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三焦腑门
总论
夫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象三才之用。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待此以通达。
是以不纳而分病矣乃冲大。
以理如沤俾后者何有然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间。
下三也。上焦如雾。起于胃上管。并咽以上。贯膈布胸中走腋。循足太阴之分而行。还注手阳明。
上周其内开腠理。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名曰漏气。其病则肘挛痛。食先吐而后下。其气不续。膈间厌闷。所以饮食先吐而后下也。寒则精神不守。泄下便痢。语声不出。若实则上绝于心。若虚则引气于肺也。
中焦如沤起于胃中管。在上焦之后。此受气者。主化水谷之味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阳五主脾胃之病。夫血与气。异形而同类。卫气是精。荣气是神。故血与气异形同类焉。而脱血者无汗。此是神气。夺汗者无血。此是精气。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也。犹精神之气隔绝也。
若虚则补于胃。实则泻于脾。调其中和。其源万不遗一也。
下焦如渎。起胃下管。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则大亦入出也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小腹病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太阳大络。视其结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三焦胀者气满在皮肤。壳壳然而不坚疼。尝观周子太极图曰。无极而太极。至哉斯言也。
天妇始谓皆由此而成。且有三焦一经。此经叔和以命门配。越人以手心主配。千载之贤哲。固不敢以孰是孰非议。要之手心主则十二经之一。而命门于十二经无所与焉。且手心主厥阴之经。属心包而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则属三焦而络心包。表里互相属络。而三焦经则未尝络命门。如此则越人为是。手心主其经则手厥阴。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然后循胁腋而下肘至臂。自小指次指出其端。手少阳三焦之经。起于小指次指。终耳前。过客主人。
穴名夹颊。至目锐而出其端。此二经络之始终也。三十一难曰。上焦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出而不纳。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二寸。故名曰三焦。素问六节脏象论亦曰。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能化糟粕转味而出者也。五脏别论亦曰。夫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由是论之。圣人且以三焦为有形矣。至陈无择作三因方。且曰三焦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相如二经以亦古脏周人或子属亦窍复经编斤决上又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盖水谷之所入者。自上而中。自中而下。至于糟粕不如故经曰真心不受邪者。此也。愚未免臆度一说曰。心包络亦必有所指。今观诸兽之心上。有黄脂缦包在其上。似脂非脂。似肉非肉。外则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此则心包络也。诸兽之内景。大概亦与人同。观其心形。亦可见矣。
三焦热用药大例
上焦
清神丸
(方见积热门)(案原方:石膏研细水飞四两。薄荷叶。荆芥穗。甘草炙各三两。防风去叉及芦头。人参去调下
连翘防风汤
(一名连翘散方见婴孩门一切痘疹类)(案原方:连翘去心。当归。赤芍。防风。木通。滑石水飞。牛蒡子炒研。蝉蜕去足翅。
瞿根
龙脑饮子
(方见积热门)(案原方:缩砂仁。瓜蒌根各三两。藿香叶二两四钱。石膏四两。甘草蜜炒十六两。大栀子汗。
犀角地黄汤
(方见肝脏门肝实类)(案原方:犀角镑屑一两。熟干地黄洗切焙三两。羌活去芦头。独活去芦头。赤箭。石菖蒲蝉一芒
凉膈散
(方见积热门)(案原方:川大黄。朴硝。甘草炙各二十两。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十两。连翘二小儿
中焦
小承气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大黄四两。浓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
调胃承气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大黄四两清酒浸。甘草二两炙味甘平。芒硝半斤味咸苦大寒。上三味。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洗心散
(方见婴孩门诸热类)(案原方:大黄面裹煨去面焙。芍药。甘草炙。麻黄不去节。当归。荆芥穗各六两。白术一疮疹四五
四顺清凉饮
(方见积热门)(案原方:一名四顺饮子。大黄米汁蒸切焙。赤芍药。当归去芦。甘草各等分。上锉散。
每小柴胡汤亦治血热。可择用)
桃仁承气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味甘平。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大黄四两。芒硝二两。甘草二服五
下焦
五苓散
(方见寒暑湿门伤寒中暑类)(案原方:泽泻二两半。桂心一两。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术去芦各一两半。上为末。
热在糖少各二枚。
乌梅一服加栀淡竹暑加真车前子末少许。不省人事者。宜先服苏合香丸。候其苏省。却以此药加黄连羌活各一钱。暑湿肿满。香苏散合和。加生姜三片。木瓜二片。车前草二根。伏暑头疼。小便涩浊。加山茵陈车前草各二根。霍乱吐利。加木瓜二片。霍香少许。生姜三片。伤暑腹痛。加陈大蓼三寸。陈壁土一指头大。木瓜二片。脏腑有热便血。加黄连浓朴枳壳乌梅各一钱。小便血。
