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伤寒九日以上候

  (附论)夫伤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经受病。即不能相传。或已传三阳讫。而不能传于阴。

  故

  方

  前胡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

  呕不安。

  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洗七次去滑)白术枳实(麸炒微黄)赤芍药黄芩(各一两)甘中盏。

  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石膏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病九日。曾经发汗吐下未解。三焦生热。其脉滑

  数。昏愦沉重。

  石膏(三两)黄柏黄芩(各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豉(二两)黄连(去须)川大黄(以水一

  茯苓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九日之后。胸膈烦满。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

  可转侧。

  赤茯苓柴胡(去苗)龙骨(各二两)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黄芩人参(去芦头)牡蛎两)上为散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九日。心肺热。气急。喉中有脓血。

  犀角屑柴胡(去苗)青竹茹(各一两)桔梗(去芦头)川大黄(锉碎微炒)麦门冬(去心和匀。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九日。心中满闷。腹胀喘急。

  槟榔诃黎勒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桑根白皮(三分锉)上

  半夏散治伤寒九日不解。往来寒热。壮如温疟。胸膈满闷。时有痰逆不止。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柴胡(去苗各二两)葛根(锉)白术人参(去芦头)陈橘皮(汤洗为散。每

  芒硝散治伤寒九日不解。胸膈满逆。日晚即潮。此由失下。内实故也。

  川芒硝(二两)前胡(一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去毛炙微黄)葛根(一两锉)川大黄(二分。

  枣

  大前胡汤治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

  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枳实(八片炙)前胡(半升)黄芩(三两)干枣(十二枚擘)物。

  张仲

  石膏汤治伤寒八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呼

  呻而已攻内。体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瘥。直用汗药。则

  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是故

  名石膏汤。

  石膏黄连黄柏黄芩(各三两)香豉(一升绵裹)栀子(十枚擘)麻黄(三两去节)上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瘥。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忌诸肉、冷水。

  桂附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吐。脉浮虚

  而涩者。此

  术附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

  而涩者。桂白术(二两)甘草(一两炙)附子(一个半炮去皮)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

  生姜五片。

  其便疗伤寒八九日。至十日余。大烦渴。热盛。而三焦有疮者。多下。或张口吐舌。呵吁。

  目之井

  治伤寒八九日间。发热如狂。不解。小腹满痛。有瘀血。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麸炒赤色别碎)虻虫(三十枚去翅)水蛭(二十枚各炒)川大黄(一两)恶物。便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伤寒可汗

  (附论)夫伤寒病。汗之而愈者。以初得病。一日至三日。阳经受邪。未传诸阴。其邪在表。故当发热。

  而弱汗合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可与桂枝汤。又阳明烦热。汗出如疟。或日晡发潮热,而脉用盖去积耳。少阴初得病。脉沉。反热者。温之。而微取其汗。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下利。

  手用

  方

  葱豉汤治伤寒初觉一二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葱白(十二茎)豉(半合炒)干姜(炮裂一分)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芍药(各半两)

  葱粥方治伤寒服葱豉汤后。未得汗。再服。

  葱白(十一茎)豉(三合炒)生姜(半两拍碎)上用水五盏。入前三味。煎至二盏半。

  去滓

  葛根汤治伤寒服葱豉汤不得汗。可服。

  葱白(十四根)豉(一升绵裹)葛根(三两切)上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为再服。

  麻黄葛根汤治伤寒初得一二日。出汗。

  麻黄(一两半去根节)葛根(锉)柴胡(去苗各一两)芍药(三分)上捣筛。

  每服五钱。水热服

  解毒汤治伤寒初觉烦热。头脚疼痛。

  柴胡(半两去苗)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葛根汤治伤寒一二日。头疼壮热。遍身疼痛。其脉洪数。

  葛根(锉)白术干姜(炮各半两)芍药(半两)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各三分)甘草子半两

  石膏人参解肌汤治伤寒初得一二日。头疼。壮热恶寒。脉浮紧者。

  石膏(碎)麻黄(去根节各一两)柴胡(去苗)人参(各半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滓。

  热

  荆芥汤治伤寒初得一二日至三日。头疼。痰逆。肢体烦躁。恶风。身热憎寒者。

  荆芥穗(四两)前胡(去芦头)旋复花(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术半夏(汤洗七遍焙煎至七

  五味桂枝汤治伤寒一二日。头痛体疼。发表。

  桂(去粗皮)葛根(锉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山栀子仁(半两)石膏(一分)上捣筛以葱

  五解汤治伤寒三日内。表证不解者。

  麻黄(去根节二两)白术(一两半)葛根(锉)甘草(炙锉)山栀子仁桔梗(炒)石膏(同煎

  六味桂枝汤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解表。

  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节)石膏干姜(炮)白术(生用)苍术(米泔浸麸炒各一两)上

