取汁。稍稍饮之。一方绞汁一斗。煎取五升。饮之。
升麻汤治天行时热病口疮。
升麻(二两)通草(四两)射干(二两)羚羊角屑(三两)芍药(三两)生芦根(切一升)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如人行五里时更服。
柴胡汤治天行病后。乍寒乍热。昏昏不省。觉胁下痛。百节骨疼。不能下食。
兼口舌干生疮。
柴胡(八分)升麻(六分)芍药(六分)黄芩(六分)麦门冬(六分去心)香豉(六分绵裹)生姜(六分)甘草(五分)石膏(一钱三分绵裹)葱白(一钱)竹叶(切一升洗)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不利瘥。
忌海藻、菘菜、热面、油腻。
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
用黄柏皮。削去上粗皮。取里好处。入薄荷、蜜、渍之一宿。惟欲令浓。含其汁。良。
吐更含。若胸中热有疮。时饮三五合。尤佳。
时气结胸
(附论)夫时气结胸者。谓热毒瓦斯结聚于心胸也。此由病发于阳。而下之太早。热毒之气乘虚而痞结。按之乃痛。其寸口脉浮。关上脉沉细是也。脉大不可下。下之即死。脉浮而大下之为逆。若阳脉浮。关上沉紧者。名为脏结病。舌上白胎滑者。为难治。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滑者。不可攻之也。
方
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结胸。心下坚实满痛。
桂心(一两)甘遂(半两煨令微黄)人参(一两去芦头)栝蒌(一枚取子用)上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猪苓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结胸。心下满实烦闷。
猪苓(一两去黑皮)泽泻(一两)桂心(五钱)赤茯苓(三分)川朴硝(三两)上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汤调下二钱。
陷胸汤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结胸。心下坚实。按之即痛。其脉沉滑。
栝蒌(一枚大者取子)黄连(一两去须)半夏(汤浸七次去滑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槟榔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结胸。烦闷喘急。
槟榔(半两)马兰花(一分微炒)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赤色)猪牙皂角(半两去皮炙令黄焦)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竹叶汤下二十丸。
苦参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结胸。热毒在内。
苦参(五钱锉)黄连(一两去须)黄芩(一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栀子仁(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竹叶汤下二十丸。
陷胸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结胸。热实在内。其脉沉坚。心下痛满。按之如
石。
川大黄(三两锉碎微炒)甜葶苈(二两锉碎微炒)川芒硝(二两)杏仁(二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甘遂末半钱。蜜一小匙。水一中盏。同煎至七分。温温化丸药。不计时候服之。以利为度。
治时气热毒在胸膈。六七日垂死者。破棺。
(一名千金煮汤出圣惠方)用苦参一两锉。捣碎。以酒二大盏。去滓。看冷暖得所。不计时候。都为一服。服后当闻苦参气。即吐毒如羊胆汁便愈。一方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尽饮之。当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愈。
一方救急疗天行呕逆不下食。入则出。下又方同。
凝雪汤
(出仁存方)
治时气行毒病。七八日。热结在胸中。烦乱欲死。
用芫花一升。以水三升。煮一升半。渍布薄胸上。不过三薄。热则除。当温暖四肢不厥也。
万金丸
(出王氏博济方)
治时气及疏理脏腑。通利胸膈。调顺荣卫。
木香(一两)干姜(一两炮)大黄(一两生)陈橘皮(汤浸去瓤一两)巴豆(去皮膜一两冷水浸一宿焙干研细或与前药一处捣罗)上药五味。同细捣罗为末。用沙糖为丸如梧桐子大。患者三日外。酌其毒瓦斯传入未曾疏利。不计时早晚。以粥饮下五丸。如药未行。热茶投之。上有疾即吐。下有疾即泻。汗出或吐泻不止。即以黄连汤止之。老幼虚实加减丸散。
怀身人不得与吃。此药有返魂之功。如四季觉热。但有此药疏转。自然不染时气。若患常恶转于五更时。亦用粥饮下。
治时气热毒在胸膈。六七日垂死者。破棺。
以鸡卵一枚。煮三五沸。出以水浸之。外熟内热则吞之。良。
时气咳嗽
(附论)夫时气咳嗽者。由热邪客于肺。则上焦有热。心胸烦躁。咽干头痛。其人必饮水。水停心下。则上乘于肺。故上气咳嗽也。其脉洪数者。是其候也。
方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心胸痰呕。虚烦咳嗽。时时气促。
麦门冬(一两去心)人参(三分去芦头)葛根(一两锉)桔梗(去芦头三分)前胡(去芦头三分)半夏(汤浸七次去滑三分)贝母(煨微黄一两)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为散。
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木通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咳嗽。咽喉不利。心胸烦闷。
木通(一两锉)桑根白皮(一两锉)葛根(锉三分)射干(三分)紫菀(去苗土三分)马兜铃(五钱)半夏(一两汤浸七次去滑)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天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肺虚热壅。气喘咳嗽。
天门冬(去心)紫菀(去苗土)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人参(去芦三分)麻黄(半两去根节)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款冬花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发热咳嗽。烦躁。或时时气喘。