瞿麦穗一钱。车前子一撮。灯心二十茎并加之。感暑湿手足缱痛痹冷。合和香苏散。每服四钱。姜三片。木瓜三片。陈大蓼三寸。煎服。留滓再加葱叶橘叶椒叶陈大蓼各一握。水一斗煮七分。先熏后洗立效。香港脚作痛行步艰辛。每料加入木瓜羌活炒苍术枳壳去瓤陈皮半夏甘草各一两。成十味。每服加生姜三片。葱白二根。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冒暑心腹胀满。去羌活。如霍香乌梅各一钱。壮热大渴。肚皮热或五心热加灯心二十茎。麦门冬去心。白茅根各一钱。淡竹叶十片。晚禾根净洗一握。四时感冒呕泻。亦合和香苏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皆渴效苓故桂服
大承气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大黄四两苦寒酒洗。浓朴半斤苦温炙去皮。枳实五枚苦寒炙。芒硝三合咸寒。
上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立效散
(方见小便淋涩门血淋类)(案原方:瞿麦穗。耳草。山栀子。上为末。每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
灯宜理
八正散
(方见小便淋秘门小便淋涩类)(案原方:大黄面。瞿麦穗。木通。飞滑石。大蓄各等分。车前子微炒研。山栀子酒焙研
石苇散
(方见小便淋秘门小便难类)(案原方:石苇。瞿麦各一两。赤芍药。白茅根锉。陈橘皮汤浸各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
四物汤
(方见妇人诸疾门症瘕积聚类)(案原方:熟干地黄酒蒸。白芍药。当归去芦酒浸微炒。川芎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同煎
抵当汤丸
(方见伤寒门)(案抵当汤方:水蛭三十个熬味咸苦寒。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味苦微寒。桃仁二十个去皮不大黄三两。上四味。杵。分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气分热
柴胡饮子
(方见伤寒门过经不解类)(案原方:柴胡。人参。黄芩。甘草。大黄。当归。芍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炒三钱。
水子半
白虎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知母六两味苦寒。石膏一斤碎味辛寒。甘草二两味甘平。粳米六合味甘平。
上四
清凉饮子
(方见婴孩门诸热疽肿类)(案原方:赤芍药。当归去芦。甘草炙。大黄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
煎
桃仁承气汤
通治大热
三黄丸
黄连解毒丸
(方见热病门热病呕逆类)(案原方:黄连三两。黄柏。黄芩各二两。栀子一十四枚。上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
除热生姜煎如三焦寒用药大例
上焦
桂附丸
铁刷汤
(方见诸虚门补益诸疾类)(案原方:紫稍花成块带蒂者佳。拣肉桂。大丁香。蛇床子。吴茱萸各一两。山茱萸去核。
白三通
胡椒理中丸
中焦
二气丹
(方见诸虚门补虚驻颜色类)(案原方:丹砂。雄黄各一两。上研细。用瓦盒子一只。入药在内。先用赤石脂封口。
后捣碗覆簇定瓦盆此药
附子理中丸
(方见痼冷门痼冷类)(案原方: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小儿
大建中汤
(方见热病门心腹胀满类)(案原方:芍药三两。黄。远志。当归。泽泻各一两半上为一方
下焦
还少丹
(方见诸虚门补益诸疾类)(案原方:干山药一两。牛膝酒浸一两。远志去心一两。山茱萸去核一两。白茯苓一两。
五枸杞子一两。熟地黄一两半。杜仲去皮姜汁酒涂炙熟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同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盐汤送下。早晚食前。三服。五日觉有力。十日精神爽。半月气色两
八味丸
天真丹
气分寒
桂枝加附子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根据前法。前法即桂枝汤法。桂枝汤方温。大枣十二枚擘味甘温。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加人参芍药新加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根据桂枝汤服法。服法见前
血分寒
巴戟丸
(方见诸虚门补虚益气类)(案原方:五味子。川巴戟。肉苁蓉。菟丝子。人参。白术。熟地黄。覆盆子。茴香。
牡蛎食前
神珠丹
(方见离珠丹)
通治大寒
大已寒丸
(方见泻痢门)(案原方:荜茇。肉桂各四两。干姜炮。高良姜各六两。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
四逆汤
(方见伤寒门)(案原方:甘草二两炙味甘平。干姜一两半味辛热。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上三上此内有寒热之大略也。若外有寒热者。当求别法。
三焦实热(附论)
上焦在心下。其气起于胃上口并咽贯膈。有热则喉舌干燥。口气秽浊面赤。胸膈否满之病生上目又下焦如渎。司决壅也。其气。实而有热。则津液内燥。传导不利。由是有气逆便难。胃胀呕哕之证。
方
润焦汤(出三因方)治三焦实热。目锐急痛。腰胁热。脊背连膻中烦闷。饮食未定。
头面地骨皮半夏(汤洗七次)柴胡(去土苗)泽泻(各五两)茯苓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去滓。
犀角丸治三焦邪热。一切风气。又治风盛痰实。头目昏重。肢体拘急。肠胃燥
涩。大小便犀角黄连(各一两)人参黑牵牛(各二两)大黄(八两)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
三黄丸
(出三因方)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
痛。口舌生疮
脏俱热。即生疡疖
胜冰丹
(出和剂方)
治三焦壅盛。上冲头。目赤热疼痛。口舌生疮。咽喉不
利。咽物有碍。
白药子(一两半)山豆根红内消黄药子甘草(炙)黄连〔各三(二)两〕麝香(另研)蜜丸。
三黄汤
(出直指方)
治积热蕴隆。三焦皆热。大小便闭。
黄连(去须)黄芩大黄(等分湿纸煨)上锉细。每服三钱。姜三片。慢火略煎。
食后服。
清气散
(出本事方)
调营卫。顺三焦。治风壅。消痰涎。退烦热。
前胡柴胡(去芦)川芎枳壳白术青皮羌活独活甘草(炙)茯苓(去皮)人参(去桔梗
牛黄散
