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经讲记(六)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

绮语就是指一切不具实义的语言。它的作用是对人毫无利益。绮语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斗争、争论的语言;以一爱一乐心受持读诵外道典籍;身心被苦一逼一迫发出伤叹、哀愁;戏笑、游玩、娱乐、享乐等时发出的无意义语言;在众人当中,谈论某国的首脑如何、内阁如何、国家如何或者战争、欺诈等等的话题;还有说醉话、颠狂话、为求得名闻利养说的邪命语等等。

上面说到“读诵外道典籍”,不能一提到外道,就只想到各种各样的印度外道。其实除了佛教,世间各种各样的学说、思想都是外道,而且是非常低级的外道,因为著书立说的学者们不信有前生后世、善恶因果,都是持“人死如灯灭”的断灭论。像这样,我们对讲一些毫无意义话题的世间书籍、影视、新闻、网络论坛等,以非常喜一爱一的心读诵、谈论、为人讲述,这就是造绮语恶业。这是很多人埋头造恶却丝毫不觉察的地方。

如果能认识到说绮语是造恶业,有很恶劣的果报,从今往后坚决地远离绮语,唯一说有意义的语言,那就会成就以下三种决定。

【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一爱一;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

是哪三种决定呢?第一、只说有意义的语言,就一定为智者所喜一爱一。

现在的信息时代,确实是绮语满天飞!人们平常谈论的是如何享乐、如何竞争、如何增长贪欲、如何邪一婬一、欺骗、如何玩物丧志,都是无实义的泡沫语言。这样的语言正在成倍地增长,人们在里面埋头造恶,浑然不觉。比如一上网就是几小时的聊天,讲的都是世间话,这就是放纵口业,让绮语的恶业翻倍增长。

这样谈论的无非是世间享受、玩乐、体育、影视等无意义的事,就只是与愚者为友,不会得到智者的喜一爱一,因为谈的都是世间话题,只会加深人的迷乱,造成无穷的生死。

宋朝的黄庭坚居士以前喜欢作艳体诗。法秀禅师呵斥他说:“你以绮语动天下人的一婬一心,不怕入地狱吗?”黄庭坚心里惊惧、忏悔,从此立志勤学佛法。

与此相似,从口里唱出流行歌曲,满口情情一爱一爱一,也就是在放肆地造绮语的口恶。谈论男一女的情一爱一之事,或言情小说、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也都是造绮语恶业。想一想,说这些无意义的绮语,善知识、善友会欢喜吗?它的后果是不是在轮回里陷得更深?

大家要知道,“想”属于陰,想多了面色就不光华。口里唱着情情一爱一爱一、缠缠一绵绵时,心就堕在邪思妄想里。唱多了就一脸陰气,一个个都“酷”死了。现在是情歌流行的年代,多少人家的好儿女都把身心给唱坏了。想一想不断地声嘶力竭地唱,在心里生起了多少邪思妄想,识田里种下了多深的恶业种一子。一切都是由心造出来的,这样造出来的人披头散发、摇头晃脑、目光斜视、满脸冷酷,一身的邪气,纯朴、善良早被恶业吞噬光了。

目前对我们来说,网络、电视是最大的制造绮语的助缘,只要心连在上面跟它同步,就会从口里源源不断地造出口恶,内心会严重地受到染污,这也是今天人类内心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位宋朝的光孝安禅师,有一次他在定中见两个僧人靠着栏杆说话。最初有天神在旁边护卫、倾听。过了很久,天神离开了。不久来了恶鬼在唾骂他们,又扫除他俩的脚印。禅师出定后询问他们,得知两人最初在讨论佛法,之后又谈论家常,后来说起了财物供养。禅师知道实情之后,一生再没说过世俗的话。

又有一位宏智禅师,有一次和一个僧人征诘公案时,不自觉地大笑起来。他的师父丹霞谆禅师责备他说:“笑这一声失去了多少好事,你不知道‘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吗?”宏智恭敬地下拜,信受师父的教言。从此即使身处暗室也不敢轻忽放逸。

大家要这样反省:我说绮语对我成就佛法有什么作用?是帮助我成就?还是障碍我成就?稍作反思就知道,开口说绮语时,心会失去觉照,落在无明中。这样不断地增加障垢,不用说开悟成就,连身心起码的清净状态也会失去。所以开悟成就的基础就是严格地持戒。

接下来讲:修远离绮语的善道能得到第二种“决定”。就是当别人有疑惑询问时,能以智慧非常如实地回答。“如实”,就是按事实来回答,,只说事实本身,不夹杂其他无关、无用的话。