款冬花(一两)天门冬(三分去心)黄(一两锉)石膏(一两五钱)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麻黄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头痛。咳嗽烦闷。
麻黄(去根节一两)黄(一两锉)石膏(一两五钱)天门冬(三分去心)人参(去芦头)杏仁(汤浸去皮尖生用各一两)甘草(三分锉生用)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
入生姜半分。煎至八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壮热咳嗽。头痛心闷。
前胡(去芦头二两)川升麻(二两)百合(两半)贝母(煨令微黄)紫菀(去苗土各两半)桔梗(去芦头两半)石膏(三两)麦门冬(二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石膏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壮热头痛。咳嗽。
石膏(六两)葛根(锉)百合赤芍药贝母(煨令微黄)桔梗(去芦头)川升麻栝蒌(各二两)栀子仁(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二茎。豉五十粒。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生干地黄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肺热咳嗽。喉中生疮。
生干地黄川升麻玄参赤芍药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二两)贝母(一两五钱煨令微黄)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
去滓。入蜜半匙。更煎沸。不计时候。温服。
紫菀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咳嗽。
紫菀(二两半去苗土)贝母(二两煨令微黄)甘草(炙微赤锉一两)桑白皮(一两锉)麦门冬(去心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杏仁(一两五钱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未退。壅滞。虚羸咳嗽。
柴胡(去芦)黄芩(各一两)桔梗(去芦头一两)玄参(一两)地骨皮(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甘草(五钱炙微黄)赤茯苓人参(去芦头)紫菀(去苗土)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肺热。胸膈壅滞。咳嗽不止。
(出圣惠方)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紫菀(三分去苗土)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防风百解散治伤寒风。头痛项强。身体疼痛。肌热恶寒。咳嗽喘促。老幼皆宜
。温平不躁。
麻黄(去根节三两)甘草(锉炒二两)防风(二两)苍术(半斤为末炒黄)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水一钟半。葱白三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无时。进二三服。微汗周而已。
地黄汤治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
生地黄(切一升)升麻(八分)玄参(八分)芍药(八分)柴胡(八分)麦门冬(去心八分)贝母(六分)竹叶(切一升)白蜜(一合)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绞去滓。
纳蜜再煮三沸。含咽勿停。中间不防食下利。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前胡汤治天行壮热咳嗽。头痛心闷。病源。热邪壅于肺。上焦有热。其人必饮水
。水停心下。则上乘于肺。故上气而咳也。
前胡(八分)升麻(八分)麦门冬(去心八分)贝母(六分)紫菀(六分)石膏(十二分碎绵裹)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双仁)竹叶(切一升)甘草(二分炙)上切。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吐利。瘥。忌海藻、菘菜、油腻、猪肉等。
生姜煎
(出一便良方)
治天行病。上气咳嗽。多唾粘涎。日夜不定。
用生姜三两。去皮。切如豆粒大。以饧半斤和。微煎令烂。每日无问早晚。少少含。仍嚼姜滓一时之。
治天行病后。因食酒面。肺中热壅滞。遂成咳不止。
桑白皮(十二分)桔梗(一钱)麻黄(六分去节)肥干枣(二十一枚擘)曹州葶苈子(十分熬令紫为膏)上切。以水四升。煮桑白皮等四味。可取一升半。去滓。下葶苈子膏。
更煎三五沸。去滓。分温五服。空心食后服。或利勿怪。忌猪肉、油腻、生冷、果子等物。
华盖散
(出医学切问)
治伤风冒湿。头目昏重。憎寒壮热。四肢疼痛。咳嗽
失音。涕唾稠粘。不问老幼皆可退之。
苍术(二两)桔梗(一两)浓朴(一两)杏仁(五钱)陈皮(五钱)乌梅(五钱)麻黄(二钱)甘草(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如发汗加葱头。
时气口干
(附论)夫时气热毒攻于心肺。则膈上壅躁。若胃中有热。则津液竭少。咽喉不利。头目痛。心烦。故口干也。
方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经下后未退。头疼口干。烦躁恍惚。
葛根(一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石膏(一两五钱)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胃热口干。烦躁不止。
赤茯苓(一两)栝蒌根(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生干地黄(一两)知母(五钱)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小麦五十粒。淡竹叶三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
温服。
芦根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口干。
