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上 补养门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崔氏八味丸

  (金匮)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泄泻腹胀。〔(仲景云:)气虚有痰,宜肾气丸补而逐之。)吴茭山云:八味丸,治痰之本也。〕或元阳虚惫,阳痿精寒,脐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软,目昏等证。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亦有假有力者,服之亦效。)熟地黄(用怀生地。水洗去砂土,柳木甑砂锅上蒸一日,晒干,再蒸再晒,九次为度,临用捣膏,八两。) 山萸肉(陈者酒润) 怀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泻(三两) 肉桂(去皮) 熟附子(一两) 蜜丸。(洛谓蜜性甘缓,易猪肾煮烂为丸,似更得。) 空心盐汤下。

  吴鹤皋曰:肾中水火俱亏者,此方主之。加五味鹿茸,名十补丸。治两尺微弱,阴阳俱虚。

  (景岳) 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反胃噎膈,或欲寒畏冷,或脐腹疼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痛痹。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肢不收,或眼见邪祟,或阳衰无子等证。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八味丸治之不愈者,宜服此,或用右归饮。(凡八味右归用桂附等方,唯肺阴有余者宜之,否则助火烁金,反生肺病。)大怀熟(八两) 山药 山萸肉 枸杞 菟丝(制) 杜仲(姜汤炒) 鹿角胶(炒珠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勿用) 附子(制) 肉桂(二两)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弹子大。

  每嚼服二三丸,白汤下,其效尤速。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或加黄狗外肾一二副,以酒煮烂捣入之。

  

  右归饮

  (景岳) 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如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三四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炒) 杜仲(姜制) 枸杞(二钱炙) 甘草(一二钱)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萸肉(一钱) 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服。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如小腹多痛,加吴茱萸六七分。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钱。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豆蔻,随宜用之。如淋带不止,加破故纸一钱。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二三钱。

  

  六味地黄丸

  (仲阳) 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盗汗,水泛为痰,(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发热咳嗽,(肾虚则移热于肺而咳嗽,按之至骨,其热烙手,骨困不任为肾热。)头晕目眩,(直指方云:氵㸒欲过度,肾气不能归元,此气虚头晕也。吐衄崩漏,肝不摄血,致血妄行,此血虚头晕也。)耳鸣耳聋,遗精便血,消渴淋沥,失血失音,舌燥喉痛,虚火牙痛,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证。(诸证皆由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熟地(八两) 山茱肉(酒润) 山药(四两) 茯苓(乳拌) 丹皮 泽泻(三两) 上丸法如前,肾中水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乃咳血之渐也。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山萸温肝逐风,涩精秘气;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丹皮能入肾泻阴火,退无汗之骨蒸。)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能涩精。)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此方也。

  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因下焦湿火,)尺脉旺者宜之。加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治肝经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证,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证。经曰:辛以润之,此方是也。加五味,名都气丸,治劳嗽。

  (益肺之源。以生肾水也。)加肉桂一两,五味二两。名加减八味丸。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加五味二两,麦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治虚损劳热。加杜仲炒(姜牛)膝(洗酒)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盐酒炒)治小便频数。(益智辛热,涩精固气。)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萸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即明目地黄丸。东垣。)治肾虚目昏。(加柴胡者。所以升阳于上也。)加柴胡五味白术当归甘草,名滋肾生肝饮,治血虚气滞。或肩背绊痛,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肝火郁与胃中,以致倦怠嗜卧,饮食不思,口渴咽燥,及妇人小便自遗,频数无度。凡伤寒后,热已退而见口渴者用之。薛氏用治妇女郁怒伤肝脾,以致小便淋沥不利,月经不调,两肋胀闷,小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高鼓峰曰:六味丸,薛氏一变而为滋肾生肝饮,用六味减半分两。而加柴胡五味白术当归甘草,合生金以制木也。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序也。)去山萸,而加柴胡归尾生地五味,辰砂为衣,名滋阴肾气丸。治目神水宽大渐散,或如雾露中行,渐观空中有黑花,视物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白色。(高鼓峰曰:又一变而为滋阴肾气丸,独去山茱萸,而加柴胡归尾生地五味,仍合逍遥都气,肾肝同治。用归尾生地者,行瘀滞也,柴胡疏木气也,去芍药,恐妨于行之疏之也。名滋阴者,厥阴也。皆用五味者,虽合都气,然实防木之反克,泻丁之义也。去山茱萸,不欲强木也。)去泽泻,而用参 归术陈皮甘草五味麦冬,名人参补气汤。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咳嗽脓血,发热作渴,小便不调等证。(高鼓峰曰:又一变而为人参补气汤,其义愈变化无穷,真有游龙戏海之妙。夫白术之与六味,其功相反,焉得合之。曰:从合生脉来,则有自然相通之义。借茯苓以合五味异功之妙,用归 以合养血之奇,其不用泽泻者,盖为发热作渴,小便不调,则无再竭之理。理无再竭,盒饭急生,生脉之所由来,既当生脉,异功之可以转入也。且水生高原,气化能出,肺气将败,故作渴不调。