说多了绮语的人往往问东答西,做不到如实地回答,就因为内心有业障,障碍了心一性一妙力的发挥,也就做不到如实地应答。反过来说,只要你认真地修好远离绮语,常常只说有意义的话,就常常和智慧相应,串习到纯一熟时,就能任运地起用,在解答疑问时,都能以智慧如实地回答。这样就是把第二个“决定”修到了。

所谓修就是日常按善法的要求做串习。修的内容是:远离绮语,每次都只说有意义的话。修的成果是能开发本有的语言妙力。所以修十善不是束缚人一性一,使人不自一由,反而是消除恶业的障蔽,让人充分地显发能力,这会让人得到真正的自在。

说绮语就是毁坏自己,在给自己不断地添业障。每一次说绮语,就是往自己的心田里种下语言障碍的种一子,这样的种一子种多了、种深了,就会出现严重的语障。比如:语无伦次、啰嗦含混、语言没有内涵、没有力量、不能一精一细表达、不能一语击中要点等,都是造口业的后果。

就像一片土地里种满了杂草种一子,因缘聚会时,就从地里长出密密麻麻的杂草。放纵口业大说绮语,也是在识田里不断种下不好的种一子,每个种一子都有感果的功能,因缘成熟时,就以种一子的力量,只能毫无自在地说出一大堆的杂乱语言。

比如小孩刚学说话时,教他不断地乱说,养成习惯,就只会说粗俗下劣的语言,这样就是造成语言的残废。又比如:有人从小学别人说结巴,说久了自己也成了结巴;有人一爱一说下流话,说惯了张口就来。在在都证明语业的作用不虚,怎么说话就怎么感果,所以一定要护好口业。

始终要记得本经最要紧的一句话:“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要用在自己修身、口、意的任何方面。结合在口业上,就应当昼夜观察口业,不使口业有丝毫染污。能够这样认认真真的修好口业,就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不论是对自己现前的修行、生活、事业、还是对利益众生,都会出现很好的缘起。修行就是在这里修!每一句佛法都应当归在自己身上把它修出来,这样就会越修越好,现前就得到增上生,这叫“日新又新”,叫“变化气质”,叫“改变命运”。

像这样修,修一天就有一天的效验,修一月就有一月的进步,不是要等到几十年之后才见效。改得快当天就见效,比如听了这部经就开始改正自己,身、口、意的状况很快就会改观。相反,只喜欢唱高调空谈,从不在自己身上反省、改正,那充其量只是谈论佛法、而不是修行佛法,这样谈得再高也和自身离苦得乐无关,学得再多也不可能成就。这不是佛法的过失,是你自己的过失。

第三、决定在人天当中有最殊胜的威德,毫无虚妄。(就是语言句句都有很深的意义、有很大的力量,成就了言教威重的功德。)

一个人不断地说绮语,就像废品公司不断生产废品一样。说多了就使语言失去威德。里面有太多的绮语杂质,语言就没有价值。所以有口供我们说话,就要说有意义的话。胡说乱道养成了习惯,就会出现很多语言障碍。语言没有断定的力量,讲半天表达不清。很多人说一大堆话,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听完后不知道在讲些什么,多半是串习绮语出现的语障。

总之,放纵绮语就会失去表达能力、失去威德,而远离绮语就会再现语言的威德。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能做到回向无上菩提”,是指我们立志要最彻底地去除语言的恶习,来显发佛一性一中本具的语业功德,在立下这样的志愿之后,就能做到把修离绮语的功德,不断地回向无上菩提。以这样的回向为因,每一份功德就成了成佛的资粮,将来成佛时就会如愿以偿,得到凡是授记都不唐捐的功德。(就是不论授记众生未来的成就、世界的状况等等,都毫无虚言,决定会应验。)

丁八、明离贪欲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

大家都想人生得到自在。怎么得自在呢?就是把心里的贪欲从十减到五、从五减到零,之后就逍遥快乐、无不自在。我们对什么有贪欲,一定成为这种欲一望的奴隶,身口意会像奴隶一样随贪欲走,毫无自在。

比如对名、利、财、色有贪欲,由贪欲的驱使就使得人费尽心思,用各种手段去求取。求不到时心里闷闷不乐,求到了又生怕被别人夺走,失去了更是失落忧愁,这样心里一直都落在患得患失当中,就是心被贪欲套牢了。心上有一种贪欲,就已经被一条绳索绑住,绑了五条、十条,就成了毫无自在的奴隶。所以我们只有省心才能得自在,远离贪欲就省心了,就把心上一条条绳子解一开了。脱离了贪欲捆缚,身心就会顿时恢复自在。从此以后,生活会变得非常轻松,不再沉重!