  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一日至三日。头痛壮热。烦闷。其脉洪数。

  人参(一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各三分)上捣筛。每

  十味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头痛体疼。寒热不解。调理营卫。进饮食

  。解利经络。去人参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桂(去粗皮)甘草(炙锉)白术干姜白茯苓(去黑皮)去沫二两)才觉伤

  香术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二三日。头痛肌热。烦躁不解。四肢倦痛。可

  汗。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焙二两)陈橘皮(汤洗去白焙)防风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干)焙干炒)人参同粗捣筛

  葱豉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一日至三日以前。身热脉大。遍体疼痛。汗不

  出者。

  苍术(米泔浸去皮锉麸炒黄)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各二两)甘草(炙锉)桂(去粗皮热

  前胡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表不解。取汗。

  前胡(去芦头)柴胡羌活芎人参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芍药(各半两)麻滓。

  热服。如要发汗。更入薄荷三五叶。同煎。服讫。以浓被盖覆。如人行五里。再服。徐令汗透遍身。即旋去被。避风。若伤寒后。余毒未解。潮热往来。数服即解。

  消饮茯苓汤治伤寒表未解。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腑。结而成痰。

  膈脘痞闷。倚息短气。体重。多唾。头目旋运。嗜卧好眠。额角偏痛。腠理开疏。体

  常汗出。

  白茯苓(去黑皮)前胡(去芦)芎羌活(去芦头)桔梗(炒)人参独活(去芦头)甘不计时候

  前胡汤治伤寒头痛。恶寒发热。肢体疼倦。

  前胡(去芦头)羌活(去芦头各六两)防风(去叉四两)荠(去芦头二两锉)桔梗(炒三草(炙锉一煎至五分。

  桂心汤治四时伤寒初觉。

  桂(去粗皮)芍药甘草(炙)葛根(锉各等分)上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

  生姜二片

  麻黄桂枝各半汤治伤寒表解不明。

  麻黄(去节)桂枝(各三两)芍药杏仁(去皮尖各一两半)上咀。如法制。

  每服三

  葱豉汤治伤寒一二日。头项及腰背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脉紧无汗。

  (一名麻黄汤)麻黄(一两去节)豉(二大合)干姜(二两)葱白(十五茎)上咀。每服以水二升。

  先煮行五

  又方治伤寒不得汗。取汗最妙。

  良姜(一两)丁香(五钱)上为细末。醋和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二丸。生姜汤下。

  衣被

  六物青散

  (出千金方)

  治伤寒敕色。恶寒。

  附子白术(各一两六铢)防风细辛(各一两十二铢)桔梗乌头(各三两十八铢)上治温服得汗

  神丹丸

  (出千金方)

  治伤寒嗽涩。恶寒发热。体疼者。

  附子乌头(各四两)人参茯苓半夏(各五两)朱砂(一两)上末之。蜜丸。

  以真丹为汗少温服寒气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利四肢。和胃气。调理营卫。进饮食。解利经

  络。去久滞风邪人参(二两去芦头)桂心(一两)陈橘皮(二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二两炮制锉)白术(锉)麻黄(盏。

  入愈

  通神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头痛壮热。心胸躁闷。不得汗者。

  麻黄浓朴桂心川大黄(各一两锉碎微炒)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以新汲水

  抵圣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解肌。

  麻黄(二两去根节)甘草(一两炙微赤锉)桂心(一两)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白术(半入生姜

  治伤寒头疼项强。壮热憎寒。四肢不利。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羌活(半两)桂心(一两)干姜(半两炮制锉)防风(三分去芦头)加皮(三分)去滓。不

  通关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遍身壮热。头痛腰疼。肢节不利。

  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脐)芎五加皮甘草(炙微赤锉)盏。入生姜半

  治伤寒头痛壮热。鼻塞恶风。宜服。

  (出圣惠方)羌活(一两)五加皮(一两)桂心(一两)干姜(半两炮制锉)海桐皮(一两锉)青橘皮(吴茱萸(六分

  正气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肢头目疼痛。

  麻黄(三两去根节)桂心(二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干姜(一两炮制锉)川大黄(二两两去粗皮生滓。不

  附子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头痛身热。四肢不利。宜服。解表。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干姜(一分炮制锉)麻黄(半两去根节)桂(半两)芎(半两)去生姜和滓

  败毒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阴阳二证。出汗。

  干葛(半两微炒)麻黄(半两去根节)踯躅花(一分)芫花(一分醋炒令干)朱砂(一分细七丸

  三神丸

  (出圣惠方)