  此所以急去泽泻,而生金滋水。复崇土以生金,其苦心可不知哉。)加生地柴胡五味,复等其分,名加味地黄丸,又名抑阴地黄丸。治肝肾阴虚,耳内痒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热渴便涩等证。(高鼓峰曰:又一变而为加味地黄丸,真愈出而愈奇矣。柴胡从逍遥来,生地从固本来,五味仍合都气。其曰耳内痒痛出水,或眼昏痰喘,或热渴便涩,而总为肝肾阴虚,则知阴虚半由火郁而致也,故用柴胡以疏之。郁火非生地不能凉,故用生地。用五味,仍泻丁以补金,补金以生水也。曰抑阴,为郁火太盛,非疏之不可,疏之所以抑之。生地凉血,便有泻义,泻之所以抑之也。)加五味生地当归,名抑阴肾气丸。治诸脏亏损,胸膈痞闷,发热,潮热,晡热,或寒热往来,五心烦热。或口干作渴,月经不调,或筋骨酸倦,饮食少思。或头目不清,痰气上壅,咳嗽晡甚。或小便赤数,两足热痛,或腰膝痿软,肢体作痛等证。去泽泻,加川楝子当归使君子川芎,以赤茯苓换白茯苓,名九味地黄丸,治肾疳。加柴胡芍药,名疏肝益肾汤。治胃脘痛而大便燥结者,此肝血虚也,逍遥散所不俞者,此方妙。

  加当归芍药柴胡枣仁山栀,名滋水清肝饮。治胃脘燥痛,气逆左肋上,呕吐酸水,忽热忽止等证。

  

  左归丸

  (景岳) 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原。或遗淋不禁,或口燥舌干,或腰酸腿软。或昏晕眼花,耳聋。凡精髓内亏,津液枯竭等证,俱宜速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此方主之。

  大怀熟(八两) 山药 萸肉 枸杞 菟丝子(制) 鹿角胶(敲碎炒珠四两) 牛膝(酒洗蒸熟清汤,或淡盐胶枸杞加女贞两。如大便燥仲三两,盐水两,龟胶不必用皆见之不明尔。

  

  左归饮

  (景岳) 治肾水干枯,虚水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噎膈。治之于早,无不愈也。尝以此方加归芍,治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

  此必服攻伐寒凉之药过多也,此方救之。治疟疾而兼燥证,热重寒轻者,此方更宜。

  熟地(三四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 甘枸杞(二钱) 茯苓(钱半)炙 甘草(一钱)萸肉(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二钱。血滞者,加丹皮二钱。心热而躁者,加元参二钱。血热妄动者,加生地三四钱。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者,加地骨皮二钱。此壮水之剂,乃一阴煎四阴煎之主方也。(按六味乃虚中挟湿热而滞者宜之。若纯虚者,无取泽泻之泄,丹皮之凉也,宜以此甘纯之剂平补之。)

  

  一阴煎

  (景岳) 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凡肾水真阴虚损,而脉证多阳,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脉虚气弱,而烦渴不止,潮热不退者,此以汗多伤阴,水亏而然也,皆宜用此,加减主之。

  熟地(三五钱) 生地 白芍药 麦冬 丹参(二钱) 杜仲(钱半) 甘草(一钱) 如火盛躁烦仁当归各一二钱。

  以涩之,

  

  二阴煎

  (景岳) 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之病,故曰二阴。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此方主之。