【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远离贪欲得到的五种自在指哪些呢?一、是得到身口意三业自在。就是远离贪欲之后,不论身一体做什么、口里说什么、心里作意什么,都是安闲自在的。

“诸根具足”从因上说就是六根清净,从果上说就是六根健全、具足活力。

这里讲个故事:佛在世时,有个婆罗门的女儿艳丽无双。婆罗门悬赏:如果有人能指出他女儿的丑陋,就赏给他金子。结果90天没有人应试。他就带女儿到佛这里,佛呵斥说:“你女儿没有一点好的!”阿难说:“女孩长得很好,佛怎么说她不好?”佛说:“眼睛不看美色才是好眼。耳、鼻、舌也是如此。身一体不贪著细滑才是好身。手不盗别人财物才是好手。现在这女孩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著细滑、手喜欢盗人财物,所以没有一样好。”

这个故事反面的意思是:如果眼等诸根没有对色、声、香、味、触五欲贪婪耽著,那就是拥有清净的六根。这要直接在自己身上做转变,以前对于五欲像飞蛾扑火一样贪著追逐,结果让自己六根不清净。就像偷了东西就成了不干净的手,看了美色就成了不干净的眼,听了一婬一声就成了不干净的耳,诸如此类,就是失去了六根清净;现在不去逐取五欲,让身心远离贪染,诸根就开始恢复清净。

再有一层,就是以贪求五欲,会使诸根的功能退化。比如住在深山老林里的人清心寡欲、耳聪目明、身一体健壮,而沉溺欲海的人耳聋眼花、一精一力衰竭。尤其现在的人类放纵六根,贪逐五欲,诸根的功能退化得就更快速。比如看电视电一影等,很快就成了近视眼。耳根经常听手机,听力大幅度下降。舌根尝各种零食、有毒食品,也遭到严重的损坏。意根日夜不断地分别,心识变得狂乱、浮躁。像这样就叫诸根加速退化。如果大家能迷途知返,重新让自己的心回到正位上来,就会使六根恢复一活力。

这样以远离贪欲具足诸根的缘故,身心就会有定力,身、口、意就能自在地运转,也就从原来贪欲奴隶的状况中摆脱出来,重新当家作主。

这里又可以讲一个公案:

民国有个理发匠,住在南京郊外的花岗岩附近。他每天挑个担子上街去理发,收入达到两百文钱,就收摊子回家,因为每天的饮食只需要这么多。其余的时间,他就到花岗岩的报国寺拜佛、念佛。他念佛时专心致志,眼睛不看其他地方。到吃饭时就回家。报国寺的老和尚见他很恭敬,偶然留他吃午饭,他终究不答应。

有一天,他自己知道时间到了,决定生西方。就沐浴完换好衣服,端身正坐,叫儿子请老和尚来助念。老和尚刚到他面前,就合掌念佛、坐化生西。

这位理发匠就是因为心里不贪,所以就不被五欲所牵,有自己的自一由。他把身心一精一力都用在最有意义的修法上,结果办好了往生大事,临终时预知时至,自在地往生净土。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

如果我们远离了贪欲,就不会起羡慕、谋求乃至占取别人财物的心,这样财物也就不会被怨家夺取。自己在拥有财物上完全是自在的,根本不一操一心财物会被损坏、夺取等。

【三、福德自在,随一心一所一欲、物皆备故;】

有贪欲就少福,离贪欲就多福。越是离贪,福德就越大,最后毫无贪欲,就什么都不缺少。

心里的贪欲越强,抓得就会越紧,心量也就越狭小。这样以悭贪的业就只有感受求不得苦。比如堕为饿鬼得不到受用,生活非常艰难,下至一滴水都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一点,喉咙细得像针一样也无法进食。就是因为因地心里悭贪,总想把东西紧紧地抓住,不许丝毫放出,这样紧一抓当然就没有东西进来。相反,不悭贪整个心就是开放的,没有什么要抓牢,也就随一心一所一欲什么都能自在拥有。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如果得到王位,就有各种珍奇妙物都奉献在座前,应有尽有。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

远离贪求,结果所得到的比预想要好上一百倍,原因就是因地没有悭贪、嫉妒。

在悭贪、嫉妒时,我们的心狭小封闭;而远离悭贪、嫉妒时,我们的心就非常开阔、广大,这使得感果的力量变得巨大。就好比一盏灯如果不想让人分享光明,用灯罩把灯罩住,就只在很有限的范围里发光。如果能完全撤掉屏障,灯的光明顿时就遍满了空间。就像这样,把人为设立的屏障撤掉,自己的所得能施舍、别人的所得能随喜,就是大展心量,也就大增福德!