  治伤寒表里不解。

  附子(半两烧令半黑)芫花(一两醋拌炒令黄)皂荚(一两不者去皮子炙令黄)上为细末以豆豉心。宿用汤浸至来旦。研绞。取细稀者。用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

  治伤寒发汗。极效方。

  (出圣惠方)苍术(四两锉去皮)甘草(二两)猪牙皂角(四钱)麻黄(三两去根节)上件生用。捣细

  治伤寒发汗。神验。白散方。

  (出圣惠方)白附子(半两)附子(半两去皮脐)半夏(一分)干姜(一分)天南星(一分)皂荚子仁(计时

  治伤寒发汗方。

  (出圣惠方)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太阴玄精石(一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马牙硝(半两细研)上

  浮萍草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发汗。

  浮萍草(一两四月十五日者)麻黄(半两去根节)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上汗

  神白散

  (出济生拔萃方)

  治四时伤寒在表。浑身壮热。口苦舌干。恶风无汗

  。

  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干称一两半)干姜(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甘草(一两炙)防为末。每服衣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可温

  (附论)夫伤寒病。虽有三阴三阳。然在阳则太阳病多。在阴则少阴病多。以二经为表里故也。

  至于则多下之肾愈法不四汗相桂不建

  方

  附子汤治伤寒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方。

  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人参(一两)白术(四两)芍药白茯苓(去黑皮各三两)上锉如

  附子饮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头痛壮热。恐成阴毒。

  附子(炮裂去皮脐)白术(各半两)桔梗细辛(去苗叶各一两)上锉如麻豆。

  每服五钱。

  通关散

  (出圣济总录)

  治厥阴伤寒。脉弦长者生。沉细不足者死。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桔梗干姜(炮)羌活(去芦头)五加皮(各半两)桂心(去粗皮三分)黄(炙锉一分)防风(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上锉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

  桂心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阴盛。身寒。脉候沉细。头痛体疼。

  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节)甘草(炙)人参(各半两)白术附子(炮裂去皮脐)杏仁(碎。

  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回阳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阴盛。手足厥冷。体寒。脉微。

  延胡索(炒)半夏(切姜汁炒黄)甘遂(醋炒干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皮)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各半两)槟榔(一枚)麻黄(去根节汤煮去沫焙干半两)天南星(一枚浑身觉

  温白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面青。心下坚硬。开口出气。身体不热。头面

  多汗。四肢厥冷白附子(炮)硫黄(研)半夏(汤浸去滑切焙各一两)上捣研为末。同粳米饭。

  捣和为丸如沸。

  白术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伏阴气。胸膈妨闷。吐逆不定。手足厥冷。

  白术(炒)附子(炮裂去皮脐)高良姜(炮)桂(去粗皮)人参干姜(炮各一两)藿香(

  益智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肢厥逆。其脉沉细。

  益智(去皮)乌头(炮裂去皮脐各一两)青橘皮(汤浸)麻黄(去根节)干姜(炮各半两)热服。

  正元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阴证。脉候沉细。

  麻黄(去根节)陈橘皮(去白焙)大黄(生锉)甘草(炙锉)干姜桂(去粗皮)芍药附每服二钱行

  退阴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痛腰重。

  乌头(炮裂去皮脐)干姜(炮各半两)上粗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筛。每服一钱。

  水一腰重煎一

  吴茱萸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浑身手足厥冷。面青。唇口无色。心中寒栗

  。宜服。

  硫黄(研)芎(各一分)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吴茱萸(汤洗焙炒)上捣罗为

  青白散

  (出圣济总录)

  治阴盛伤寒。身体疼痛。

  石膏(半斤为末)干姜(炮)乌头(椎碎)草乌头(椎碎各一两以上四味先用铁器盛石膏烧两)皂下。

  如伤寒。艾茶煎汤调下。

  返阴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四肢厥冷。脉微自汗。心胸痞满。

  阳起石石膏寒水石(三味同烧令赤出火毒细研入诸药)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阴毒。

  并服

  附子汤治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人参细辛(去苗叶)柴胡(去苗)陈橘皮(去须)赤芍药(去滓

  均气汤治伤寒表里未解。营卫气逆。手足厥冷。上喘阴证。或霍乱泻吐非时。

  腹胀。及年白术(米泔浸细锉焙干微炒)天台乌药(细锉微炒各二两)人参青橘皮(去白焙)甘草(姜三片。

  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吐逆。入藿香少许。

  四物桂枝汤治伤寒阴盛。

  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节各三分)干姜(炮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上咀。

  每服服。

  桂心汤治伤寒服冷药过多。心腹胀满。脚膝厥冷。昏闷不知人。

  桂(去粗皮)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三分)芍药(一两)干姜(炮半两)槟榔(锉半两)温二服