芦根(二两锉)麦门冬(去心一两)黄芩(一两)栝蒌根(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出圣惠方)石膏(二两)人参(去芦头二两)葛根(一两锉)麦门冬(去心一两)上为散。
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栝蒌根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心脾壅热烦闷。口干。
栝蒌根(三分)犀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麦门冬(去心三分)葛根(锉三分)甘草(炙微赤锉三分)栀子仁(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口干舌缩。心神烦闷。不得睡卧。
(出圣惠方)栝蒌(一枚去窍留盖去子留瓤)白蜜(一合)竹沥(一合)酥(一合)生藕汁(一合)上相和匀。纳于栝蒌中。以面裹。火煨候面黄熟。即倾入器中放温。每服半合。不计时候服。
黄连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烦闷。口干。
黄连(去须一两)栝蒌根(一两)知母(一两)赤茯苓(一两)麦门冬(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牛乳下三十丸。
治时气口干喜唾
(出圣惠方)干枣(二十枚去核)乌梅肉(十枚微炒)甘草(炙微赤锉为末三钱)上入少蜜合捣。令热。常含如杏核大。咽津。
时气热毒攻咽喉
(附论)夫时气热毒在脏。阴阳隔绝。邪热客于少阴之络。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故令肿痛或生疮也。
方
射干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疼痛。
射干川升麻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锉)犀角屑(各二分)马蔺根(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不利。
前胡(去芦头一两)川升麻(一两)犀角屑(五钱)赤芍药(五钱)甘草(炙微赤锉五钱)天门冬(去心五钱)桔梗(去芦头五钱)络石(五钱)射干(五钱)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五钱)赤茯苓(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毒瓦斯攻心。咽喉疼痛。烦闷。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桂心射干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黄柏(各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攻心。咽喉肿塞不通。
川升麻(一两)木通(一两)射干(一两)赤芍药(一两)羚羊角屑(一两)马蔺根(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玄参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噎塞肿痛。
玄参射干川升麻百合前胡(去芦头)白蒺藜(炒微赤锉)犀角屑枳壳(麸炒微黄)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炙微赤锉)桔梗(去芦头)木通(锉)麦门冬(去心各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热毒上攻。咽喉噎塞不能下食。
(出圣惠方)射干(一两)川升麻(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半夏(汤浸七次去滑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上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太阴玄精丸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
太阴玄精(五钱细研)川升麻(五钱)玄参(半两)射干(半两)寒水石(半两细研)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马牙硝(一两细研)上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
常含一丸咽津。
治时气毒瓦斯攻咽喉闭塞不通。名乌扇汤。
(出圣惠方)生乌扇(半斤切)猪脂(半斤)上相和。煎五七沸。绞去滓。候冷。常服如枣大。
含咽之。
治时气热毒攻咽喉肿痛
(出圣惠方)以商陆根切。捣令烂。炒热。以手帕裹熨咽喉肿处。冷即复换。
黄连马通汤治天行时毒病。或下不止。咽喉痛。病源。阴阳隔绝。邪客于足少
阴之络。毒瓦斯上熏。攻于咽喉疼痛生疮。
小豆(一升)黄连(去毛一两)吴茱萸(一两)马通汁(三升)上以马通汁。
令煮取一升。尽服。不瘥复作。有效。忌猪肉、冷水。
青木香汤治春夏忽咽喉痛而唾。兼下痢。
青木香(二两)白头翁(二两)黄连(去毛一两)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
分温三服。小儿若病此服一合。忌猪肉、冷水。
时毒药
(出御药丸方)
治时疾生热胳在咽喉间。增寒壮热。头痛。面目赤
肿
。其状若疟。最相传染。无可救者。并宜服之。
大黄(生用)寒水石(生用)当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至五钱。无根水调下。食后服。临时觑虚实加减服之。
石膏蜜煎治天行热病。口苦。下气除热。喉中鸣。
石膏(半斤)蜜(一升)上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及纳蜜复煎取一升。去滓。
含如枣核许。
通气散治时气头面赤肿。或咽喉闭塞不通。用之取嚏喷七八遍。泄出其毒则瘥
。若看病患。用此药必不传染。
玄胡(一两半)藜芦(五钱)踯躅花(二钱五分)猪牙皂荚(一两)川芎(一两)上为细末。用纸捻子蘸一米许。于鼻中。取嚏为效。
时气呕逆
(附论)夫时气胃家有热。谷气入胃与热相并。气逆则呕逆也。或吐下后。饮食过多。胃气虚冷。
亦为呕逆也。
方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恶寒壮热。食则呕逆。