  生地(三四钱) 麦冬(二三钱) 枣仁(二钱) 元参 茯神 木通(钱半) 黄连(一二钱) 生或天花粉一钱五分。

  

  三阴煎

  此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证,故曰三阴。凡中风血不养筋,及疟疾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是皆少阳厥阴,阴虚血少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此方主之。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酒炒) 枣仁(二钱) 人参(随宜) 炙甘草(一钱) 如呕恶者,加煨姜三五片。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者,加黄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一二钱。如有胀闷,加陈皮一二钱。如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四阴煎

  此保肺清金之剂,故曰四阴。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生地(三四钱) 麦冬 芍药 百合(二钱) 生甘草(一钱) 沙参(二钱) 茯苓(钱半) 如夜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干燥者,加熟地三五钱。如多汗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二钱。

  如多汗兼渴,用之。如血少经迟,枯涩不至者,加牛膝二钱。如血热吐衄,加茜根二钱。如多火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冬二钱,或加童便亦可。如火载血上行者,去甘草,加炒山栀一二钱。

  

  五阴煎

  (景岳) 凡真阴亏损,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故曰五阴。忌用润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钱) 芍药(炒黄) 山药(炒二钱) 扁豆(二三钱炒) 茯苓(钱半) 甘草(炙一二

  

  七宝美髯丹

  (邵应节) 治精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消渴淋沥,遗精崩带,痈疮痔肿等证。(周痹周身痿痹也,由气血不足。无子,由肾冷精衰。消渴淋沥,由水不制火。遗精,由心肾不交。崩带疮痔,由营血不调。)何首乌(大者) 赤白(各一斤) (去皮切片) (黑大豆拌九蒸九晒) 白茯苓(乳拌) 牛膝(酒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 当归(酒洗) 枸杞(酒浸) 菟丝子(酒浸蒸。各半斤) 破故纸(黑芝麻拌炒。四两净。)蜜丸,盐汤或酒下,并忌铁器。

  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以养血,枸杞甘润而补水。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此皆固本之药,使营卫调适,水火相交,则气血太和,而诸疾自已也。(何首乌流传虽久,服者尚寡。

  明嘉靖间方士邵应节进此方,世宗服之,连生皇子,遂盛行于世。)

  

  大补元煎

  (景岳)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急剧等证。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原,第一要方。本方与前右归饮,出入互用。

  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 熟地(补精补阴,以此为主若泄泻者去之如元阳不足多寒滞者,不必用。

  

  滋阴大补丸

  (丹溪) 温补心肾脾胃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血气羸乏,瘦弱食减,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牙齿浮痛等证。

  熟地(二两)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 山药(两半) 茯苓(乳拌) 小茴香 杜仲(姜汁炒石菖蒲(五钱)云为,皆此火也。

  肾经血分,茴香能杞,补水之药,水湿热以助脾。山萸不交。)大枣补气益还少丹去楮实也,神,名打老儿丸。

  

  五福饮

  (景岳) 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

  人参 熟地(随宜) 当归(二三钱) 白术(炒钱半) 甘草(炙一钱)加姜枣。凡气血俱虚等证凉者亦当随

  

  黑地黄丸

  治脾肾不足,房事虚损,形瘦无力,面色青黄,(此脾肾两伤之证。)亦治血虚久不摄血则妄行,湿热下流则成痔。洁古曰:此治血虚久痔之圣药。)苍术(油浸) 熟地(一斤) 五味(半斤) 干姜(春冬一两秋七钱夏五钱) 枣肉丸,米饮或酒喻嘉言曰:此方以苍术为君,地黄为臣,五味为佐,干姜为使。治脾肾两脏之虚,而去脾湿

  

  大营煎

  (景岳) 治真yin精血亏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血气虚寒,心腹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 杜仲(二钱) 牛膝(钱半) 肉桂炙甘草(虚寒呕恶者,加

  

  小营煎

  (景岳) 治血少阴虚,此性味和平之方也。

  当归(二钱) 熟地(三四钱) 芍药(酒炒) 山药 枸杞(二钱) 炙草(一钱) 如营虚于上,如气滞有

  