  蒸熨方治伤寒四肢厥冷。

  用吴茱萸。汤洗焙干。三升。以温酒浸令通湿。以生绢袋二个盛。蒸令极热。取茱萸袋子。

  又用前药。熨气通畅后。宜服此方。

  人参(一两)生姜(煨切二两)上细锉。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食顷。

  再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韩祗和温中例

  夫伤寒之说。始自黄帝。以开其端。至仲景方陈其条目。后世肤浅之学。莫知其数。立言者尺寸太药麻节仲今细多是胸膈满闷。或呕逆。或气塞。或腹鸣。或腹痛。与仲景三阴病说。理同而证不同。

  因兹中丸细迟多对塞闷。气短不能相接者。便可随脉证投温中药以治之。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紧。皆是胃中寒也。

  逆冷汤主

  方

  温中汤

  丁皮(一两)干姜(二钱炮)白术丁香(各二钱)陈皮(二钱)浓朴(一两制)上为细末呕

  橘皮汤

  陈皮(一两)藿香(三钱)白术葛根(各二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

  生姜一块如枣大。捶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三服未快。手足尚逆。呕吐不定。加半夏半两。

  七物理中汤

  白术(五钱)干生姜(二钱半)人参(七钱半)桔梗(七钱)葛根藿香叶(五钱)上为细尚逆更不后。

  秋以

  浓朴丸

  当归(半两)丁皮(去枝半两)浓朴(一两制)细辛(二钱半)人参(七钱半)甘草(半两和滓热

  白术汤

  白术半夏当归浓朴(制)干姜(炮以上各半两)丁香(七钱)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

  加

  橘皮汤

  橘皮(半两)藿香葛根(各三钱)半夏浓朴(各半两炮)上为末。每服三钱。

  水一盏。

  二苓汤治胸膈闷满。时时呕吐逆。肢节疼。两胁下痛。腹中鸣。此是停饮。宜服

  。

  赤茯苓猪苓白术(各半两)滑石(一两)通草(二钱)桂枝(二钱半)白豆蔻仁(二滓。热服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灰包熨法

  病患服前药。胸膈满闷者。此上焦阳盛也。或药力太过。上焦有热也。腹满。气虚耳鸣。

  时投令勿听。但令极熨之。不住灰包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三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阴去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后出余气而解。病患三部脉沉。

  寸脉小于关尺。此为阴盛。当温中药以消阴气。宜服浓朴丸。陈皮、人参、白术、藿香、当归、细辛之类是也。神术汤亦同。治阴燥而渴。不可误用凉药。若热药冷服。内有伏阳。则可。若脉虚。按之全无力。或病患素无食养。只可温服。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海藏所制神术白术二汤

  神术汤治内饮冷。外感寒邪。无汗者。

  苍术(二两制)防风(二两)甘草(二两炙)上咀。生姜水煎。加葱白三寸。

  如治吹奶。

  脉以

  神术汤六气加减例

  太阳寒水司天。加桂枝、羌活。阳明燥金司天。加白芷、升麻。少阳相火司天。加黄芩、地芎应香

  白术汤

  (出济生拔粹方)

  治伤寒冷物。外感风邪。有汗者。

  白术(三两)防风(二两)甘草(一两炙)上咀。每服称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

  同煎自汗逆促命期。活人本方。葳蕤汤。以有麻黄。故不敢用。宜上白术汤主之。

  若头眩汗出。筋惕肉者。加牡蛎。

  者。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可下

  (附论)夫伤寒邪入于阴。其病在里。法当下之。诸腹满。不大便。或口燥舌干而渴。或潮热谵语。

  里。

  下法热若而证大柴胡下之。厥脉沉短。舌卷囊缩。为毒瓦斯入脏。承气汤下之。若厥冷。耳聋囊缩。而脉沉弦。脉为少阳厥阴两感。又厥阴下利。谵语。脉不微细。宜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出圣济总录)

  治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热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伤寒吐后。腹胀满者。可与此

  方。诸发汗和解。不恶寒。但发热。蒸蒸然者。或日深。心下温温欲吐。胸中痛。大

  便溏。腹满。郁郁微烦。此极吐下者。或日深。睡里谵语。法当下之。以银粉、巴豆

  、燥热大毒丸药下之。致真阴虚损。邪热转甚。因而协热下利不止。及表热。下之太早

  。乘虚而入。不成结胸。但为热利不止。心下满急。或痛。烦渴咽干。脉滑数而实。诸

  腹满实痛者。烦渴谵妄。小便赤。大便硬。脉甘草(二两炙)大黄(以清酒洗四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去滓。