(出济生拔萃)
治上焦热。脏腑秘结。
大黄(一两)白牵牛(头末五钱)上为细末。有厥冷用酒下三钱。无厥冷而手足烦者。
蜜汤
大三黄丸
(出危氏方)
治上焦壅热。咽喉肿闭。心膈烦躁。小便赤涩口舌生
疮。目赤睛疼。
大黄黄连皮山豆根黄芩(各四钱)滑石(二钱)黄柏(四钱)硼砂〔三(二)钱〕脑服一丸
治上焦虚热口干。头顶烦热
(出圣惠方)龙胆(三钱去芦头)茅根(一两半锉)麦门冬(去心)玄参栀子仁木通(锉)赤芍药(半合
治上焦虚热。咽干口苦。不欲饮食
(出圣惠方)赤茯苓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锉各一两)生地黄(二两)上四味。捣三味为散。入
菊花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壅滞。头面风热。
甘菊花(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犀角屑(半两)甘屑(半两)蔓荆子(半两)川升麻(半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泽泻汤
(出千金方)
治上焦实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
热。名曰漏风。
泽泻(二两)生地骨皮(五两)甘草(炙一两)半夏(二两洗)石膏(八两碎)柴胡(三两)心〔一升(斤)〕
大枣汤
(出圣惠方)
疗上焦热。牵肘挛。心痛。喘咳短气。动而好唾。润肺止
心疼。
大枣(三十枚去核)杏仁(三两去皮尖及双仁者)人参(三两)紫菀(二两)葳蕤(三两)味子(二两)去滓。
下半夏
射干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虚热。膈上有痰。气壅似噎。
射干(一两)前胡(半两去芦头)赤茯苓(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款冬花(半两)人参冬(去心各温服
天门冬丸治上焦热结。口燥干咽。脏腑秘滞。面赤心烦。
天门冬(去心皮二两)地骨皮人参甘草(炙锉)黄(炙锉)枸杞子(焙)甘菊花(拣)末。炼蜜和丸。
乌犀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虚热。睡卧多惊。往往心忪。不欲见人。
乌犀角屑(三分)龙齿(一两)川升麻(一两)茯神(一两半)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玄参半)上为散。
麦门冬汤
(出千金方)
治上焦热结。腹满不欲饮食。食则先吐后利。肋胁挛
痛。或食入胃未麦门冬(去心焙二两)白术〔三(二)两半〕赤茯苓(去黑皮)心(焙干)甘草(炙锉各炒半两)上服
前胡枳壳汤治上焦热结。头痛昏眩。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恶心。不欲饮
食。
前胡(去芦头)人参赤茯苓〔去黑皮各一(二)两〕枳壳(麸炒去瓤)半夏(汤洗七遍去冬(去心焙三分
玉螺丸治上焦热结。心气懊。振掉谵语。
甘泉石(研五两)丹砂(三两研)铁精(研)芒硝(研)黄环(各二两)大黄(锉炒)黄连豆大。
每
大青汤治上焦气胜。热结头痛。
大青(三两)百部根(五两)紫菀(去苗土)茜根黄芩(去黑心各二两)生干地黄(焙)七分。
去滓食
仙乳丸治热结上焦。昼常多暝。
伏翼(重五两者一枚连肠胃炙燥)恶实(微炒五两)威灵仙(去土三两)牵牛子(炒)苋实炼蜜和丸。如
接神散治内热上逆。目睛如脱。
菊花(五两)秦艽(去土三两)射干白术铅霜(各二两)朴硝(研)石膏(研)白石英钱匕。
以
消气丸治上焦热结。脾肺久壅。痰涕喘闷。脑昏背痛。常觉口干咽涩。饮食无
味。时觉烦皂荚(五梃及尺不蛀者去皮子水煮五七沸取出酥炙)防己人参射干(不蛀者)桑根白皮锉)上为末。
松萝丸治上焦热结。攻注咽颈赤肿。饮食不下。欲成瘿气。
松萝(生半两)山豆根(生)防风(去叉)海藻(洗去咸炒)连翘木通(锉)槟榔(锉)十丸。
食后温
水苏丸治热结上焦。致风气上行。痰厥头痛。
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二两)上为末。炼蜜和丸。
如梧桐子大
栝蒌根丸治中焦热结。肠胃不通。饮食无度。
栝蒌根(五两)王瓜根(三两)铁粉〔二(一)两研〕苦参黄连(去须)朴硝(研)芒硝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早晚食前。用温米汤饮下。稍增三十丸止。以知为度。
射干汤治中焦热结。唇肿口生疮。咽喉壅塞。舌本强硬。烦躁昏倦。
射干升麻枳壳(去瓤麸炒)大黄(锉炒各一两)羚羊角(镑)柴胡(去苗)木通(锉)一盏。
入竹叶
大黄泻热汤治开关格。通隔绝。治中焦实热。闭塞。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腹满
膨胀喘急蜀大黄(切以水一升浸)黄芩泽泻升麻芒硝(各三两)羚羊角栀子(各四两)生玄黄更煮
白英丸治中焦热结。胃气郁伏。身发黄胆。
白英(五两)白蔹(三两)紫草芒硝(研)大黄(锉各二两)茵陈蒿葶苈子(纸上炒)每服二十
鼠尾草散治中焦热结。下赤白沃。
鼠尾草(五两)槐花(炒三两)犀角(镑)黄连(去须)栀子仁(各二两)黄芩(去黑心)酒调下。稍
冬阴散治中焦热结。目睑赤烂。
栾叶(五两)石膏(碎)莎草根(炒去毛三两)石决明(各二两)丹砂(研)白芍药硝石下一钱匕
枳壳散治中焦壅闭。关格不通。吐逆喘急。
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黄芩(三分)前胡(三分去芦头)半夏(各三分汤洗七遍去滑)每服五钱。水一
蓝青丸治中焦热结。水谷下痢。
蓝青汁(一升)黄连(去须二两)黄柏(去粗皮)白术(锉炒)地榆(各三分)地骨皮(半煎为膏。
肤子。
地骨皮汤治中焦热结。唇焦面赤。或时烦躁。四肢拘倦解。
地骨皮人参柴胡(去苗)栀子(去皮苗)生甘草(锉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
水一
苎根散治中焦蓄积瘅热。食已如饥。
苎根(细锉二两)白芍药〔(松脂)三分〕地榆甘草(各一两)槐花(锉半两)上为散。每
茹散治中焦热痹。善忘不乐。
茹(三两)甘草(炙一两)硝石(研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用温酒调下。
于初更时
五倍子散治中焦热结。唇口生疮。
五倍子羌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各等分)上并生捣罗为散。每服一钱。食后蜜汤调下。
槐花散治膈热生涎。呕吐。
槐花(炒黄黑色)皂荚(去皮烧烟绝)白矾(熬汁尽)甘草(炙各等分)上捣研为散。
每服
龙胆丸治解暴热。化涎凉膈。清头目。
龙胆白矾(烧汁枯各四两)天南星半夏(各二两半水浸切作片用酱水雪水各半同煮三五十丸速
香豉汤治下焦热结。呕吐不止。心腹满闷。