前胡(去芦头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生干地黄(一两)葛根(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五钱)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大下后。胃气虚冷。呕逆不止。
人参(去芦头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草豆蔻(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黄(五钱锉)甘草(炙微赤锉五钱)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烦热。呕逆不止。
麦门冬(去心二两)芦根(二两锉)人参(去芦头二两)葛根(二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腹胁虚胀。心膈壅滞。呕逆不能食。
半夏(汤浸七次去滑一两)柴胡(去苗一两)黄(一两锉)赤芍药(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桂心(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大腹皮(一两锉)上为散。
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心胸烦闷。逆不下食。
人参(去芦头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黄芩(一两)赤茯苓(一两)芦根(一两锉)枳实(麸炒微黄半两)木通(半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大盏。入生芦根半两。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枇杷叶散治时气头疼壮热。食即呕逆。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一两五钱)人参(去芦头一两五钱)黄芩(一两五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五钱)栀子仁(一两五钱)石膏(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陈橘皮散治时气壮热。呕逆不下食。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葛根(一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前胡散治时气呕逆头痛。不能食。
前胡(去芦头一两)芦根(一两)石膏(一两)犀角屑(三分)葛根(三分锉)人参(去芦头三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三分)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五钱)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芦根散治时气心胸烦闷。呕逆不下食。
芦根(一握锉)前胡(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桔梗(一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犀角散治时气十日以上。时有呕逆。欲得饮水。此胃中伏热不散。
犀角屑(三分)麦门冬(一两五钱去心焙)黄芩(一两)川朴硝(一两)芦根(锉一两)石膏(二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竹青茹、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呕逆不下食。
生姜汁(半两)蜜(一合)上相和令匀。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呕逆欲死。不下食。兼主伤寒。
半夏(半两汤浸洗七次去滑外台秘要作五两)生姜(一两外台秘要作八两切令薄细勿令温要经水浸为好)上锉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为二服。不计时候。温服。
外台秘要方。以水三升。别煮各取一升半。去滓。二汁相合一处。共煮取二升。分三服。服后相去如人行十里久。当令下食。其哕不过俄顷。大效。忌羊肉、饧。
又方
以腊月兔头并毛皮。烧灰令烟尽。捣细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一钱。不计时候。顿服。
外台秘要。服方寸匕。则下食。不瘥更服。烧之勿令大耗。无所忌。此用频效。
又方
以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为末。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救急薤豉粥治天行干呕。手足逆冷。
薤白(切一升)香豉(一升)白米(四合)上以水一升。煮豉一沸。漉去滓。薤及米煮为稀粥。进两碗良。
又方
前胡(一两)橘皮(一两)甘草(一两炙)麦门冬(三两去心)竹茹(二两)生姜(二两)生地黄(四两切)上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忌海藻、菘菜、芜荑、热面、猪肉、油腻。
小青龙汤治天行数日或十日而表不解。心下有水。热毒相搏遂呕。时服有咳者
增损。
麻黄(二两去节)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桂心(二两)细辛(一两)上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既本汤方等分。虽未尝用。嫌其太温。余增损其分两。以疗十余人皆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橘皮汤治天行壮热呕逆。不下食。
橘皮(三两)茯苓(三两)生姜(四两)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
分温五六服。中间任食。一日服尽。忌大酢、蒜、面。
救急。疗天行呕逆。不下食。入则出。
(出肘后方)取羊肝。如食发生淡食。不过三两度则止。
又方
(出肘后方)以鸡子一枚。于沸汤中煮三两沸。则出水。津之熟。内热吞之。神效。
生芦根汤治天行后气膈呕逆。不下食。
灯心(一分)生麦门冬(一钱二分去心)人参(四分)生芦根(一大握切)上以水一大升。煎取八合。去滓。分温三服。
茅根汤治瘟病有热。饮水暴冷呃者。
茅根葛根(各切半斤)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呃止则停。
治瘟病热未除。重被暴寒入胃。热蕴结不散变呃者。