  虎潜丸

  治精血不足,筋骨痿弱,足不任地,及骨蒸劳热。(肝主筋,血不足则筋痿。肾主精不足则骨痿,故步履为艰也。骨蒸劳热,本乎阴虚。)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酒炒) 熟地(三两) 虎胫骨(酥炙一两) 龟板(酥炙四两) 锁阳(水润二两) 羯羊肉酒煮菟丝紫河车,名补益丸,水而滋阴。归芍牛膝,所也。龟得阴气最浓,故以犹立不仆,其气力皆在前血药,故又加陈皮以利气义,使气血交通,阴阳相也。(凡阳胜者,不必泻

  

  参术膏

  治中气虚弱,诸药不应,或因用药失宜,耗伤元气,虚证蜂起,但用此药,补其中诸证自愈。

  人参 白术 等分水煎稠,汤化服之。

  

  两仪膏

  治精气内亏,诸药不应,或以克伐太过,耗损真阴者。凡虚在阳分而气不化精者,术膏。若虚在阴分而精不化气者,莫妙于此。其有未至大病,而素觉阴虚者,用此调元称神妙。

  人参(八两或四两) 大熟地(一斤) 二味用好甜水或长流水十五碗,浸一宿,以桑柴文武火膏,入上

  

  天真丸

  治一切亡血过多,形槁肢羸,饮食不进,肠胃滑泄,津液枯竭。久服益气生血,暖颜。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批开入下药末。) 肉苁蓉 山药(湿者十两) 当归(十二两酒斗煮烂,和丸,温酒下。

  喻嘉言曰:此方可谓长于补矣,人参羊肉同功,(十剂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

  保肺

  

  贞元饮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者。常人但知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肝肾亏损,此子午不交,气脱证也,尤惟妇人血海常最多此证,宜以此饮济之缓之,敢云神剂。凡诊此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偿庸众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

  熟地(七八钱或一两) 当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三钱) 如兼呕恶或恶寒者,加煨姜三五

  

  三才封髓丹

  (拔萃) 降心火,益肾水,滋阴养血,润而不燥。

  天冬 熟地 人参(五两) 黄柏(酒炒三两) 砂仁(两半) 甘草(炙七钱半) 面糊丸。用苁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脾行之比除后三味,等分煎,名三才汤,治脾肺虚劳咳嗽。除前三味,名凤髓丹,(治要)治心火旺盛

  

  当归地黄饮

  治肾虚腰脚疼痛等证。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山药 杜仲(二钱) 牛膝(钱半) 山萸(一钱)炙甘草(八二钱,或补

  

  人参固本丸

  治肺痨虚极。(肺主气,气者,人身之根本也。肺气既虚,火又克之,则成肺嗽咯血肺痿诸证也。)人参(二两)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四两) 蜜丸。

  肺主气,而气根于丹田,故肺肾为子母之脏,必水能制火,而后火不刑金也。二冬清肺热,阳,

  

  地黄醴

  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证,宜制此常用之。

  大熟地(八两晒干以去水气) 枸杞(四两) (用肥极者,烘燥以去润气。)沉香(一钱或白檀可用矣。

  

  参乳丸

  大补气血。

  人参末 人乳粉 等分蜜丸。

  顿乳取粉法 取无病年少妇人乳,用银瓢,或锡瓢,倾乳少许,浮滚水上顿,再浮冷水上,以人之乳之

  

  归肾丸

  治肾肝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痿弱等证。此左归右归二次者也。

  熟地(八两) 菟丝子(制) 杜仲 枸杞子 茯苓 萸肉 山药(四两) 当归(三两) 炼蜜同

  

  天王补心丹

  (终南宣律师课诵劳心,梦天王授以此方,故名。) 治思虑过度,心血不足,怔忘,心口多汗,大便或秘或溏,口舌生疮等证。

  生地(四两) 柏子仁(炒研去油) 当归(酒洗) 枣仁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 五味(一丸弹子大,朱砂为衣心除痰。)无五味子,生地入心肾,滋阴而泻火,故以为君。(养阴所以配阳,取即济之义也。) 丹参当归,所以肺也剂利有

  

  赞化血余丹

  此药大补气血,故能乌须发,壮形体,其于培元赞化之功,有不能尽述者。

  血余 熟地(八两) 何首乌(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无豆,或人乳牛乳拌蒸。) 胡桃肉 肉杜仲(盐水洗)可) 炼蜜丸,每服三五加补骨脂酒炒四两。阳虚