  入

  调胃承气加橘皮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

  大黄(锉醋炒一两)甘草(炙)陈橘皮(汤洗去白焙各半两)上细锉。每服四钱。

  水一盏半

  柴胡大黄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日数过多。心中气闷。或发疼痛。狂言不

  定。烦躁不得眠柴胡(去苗)大黄(湿纸裹煨)朴硝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粗捣筛汗自

  宣毒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脉大。潮燥伏热。

  大黄(锉炒)甘草(炙锉半两)朴硝(研一分)牵牛子(一两半生用半炒用)上为散。

  每服粉水

  小黄芩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黄芩(去黑心)枳壳(去瓤麸炒)大腹(锉醋炒各一两)大黄(锉炒二两)上粗捣筛。

  每服度。

  大青散

  (出圣济总录)

  治阳盛发狂有斑。大小便闭涩。

  大青知母黄芩(去黑心)山栀子仁升麻黄连(去须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大黄

  承气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时气温热病。大便不通。

  大黄(锉炒三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研)枳实(去瓤麸炒)朴硝(研各一两)上为末。

  和匀

  桃仁承气汤

  (出儒门事亲)桃仁(去皮尖一十二个)官桂甘草芒硝(以上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钱。水

  握宣丸

  (出儒门事亲)白槟榔肉桂干姜附子甘遂良姜韭子巴豆(以上各等分)硫黄(一钱)上为细令热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可吐

  (附论)夫诸病。吐之而愈者。邪在胸中也。伤寒大法。谓四日以上。若入阴经。其传未深。邪气高毒痰部不同者。其证胸中心痞满。郁郁而痛。不能息。多涎唾。饮食入则吐。欲吐复不能出。或手足厥冷。反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吐下后。心中懊者是也。内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即其法也。

  方

  治温病胸中满闷。取吐。

  (出圣济总录)猪胆(三枚)苦酒(二合)上同搅匀。绵漉过。顿服。未吐。再服。

  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出汗后。心胸烦闷。烦热未通。

  人参(半两)灯心(一小束)枳壳(去瓤麸炒一分)大腹皮(一枚锉)茶末(二钱)生甘草服。

  以纸

  治胸心痰盛。伤寒热病瘴疟须吐者。

  (出肘后方)以盐末一大匙。或水或暖汤送下。须臾则吐。吐不快。明旦更服。良。肘后。用盐一升。

  治伤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闷吐。

  (出肘后方)以豉并盐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当吐。一方无盐。用蜜一两。煮三沸。顿服。

  又方

  (出肘后方)以生地黄三斤。细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服藜芦吐散。及苦参龙胆散。

  治伤寒心胸中满闷。取吐。

  上以猪胆一枚。取汁。醋一小盏。酒一小盏。纳猪胆汁相和。温过。分为二服。当吐。

  立瘥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伤寒过经不解

  (附论)夫伤寒为病。六经受邪。始传于三阳。病在表者可汗。其病三日。传于三阴。病入里者可下身止愈或他病

  方

  犀角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过经不解。热结在里。往来寒热。烦渴躁闷。

  犀角屑(一两)柴胡(去苗)吴蓝(各三分)大青升麻(各一两)乌梅(去核)黄芩(去取七分

  鳖甲汤治伤寒过经。半月不解。

  鳖甲(去裙醋炙)柴胡(去苗)升麻(各一两)乌梅(去核半两)枳实(去瓤麸炒)犀角七分。

  去

  木通汤治伤寒十三日。过经不解。脐腹胀满。小便淋涩。烦闷躁渴。

  木通(锉)葛根(锉)槟榔(锉)滑石瞿麦穗青橘皮(汤洗去白盐炒各一两)上捣筛。

  万应散治伤寒过经。心胸痞满。烦躁狂言。积热毒瓦斯。及妇人血风血气。经候

  不调。寒热甘遂(连珠者)威灵仙(去土)五灵脂(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如伤寒日数多。

  有积冷即

  柴胡汤治伤寒发汗下之后。过经不解。胸膈满结而不呕。但头汗。往来寒热。

  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二两)桂(去粗皮)黄芩(去黑心各一两)牡蛎(生用)甘草(炙各半两)栝蒌葱白五

  保安散治伤寒过经不解。三焦滞闷。身重疼痛。

  黄(锉)木通(锉)青橘皮(汤浸去白焙)桑根白皮(锉)白术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汤调下。