豉(炒)生干地黄(焙)白术(锉各二两)甘草(炙一两)石膏(碎三两)赤茯苓(去黑皮服。
治下焦壅热。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参(二两去芦头)栀子仁(二两)麦门冬(二两去心)石膏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二
柴胡通塞汤治下焦热。大小便不通。
柴胡羚羊角黄芩橘皮泽泻(各一两)香豉(一升别盛)生地黄(一升)芒硝(二两)硝。
分三服。
止呕人参汤治下焦热结。气逆呕吐不禁。名曰走哺。
人参栀子仁葳蕤黄芩(去黑心)知母(切焙各一两)赤茯苓(去黑皮)白术陈橘皮煎至七分
茵陈蒿丸治下焦受病。大肠蒸热。伏瘕深固。
茵陈蒿(五两)茹(三两)威灵仙(去土)太一余粮()柴胡(去苗各二两)黄芩(桐子大。每
石长生丸治下焦受热。大便难。及多疮疡。
石长生(五两)升麻(三两)鸡舌香水银粉硝石(另研各二两)石膏(碎)葛根(锉)前温服。米饮
酸浆实丸治下焦肠胃伏热。妇人胎热产难。
酸浆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焦)大盐(另研)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去苗)子大。
不拘时
升麻汤治下焦蕴热。结成毒痢。血如鹅鸭肝。
升麻紫草(去苗一作绛草)黄芩(去黑心)桔梗(炒各三两)犀角(镑)地榆(一两)荷根(锉碎)芭蕉根栀子仁(各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去滓
五味子丸治下焦热结。
五味子(五两)天门冬(焙去心三两)白芍药防风车前子(各二两)槟榔(锉)牵牛(丸。食后
香豉汤治下焦热结。毒痢鱼脑。杂痢赤血。脐下小腹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
香豉薤白(各一升)黄连黄柏白术茜根(各三两)栀子黄芩地榆(各四两)上
柴胡汤治下焦热结。大小便不通。
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栀子仁石膏(碎)羚羊角(镑)生干日二
赤石脂汤
(出千金方)
治下焦蕴热。痢下脓血。腹痛痞闷。
赤石脂乌梅(炒各一两)栀子仁(三分)白术(一两半)干姜(炮半两)升麻(一两)陈
栀子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下焦壅热。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曰走哺。
赤石脂乌梅肉栀子仁人参(去芦)川升麻(各一两)甘草(炙半两炙微赤锉)上为散
香豉汤治下焦蕴热毒。变赤血痢。脐腹痛不可忍。
豉(微炒二两)栀子仁黄柏(去粗皮锉)地榆(锉)白术茜根(锉各一两)上为散。每
火府丹
(出旅舍方)
治上焦热结。心肺壅滞。面赤心忪。口干头昏。引化热
气。调顺血脉。
生干地黄(焙四两)黄芩(去黑心)木通(锉各二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一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予谓必心经有伏热。与此药令服十五粒。温水下。越二日不料来谢云。当日二服渴止。及次日三服。饮食如故。此本治淋。用以治渴。信知用药要在变通也。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下焦壅热。气逆不续。呕吐不禁。名曰走哺。宜服。和
气止呕。
人参(去芦头)芦根(锉)栀子仁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葳蕤黄芩知母赤茯苓拘时候
三焦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三焦不和。营卫不调。肢体烦倦。头目昏疼。饮食
无味。多困少前胡(去苗芦)柴胡(去苗)桔梗羌活独活人参枳壳(去瓤麸炒)鳖甲(去裙醋为细末。每末。如
人参荆芥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上焦壅滞。头目昏眩。涕唾稠粘。心胸烦满。
人参柴胡羌活荆芥旋复花甘菊桑白皮(各等分)上七味为末。每服二钱。
水一
利膈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上焦风壅。多患咽喉胸膈不利。
荆芥穗(四两青干好者)鼠粘子(四两)白牵牛(二两炒令香熟为度)甘草(炙三分)上为吐
白蒺藜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上焦虚热。头目昏疼。或眼赤肿。心胸烦闷。
地骨皮(去土)白蒺藜(去刺)旋复花山茵陈白菊花(各半两)鼠粘子石膏(各二两)
麦门冬饮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三焦不利。心肺多壅。痰涎并积。口舌干燥。咽
嗌肿痛。肌体麦门冬(去心半两)桔梗半夏(各一分)赤芍药(半两)菊花(一分)甘草(半两)蔓荆味子(一分)杵罗为末。食后益心肺。
木通川芎丸
(出家藏经验方)
治上焦热壅。口舌生疮。声嗄眼涩。祛风避毒。
老幼皆可服。
木通(八钱)川芎〔三(二)钱半〕白术(一两七钱)杏仁(二两半)桔梗〔二(三)两〕龙脑〔二(三)钱〕薄荷叶(十二两)官桂〔四两(钱)〕缩砂(四钱)附子(七钱生去皮脐薄片密炙黄色)上九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细嚼。温熟水送下。
食后服。临卧服亦得。都下潘防御家。货此方药。先公晚年常服有效。
桔梗汤
(出卫生家宝方)
治中上焦不和。气道隘塞。水饮不利。杨吉老传。
前胡(去芦)赤茯苓人参(去芦)枳壳(炒去瓤)甘草(炙以上各一两)半夏(切作片子水一大盏
加味神功丸
(出余居士选奇方)
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
通。腰腿疼痛。
素有风人。大便结燥木香(一两)人参(二两去芦头)大麻仁(二两别研如膏)枳实桃仁(各二两)诃黎勒皮桐子大。
度。
神功丸
(出活人书)
治三焦热壅。心腹痞闷。六腑风热。大便不通。津液内
枯。大肠干涩。里急后重。或下鲜血。痰唾稠粘。风气下流。腰疼脚重。脐下胀痛。溺
赤如金。
大黄(三两)人参(半两)麻子仁(五两另研)诃子皮(炮取二两)上杵研为细末。炼蜜丸大三脘散(出活人书)治三焦气逆。胸膈虚痞。两胁气痛。面手浮肿。大便秘涩。兼治脚气。
独活(一两)白术〔三两(分)〕干木瓜(切焙一两)沉香(一两)木香(三分)陈橘皮(三分)川芎(三分)槟榔(三分面裹煨熟)甘草(微炙三分)紫苏(一两)大腹皮(一两)上十一味。同一处杵为粗散。每服秤一钱。水二盏。同煎至一盏。去滓分二(三)服徐徐温服取便利为度。如能临晚常进半剂。根据法煎服。即腹脏调和。风气人多秘涩。宜服之。未通不利者。根据法煎再服。此药极不虚人气。经验多矣。香港脚心腹气闷。大便秘涩者最良。