以单煮梓皮。稍稍饮之佳。瘟病积饮冷结胃中。热入肾中变壮热。夫呃者。服梓皮温呃得止者也。夫肾中有热者。病瘥后。足心皮肤喜剥脱去。头须秃落是其候也。
治瘟病有热。饮水暴冷。枇杷饮子。
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半斤)上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
前胡汤治时行疫疠。壮热恶寒。食即吐逆。
前胡(去芦头五钱)生地黄(五钱焙)麦门冬(五钱去心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五钱炙)人参(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钟。竹叶二七片。煎至七分。
去滓。
温服即瘥。
柴胡汤治时行病疫疠。数日未得汗。浑身壮热。呕逆不下食。
柴胡(去苗一两)升麻(一两)大黄(一两锉炒)麻黄(去根节一两五钱)桂(去粗皮三分)甘草(炙三分)枳实(去瓤麸炒三分)知母(三分焙)鳖甲(醋炙去裙一两一分)栀子仁(一分)上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前胡汤治时气壮热。头痛呕逆。
前胡(去芦头一两)知母(一两焙)犀角屑(一两镑)葛根(一两锉)赤芍药(一两)石膏(二两碎)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拍碎。葱白二寸切。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白术汤治时气出汗吐下后。四肢羸劣。呕逆减食。
白术(锉炒)黄(锉细)人参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白茯苓(去黑皮)桔梗(锉炒)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锉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天行呕逆。吐不下食。
用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去滑。用生姜一两。同锉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
分二服。不拘时候。温服。
时气心腹痞满
(附论)夫时气太阳、少阳并病。脉浮紧。反入里则作痞。痞者心下满也。病发于阴者。不可下。
下之则心下痞。按之自软。但气痞尔。故不可复下也。若热毒瓦斯乘心。则心下痞满。面赤目黄。狂言恍惚者。此为有实。宜吐下之。
方
鳖甲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热毒不退。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饮食不下。精
神昏乱。恍惚狂言。脉候洪数。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赤茯苓桔梗(去芦头)人参(去芦头)槟榔茵陈白藓皮麦门冬(去心)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汁半分。煎至五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心下痞满。胸膈不利。
前胡(去芦头一两)赤芍药(一两)木香(一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一两)槟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若吐若下后。发汗后。心下痞满。气上冲胸。起
即头眩。脉沉紧者。
半夏(汤浸七次去滑一两)白术(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两)赤茯苓(一两)桂心(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诃黎勒(用皮一两)前胡(去芦头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心腹痞满。身体疼痛。烦热呕逆。
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浸七次去滑)枳壳(麸炒微黄去瓤)黄芩人参(去芦头)桔梗(去芦头)槟榔(各一两)赤芍药(五钱)甘草(炙微赤锉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陈橘皮汤
(出圣惠方)
治时气已汗下后。脾胃气虚。心下痞满。腹中雷鸣。
陈橘皮(三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甘草(炙微赤锉一两)干姜(炮锉一两)赤茯苓(一两)桔梗(去芦一两)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一两)白术(一两)木香(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桔梗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心腹痞满。气喘。痰涎不绝。
桔梗(去芦头三分)半夏(汤洗七次去滑三分)赤芍药(三分)前胡(一两去芦)旋复花(五钱)大腹皮(半两锉)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赤茯苓(五钱)甘草(炙微赤锉五钱)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时气气壅上冲。心腹痞满。坐卧不安。
赤茯苓(三分)赤芍药(三分)紫苏茎叶(三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五钱)大腹皮(半两锉)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百合(一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微炒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时气饮水过多。水结心下痞满。
(出圣惠方)川大黄(锉碎微炒)川朴硝(各一两)甘遂(一钱煨金黄色)上为散。每服不计时候。
温服。调下一钱。以效为度。
治时气饮水过多。心下痞硬疼痛。
(出圣惠方)用芫花半斤。以醋拌令匀。以慢火炒热。用帛裹熨之。冷即更炒。以效为度。
治温气痹肿
(出本草)用赤小豆和桑根白皮。煮食之。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