  麦奴丸治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惟欲饮水。为坏伤寒

  所不能解。为成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温。以杖发其口开。灌药咽中。药得下则愈

  。麦奴。一曰黑釜底墨灶底墨梁上尘麦奴黄芩(一方无)大黄芒硝(各一两)麻黄(二两)上为饮水竟汗小麦乃可

  柴胡饮子治解一切肌骨蒸积热作发。寒热往来。表热里和。则发寒。里热表和

  。则发热。邪热半在表。半在里。出入进退无和。积寒热往来。阴阳相盛也。蓄热寒战

  。表之阳和。正气与邪热并蓄。脉道不行。故身冷脉绝寒战。而反烦渴也。及伤寒发汗

  不解。或中外诸邪热。口干烦渴。或下后未愈。汗后营伤。或骨蒸痿。喘嗽。妇人积疾

  。产后经病。及小儿伤寒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炒三钱。水一盏。

  生各两。上如大劳热病。五七钱。以利为度。未利。更加。使病不再发也。

  和解汤治气血虚。若外感寒邪。身体疼倦。壮热恶寒。腹中疼痛。鼻塞头昏。

  痰多咳嗽。

  白芍药桂(各三分)浓朴甘草干姜白术(各一两)人参茯苓(各一两半)上为粗

  顺气人参散温和表里。祛逐风寒。治壮热头痛。项强腰痛。心胸气痞。咳嗽痰多

  。发热恶人参桔梗干姜白芷白术(各一两)甘草(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

  姜

  大神术汤

  (出济生拔粹方)

  通解四时伤寒。

  苍术(四两制)羌活防风芎黄芩枳壳(一作枳实)甘草(各半两)白芷(一两服四钱匕以意消息。随证增损。非发热而渴。非里实心下满。不可用枳实也。

  麻黄升麻汤

  (出直指方)

  治伤寒发汗。解利不止。血气壅泄。谓红汗者是也

  。

  麻黄(去节汤泡二两半)升麻(一两)黄芩芍药石膏()甘草(生)茯苓(各一两)

  败毒散

  (出直指方)

  伤寒热证。通用。

  人参赤茯苓川芎北梗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制)甘草(炒等分)上锉散

  人参顺气散

  (出鲍氏方)

  治伤寒壮热。肢节疼痛。手足冷麻。半身不遂。

  麻黄(三两)干姜(一两)干葛白术白芷桔梗(各六两)川芎茯苓陈皮(各四两)叶。

  煎。不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中风伤寒

  (附论)夫中风伤寒。三阳三阴。候各不同。太阳中风。其脉阳浮阴弱。其证发热自汗。盖阳浮热自出。

  两颈小脉烦阴中风之病。其状虽异。大重则为中。足之三阴三阳无汗苦寒。为伤寒。伤正分阴阳。不可不谨也日传变。与伤寒无异。

  但后之学人。不明其疑惑。且风伤于阳。干于卫。自汗。余各随其经络。而见其经也。

  阳浮而阴弱。其证恶风。自汗。头项痛。身体疼。腰脊强。以其脉循肩内。挟脊抵腰中。足阳明胃经伤风。脉浮强长而数。其证燥烦渴。能食。小便难。腹中满。微喘。以其脉挟鼻络目。下膈街中。足少阳胆经伤风。其脉阳浮而阴弦。其证恶风。自汗。颈苦咽干而渴。以其脉起目锐。上抵头角。入缺盆。下胸贯膈。

  经伤风。其脉弦大而缓。其证自汗。咽干。胸满腹痛。手足自温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足少阴肾经伤风。其脉沉而弦。其证自心烦。腰疼。连胁骨酸痛。呕吐涎沫。以其脉贯脊。属肾。上贯肝舌本。足厥阴肝经伤风。其脉尺寸俱微而迟。其证恶风。自汗而倦。

  骨节烦疼。以其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挟胃。络胆。布胁肋。与风。脉证不同也。治之各有其法。至于手之三阴三阳。并无伤风。惟腑华盖。主行气。温于皮毛。形寒饮冷。则伤之。肺伤风证。自汗恶疼。咳嗽声重。但以清涕鼻酸者。验其肺之有热。涕出若浊者。肺经者重。但见寸口者轻。协热者。宜羌活汤。有汗者。宜麻黄细辛汤。

  用药亦异。学人当明辨之。

  方

  防风汤治中风伤风。

  防风麦门冬(去心焙)山芋大黄(锉炒)桂(去粗皮各一两)白术白附子(炮)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半夏(汤洗七次与生姜等分同捣焙)芎肉苁蓉(酒浸切焙)远志(去一盏。入生

  石膏汤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疼痛。身体沉重。

  石膏甘草(炙)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桂(去粗皮)芍药(各三分)上粗捣筛。

  每服

  姜附汤治伤寒巨阳中风。项背强。啬啬恶寒。汗不出。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干姜(炮)葛根(洗)甘草(炙锉)桂(去粗皮各三分)芍药(半去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取汗。未汗再服。