利膈丸(出本草)治三焦气不顺。胸膈壅塞。头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
用牵牛子四两半生半熟。不蛀皂荚。涂酥炙二两为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十丸。荆芥汤送下。
三焦虚寒(附论)
夫上焦虚则引气于肺。中焦虚则生寒。腹痛洞泄。便利霍乱。下焦虚则大小便不止。津液气俱虚于肺谷。
食不胱。
治
方
姜朴丸
(一名浓朴煎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三焦俱虚。和脾胃。进饮食。强中逐
寒。大去冷痰浓朴(去粗皮一斤擘作十六片肥生姜一斤捶碎锅内添汤煮至姜味淡取出浓朴焙)干姜(半斤皮脐四两)上为末。熟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服。
谷神散治三焦气虚。心胸痞闷。两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少力。或多痰涎。咽
喉不利。
顺四时之胃气枇杷叶(净刷去毛涂枣汁炙香熟一两)石槲(细锉用酒拌和微炒三分)丁香(半两)薏苡仁粗皮用姜汁与微炒三分)青橘皮〔浸去曲(微炒三分)三钱匕。
以水
沉香石槲丸治三焦虚痞。心胸刺疼。安和五脏。化痰利膈。止逆进食。
沉香(锉)石槲(去根)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一两)菟丝子(酒浸一宿别捣末三分)麦干地黄炒锉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柏子仁(别研三分)牛膝(酒浸切焙一两)上为末。酒煮白面糊和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当归汤
(出千金方)
治三焦虚损。或上下发。泄吐唾血。皆从三焦起。或热损
发。或因酒发当归干姜小蓟阿胶羚羊角干地黄柏枝皮(各三两一作柏皮)芍药白术(各四二两)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胶取烊。下发灰及蒲黄。分三服。
胡芦巴汤治三焦俱虚。平补。
胡芦巴沉香芎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香子(轻炒)人参白茯苓(去黑皮各半两)草(炙各一两)七分。去
安中散
(出三因方)
治三焦虚寒。短气不续。腹不安食。随即洞下。小便赤
浊。精泄不禁。
熟地黄巴戟天(去心)龙骨〔各三(二)两半〕远志(去心炒)茯苓(各三两)天雄(炮炒)菟丝子(系累于
沉香汤治三焦俱虚。脾胃气不和。心腹痛。不思饮食。
沉香(一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一两)益一两)白钱。以水
柏子仁丸治三焦俱虚。气道涩滞。散痞满。进饮食。
柏子仁(另研)熟干地黄(焙)肉苁蓉(酒浸三日切作片子焙干)牛膝(酒浸一日)补骨脂捣罗九味淡
姜枣丸治三焦气虚。升降不匀。水谷迟化。
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浓朴(去粗皮生为丸。
如
补和汤治三焦俱虚。脾胃诸疾。调气进食。
人参黄(锉)白术甘草(炙锉)干姜(炮)白豆蔻(去皮)苍术(米泔浸一日微炒)去滓。
附子散治三焦俱虚。脾肾二脏气冷。滑泄不止。饮食不进。致肌体羸瘦。行步少
力。
附子(四两炮裂去皮脐热切作片子浓薄如钱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尽焙干)缩砂口者炒出羊子猛火六十饮食。
人参散治三焦俱虚。上引肺气补气。
人参(紫团者)甘草(炙各二两)前胡(去芦头)五味子(炒)桔梗(炒)木香大腹皮香莎香陈橘乌药、每
干姜丸治上焦寒短气。语声不出。
干姜(炮)白术附子(炮裂去皮脐)桂(去粗皮)五味子(各三分)甘草(炙锉半两)陈十丸至
半夏泻心汤治心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呕不安。腹中雷鸣。唾涕不利。
水谷不消半夏(五两洗四次)黄连(一两)黄芩甘草(炙)人参干姜桂心(各三两)上以水九十二以生姜
枳壳汤治上焦有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痛。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
塞不通。
惊忧恚气。
枳壳(去瓤麸炒一两)京三棱(炮锉一两)干姜(炮)甘草(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各莪术(锉服三钱。
水一
诃黎勒皮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虚寒气滞。胸膈噎闷。饮食全少。或时痰逆。
诃黎勒皮(一两)赤茯苓(三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枳实(半两麸炒微黄)桂心(芦头)木通(每服三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上焦虚寒气壅。攻注头痛。胸膈不利。
大腹皮(三分锉)槟榔(三分)赤茯苓(一两)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青胡(一姜二片
浓朴汤
(出千金方)
治上焦闭塞。干呕不出。吐涎沫吞酸。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二两)吴茱萸(水洗去涎焙干炒)人参(去芦)白茯苓(去黑皮)桔皮(汤浸去不
黄汤
(出千金方)
治上焦虚寒。短气。语声不出。
黄(锉一两)桂(去粗皮)丹参(各二两一方用人参)枳壳(去瓤麸炒)干姜(炮)五味一两半)芎无枳壳。入生姜半分煎。
通神汤治上焦虚寒。干呕无度。
干姜(炮去皮五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三两)菖蒲桂(去粗皮)白术(各二两)每服三钱。
胡椒理中丸治上焦虚寒。气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气虚痞。胸膈噎闷。腹胁满
痛。迫塞短胡椒荜茇干姜(炮)款冬花(去梗)甘草(炙锉)陈橘皮(浸去白焙)高良姜细辛(米饮汤
黄连丸
(出千金方)
治上焦冷下痢。腹内不安。食好注下。
黄连乌梅(八两)桂心(二两)干姜附子阿胶(各四两)橘皮芎黄柏(各三
半夏汤
(出圣惠方)
疗上焦气不续。膈间烦闷。所以饮食先吐而后下。
半夏(半升洗四次)生姜(四两一方作干姜)竹叶(切一升)麻黄(去节)前胡泽泻细羊肉饧