  

  孔圣枕中丹

  (千金) 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读书易忘者,心血不足,而痰与火乱其也。)败龟板(酥炙) 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 远志 九节菖蒲 等分为末,每服酒调一钱,日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yang物之至灵者也。假二物之阴阳,以则志仙痰火

  

  养元粉

  (景岳) 大能实脾养胃气。

  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火炒熟) 山药 芡实 莲肉(三两) 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之。或加

  

  大补阴丸

  (丹溪) 治水亏火炎,耳鸣耳聋,咳逆虚热,(耳为肾窍,耳鸣耳聋,皆属肾虚。

  不制火,则为咳逆虚热。)肾脉洪大,不能受峻补者。

  黄柏(盐酒炒) 知母(盐水炒四两) 熟地 败龟板(酥炙六两) 猪脊髓和蜜丸。

  盐汤下。

  四者皆滋阴补肾之药,补水所以降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加脊髓者,取其能通肾

  

  斑龙丸

  治虚损,理百病,驻颜益寿。

  鹿角胶 鹿角霜 菟丝子 柏子仁 熟地黄 等分为末,酒化胶为丸。一方加补骨脂,一方鹿角胶霜菟丝熟地,皆肾经血分药也,大补精髓,柏子仁入心而养心气,又能入肾而润肾燥龙,所珠

  

  元武豆

  补肾之功甚大。

  羊腰子(五十个) 甘枸杞(二斤) 补骨脂(一斤) 大茴香 小茴香(六两) 肉苁蓉(十二两洗) 上用甜水二俱宜拌渗于内,妙。

  

  龟鹿二仙膏

  治瘦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精极之证。(五劳之外,又有六极,谓气极筋极骨极肌极也。精生气,气生神。精极则无以生气,故瘦弱少气,气弱则不能目不明。精气不固,水不能制火,故遗泄而精愈耗也。)鹿角(十斤) 龟板(五斤) 枸杞(一斤) 人参(一斤) 先将鹿角龟板锯截,刮净水浸,桑火龟为介虫之长,得阴气最全。(介虫阴类。) 鹿角遇夏至即解,禀纯阳之性。(阴生解。) 且不两月,长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无过于此者,(人身唯骨难长。)故能峻补血。两者皆用气血以补气血,所谓补之以其类也。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阴助阳,此气血阳交补之剂。气足则精固不遗,血足则视听明了。久服可以益寿,岂特已疾而已哉。(李珍曰:龟鹿皆灵而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以养阴也。

  首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以养阳也。)

  

  二至丸

  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须发,价廉而功大。

  冬青子(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和前药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时珍曰:女贞上品妙药,古方罕

  

  蟠桃果

  治遗精虚弱。补脾滋肾最佳。

  芡实 莲肉(去心) 胶枣肉 胡桃肉(去衣) 熟地 等分。以猪肾六个,掺大茴香,蒸极熟参附子

  

  扶桑丸

  (胡僧) 除风湿,起羸 ,驻容颜,乌须发,却病延年。

  嫩桑叶(去蒂洗净曝干一斤为末) 巨胜子(即黑芝麻淘净四两) 白蜜(一斤) 将芝麻擂碎,丸,早盐汤桑乃箕星之精,其木利关节,养津液。其叶甘寒,入手足阳明,凉血燥湿而除风。巨胜甘平骨强沧留叶

  

  羊肉汤

  (韩只和) 治伤寒汗下太多,亡阳失血,恶人蜷卧,时战如疟,及产脱血虚。(韩祗和曰:若止救逆,效必迟矣,与羊肉汤为效甚速。病患色虽见阳,是热客上焦,中下二焦阴气已盛。若调得下焦有阳,则上焦阳气,下降丹田,知所归宿矣。)当归 白芍 牡蛎( 一两) 龙骨( 五钱) 附子(炮) 生姜(二两) 桂枝(七钱半) 每服当归芍药,以补其阴,附子姜桂,以复其阳,龙骨牡蛎,以收其脱,羊肉大补,以生其气血

  