  桂附汤治中风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恶寒。干呕。

  桂(去粗皮)芍药(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三分)麻黄(去根节先煎去

  麻黄桂心汤治中风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不出而烦。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二两)桂(去粗皮)甘草(炙锉)干姜(炙各一两)石膏(一两入枣二

  麻黄汤治中风伤寒。头痛沉重。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细辛(去苗叶)干姜(炮各三分)七分。

  去滓

  桂心汤治中风伤寒。头痛发热。胸中气逆。恶寒。呕哕。小便难。足冷。

  桂(去皮)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麻黄(焙各三分)甘草(炙锉)杏仁(去皮尖双仁)一盏。

  入葱

  桂枝汤治中风伤寒初得。其外证头项疼。腰背强硬。壮热。语涩。恍惚。涕唾

  稠粘。遍身桂(去皮三分)芎菖蒲半夏(汤洗七次生姜等分同捣焙)附子(炮裂去皮脐)麻黄(如麻豆。

  每

  天麻汤治中风伤寒。身体反强。

  天麻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羌活(去芦头)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杏仁水一盏。

  二附汤治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烦疼。

  附子(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半夏(汤洗七次炒干各一分)上捣罗为散。每服半钱。浓

  麻黄细辛丸治中风伤寒。头痛恶寒。四肢烦疼。心中躁闷。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一两)细辛(去苗叶)人参甘草(炙锉)白茯苓(去黑皮)白术荷蜜汤研

  白术汤治中风伤寒。初受病。一日至三日。头痛。肢节疼。心烦躁。恶风。身

  热憎寒。

  白术石膏(各二两)干姜(炮半两)五味子(炒)甘草(炙锉)人参芎麻黄(去根七分

  石膏芍药汤治中风伤寒。壮热。肢节疼痛。头目昏眩。并咳嗽喘粗。

  石膏(碎)芍药前胡(去)葛根柴胡(去苗各一两)升麻(半两)桑根白皮(锉)荆芥热服。

  前胡汤治中风伤寒。头目昏眩。壮热。肩背拘急疼痛者用。

  前胡(去芦头)蔓荆实(去白皮)芎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甘菊花防风(去叉)瓤炒四两)黄芩

  石膏独活汤治中风伤寒。头痛体疼。发热恶寒。

  石膏(碎一两)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麻黄(去根节煎掠焙)甘草(炙锉)天南星皮)桂(去粗滓。

  热

  荆芥汤治中风伤寒。头目昏眩。憎寒壮热。四肢烦倦。

  荆芥穗木通(锉各四两)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芎甘草(炙)麻黄(去根节

  前胡白术汤治中风伤寒。百节酸疼。

  前胡(去芦头)白术防风(去皮各二两)柴胡(去苗)薰草白藓皮(各一两半)石膏(水一盏。

  入薄荷叶。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百解汤治中风伤风。身热头痛。肢体烦疼。

  前胡(去芦头)柴胡(去苗)甜葶苈(微炒)半夏(汤洗七次)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陈橘皮(分)上粗捣

  葳蕤汤疗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咽喉干。舌强。胸中内疼

  。心胸痞满葳蕤(二两)石膏(三分碎绵裹)白薇麻黄(去节)独活(一方用羌活)杏仁(去皮尖双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者。加朴硝一分。及大黄三两。下之。忌海藻、菘菜。一方有葛根二两。

  阳旦散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

  大枣(十二枚擘)桂心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炙)黄芩(各二两)上咀。以泉水栝蒌虚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三七汤治伤寒中风。得之三日不解。胸膈痛。四肢逆。干呕。水浆不下。腹中

  宿食不消。

  茯苓(如鸡子大)黄芩人参(各三两)栝蒌根(四两)芒硝干地黄(各一升)大黄麻日三

  麻黄汤治伤寒中风。头疼。腰膝痛。四肢不利。壮热。取汗不出而喘满。及发

  热恶寒。骨麻黄(三两去根节)桂心(去粗皮)甘草(各一两炙微赤锉)杏仁(研细膏)上为散。

  每服

  葛根汤治伤寒中风。项背强急。苦涩涩汗不出者。

  葛根(一两锉)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赤芍药桂心(各一两)上为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顿服。汗出为度寒无汗恶寒。项既屈而且强。予曰。项强KTKT。葛根汤证。或人问曰。何谓KTKT。曰也。