七香丸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上焦有寒。心胸冷气。攻刺疼痛。消酒食毒。
丁香(三分)桂(去粗皮)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缩砂(去皮半两)木香(一分)巴豆十丸。
至
茯苓安心汤
(出圣惠方)
疗上焦虚寒。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语声不出。
茯苓人参干姜远志皮(各三两)桂心(一两)甘草(二两炙)上切。以水九升。
煮取
紫苏子丸治上焦虚寒。一切气逆。胸膈噎闷。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不消。
呕逆欲吐紫苏子(拣净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二两)高良姜(炮)桂(去粗皮)人参(各一两)瓜脍生
黄连汤
(出千金方)
治中焦有寒。洞泄下利。或因霍乱后。泻利无度。腹中虚
痛。一名黄连黄连(去须四两)黄柏(去粗皮)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当归(切焙各三两)酸石榴皮至八分。
去
化痰丸治中焦有寒。痰逆不思饮食。
半夏(四两汤洗七遍焙干)矾石(烧灰研一两)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枣肉和丸。
如
槟榔散
(出圣惠方)
治中焦虚寒。气滞不调。
槟榔赤芍药人参(去芦头)白术芎桂心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芦头)枳壳(麸炒微黄去瓤)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腹皮(各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
神曲丸治中焦胃虚。饮食迟化。气不升降。呕逆恶心。留饮寒痰。癖结动气。胁
下逆满。
痛。霍乱吐逆神曲(炒黄)木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甘草槟榔青橘皮(去白)白术枳壳(麸水煮面糊丸
黄汤治中焦虚冷。目中急痛。耳鸣胫寒。
黄(一两)防风(去叉)细辛(去苗叶)柏子仁(研)桂(去粗皮)陈橘皮(去白焙)人参(各半两)甘草〔炙一两(分)〕吴茱萸(一钱汤浸焙干炒)芎(半两)上除研者。粗捣筛拌匀。每服五钱。生姜五片。枣二枚擘破。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木香散
(出圣惠方)
治中焦虚寒。或时吐泻腹痛。
木香草豆蔻(去壳)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脐)诃黎勒皮(微炒)白术白芍药丁香(至八分
朴沉汤治中焦有寒。胃中逆冷泄利。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五两)沉香(三两)丁香附子(炮裂去皮脐)高良姜(各二两)至六分。
通圣丸治中焦虚寒。泻利不止。脐腹疼痛。
干姜(炮)白矾(烧令汁尽)硫黄(细研各三钱)肉豆蔻仁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面糊和丸
浓朴散
(出圣惠方)
治中焦虚寒。好吐白沫。清涎吞酸。
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一两酒浸七遍微炒)白茯苓(一两炒)桔梗两汤浸去
人参汤治中焦虚寒洞泄。
人参当归(切焙)甘草(炙锉)黄芩〔去黑心各二(三)两〕赤茯苓(去黑皮)干姜(炮)钱。
水二
紫苏汤治中焦有寒。
紫苏(茎叶)藿香叶赤伏苓(去黑皮)甘草(炙锉)人参桔梗(炒)葛根(各一两)丁
温白丸治中焦虚寒。痰积不散。
丹砂(一两研如粉一半入药一半为衣)白矾(研飞)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干)生姜(各三衣外。捣研送下。
消食丸治中焦虚寒。数年不能食。
小麦曲(各一升)干姜(炮)乌梅肉(各四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
酱汤治中焦有寒。阴凝胃口。哕噫不止。
酱(二两)高良姜(三分)荜澄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
去滓。入苦酒数点滴。热呷。以知为度。
半夏丁香丸治中焦寒痰。
半夏(二两水浸七日曝干)丁香(一分)白矾(烧令汁尽半两)上捣研为末。姜汁煮糊和丸
荜茇丸治下焦不足。肾虚脾弱。上膈烦热。下元虚冷。腹内雷鸣。胸膈气滞。羸
瘦少力。
荜茇胡桃仁干姜(炮裂锉)人参白茯苓(去黑皮)诃黎勒(煨去核)桂(各去粗皮一
香子丸治下焦虚冷。腰膝疼痛。肌肉消瘦。渐加无力。
香子(炒)桂(去粗皮)巴戟天(去心)附子(炮裂去皮脐)补骨脂(微炒)干姜(炮捣三二
椒红丸治下焦虚寒。脐腹痛。小便滑数。补暖下元。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取红)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二两)干姜(炮一两)上为末。
用猪五重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
沉香荜茇丸治下元虚惫。逐积冷。暖脾肾。
沉香荜茇附子(炮裂去皮脐)肉豆蔻(去壳)木香香子(炒)石斛(去根锉)诃茄槟榔(锉十丸
补骨脂丸治下元虚冷气。温中强力暖胃。
补骨脂(微炒)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脐)槟榔(锉)肉豆蔻(去壳)青橘皮(汤浸去白焙)赤)硫黄(细目及闭口者微研。入子大
人参续气汤
(出千金方)
治下焦虚寒。津液不上。气欲绝。
人参浓朴(去粗皮姜汁炙)陈橘皮(去白炒)白茯苓(去黑皮)乌梅(去核炒干)芎门冬(去心日三。不
韭子丸治下元虚惫。小便滑数。虚损不足。
韭子(二两酒煮十余沸炒令干)肉苁蓉(浸酒一宿刮去炮皮炙干)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雄(炮裂去如梧桐
附子散
(出圣惠方)
治下焦虚寒。腹痛气逆。不下食。
附子(二两炮裂去皮脐)干姜(三分炮裂锉)桂心(一两)青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赤锉)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之。
茯苓丸
(出千金方)
治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语。胸中