  益气聪明汤

  (东垣) 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是不明理也。)黄 人参(五钱) 葛根 蔓荆子(三钱) 白芍药 黄柏(二钱。倍之,如有热烦乱,春月四钱。临卧服十二经脉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入阳阴和

  

  秦艽鳖甲散

  (谦甫) 治风劳骨蒸,午后壮热,咳嗽肌瘦,颊赤盗汗,脉来细数。(风阳邪也表则表热,在里则里热,附骨则骨蒸,午后甚者,阴虚也。风火相搏则咳嗽,蒸久血枯瘦,虚火上炎则颊赤,睡而汗出曰盗汗,阴虚也。脉细为虚,脉数为热。)鳖甲(炙) 柴胡 地骨皮(一两) 秦艽 知母 当归(五钱) 乌梅(一个) 青篙(五叶) 汗风生热而热生风,非柴胡秦艽不能驱之使出。鳖阴类,用甲者,骨以及骨之义。乌梅酸涩,气。

  血,

  

  黄鳖甲散

  (谦甫) 治男女虚劳客热,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或日哺(五心,心窝手心足心也。脾主四肢,五心烦热,是心火陷于脾土之中,宜升发火郁怠惰,脾虚也。咳嗽,肺火也。咽干,肾水不足相火上炎也。自汗,阳虚也。食少,也。日西潮热,肺虚也。)黄 (蜜炙) 鳖甲(炙) 天冬(五钱) 柴胡 秦艽 地骨皮 茯苓(三钱) 桑白皮 紫菀半) 每一两,加姜鳖甲天冬芍地知母,滋肾水而泻肺肝之火以养阴。(地黄知母滋肾水,天冬泻肺火,鳖甲芍半辛之

  

  秦艽扶羸汤

  (直指) 治肺痿骨蒸,或寒或热,成劳咳嗽,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倦怠。

  痿,有火热伤肺而得之者,有肺气虚寒而得之者。骨蒸,骨里蒸蒸然热,阴虚也。咳嗽火乘肺也。或寒或热,阴阳不和也。声嗄,火郁在肺也。自汗倦怠,心脾虚而卫气不充柴胡(二钱) 秦艽 人参 当归 鳖甲(炙) 地骨皮(钱半) 甘草(炙) 紫菀 半夏(一钱)柴胡秦艽,散表邪兼清里热。(柴胡解肌热,秦艽退骨蒸。)鳖甲地骨,滋血而退骨蒸。

  (地发声

  

  百合固金汤

  (赵蕺庵) 治肺伤咽痛,喘咳痰血。(肺金受伤,则肾水之源绝。肾脉挟咽,虚炎,故咽痛。火上熏肺,故喘咳。痰因火生,血因火逼。)熟地(三钱) 生地(二钱) 麦冬(钱半) 百合 芍药(炒) 生甘草 当归 贝母(一钱) 元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热润燥,元参利成上此方血,山楂成矣

  

  补肺汤

  治肺虚咳嗽。桑皮 (蜜炙) 熟地(二钱) 人参 黄 (蜜炙) 五味 紫菀(一钱)肺虚而用参 者,脾为肺母,气为水母也。(虚则补其母。)用熟地者,肾为肺子,子虚必盗其痰润肺者,指曰此行肾因肺受心火之邪,欲下遁水中,而肾水干枯有火,无可容之地,由是复上而为病矣。)

  

  补肺阿胶散

  (钱乙) 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火盛则津枯,津枯则气哽。)阿胶(蛤粉炒两半) 兜铃(焙) 甘草(炙) 牛蒡子(炒香一两) 杏仁(去皮尖七钱) 糯米(马兜铃清热降火,(兜铃象肺,故入肺。) 牛蒡子利隔滑,痰(润肺解热。故治火嗽。)杏退而补肺

  

  紫菀汤

  (海藏) 治肺伤气极,劳热久嗽,吐痰吐血,(气极,六极之一也。肺主气,元气虚,则阴火盛,壮火食气,故成气极。火炎肺系,故久嗽不已,甚则逼血上行也。) 及肺痿变痈。

  紫菀(洗净炒) 阿胶(蛤粉炒成珠) 知母 贝母(一钱) 桔梗 人参 茯苓 甘草(五分)劳而久嗽,肺虚可知。即有热证,皆虚火也。海藏以保肺为君,故用紫菀阿胶。(二药润肺者,参补