  盖仲景论。极有多。

  葳蕤散治伤寒中风。发热头痛。咽干舌强。胸中痞满。腰背强。不得汗。

  葳蕤(一两)石膏(二两)白薇麻黄(去根节)独活甘草(炙微赤锉)杏仁(汤浸去皮温服。

  栝蒌汤治伤寒中风。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燥。干呕。

  栝蒌(一两)柴胡(二分去苗一作半斤)黄芩甘草(各一两炙微赤锉一作各三两)上为散姜四三升

  猪苓散治伤寒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渴欲饮水。而吐逆。

  猪苓(去黑皮)泽泻赤茯苓(各一两)桂心白术(各半两)葛根(一两锉)上为散。每

  甘草泻心汤治伤寒中风。下后日数多。腹中雷鸣。心下痞坚而满。干呕而烦。

  非是结热。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碎)黄芩干姜(炮裂锉)半夏(汤洗七次去滑)连(去须)木通(锉四服

  桂心散治伤寒中风。脉浮。寒热往来。汗出恶风。项强。鼻鸣干呕。

  桂心赤芍药独活黄芩(各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温频

  大青龙汤治伤寒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不出。烦躁。宜服此方

  。

  麻黄(二两去根节)桂心甘草(炙微赤各一两)石膏(一两半)杏仁(半两汤洗去尖双仁稍

  附子散治伤寒中风。四肢不举。言语謇涩。烦疼壮热。

  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去芦头)桂心麻黄(去根节)茯神(各二两)汉防己黄芩(粗散。每服

  治伤寒中风。阳虚热自发。阴弱汗自出。涩涩恶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桂心甘草(炙微赤锉)赤芍药(各一两)葛根(一两半锉)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

  桂附散治伤寒中风。身体疼。不烦躁。能自转侧。脉浮虚者。可发汗。

  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

  术一

  治伤寒中风。骨节疼痛。烦闷。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

  恶寒。或身麻黄(二两去根节)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白术桂心(各二两)赤芍药甘草(各一两每日

  柴胡散治伤寒中风。汗后虚燥。头疼。四肢乏力。

  柴胡(一两半去苗)石膏(三两)人参(去芦头)茯神枳实(麸炒微黄)桑根白皮(锉)赤锉)上为散

  藿香散治伤寒中风。头昏。皮肤疼痛。

  藿香(一两)白附子(半两炮裂)零陵香(一两)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甘松香(一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牛黄(细研)麝香(各一钱细研)上为细末。

  与牛黄、麝香同

  天麻散治伤寒中风。筋脉拘急。

  天麻附子(炮裂去皮脐)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干蝎(微炒)石膏白附子(炮裂)天南星(炮裂各半两)雄黄(一分细研)麝香(一钱细研)上为细散。每服生姜汤调下一钱。日

  白附子散治伤寒中风。头疼项强。身体壮热。服诸药不得汗者用。

  白附子附子天麻(各半两)天南星朱砂(细研)干蝎(各一钱)半夏乌头(各半钱)以热葱豉

  乌头散治伤寒中风。语涩。四肢拘急。壮热。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防风(去芦头)羌活(各一分)丹参麻黄(去根各半两)桂心以热酒调下二钱。良久再服。以汗出为度。

  治伤寒中风。头强。汗不出。烦闷。

  麻黄(去根节)防风(各一两去芦头)川乌头(炮裂去皮脐)桂心干姜(各半两炮裂锉)

  桂芩甘露散治伤寒中风。冒暑。饮食内外一切所伤。传受湿热内甚。头痛口干

  。或吐泻烦渴。或小便赤涩。大便急痛。或泻痢间作。病一切湿热。霍乱吐泻。转筋急

  痛。腹满痛闷。

  桂(半两)茯苓白术(各半两)甘草(炙)泽泻石膏寒水石(各一两)滑石(二两)一方

  姜附汤治伤寒已经转下。又当发汗。内外俱虚。邪气未解。表证不见。身无大热

  。昼日烦躁。不得眠睡。夜即安静。不呕不渴。脉候沉细者宜服之。外感风冷。久积痰

  水。心腹冷痛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上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去滓。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风证见寒脉。寒证见风脉。

  桂枝(二两)麻黄芍药生姜(各半两)杏仁(十四个)大枣(二个)上为散。每服四钱

  羌活汤治伤寒胁热。

  羌活麻黄(去节)石膏细辛(去苗)前胡川芎防风(各一两)黄芩枳壳(炒去瓤)至一盏。去

  细辛汤治伤寒胁寒。

  细辛(去苗)甘草(炙各一两)麻黄(去节)桂枝(去粗皮各二两)杏仁(半两去皮尖)上

  神术散治伤寒肌疏多汗。

  苍术(二两米泔浸去皮薄切用麦麸炒)川芎本(洗)荆芥(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五

  十枣汤治太阳中风。吐下呕逆者。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各筛末。取大枣十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

  去滓。

  纳亦主之。

  治伤寒鼻塞

  以东霜。作团食之。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