总之,福德是随心量而定,心量小福德就小,心量广大,福德就广大。心没有被贪欲遮障,就能发出极广大的心,福德也就无量倍地增长。所以心无所住而行布施,福德就像虚空一样广大。

下面讲一则“地上天福”的公案:

印度频婆娑罗王有个大臣叫树提迦。他家拥有无量财富,一切受用都是自然而来,不费人工。

有一天国王坐朝,忽然刮起大风,一块白细棉纱手巾飘到了大殿前面,不是世间之物。国王拿起来给群臣看,大家都说:“这是国家兴旺之兆,是天赐的祥瑞!”只有树提迦沉默不语,国王问是什么缘故,树提迦回答:“臣不敢欺骗大王,这是臣家擦一拭身一体的一毛一巾,挂在水池旁边,风偶尔吹到殿前了。”

过后几天,又有一朵五色金花,像车轮那么大,飘落在王宫大殿前。国王又一次招来树提迦请问,树提迦回答:“臣不敢欺骗王,这是臣后园萎落的花,风偶尔吹来的。”国王大惊,对树提迦说:“我想到你家观赏游玩,带二十万人来,你家容得下吗?”树提迦说:“任随大王的意思。”

国王说:“哪天去呢?你能事先做好准备吗?”回答:“不论哪天来,不必准备,臣家有自然的一床一席,不必人铺;有自然的饮食,不需人做;自然端来,不必呼唤;吃完自然撤走,不必回头。”

国王就带领二十万兵众从他家南门进入,见到三十个童子,长得非常端正可一爱一,国王说:“这是你的儿孙吗?”

回答:“这是臣家守门的奴仆。”

国王又往前走,到了内阁门口,出来三十个童女,绝世无双。国王说:“这是你的妻女吗?”

回答:“这是臣家守内阁的仆女。”

继续向前,走到堂前,只见白银为壁、水晶为地。国王以为是水,害怕地不敢往前走。树提迦说:“这些东西都坚固无比,不会损坏。”就带着国王登上去,请国王坐在金一床一上,面对着玉几。

树提迦的妻子从一百二十重七宝帐中徐徐走出,对国王作礼,正举头时,眼里自然流泪。国王问:“你为什么不高兴?”

她回答:“我闻到国王身上的烟气,所以就流泪。”

国王说:“贫民燃脂,诸候燃蜜,天子燃漆,漆也没有什么烟,怎么会出眼泪呢?”

树提迦回答:“臣家有明月神珠,挂在殿堂上,昼夜光明朗照,不必要火光。”

在殿堂前有十二重高楼,广大壮观,看东面时能见到西面,国王就在里面周遍游览,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月。大臣纷纷上奏请国王回朝。国王没有回家的意思,又在园林水池里游玩,一晃又是一个月。

树提迦在国王回宫时,以绫罗彩缎供养随从的二十万人。国王告诉群臣:“树提迦本来是我的臣子,他的舍宅妇女怎么比我还好?我想带四十万人讨伐夺取他,你们说可以吗?”群臣说:“可以!”

国王就带着兵,在他房舍旁边包围了一百重。忽然从门里走出一个大力士,举着金杖一比划,四十万人马全部扑倒,不能再前进了。

树提迦乘着云母宝车,出来问大家:“你们想起来吗?”大家说:“想起来!”树提迦举手一挥,人马都起来了。国王知道这是无法以强权夺取的,就只好撤兵回宫。

后来国王和树提迦一起去见世尊,问起树提迦前世的因缘。佛就告诉他俩:“无量世时,有一位商主在山道上行走,遇见一位生病的僧人,发了敬一爱一之心。布施房屋、饮食和种种资生物品,使他什么都不缺乏。在这样做的时候,心里发愿:‘愿我来世受天上自然的供养,又愿早成佛道,救度三恶道。’因为他宿世做了布施,所以今生住在地上也享受天福。当时的商主就是树提迦,当时的病僧就是我。”

树提迦前世修离贪的善道。他遇到病人,尽量无悭吝地为病人提一供饮食、住宅和生活所需,然后对所作的功德又以发愿作印持。这样种好了善业种一子,因缘成熟,就显现出极广大、圆满的福报。虽然身在人间,却以福德力享受到天福,不必劳作而自然拥有,种种珍奇妙物都称心如愿。

这样的福报只有他能享受,国王没有资格享受,所以再怎么动用武力也夺不走丝毫。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如果修远离贪欲时能把功德回向在成佛上,以后成佛就成为三界最尊最贵的福田,为无量人天恭敬供养。

如果我们修大乘,就一定要追究清楚:我现在修离贪究竟想求得什么?对此要有深远的考虑。要知道这是为了求成佛,成为三界无上的福田。能确立这样的志愿,就会朝着这个伟大的目标进取,会尽心尽力地在“远离贪欲”这一条上实修,会让自己的心量尽可能广大,尽可能施舍,而这样所得的功德又自觉地往无上菩提回向,由此就积聚起广如虚空的福德。到成佛时,自然出现以无量福德所成就的如来色身,成为三界恭敬供养的大福田。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