噎塞而短气。
茯苓干地黄当归(各八分)甘草干姜人参(各七分)黄(六分)芎(五分)桂加至三十
诃黎勒丸治下焦气虚冷。温脾胃。不思饮食。
诃黎勒皮荜茇桂(去粗皮)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脐)沉香木香人参(各七分)草十丸。
食前温酒下。
内固丸治下焦虚寒。脾肾不足。腹胁疼痛。
香子(二两半微炒舶上者)木香(一两)楝实(炒一两半)干姜(炮半两)草豆蔻(去一分)上捣细心食前
伏龙肝汤
(出千金方)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见血后便转。此为近血。或痢不
止。
伏龙肝(五合末)干地黄(五两一方用黄柏)阿胶牛膝(一作牛蒡根)甘草干姜(炮)去滓。下胶
防己汤疗下焦冷。肿满胸塞。吐不下食者。兼去温毒。
防己芍药(各二两)枳实(焙)独活防风桂心(各三两)生姜(八分)葛根(三两)一方无
黄柏止泄汤
(出千金方)
治下焦虚冷。大小便洞泄不止。
黄柏人参地榆阿胶(各三两)黄连(五两)茯苓橘皮(各四两)艾叶(一升)上罗
续断散
(出千金方)
治下焦虚寒损。或先便转后见血。此为远血。或利或不利
。因劳冷即发续断当归桂心蒲黄阿胶(各一两)甘草(二两)干姜干地黄(各四两)上罗匀。
石钟乳丸治下焦虚冷。脐腹疼痛。手足厥逆。脉气沉短。
石钟乳(浆水煮研)阳起石(酒煮研各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桂(去粗皮)硫黄每服三十
浓朴丸治下焦虚冷。便利频并。羸瘦无力。不思饮食。
浓朴(去粗皮锉五两)附子(一两炮去皮脐)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取红各二两)上以浆水六丸如
烧石子茴香散
(出王氏博济方)
治下焦虚冷。脐腹撮痛。心胸痞胀。和元气。
进饮食。
川附子(炮去皮脐)官桂(去皮)川椒(去目)舶上茴香木香胡椒陈橘皮(去白瓤)细末。
每服用熟。
胡椒青盐丸
(出杨氏家藏方)
治下焦虚弱。脚膝无力。多倦瘦怯。不美饮食。
附子(两枚九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细)青盐(二两别研)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炙)人参(去取肉微炒)(以上共十三汤送
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兼无力。
(出本草)以羊肺一具。细切。纳少羊肉。作羹食之。煮粥亦得。
治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补益。
(出本草)以羊肾一个熟煮。和酥半大两。炼成乳粉。空腹食之。甚有效。
以燕覆子即木通实也。和子食之更好。
主补中焦诸不足。卒患食后气不通。
(出本草)以柰生捣汁服之。
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用肉。以五味淹炙食之良。不可食骨。令人缩。
治下焦冷气。
用陈皮一斤去瓤捣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三焦胀(附论)
黄帝针经谓。三焦病者。腹胀气满。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夫三焦者。
决渎别清消。
三焦胀者。经所谓气满于皮肤。壳壳然而坚。不痛是也。盖胀有痛否。以别虚实。若鼓胀之已。
方
补气丸治三焦病久。欲成水。腹胀不消。小水不利。
海蛤牵牛子赤茯苓(去黑皮)防己大戟(炒)防风(去叉)木香桑根白皮陈橘皮郁李仁(丸。
如梧服三
木香枳壳散治三焦病胀满。水道不利。
木香枳壳(去瓤麸炒)白芷蓬莪术(锉炒)白术甘草(炙锉)桂(去粗皮各二两)益散。每服二
三和汤
(澹寮方一名三和散)
治五脏不调。三焦不和降。水道不利。心腹痞
闷。胁肋腹胀。
风气壅滞。肢节烦疼。头面虚浮。手足微肿。肠胃燥涩。大便秘难。年高气弱服之。又治背大腹皮(炙黄)紫苏(茎叶)沉香(锉)木瓜(切焙)羌活(去芦头各一两)白术甘草(捣筛。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槟榔汤治三焦积气。渐成水病。腹胀四肢浮肿。宽胸膈。利小肠。
槟榔(生锉)大腹皮(锉)白术五味子(炒)枳壳(去瓤麸炒)黄(锉)防己木通(两)木香破。
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早晨临卧服。
五香丸治三焦虚胀。心腹满闷。
沉香(锉)丁香白檀香(锉)香子(炒)荜澄茄青橘皮(去白焙)胡椒缩砂(去半)麝香(研三壳五枚)槟榔((去粗皮丸樱桃大。
寸金丸治阴阳气不升降。心腹痞胀。胁肋刺痛。倦怠嗜卧。全不思食。
雄黄京三棱(炮锉)石三棱鸡爪三棱蓬莪术(炮)桂(去粗皮)木香沉香(锉)干砂(研一四两)上为贮。
及有
槟榔汤治三焦气满虚胀。及一切脏腑气疾。
白槟榔(四两一半煨一半生用)肉豆蔻(去壳)木香(各一两)青橘皮(去白焙)浓朴(去苓(去黑皮)两)上为散候。
撞气丸治三焦胀气满。
荜澄茄木香干姜(炮)桂(去粗皮各半两)胡椒(一分)白豆蔻(去皮半两)荜茇(一魏(一钱研饮
京三棱散治三焦胀。和养脾胃。除积聚气。
京三棱(煨为末十四两)神曲(微炒)大麦(微炒)木香肉豆蔻(去壳)白槟榔(锉)尖双仁者麸炒一
小丁香丸治三焦胀满。消化滞气。
丁香沉香(锉各一分)乳香(研一钱半)香子(半两炒)荜茇(半两)桂(去粗皮半出油别研)如绿豆常服
均气丸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呕逆吞酸。腹内虚鸣。下痢胀满。饮食迟化。气
道否涩。升降不匀。水饮停滞。胁下偏痛。寒气加之。结聚成形。动气癖结。痼冷陈
寒。久而不去者香子(炒)木香桂(去粗皮)桃仁(汤浸去皮尖炒)京三棱(炮)青橘皮(去白)莱面糊和丸。如
匀气散治三焦胀。按之坚不痛。
京三棱(煨熟锉)蓬莪术(炮制)益智子甘草(炙锉)木香桂(去粗皮)丁香(各一两)许调下。空
生姜丸治三焦虚胀通气。
生姜(去粗皮切作片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各六两)半夏(洗七遍一两)人参(一两两半)上为
丁沉丸治三焦虚胀。
丁香沉香(锉)木香香子(炒各一分)鸡舌香(半分)胡椒(半分)阿魏(少许细服
白术橘香汤
(一名橘香散出王氏博济方)
治三焦气满。皮肤胀顺气。
白术(四两)陈橘皮(去白焙)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七分。
神曲汤治三焦滞气。
神曲(炒黄)莱菔子(炒黄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三四沸。去滓。
入麝香少
泽漆汤治三焦不调。上乘于肺。时发喘咳。身体浮肿。坐卧不安。