  

  王母桃

  (景岳) 培补脾肾,功力最胜。

  白术(味甘者佳。苦者勿用,米泔浸一宿,切片炒,) 大怀熟(蒸捣二味等分) 何首乌(九四丸。饥时

  

  玉屏风散

  治自汗不止,气虚表弱,易感风寒。(阳也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虚则不能卫外液不固而易泄,且畏风也。此与伤风自汗不同,彼责之邪实,此责之表虚,故补泻各黄 (炙) 防风(一两) 白术(炒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

  黄 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益大用之风之功前药等分煎,名黄 汤。洁古用代桂枝汤,治春夏发热有汗,脉微弱,恶风寒者。恶风甚,恶

  

  妙香散

  (王荆公) 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肾主藏精,心主藏神。邪火妄行,心肾不交。

  上实下虚,则梦中遗失。心虚神扰,故多惊悸。忧思气滞,则成郁结。)山药(姜汁炒二两) 人参 黄 远志(炒) 茯苓 茯神(一两) 桔梗(三钱) 木香(二钱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固。肝之阳强,则气参黄水,而脾用以剂,曰:

  

  参茯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土为万物之母,脾土受伤,则失其健运饮食不消。兼寒则呕吐,兼湿则濡泄也。饮食既少,众脏无以禀气,则虚羸日甚,矣。)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山药 扁豆 薏仁 莲肉(去心) 陈皮 砂仁桔梗治脾胃者,补其虚,除其湿,行其滞,调其气而已。参术苓草,山药薏仁,扁豆莲肉,皆补草,通天

  

  休疟饮

  此止疟最妙之方也。若汗散既多,元气不复,或以衰老,或以弱质,而疟有不能止俱宜用,此化暴善后之第一方也。

  人参 白术(炒) 当归(各三四钱) 何首乌(制五钱) 炙甘草(八分) 用阴阳水各一盏,煎者或加制附子加黄芩。如肾尽,而留连难各一盏煎服,去白术甘草,加生姜陈皮,名何人饮,治同。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成方切用

    医方书。十三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撰者认为《医方考》和《医方集解》 二书,海内盛行,硕论名言,亦有缺略。故在二书基础上,于乾隆二十六年 撰成是编。共二十二万字,载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首。书中首为方制总义和内经方。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一~十二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解放后有排印本。...

    吴仪洛11-17 完结

  • 古方汇精

    方书。5卷。清·爱虚老人辑。刊于嘉庆九年。本书汇录古医书中的有效成方及单验方。分为内症、外科、疔毒、疯痰、疮毒、梅疮、丹毒、喉口、耳目、跌打伤损、妇科、儿科及奇疾各门约400余方,列述其处方及主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爱虚老人11-17 完结

  • 古今名医方论

    方书。四卷。清·罗美辑。刊于1675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古今名医汇粹》的姊妹篇。共选集清以前的常用方剂及自订方130余首。方末附以明、清名医对该方方义的评述,从数万医方中选出百余首方剂,其选方不为不精;所选皆名医经验之方,则不难断定,选方切于实用。美有 《内经博议》 已著录。罗氏喜读《内经》、《难经》 以及仲景之书。集古今名医方论,删繁择要,结合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收录清以前历代名医之方及自订方一百三十余首。每方先载方名,次论主治,再介绍药物及服法,最后选有代表性的占今名医有关论述。...

    罗美11-17 完结

  • 惠直堂经验方

    方书。清陶东平撰。四卷。东平名承熹,号青山学士,会稽 人。此书编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辑效验方,及其个人20年间辑录的历验医方编成。计方1000余首,取其中“药味和平,用有成验”者900余首,分通治、补虚、伤寒、黄疸等47门,名“经验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门,附于卷末,名“备急方”。本书所载方剂,不惟广蒐博采,而又多经前人历试有验,故为一部颇为实用的方书。方剂药名下脚注炮制方法,亦有特色。本书汇辑临床各科的有效成方与民间单方。卷一~二为通治、补虚、种子、伤寒等内科杂病、五官科病证验方;卷三为痈疽疔疮等外科验方;卷四为妇科、儿科验方,膏药成方以及若干成药并制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

    陶承熹11-17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