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善业道经》之十六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二心无色不可惭取,,但是虚妄诸法积取,所限不同。而是一种无有做者。故一切法皆不思义,自信如患。

这给我们先是从因上讲果,然后从结果反推到因上。由心善与不善引起身口意善业的差别。由心头造了善事,语业上说善的语言。身一体上也做善的事情。所以说身口意善业意业为主。

所有学佛的过程中,一切菩提行为过程中,关键的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一种根本,这种根本知道了,其他的都会起来。不要说我们的能力怎样,只要求我们内心是否具备这样的善法欲,这叫正见正思维,正见正思维能不能升起来,不要求我们的能力怎样,只要求我们内心具不具备这样的善法欲,开始的思想是否如理。正见正思维能不能升起来是内心的功夫。

学经听经是为了明理。你诵经听经看经都是为了明理。这是佛的知见,佛就是通过这些经典把诸佛的知见树立起来。然后深入到你的内心。你的内心一旦能树立和诸佛一样的知见了,叫正见升起来了。这个正见升起来了,自己的正思维要按照这样的见解不断地正思维。能这样正确地思维了,内心的修行就建立了基矗这就是识心达本,认识到自心的功用,认识到自心是根本了,自己围绕心来修行。你是不是修心,如果你内心没有修正,错误的思想没有改正过来。你的修行就没有修到根本上。一旦你没从根本上下手,你的修行就费了功夫得不到受用。原因就在于此。

一旦知道了,我们自心是根本,念佛念的是心,修行修的是心。我们讲经也是讲的是心。不是讲的文字。每个人听经闻法修行的过程中要围绕心来转。怎样来明心见一性一,怎样识心达本?有一个实在的心,心无色不可间取,能念经专讲这个道理。佛问阿男,心在哪里?阿男一处一处地计较。心在外,心在内,心在两头。到处计较佛都给他否定了。到处都不在,阿男迷茫了。最后佛说心是虚妄的东西,没有一种自信,没有主宰体。最后佛给我们解释一个道理,就是我经常说你见得到两个影子,本来只有一个人,两个人是不是真实的呢?不是,原因在哪里?我们见到他有差别,有虚妄相,在哪里产生?就在我们自己身上产生。所以我经常要大家来实验,你把手放在眼球上用点力,你就一个人你就看到两个影子了,无所为真无所为假,你说他是真的是由于人一放所产生的虚妄一毛一病,你说他是假的如果你的一毛一病不支除他实实在在看到的就是两个人影子。佛法上说很多你就不懂,你非要从行为上去实验一下。你把手放在眼球上,稍微用点力。就可以看到两个影子。你只要把手指拿开就恢复原来的状态,我们现在修行就是这样的。

有很多因缘凑成这样的心态。你喜欢辣是从以前欣喜开始的。是轮回产生的弊玻一旦我们认识到是轮回中产生的弊玻过去的过去了。只有从现在着手,把现在的虚妄心去除。真实的状况就不断地剥脱,显现它本来的面目。大觉悟大智慧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说心无色,没有形状长短颜色。不可见龋你见不到抓不到。你抓到的是肉一团一心,不是实在的思维心。所以说他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善经上经常说万法归一。

诸法都是由心产生的。心从哪里产生呢?禅师他说我做了一件禅袄子重七斤,你听不懂。实际上非常形象给你表示了我们的心来自于那样的环境,因各种各样的环境引起的。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唯心,唯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环境,这两种都是偏的。非要把两种结合起来。你信心大的,信心可以幅射一到你所接触到的一切环境上你都能升起信心。这时候是唯心了,心能转境了。如果你心里迫不过环境的就是环境转心。你能产生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产生什么心理状态。

佛教不强调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说唯识都是给你讲的一种方便。心又从哪儿产生的?都是假的法所产生的,大家集合在一起就有这样的心态。原来没有花果子大殿佛像,你走到这里的认识就不一样了。但我们现在佛像什么都建起来了,心又不同了。当这些虚妄的诸法集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心态就有变化。所以这个东西非常微妙。三种火柴在一起是什么,一个三角形什么,你总有这样那样的分辨。有一定的语言名象等等一切东西,实际上就是三根火柴放在一起而已,没有其他的。十善业道经讲得非常玄妙。

上一章 · 章节列表 · 下一章

热门

  • 华严经白话文

    《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能证之人,证得大方广理之佛也,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曰华 严。又佛果地之万德如华,以此华庄严法身,故曰华严。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普贤等上乘菩萨解 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佛陀跋陀罗、实叉难陀09-21 完结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是一个传奇,从风光八面的文化名流转而皈依佛门,在风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此往昔种种仿佛一切两断,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师方生。

    李叔同09-21 完结

  • 禅是一枝花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都想 解明宋代《碧岩录》,直到胡兰成,才做成了这番事业。此书对于中国禅宗思想的理解,有着巨大的作用。可被视为中国禅学的一件大事。书中表哥、哥哥、妹妹等 其实都是胡兰成自己的化身,如满天花雨,无处不在。书中的解读当然仍是胡的文学整体观念的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禅解”的《今生今世》,亦无不 可。

    胡兰成09-21 完结

  • 放下的幸福

    圣严法师在这本书中要告诉我们的是:真正的幸福,不必依赖任何外在的人和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因此,透视烦恼,进而运用方法化解、对治烦恼,到最后完全放下烦恼,即是追求幸福的下手处。

    圣严法师09-21 完结