泽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防己甜葶苈(纸上炒)郁李仁(汤浸去皮炒各半两)百合盏。枣二枚
茯苓饮治三焦有水气。满闷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赤茯苓(去黑皮)人参白术生姜(切各三两)枳实(去瓤麸炒二两)陈橘皮(汤浸去白
甘遂散治三焦气不通。心腹胀满喘促。大小便不利。
甘遂(生半两)牵牛子(半生半炒)续随子(去壳研)大戟(各一两)葶苈(纸上炒一分)
甘遂散治三焦水气似鼓。四肢虚肿甚者。
甘遂(半两)槟榔(生锉)木香牵牛子(半生半炒)莱菔子(研各一两)上为散。每服半
茯苓散治三焦有水气。胸胁胀满目眩。
赤茯苓(去黑皮四两)桂(去粗皮)白术甘草(炙各三两)上为散。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三焦不顺。心下痞满。膈间有水。目眩悸动。
半夏(汤洗去滑焙五两)生姜(半斤)赤茯苓(去黑皮三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
牵牛子丸治三焦病。胀满为水。小便不利。
牵牛子(微炒二两)乌木根皮(五两)木香(三两)蜚蠊大黄(锉炒各二两)防己枳绿豆大。
槟榔饮治三焦营卫不通。气满水胀。
槟榔(五枚锉)木香(一两)生姜(切焙)芎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前胡(去服。
脚肿
人参香术散治阴阳不和。三焦气滞。胸膈虚痞。腹胁满胀。小便不利。饮食不
消。
人参甘草(炙锉各半两)木香(半两)白术(五两)五味子(微炒三两)上为散。每服二
木香丸治三焦病腹胀气满。小便不利。
木香(二两)牵牛子(二十四两炒香捣取末十二两)荜澄茄槟榔(酸粟米饭裹、湿纸包、水。
和小
三焦咳(附论)
内经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嗽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今咳
方
藿香汤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食。
藿香叶人参赤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瓤焙)细辛(去苗叶)益智子(去皮微炒)为散。每
黄汤调脾肺养气。治三焦咳嗽。减食息高。
黄(锉)人参白术当归(切焙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百合糯米桔梗(锉炒)苏五叶。同
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木通(锉各四两)前胡(去芦头)白术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萼各一两一
干姜汤治三焦咳。腹满。心胸不利。不思食。
干姜(炮裂)桂(去粗皮)款冬花(各半两)细辛(去苗叶)白术甘草(炙锉)五味子(入枣二枚
胡椒理中丸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
人参汤治三焦咳。心胸滞闷。四肢不和。
人参(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干)桂(去粗皮)干姜(为散。
每
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紫苏子汤治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紫苏子(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桔梗(锉炒)杏仁七分。
五味子丸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顺气。
五味子(炒)复盆子(去蒂)仙灵脾(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
玉液散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思饮食。及胃虚有痰。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焙一两)生姜(去皮切焙)陈粟米(拣净各二两)上为散。
每服一钱。
三焦约(附论)
黄帝三部针灸经言。小腹肿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病名曰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
之道则决通
方
顺气丸治三焦约。小腹肿痛。不得大小便。
木香(二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人参(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郁李仁(半斤)遂(麸炒微烟三味外。捣罗时服。
郁李仁丸治三焦约。通导大小便。
郁李仁(汤浸去皮研)大黄(锉炒各一两)赤茯苓(去黑皮)泽泻(锉)葶苈〔隔纸上炒各半两研)上炒盐汤下。酒下亦得。
枳壳丸
(出宣明论)
调顺三焦。平匀气脉。消痰滞。利胸膈。祛风。利大小
便。
枳壳(去瓤麸炒二两)牵牛子(拣择四两一半生一半炒捣罗取粉一两半余者不用)槟榔(半再罗过
枳壳散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
枳壳(汤浸去瓤切作片子焙干五两)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二两)滑石(研细一两)桂(冷米
疏风散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
牵牛子(微炒一两)大黄(锉炒一两)槟榔(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上为散。
皂荚散治三焦约。大小便不通。
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白蒺藜(各等分)上为末。如大肠不通。用盐汤茶汤调下一钱。
小
淮南五柔丸
(出活人书)
治三焦不调。大小便秘涩。和营卫。利脏腑。
大黄(锉炒一斤)前胡(去芦头二两)赤茯苓(去黑皮)细辛(去苗叶)半夏(汤洗切焙)为末。炼蜜和搅。再捣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后。温水下。日三。稍增之。
热门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